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人在大明,邪氣衝天》第197章 震驚!孔家擁有一百萬畝土地!!千
   第197章 震驚!孔家擁有一百萬畝土地!!千年孔家終於覆滅!!

  接下來的事情就非常簡單,開始查抄孔府的家產。

  孔府屹立在曲阜,已經有上千年之久,是真正的少有的傳承了千年的家族。

  雖然這當中有許多變故,不一定是血脈相傳。

  但也足以看出他們的富貴程度。

  孔府到底有多少錢呢?
  不一定能夠用金錢測算得出來。

  但是他們在直隸、山東、河南、河北、江蘇擁有的土地達到了上百萬畝。

  每年光是從這些土地上收到的租稅,就達到了幾十上百萬兩百銀。

  這上百萬畝土地,可是一兩銀子都不需要交稅的。

  而孔府每年最大的支出就是祭祀孔子的典禮。

  據說每次祭祀孔子之時,光是用鹽就需要一萬多斤,豬肉、牛羊肉,不計其數。

  每次儀式就要花費五千兩左右。

  而每年孔府要舉行的祭祀,就多達一百五十場以上。

  雖然不是每一場祭祀活動都要花費五千兩白銀,但是孔府每年在祭祀活動上面的花費都不下五十萬兩白銀。

  要知道當時明朝一年的國庫收入,也不過一千萬兩上下。

  孔府的祭祀活動,就能花費掉國家財政的二十分之一。

  由此可見,他們有多麽富裕。

  朝廷雖不是每年都給他們撥付銀子,讓他們去搞祭祀。

  但孔府在祭祀活動上其實都能收到不少的利潤。

  首先天底下那麽多讀書人,每年想參加孔子祭祀的大有人在。

  而他們要怎麽才能參加祭祀,就是捐錢。

  就像之前查出來的山東巡撫江國泰,他為什麽要給孔府上供五萬兩白銀。

  就是想在孔子祭祀的時候,能在最前面。

  這些讀書人非常的重視去參加孔子祭祀的活動。

  孔府那也是相當會做買賣,把祭祀活動當成了一筆生意來做。

  誰給的多,那麽就可以安排更靠前的位置。

  所以每年來孔府參加儀式的,光是官員就可能達到一二百位。

  至於學子更是達到五六百,這些可都是捐了錢的。

  所以陳寒大手一揮,開始抄孔府。

  孔家對於錢財還真是格外的重視,居然在地窖裡邊設有銀庫,金庫,瓷器庫,玉庫,銅錢庫,青銅庫等等,分門別類,甚至有字畫庫。

  而且還有專門一間皇帝賞賜東西的庫房。

  庫房還分為隋、唐、兩宋這些朝代。

  為了顯示自己家族的傳承很長,他們故意標記起來,是哪個皇帝賞賜的。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賞賜的一對玉壺。

  唐玄宗賞賜的一把波斯短劍。

  宋真宗賞賜的勸學書法。

  宋徽宗賞賜的山水圖。

  忽必烈賞賜的黃金打造的匕首等等。

  大量的珍貴字畫、瓷器、玉器擺得滿滿當當。

  他們老祖宗說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可是呢,陳寒翻看他們孔府自家的檔案記錄,上面記錄了不少,都是關於官員商人賄賂他們的這些金銀珠寶的資料。

  孔府倒是來者不拒呀,光是翻看到最近這幾年的記錄就可看得出來。

  山東這批官員給他們送的各種財物就不下一二百萬兩。

  他們每一筆都記錄得清清楚楚。

  比如隆慶元年,山東巡撫江國泰為慶賀當時的衍聖公壽辰,直接送來了一塊半個拳頭大小的壽山田黃料雕刻的印章。

  這塊印章在檔案裡面記載有一句話,叫做——價比千兩黃金。

  他們為什麽敢如此的肆無忌憚,這簡直就是把自己的罪狀寫得清清楚楚啊。

  那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家是孔家,絕沒有什麽官員敢在他們頭上動土,也沒有官員敢去查他們。

