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誰讓他做謀士的?》第247章 他們,是怎麽傳暗令的呢?!
   第247章 他們,是怎麽傳暗令的呢?!

  “太守若是如此,則大過雖不會犯,但大功也不得立,戰事應當勇猛向前,方可大戰得勝,如果畏首畏尾,最終只能陷入僵局。”

  “顏良兵馬已經打空,幾次突襲取得勝績,如此兵疲馬頓,怎能再大戰廝殺,而我軍經歷幾次遜敗之績,急需一場大勝來穩固軍心、扭轉局勢。”

  “戰場之上,時機瞬息萬變,太守切不可因一時保守大局之念,錯失雷霆擊碎顏良的良機!”

  關羽並指在前,仍有氣度,神情卻是無比誠懇,他久讀兵書、身經百戰,心中料定這絕對不是顏良誘敵深入之計,而是以空營示敵,看似埋伏,實則已經後撤。

  等他回到了黎陽,先鋒數戰大勝,將前線的布防、兵力、關隘甚至是行軍道途都已經摸的清清楚楚。

  袁紹大軍一來,就可以長驅直入,東郡守軍只能不斷壓縮,方才能凝聚抵擋之力。

  此局勢,已被顏良推進到了這等地步,足以見得其人作戰卻有本領,不是欺世盜名之輩,一面勇猛衝鋒,一面又可顧及大局,進退有度,可謂名將也。

  一旦放他回去,補充了兵力給養,再來仍然是心頭大患。

  夏侯惇還在猶豫,看關羽的模樣,已是面色鐵青,他本就不喜曹操對關羽恩情有加、多次讚賞,好幾次在書信中對關羽不吝嗇讚賞之言。

  可以誇讚並無什麽不妥,這點心胸還是有的,但是也不能毫無征兆的誇成這樣吧,畢竟他目前什麽功績都還沒有。

  只是平日裡的氣派較足,人高馬大的,武藝出眾而已。

  現在,這人居然並指在身前大言不慚,“既如此,雲長可自去襲營,如何?”

  夏侯惇耐著性子,陰沉面龐,轉身來略帶慍怒的看著關羽,接著又道:“若是,良機不可錯失,那我再予你兩千兵馬,你且親自去探營,就在今夜破顏良營寨,若能取,則佔據河岸兩地,進逼白馬渡。”

  “我想,若是顏良真的撤回黎陽,也只會留下千人駐守白馬津附近而已。”

  “嗯……”關羽在思索間慢慢的點了點頭,而後抬起頭來時,已是戰意盎然,眼神堅定,“既然太守如此決議,某敬聽軍令。”

  “但,太守派遣的兩千人倒是不必再加了,關某麾下仍有一千余人,六百騎兵,都是悍不畏死,敢衝敢殺的勇士,定能有所建樹。”

  “呵呵,”夏侯惇不冷不熱的笑了笑,道:“我可提醒你,顏良若是空營埋伏,那麽很可能袁軍還有後手,在黎陽,袁紹曾經最多囤積了六萬兵馬,而這段時日我們交鋒的袁軍不過兩萬之數。”

  “關將軍可要將這些也計入其中,一旦失策,今夜未必能全身而退。”

  “太守放心,”關羽抱了抱拳,神情自若,胡須微微飄動,冷聲道:“即便是他設計埋伏,關某也能取其首級。”

  “那就,祝將軍旗開得勝了。”

  夏侯惇此刻也冷靜了下來,吩咐副將,告知韓浩將部曲之中兩千三百精兵調撥給關羽。

  現在,可不是置氣的時候。

  這兩千多精銳,都是身手矯捷,膂力不凡的老兵,在軍營已有六年以上,是大浪淘沙出來的精華了。

  有他們跟隨而去,關羽若是與人廝殺交戰,則更有勝算,即便是被人埋伏,也能浴血拚殺而回。

  “多謝太守。”

  關羽點點頭,整個人也松了口氣,如此回應,其實和允許他率軍前去也差不多了。

  這夏侯惇,也不是之前火氣上頭時想象中的那麽愚蠢昏庸,只是大任在肩,給了他太多掣肘,這東郡是一等一的要地,絲毫不亞於彭城、下邳之於徐州。

  又似壽春之於揚州、亦或是長江之於江東。

  這時候肯調撥來精兵,倒是也算解決了燃眉之急。

  “嗯。”

  夏侯惇歎了口氣,深深地看了關羽一眼,尋常莽撞之人,他是相當看不起的,但這關羽不同,他從始至終都沒有任何退意。

  所說的話一直都是進軍,鏖戰,自信滿滿,認為以自己之能,定可以衝殺得勝,這說明此人乃是自信滿滿,心性無畏,可謂是當世一流。

  ……

  凌晨時分,關羽帶兵疾馳到對岸,發現果然是空營,已完全放心,印證了自己心中的猜測。

  “來人,立刻派哨騎回去告知太守,可以派遣大軍進駐此地,逼近白馬,此渡口顏良已經放棄,可以進軍駐守。”

