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誰讓他做謀士的?》131.第131章 我在心智上,竟被壓製了?
  第131章 我在心智上,竟被壓製了?
  三日後。

  開春農耕,今年依舊沿襲了軍屯之法,同時因天子故,將會比往年多兩成的屯民可得田土分配。

  且立功者在許都安家,甚至可以幫忙婚配之事,令單丁的屯民能有後嗣。

  屯田新令下後,除卻減免的些許賦稅,其余鼓勵盡皆讓百姓歡呼雀躍,大頌曹公之德。

  同時也感念天子憐憫,有豫州之地令他們得以安居樂業,所以今年屯田比起往年更加熱絡,初春時就已可見耕牛遍地,百姓結伴於田間。

  也有童子放牧,青草芬芳,一派祥和的景象。

  安置之後,朝廷下令,在去年年末,張濟兵馬曾劫掠南陽,侵擾百姓民居,視為禍亂之賊,於是興朝廷兵馬八萬,以司空曹操為主帥,領兵征討張濟。

  張濟已死,則征討其侄張繡,攻克宛城,同時下詔書令荊州劉表不可給予糧草,應斷其糧草後路,撤軍回襄陽,否則以同罪逆黨論處。

  郭嘉和程昱兩人在進言的時候,同時腦海中都揮之不去當天“紙上談兵”時候所爭論的糧道。

  東南方向糧道隱蔽,所以不好切斷,最輕松的法子便是如此,讓曹操覲見天子,告知糧道的軍情,當然這份軍情不一定是真的,總之以探報格式送上。

  可猜測劉表在暗中支援張繡,這樣一來,就等同於把劉表也拖下水了,他要麽趕緊切割,要麽就是徹底被打上逆黨的名頭。

  這樣曹操甚至可以順便攻佔南陽,屯兵於此,趁著袁紹今年定要全力收尾幽州戰局,與荊州大戰。

  劉協,欣然同意,並且以此試探劉表真心與否。

  於是,手握天子詔書,下發討賊檄文的曹操,乘坐車攆,三軍征發,以討宛城。

  二月,正是春雨綿綿之時,行軍初緩,待天時稍正時,再加速行軍。

  張韓這一次,騎的是絕影。

  曹操坐在馬車門前的坐榻上,環顧四周,最後目光聽在了發出“噠噠噠”清脆歡快聲的絕影上。

  黑亮寶馬、黑鬃飄飛,坐於其上的張韓更是豐神俊朗,暗紅勁裝武袍,四肢修長而馬尾飛揚,頭戴發箍,唇紅齒白,精壯又有力。

  曹操看了許久,真是覺得和自己年輕時候頗為相似,那時他也是這般的瀟灑恣意、英姿不凡。

  唯一的缺點是,張伯常腰間是掛了什麽東西。

  一根不規則的粗鐵棍?

  怎麽……打造成這樣,崎嶇不平、似有棱角,但自此端詳又難見工藝,可乍一看……就,逼迫自己模糊去看,倒也有些威武。

  “伯常,你這是何物?”

  “佩鐧。”

  張韓言簡意賅的道,“在下最近有感鐵匠技藝,初了解後,愛不釋手,於是一時技癢,就親自來打造了這一件趁手的兵刃。”

  “此兵,重八十斤,長三尺,勢大力沉、揮如山嶽倒傾,敵軍莫不能當,我單手可揮!”

  張韓興奮的介紹起來,他覺得郭、戲、程、典等人,其實就是太死板了,不夠變通。

  主公不像他們那幾個凡夫俗子,總是能敢於開眼看當世新奇之物,樂意接受各種改良,他一定能明白這神兵的個中妙處。

  “以後多看看兵書,軍中工匠足夠了。”曹操沒有繼續說下去,就單單只是看了他一眼,強迫自己不再去看他這把武器。

  曹操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把佩鐧的鍛造,全是錢財沒有半點技術,不知道張韓浪費了多少上好的鐵石。

  “伯常,”曹操看向他,“派到前哨的兵馬有何消息?”

  “正常巡報,沒有什麽異樣之處,”張韓拱手而答。

  頓了頓之後,又說道:“張繡想要待價而沽,在主公這裡大賺一筆,那肯定是要展示自己的兵力,否則我們的先鋒軍就能拿下,也就失去了招攬的本錢。”

  “所以我料定,他們一定會先行設下伏兵,若是不行則退守城中,死守數日,來等待我們招降。”

  曹操微笑點頭,這份分析和之前幾位謀臣的看法全部一致,連荀彧也明白張繡的心思。

  “那你覺得,最好應該怎麽做?”

