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人在大明,邪氣衝天》第166章 開始改革變法!推出考成法!文官聽
  第166章 開始改革變法!推出考成法!文官聽了後腦瓜子嗡嗡的!!

  孔尚賢噴完血之後滿臉蒼白癱倒在地。

  萬歷帝立刻吩咐,“趕緊叫太醫,把衍聖公抬下去,千萬不能讓衍聖公有性命之虞。”

  孔尚賢就這麽被陳寒懟得吐血退場。

  陳寒罵的孔尚賢吐完了血之後,看向那些文官。

  文官除了張居正,所有人都低下頭去。

  張居正卻給了他一個肯定的眼神。

  那意思是說厲害。

  他其實早就想罵孔家的人了。

  但不能端著儒學的飯碗砸鍋,他也就只能忍氣吞聲。

  年輕時候當然是看不透孔家的惡,可是中年之後,尤其是入了內閣,看到了戶部和天下的奏章,就明白,這個孔家和那些大奸大惡之徒沒有多少區別。

  但沒辦法收拾他們的事,天下人都以孔家為宗。

  你要是把他們收拾了,那麽可能天下人就不科舉考試。

  那誰來當官?誰來治理天下?

  那就會亂,政治還是需要這一群人的。

  孔尚賢被抬下去之後,萬歷帝看向了群臣。

  “朕如今要加封陳愛卿為遼國公,諸位有什麽意見嗎?”

  還能有什麽意見啊?

  賴以為倚仗的衍聖公孔尚賢,都已經成了這副樣子,我們要是有什麽意見,還不得被他給罵的狗血噴頭啊。

  這幾天一直讓所有人都信心十足的聚會,還沒開場呢,就被陳寒搞得偃旗息鼓。

  沒有衍聖公在前面衝鋒陷陣,有哪個敢去跟陳寒較量?
  見所有人沒意見之後,萬歷帝於是道,“既然諸位愛卿沒意見。那加封陳愛卿為遼國公之事,就這麽定下來。”

  陳寒立刻拜謝皇帝的恩典。

  接著陳寒說道:“此次遼東戰事,寧願伯李成梁,也是頗有功績。

  微臣舉薦他為寧遠侯,還請陛下成全!”

  萬歷帝很爽快:“對對對,從遼東傳回來的奏報來看,李成梁還是值得信賴的,是個能臣乾將,的確應該嘉獎。

  好既然是遼國公舉薦,那自然是要有所表示。

  朕宣布,加封遼東總兵李成梁為寧遠侯,至於遼東諸將的封賞,還請遼國公擬一份詳細名單,朕必然按照遼國公的名單照準。“

  陳寒再次感謝了皇帝的賞賜,然後說道:“陛下,如今大半年過去,改革變法初步調查臣想內閣已經完成,可以開始改革變法了。

  張閣老您說是不是?”

  張居正站了出來,抱著象牙笏板道,“啟稟陛下,遼國公所言不差。

  經過大半年的調查,加上遼國公充實國庫的二十萬萬兩白銀為基礎,

  我大明現在已經可以啟動改革變法。”

  一說到改革變法,在場的文臣武將都是一肚子火。

  他們做這麽多,就是要阻攔改革變法。

  可看起來還是失敗了。

  接著陳寒說道:“改革變法的兩項——攤丁入畝和士紳一體納糧,如果想實行的話,恐怕還得加上考成法。”

  陳寒當著張居正的面來搶他的功勞。

  可惜啊,張居正得晚了十年才提出這些改革變法。

  陳寒提前了十年,那當然可以搶功勞。

  張居正聽著陌生的詞匯,問道,“遼國公,不知考成法又是怎麽實行?”