  “我先行帶兵繼續向前,去追尋顏良大軍蹤跡。”

  “遵命。”

  騎兵立刻轉身離去,尋求援軍來接防此地,關羽則是繼續向前行軍,行軍不知多久,一直沒有遭遇敵軍,附近也不曾有伏兵。

  沿著兵馬行進的方向,關羽已可以完全下定論。

  “顏良定是要奔逃,否則不會如此慌張,行軍路上腳印駁雜,一眼就可以辨明方向,果然,他們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關羽心裡思緒如潮,簡單的分析之後,更為篤定的跟隨痕跡追了上去,又不多時,前哨忽然折返回來,狂奔而至,面色略微慌張,到關羽近前大聲稟報道:“將軍!!前方有戰事,廝殺甚重!應當是顏良兵馬退去之時遭遇了伏擊!”

  此刻,關羽登時臉色大喜,連忙引馬向前走了幾步,大笑著問道:“當真,可有探聽到是何人在交戰!?”

  “是我們曹軍,”那探哨信誓旦旦的說著,眉飛色舞:“有兄弟說,也許是伯常君侯的黑袍騎,他們早已經深入敵後,埋伏在要道,等待的便是顏良兵馬後撤。”

  “哦?”關羽狐疑的皺起了眉頭,輕撫胡須,表情頗為複雜。

  張韓……

  他還以為,此人早已不在軍中了,他的黑袍騎,已經得到了明確的軍令,調回南方去守南陽。

  南陽乃是急需大量兵馬鎮守之地,同時也需要傾注更多人力、精力來發展,使其繁榮。

  再加上張韓一直在北方戰場胡鬧,剛好可以趁此時機,讓他調離此地,這個軍令,應當是大家都已知曉,各地的駐軍都在等著去張韓的駐防之地,補上兵力空缺了。

  現在他出現在白馬渡口之後,截斷了顏良的退路。

  那可真是……神來之筆。

  “走!隨我殺過去!”

  “前方乃是青亭侯在奇襲敵軍後方,諸位可知張韓大名!?”

  “伯常君侯!?”

  “黑袍騎嗎!速速殺過去!”

  “張太守在,一定有大功可立,這位君侯向來是無利不起早!”

  “他居然在敵軍後方,哈哈哈!!神兵天降呐!”

  “咱們現在殺過去,一定可以全殲顏良大軍!”

  “顏良定然跑不掉了!”
    “斬殺顏良,換取功績!!”

  “諸位,君侯在前,咱們絕不能拖了後腿!把消息也帶回去給太守,讓他出兵來戰!!”

  “我以為張伯常聲名掃地,一蹶不振了,沒想到還能起來!”

  “君侯向來如此!”

  關羽自己都沒有想到,只是隨口一句話,為了振奮軍心而說,卻能有如此效果。

  這些跟隨而來的夏侯惇精銳,在短短幾個呼吸之間,一言一語之後,所有人都莫名其妙的興奮了起來,雙眸放光,仿佛前面等著他們的不是大戰,而是金山銀山一般。

  張韓所行之略,居然給人一種油水很足、有利可圖的感覺,把這些原本死氣沉沉的兵士,又變成了野狼。

  “走!!”

  “嗚呼!!”

  奔馬之時,前方騎軍之中甚至已經有人發出了奇怪的歡呼聲。

  關羽自己也欣慰的笑了笑,伸手拍了一下馬背,跟上騎軍狂奔而去,不自覺的發出豪邁的喝聲:“操!!”

  “駕!”

  “湊!!”