  張韓想了想,拱手道:“敵人想要什麽,我們偏不給,這亦是取勝之道也。”

  “張繡想要抵抗之後,便等待漢廷招降,所以我們應當以汝南為根據屯運糧食,而後先行攻打宛城外部敵軍,掃蕩至城內後,便可圍而不攻。”

  “以汝南屯糧為站,緩緩輸送至各地,佔據沿途城池以安置,不予招降納敵,隻隨時小戰耗損。”

  “我方後方堅固,河內、東郡皆有重兵把守,無需擔憂後方被袁突襲,袁術又自有大事纏身,因此耗得起。”

  曹操聽完後,看向左側騎馬的郭嘉,看他直接微微點頭,便知曉這已經是他們共商所謀了。

  張韓宅邸內經常有宴席,曹操是知道的,而且曹昂回家後,也會到後院書房去和曹操談及各位人物,品評各文武品性。

  “紙上談兵”的事,曹操也有所耳聞,不過他從來不覺得驚奇,終究還是辯論,這把戲和儒生辯經其實差不多。

  而且,整個許都最懂兵法、最善行軍布陣的人都不在,他們爭個屁!曹操經常會這樣想,是以不以為意。

  “去下令,分騎軍攻渭水上遊,再命張遼領本部起兵截斷南面糧道。”

  “遵命。”

  張韓得令而去,加速行軍,分兩部騎兵前去攻伐上遊和截斷糧道。

  此次出征的騎兵在六千余數,已佔現在曹操兵馬的八成騎軍精銳,虎騎二千余,豹騎一千八。

  另有張韓的護衛營黑袍甲騎,張遼的並州狼騎八百。

  張遼的兵馬裡,那八百騎其實也並非全部是他當年的並州舊部,舊部大約只有三百余人,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從青州兵裡選拔出來的精銳。

  騎軍領命而去之後,整個行軍的布局,也和此前商議基本無差。

  三日行軍,曹軍到達了渭水,豹騎由曹純率領,李典為副將,先取渭水上遊處,果有伏兵在兩側。

  曹純依程昱計,騎兵快速通行,步卒拖延之後,隨行而入林邊小道,剛好撞見張繡兵馬出來。

  前後夾擊之下,破解了伏擊,步卒持刀盾,自兩側摸上山去,反而打得張繡措手不及。

  一日夜鏖戰之後,殺敵二千余人,俘虜上千人,佔據上遊營地,準備以土袋、建陂來囤水,止住渭水河流,為大軍通行提供便利,不必繞行太遠。

  張遼則是繞路向下而奔,直奔宛城、南陽一帶的糧道,嚴密切斷、監督劉表的動向,把宛城兵暗暗隔斷。

  故而,曹操剛到渭水的時候,實際上兵馬就已經和宛城有了兩三次大戰,幾乎都是渭水上遊那般鏖戰。

  又加上上遊不斷屯水斷流,曹操大軍行軍的時日,比他們預計要短,張繡一下子慌了。
    ……

  宛城城門樓上。

  身著黑色廣袖儒袍的賈詡行步如風,胡須飄動,清瘦的面容上冰冷無比,急切的走進了門樓之中。

  張繡在主位上,伏於案前看送達的軍情,此時優勢全無,被曹軍打得節節敗退,不出三日竟然在宛城之外的所有布局全部動搖。

  他聽見賈詡的腳步聲,也馬上立起身來,劍眉一挑,雙目緊盯著來人,沉聲問道:“先生,情況如何?”

  “很不好,”賈詡站定於前,拱手道:“曹操已掌控渭水上遊,雖說此河流向不經城內,但他若是挖掘河道,引流灌城,宛城的護城壕溝便會衝垮,連同整座城全數盡毀。”

  “我們已經丟失上遊掌控,曹操以曹純、李典為將,在上遊安營扎寨,日夜囤水。”

  “那現在該怎麽辦?”

  “撤防於城內,或是連夜奔襲,奪回上遊營地,”賈詡也難以為繼,攤手道:“唯此二法也。”

  “如若不然,就立刻求降!”

  張繡腮幫微鼓,神情慍怒不發,但卻還沒有完全頹敗之意。

  賈詡虛了虛眼,接著正色拱手,道:“少將軍,眼下局勢已經非常艱難了,我們接連折損精銳,若是再損,或許曹操不會再納降,到那時,就真的難了。”

  說完這話,賈詡深感無力,他隻覺得自己好像被人拿捏了想法一般。

  曹操定然是深知他們的想法,所以盡最大的可能折損在外兵力,以削減宛城兵力,到時候歸降起來,他們自然沒有價碼可談。

  眼下,若是再去襲營,一定會有埋伏。

  此刻,又有探哨進來,告知後方糧道出現了曹軍的身影,並未出兵攻伐,隱藏在山林小道之中。

  賈詡想了想,立刻躬身道:“少將軍,曹軍這是故意被我們發現,在東南側的一定是精銳騎兵。”

  “不錯,”那探哨詫異的看了一眼賈詡,連忙附和道:“少將軍,全都是清一色的精騎,沒有發現步卒的蹤影!”