  陳寒於是解釋起來,“考成法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屬官員應辦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別登記在四本帳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冊,一本送六科,一本呈內閣,最後一本送稅務稽查司;

  二是六部和都察院按帳簿登記,逐月進行檢查,對所屬官員承辦的事情,每完成一件,注銷一件,反之必須如實申報,否則以違罪處罰;六科亦可根據帳簿登記,要求六部每半年上報一次執行情況,違者限事例進行議處;

  最後內閣同樣亦依帳簿登記,對六科的稽查工作進行查實。

  為杜絕地方知府知縣,在制定了明確指標後完不成而欺壓百姓。
    稅務稽查司將設立在天下每一個州府進行監督。

  稅務稽查司由錦衣衛中挑選合格的將士,除了負責監督考成法施行,還要監督稅銀的征收。”

  文官們個個都是厲害角色,一聽就感到毛骨悚然。

  因為這個考成法一旦推行,那就代表著想要貪汙腐敗更加困難。

  而且有了明確的目標,他們還怎麽糊弄上面?

  還怎麽拿著雞毛當令箭?
  所以文官們急了。

  有人站出來批駁,“遼國公,考成法乍聽很好,然而就拿最簡單的夏稅秋糧來說,

  各州有各州的情況,那該如何界定完成稅收征收時間?
  再則,每半年才進行一次考核,若在這半年內,出現了天災人禍,又該如何去完成目標?
  若完不成,是否要丟官罷職?

  如此一來,官員誰敢做事?

  這考成法出了這京城,大家都該罵娘。”

  陳寒就知道一說出來這些官員就拿這個東西來卡考成法。

  考成法其實就是現代企業管理當中的績效考核。

  但為什麽大家都不喜歡?
  一來是定任務定高了吧,怕自己完不成。

  定低了的話,上級領導責問你,你是不是沒有上進心?
  伱怎麽回答?

  明朝當官更是如此。

  本來當官就最喜歡和稀泥。

  每年考核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你今天幫我糊弄一次,明天我就幫你糊弄過關。

  官場人脈關系的維護,不就是人情世故?
  現在考成法這麽一扣,那誰也別想跑的了?

  又有官員站出來說道:“考成法實行,勢必嚇得所有官員不敢做事,到時候苦的還是百姓,還請遼國公三思。”

  “陛下,臣以為,考成法切不可推行,此乃害民之法。”

  不過張居正聽完陳寒的話,其實很讚同。

  沒有其他,他就是看到官員們庸墮不堪。

  如果沒有後邊鞭子抽著他們趕著他們,他們是不想做事的。

  他們天天都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考成法規定的條條框框太死,這不利於他們鑽空子。

  陳寒則是解釋起來:“考成法只是工具,在一定情況之下自然可以靈活調動。

  所以本公才要在州府衙門之外,設立稅務稽查司衙門。

  讓他們及時了解地方的情況,及時調整既定的目標,做到既約束官員行為,又靈活調度。

  豐年欠年自然有豐年欠年不同的要求。

  天災人禍之下,當然有折中的辦法。”

  其實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張居正創建的考成法無疑是劃時代的。

  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考成法理論的成熟度受到了政治環境的極大約束。

  朝廷用度的龐大與地方經濟發展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所以陳寒一來就先把朝廷國庫給填滿,同時馬上就要對宗室的問題進行解決,從而解決考成法對目標缺乏上下調控的靈活性,不至於讓考成法走到窮途末路。

  而考成法之所以能夠做到嚴格執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監督機制的健全。

  這三本帳簿的三級督查,不僅來自各衙門和督察院,還來自六科和內閣的層層監督,從而在制度上保證了執行的嚴肅性。

  而在張居正死後,後繼者只是簡單地認為考成法有弊病,其實就是因為考成法阻礙了他們貪汙受賄。

  其實如果後來當政者碰到不好的年景,能把目標調整,而不是將其廢除,或許明朝還能迎來一個中興的時代。

  只能說不是政策不夠彈性,而是執行政策的人,本身就被這項政策約束,他們不想被約束而已……

  PS:第五更!!又是五更爆發!讀者老爺們,月票啊!!打賞啊!可不可以走一波!!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