  此起彼伏的一片催喝聲之中,整支兵馬速度比方才來的時候快了近一倍,幾乎是爭先恐後。

  關羽麾下的那些副將校官,無不是驚喜之中相互而看,雖說早聞張韓之名,但卻沒想到他的名號,能有如此效果。

  這一仗,到達戰場之後作為援軍,說不定真的能立下不少功績。

  ……

  月夜逐漸過去,河邊的廝殺也近乎到了尾聲,顏良被張韓刺了一槍之後,雖沒有立即死去,但也是受了重傷。

  一時被親衛圍在中心重重保護起來,張韓單槍匹馬殺到這裡,當然再難寸進,可是那一槍實際上也真正摧毀了顏良軍的士氣。

  他們見自家不可一世、未嘗敗績的主將被張韓差點一槍捅穿了腦袋,這打擊自然宛如雷霆。

  是以,此事之後的戰局就已是一邊倒了,黃忠到來之後穿梭於戰場之中,多次射殺了重要領軍人物,堵著河岸把敵軍殺得潰不成軍,後又有高順繞行而來,補上了另一處的缺口。

  此時雙方兵馬早就不再是人數差距,乃是氣勢天地雲泥之差。

  終於在快要天亮時,把顏良兵馬大多堵在了河對岸,朝著來時的方向奔逃。

  而此刻,蒙蒙亮的光線裡,張韓、典韋、黃忠、高順均站在了河邊的一棵樹旁,看到了倒在這裡的顏良。

  顏良頭上盔甲已經摔落在地,頭顱無力的耷拉著,靠在樹乾上倒下,胸前一個血洞已結痂,在左側心臟部位,還有一箭洞穿,脖頸、手臂上更是數道醒目的痕跡。

  “這顏良,倒是也不愧對勇武之名,身受重傷仍然可以跑出這麽遠,想來是在亂戰之中被弓箭射中,又拚殺了許久,才尋到此處倒下。”

  “看他周圍並無親衛,應該是自己掩護了下屬逃離,是條漢子。”

  高順一眼看出了前因後果,甚至還由衷的感慨了一句。

  其余幾人都是同樣點頭,深感敬佩,張韓走到顏良身前,歎道:“兩軍交鋒,本來就是如此殘酷,顏良雖為好漢,卻是敵人,唯有在盛世,我們才能和這樣有情有義的英豪坐下來,把酒言歡,暢談山水,我由衷的希望那一日可以快點到來。”

  “不錯,”典韋垂下了雙手,砍了一晚上了,他雙臂都酸痛得快動不了了。

  張韓接著道:“如此英豪,堪稱可敬的對手,不可讓他就此曝露於野,典兄。”

  “誒,”幾人聽了吩咐,都看向張韓的背影。

  “把他頭割下來,用以振奮軍心,再將他的遺體帶回軍營掩埋,而後把首級送去給黎陽守軍。”

  “嗯?”

  典韋、高順,都是目瞪口呆的被閃了一下腰,特麽這就……

  你要斬他首級的呀?那前面說得這麽情深意重的,好像很欣賞這敵將一樣。

  “嗯,如此,對戰局聲勢,都有好處,”黃忠瞥了一眼顏良的遺體,並沒有動容多少,他年紀最大,早已經見慣了生死。

  即便是名將,即便是忠義之人,死後就是白骨一堆罷了。

  成王敗寇,勝者為王呀。

  “告知子龍,不必抵擋黎陽援軍了,我們先撤出戰場,回軍東郡。”

  “唯!”

  ……

  張韓要走時,在南側十裡,又聽見了廝殺的動靜,派人查探後知道是關羽前來,兩人隔著一條寬闊的河,在對岸打了個照面,相互抱拳以此行禮。

  又各自牽馬收軍離去。

  當日中午時,夏侯惇就已派遣大軍,攻破了白馬渡口,在渡口各處建下了營寨,築高壁壘,防范黎陽守軍來請戰。

  同時,從延津又傳來了好消息,徐晃已繞路向後,避開了許多圍剿,和圍困延津的兵馬匯合,一舉拿下又一個渡口。

  接連戰敗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魏郡鄴城,城內文武無不震動,前段時日還是氣勢洶洶,欲鯨吞許都,卻不到五日,打先鋒大將顏良就已兵敗身死!
  袁紹震怒之下,當即召集文武,又從上至下,將軍中許多要員罰了一遍,只要有消極怠工、不尊紀律之人,全部不可幸免。

  借此時機,再整頓軍威,令三軍凝聚,抒發自己重視與憤怒,以將兵馬變為哀兵。

  但私底下,卻還是召集了重臣前來議事,大軍征伐時,袁紹身旁帶著的重要謀臣便是五人。

  許攸、沮授、郭圖、審配與辛評,此時兩人在帳內,許攸已經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了。

  顏良和他私交不錯,到軍中時,也是頗為尊敬,時常一起喝酒聊天,在許攸印象之中,這是為作戰才能頗高的悍將。

  怎會忽然傳來死訊。

  “是張韓殺的,張韓的黑袍騎!!”

  沮授厲聲而喝,怒目看著許攸,這就是情報有誤,因為在交戰時,他們到後來談論的計策,根本沒有提及張韓這個名字!
  眾人都以此人已經退出了北方戰場,故而不做考量!

  “沮君!你是知道的!”許攸滿臉無奈,連忙解釋起來,“這消息,千真萬確,這是我們死了上百探子,費盡千辛萬苦送來的消息,張韓確實被調走了,在下如何得知,這消息居然有假!?”

  “這不可能假的呀,他們是如何暗中傳令的呢?”

  這裡面,問題太大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