  所以他們每一筆不管是什麽錢,只要是大收入,都記錄得清清楚楚。

  所以陳寒翻看了孔府的一些檔案就看得出來。

  這歷年來他們都做了帳的大致的白銀存量達到了三千多萬兩,這還僅僅只是存在地窖裡面的白銀。
    黃金達到了三百萬兩之多。

  陳寒拿著帳目來到了地窖裡邊,還真就看到了堆積如山的黃金白銀,這還僅僅只是浮財,類似現代人說的流動現金。

  流動資金與身價那是兩碼事。

  一個億萬富翁能連五百萬現金都拿不出來都是常有的事。

  而孔家最值錢的是,那一百多萬畝土地,那是價值不可估量。

  當然還有那些歷代皇帝的賞賜,以及存在孔府當中能夠供一兩萬人吃喝十幾年的糧食,甚至連這棟孔府宅院那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翻看孔府最後的帳目,陳寒都有點麻木,都不知道,應該把他們的財富算多少才更合適。

  反正如果把孔府所有的錢財、土地、商鋪等等亂七八糟地加在一起,沒有五十億兩白銀,也得有個四十億兩白銀。

  因為他們的土地實在是太多太多,而且絕大部分都是良田啊。

  陳寒將孔府所有家產查抄之後,沒有將這些銀子就地運走。

  運走是沒有意義的,而是直接在此地設立了大明稅務稽查司山東分部。

  按照陳寒下一步機構改革的情況來看,是想在大明的各省設立一個稅務稽查司的分部。

  稅務稽查司其實類似於國有銀行和國有糧倉。

  因為稅務稽查是可以對省內各種財富方面的工作,進行審核,也可以實行金銀與銀票的兌換,甚至可以囤積糧食。

  以國有糧倉的名義,在糧食豐收之年,收購糧食囤積起來。

  到了歉年之時,將糧倉裡面的糧食便宜賣給百姓,甚至便宜貸款給百姓,幫助他們度過災年和荒年。

  百姓們就不需要向私有糧行借貸和借糧。

  古代封建社會的那些大地主們,是怎麽兼並百姓的土地?
  就是靠著這一手,在災荒年景的時候,以高額的利息借錢、借糧給百姓。

  到時候百姓還不上,就只能把當時抵押的田地,低價賣給那些大地主。

  王安石變法,其中有兩項——青苗法跟均輸法都是為了防止土地兼並的。

  當時為什麽會有那麽多人反對。

  就因為那些士大夫階層全部都是大地主代表。

  他們當然不希望看到老百姓們,可以通過改革變法,而不再需要依賴他們。

  如果百姓不依賴他們,他們就失去了對百姓的掌控。

  這才是他們反對王安石青苗法、均輸法最大的理由。

  因為一切都是利益。

  而陳寒這一次的改革會更加徹底。

  就像稅務稽查司的設立,絕不僅僅只是監督稅務那麽簡單,還要擔負起地方的國有銀行,國有糧倉的重任。

  這次陳寒就可以直接把從孔府查抄出來的輔材三千多萬兩,直接存入到稅務稽查司倉庫。

  同時也把孔府存儲的這十幾年都吃不完的糧食當作儲備物資。

  今年山東風調雨順,糧食收獲還不錯。

  陳寒在山東推行攤丁入畝,為防止老百姓被奸商宰割,就準備拿銀子,從百姓手上買糧食,以更高的價格讓百姓們受到實惠,令他們有銀子來交稅。

  這就是稅務稽查司的作用。

  到後期稅務稽查時還要承擔發行銀票的功能。

  因為每一個稅務稽查司,陳寒都會安排幾百萬兩到上千萬兩白銀不等的儲備金,就有足夠的匯兌能力。

  不會像大明寶鈔那樣以空手套白狼,直接從百姓手上收割韭菜。

  寶鈔之所以貶值那麽快,幾十年的時間就變成了一張廢紙。

  就是因為朱元璋在發行的時候,從來就沒想過要準備金。

  他在不允許百姓使用金銀的同時,也不允許老百姓拿寶鈔去政府機構兌換金銀。

  而陳寒卻有這個條件,二十多億兩白銀的儲備,加上在孔府查抄出來的三千多萬兩白銀。

  以及那一百多萬畝土地作為資本,就可以在山東開啟分行。

  陳寒滅掉了孔家,這件事情也在山東傳開,接著是周邊的省份也傳了開來。

  天下讀書人以孔家為尊,現在陳寒滅掉了孔家。

  他們本身就對陳寒恨之入骨啊,因為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的改革,針對的就是他們這些讀書人的權利。

  所以一場巨大的針對陳寒的風暴正在醞釀……

  PS:第二更!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