  賈詡期待的看著張繡。

  如此態勢已經很明顯了,這騎兵絕不是來突襲入侵的,他們的目的就是在後方給予威脅,可現可藏,讓劉表不敢輕易送糧。

  這是要在數月之內,把宛城兵馬一口吞下。

  這不是在招降,他是真的要一舉擊潰宛城兵馬!
  再等下去,一旦曹操失去了耐心,不講仁義,肯定會決溝灌城,城倒是不會毀,即便河水灌入城中也會往低處流出去。

  但是,在外的兵馬若是不撤,那就真的撤不回來了。

  這些兵馬一旦折損,甚至還不一定能撐到招降的時候,因為宛城兵的士氣若是崩塌,那時候就真的是必須要祈求歸降了。

  而且,或許什麽都拿不到。

  “若我能奪回上遊營寨,是否能解此局?”張繡認真的問道。

  賈詡微微仰天,歎道:“難,曹軍一定會對上遊營寨嚴防死守,絕不會僥幸對待。”

  “若是少將軍前去,極有可能要中伏,因而各有損失。”

  張繡沉默了一會兒,不甘心的抬起頭來道:“那,若是向劉表求援呢?”

  “劉表不會出兵,只會用糧草輜重支持少將軍,但是……那些曹軍精騎在後,便給了他足夠的理由拒絕。”

  不錯,劉表本來就不打算蹚渾水,他或許只等著看結果。

  若是曹操大敗,荊州兵馬可能會趁機而行,張繡雖然年輕,但是這點局勢他看得明白。

  劉表得到荊州的這份家業算極其不容易,他不會輕易的賭上家業,或令自己境內的局勢紊亂。

  不過,也是賈詡這麽說了之後,他才知道曹軍出現在東南方向的深處用意,除卻威脅之外,還可以給劉表一個較為完美的不出兵理由。

  這些兵馬,還追剿不得,若是驅兵前去,這些騎兵肯定會第一時間撤走,等同於徒勞無功。

  那麽……渭水上遊營寨去不得,東南方也不可去,如果還要戰,那就得直接出兵和曹操在野外大戰。

  屬……大軍逆擊!不智也……這樣打戰,乃是血戰之法,但是和曹公卻又沒有這樣的仇怨。

  而且,叔父還得到過陛下的嘉獎、封賞,不管怎麽說都還算是大漢的功臣,何必如此。

  在宛城每日都不過為了兩餐的飯而已,玩什麽命啊?
  “先生意,應當如何?”

  “曹公此舉,無非是為了逼迫我等退軍至城下,”賈詡深思之後,苦笑道:“若是堅守,則引灌城之危,且兩方會逐漸怨深。”

  “不如,遂他們的意,先行退入城內據守,等待曹軍攻城,放棄城外三座營寨。”

  張繡眉頭緊皺,難以抉擇,但最終他還是決定相信賈詡,伸手猛然捶打了一下桌案,點頭道:“隻好如此了。”

  賈詡臉色一松,拜道:“少將軍英明,如此曹軍三日內必定攻城引戰,如此可大顯身手。”

  ……

  三日後。

  曹軍圍城而不攻,甚至也不曾送來降書招納,讓城內將校每日都惶惶不安,仿佛曹軍隨時要攻城,又不敢松懈下來,必須時刻緊繃神經。

  城頭上,渭水重新漲了起來,曹軍已經完全掌控了各處河流的渡口,根本不給張繡任何機會。

  “怎麽會,這樣!”

  賈詡捶打城牆,第一次露出了始料未及的頹敗神情。

  完全被人算到了,這位曹公居然有如此心智?
  竟然面面俱到算準了他所有的心思,每一步都走在他的前面,並且設下的隱患伏擊。

  而且,大勢上完全可以將他牽著鼻子走,宛城兵馬少的確是硬傷,但戰略上也很奇怪。

  賈詡感覺自己在面對一位完人,他好似不會犯錯,而且又心中謀劃了非常多的布局,就好像反覆交織成的百層大網,想要掙脫出來談何容易。

  這世間,居然有這種心智之人!?

  “少將軍,不如還是……前去乞降吧?”賈詡又勸說道。

  張繡咬著牙,無比的難受,沉聲道:“我苦苦等了三日,他都未曾攻城,結果就等來個這??”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