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誰讓他做謀士的?》143.第143章 你不了解他,我早就習慣了
  第143章 你不了解他,我早就習慣了
  “來了來了!!”門外有校事大步本來,將一卷寬敞錦布送到了宿衛手中。

  宿衛又忙跑上階,雙手呈遞給門口一位年輕英俊,氣宇軒昂的儒生。

  “稟報司空,大理寺送來的審訊陳情錄,由鍾寺卿親自執筆。”此儒生趨步入堂,將此卷安置於曹操身前案牘。

  楊修平日裡跟隨曹操,多次聽他誇讚鍾寺卿的書法,每一次都是讚不絕口。

  他親自執筆記下的審訊錄,不說內容如何,至少此卷面上看來一定賞心悅目。

  司空可先得一處開懷,再看內容時不至於太過憤怒。

  楊修真心做事,用心揣測,而且的確是天資聰穎,有“過目不忘、一目十行”的本領,多方了解之下,對張韓非常敬佩。

  不過,張韓的“圍爐”他是一定不會去的,楊修出自簪纓之家,敬佩歸是敬佩,卻不會和張韓混跡一堂。

  他要去,也只能去大公子曹昂的府中高宴,與往來鴻儒把酒言歡,暢談策論。

  但,因為敬佩,所以心中也暗暗為張韓捏了把汗。

  畢竟誰也不曾想,校事府這第一把火,竟然會直接燒到他的頭上。

  曹操面色一正,直接打開了卷宗觀閱,其實他心裡也並不擔憂,張韓即便是真的被審出一個罪大惡極,那他也仍舊不會倒台。

  無非是,撕破臉皮而已。

  那些公卿或許沒見到真刀之前都不知道,曹操只是不用刀而已,並非是手中無刀。

  他若是想,隨時可以血濺長樂殿,讓滿朝公卿全部閉嘴。

  現在的局勢只不過是……可以殺,但沒必要。

  能名、威、利俱得的局面,又有何不可呢?

  他攤開卷宗看時,進入堂內的郭嘉、楊修以及在下手位上坐著的曹昂都是緊張不安。

  時不時的偷看曹操,來揣測他的心思,以猜想審訊錄事的內容如何。

  雖說並不擔心,但真是到了出結果的時候,又怎能不被牽動些許,畢竟是一件動輒可改變局勢的大事。

  看了許久,曹操直接一巴掌拍在了案幾上,沉聲道:“居然是這樣……好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是我錯怪伯常了。”

  “這書法真好。”

  曹操接連誇讚了一番,引得三人立即上前,想要詢問但是卻不敢開口,只是一直盯著曹操看。

  “得子如此,夫複何求!”

  曹昂愣了愣,得子?他不是您兒子啊,只是女婿,半個兒子而已。

  郭嘉急得都想直接上手搶了,但是出於從心他忍住了。

  末了,只有曹昂小聲的問道:“父親,伯常兄長他……”

  “呵呵,”曹操發自內心的笑了起來,笑容越發的燦爛,收起了這一份錄事遞給楊修,道:“德祖,送至尚書台呈報陛下。”

  “另,讓尚書台將此錄,抄百份,告示全城百姓!”

  “唯!”

  楊修立刻得令去辦,他此刻根本不用猜測,這份錄事絕對不是張韓認罪的罪狀。

  甚至其中記錄之言,極其精彩,他現在就立刻想知道,裡面到底寫了什麽。

  快步行走的時候,整顆心就好似被人用羽毛不斷撫動,簡直難受至極。

  不過他本身出自世族,自小深受禮教影響,絕不會偷看。

  只能縱馬而奔,快步走送,直至荀彧面前,呈遞了此錄事之後,傳達了曹操的命令。

  荀彧看了他一眼,而後仔細閱讀鍾繇親自書寫的錄事,此書法剛入眼,便讓荀彧賞心悅目,嘴角平緩,暗含笑意。

  當真,如沐春風、心曠神恬。

  再看到中段,荀彧的眉頭一下皺了起來,不住的點頭。

  “伯常啊……雖有缺,卻如何不令人傾心。月亦有缺,士皆慕之。”

  “令君此言,何意?”在旁的楊修早就忍不住了,當即輕輕拱手發問,那眼神直盯著荀彧手中的書信,看得熱切。

  荀彧看他如此,便笑著道:“德祖在來前的路上,未曾翻看此錄?”

  “不敢,”楊修立刻躬身:“學生知禮,不敢隨意翻看,且司空下令抄錄百份廣而告之,其實事後也可得見。”

  “不錯,”荀彧這一聲不錯,也不知道在說修的一番分析,還是在誇讚他的品行。

  是以,荀彧也不瞞著,笑道:“伯常君侯,並無貪墨,其家產大數為因救人性命,得其饋贈,有人證證明。”

  “其家中奴籍,並未為其私藏,而都是他當年行伍時,小營之中的兄弟親屬,伯常是為了他們,所以購地、搬遷,為他們安置其家。”

  荀彧說到這,將錄事直接遞到了楊修的面前來,笑著道:“你看最後這詩句。”

  楊修接過一看,頓時愣住,心神震動,雙手攥緊了錄書的兩端,情緒略微有些激動。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何等孤寂、失望,不,這應當是絕望,”楊修又看了看上文記錄,腮幫很快就鼓了起來,整個人的雙眸凝實,“怪不得,君侯如此氣憤,一生戎馬征戰功績,竟然被人這般構陷。”

  “辭官去爵,好個氣節昭昭的將軍!”

  楊修眉飛色舞的看向荀彧,隻覺氣血翻湧,心中不忿難以平息,如今許都有天子坐鎮,應該是安平盛世,若是百官可清朗治理,上下皆能勠力同心,方才能安萬民,重振大漢。

  只可惜,現在的公卿在做些什麽?!構陷一位滿身功勳的青年才俊?

  選了張韓就算了,手段還這般愚蠢,此錄事送上朝堂,這不是扳倒張君侯的罪狀,這反而足以讓他名聲再上一階。

  這張錄事,其實是最好不過的事跡傳言,甚至比那些年的“月旦評”更加有力,因為這不是品評出來的乾癟言語。

  這是大理寺審出的案狀,而且,其中不乏實績。

  但是楊修又覺得很奇怪,荀彧好像很淡定,既沒有為張韓案反轉而有所波動,也仿佛並不因為張君侯本身這般義薄雲天而感到震撼動容。

  甚至,連這直抒胸臆、蕩氣回腸的詩句都無法打動。

  荀令君好穩的氣度。
    “抄錄百份,傳揚。”

  荀彧將這一份錄書交給了尚書台各文學掾,這些年輕學子都樂此不疲,大為興起。

  且不說錄書的內容如何,光是鍾繇的書法,都屬他們爭相臨摹的墨寶,自然爭先恐後。

  ……

  長樂殿上。

  此時曹操已然入宮,滿臉怒意,趾高氣昂,身後跟著數名官吏,其中校事府府君戲忠、大理寺卿鍾繇也赫然在列。

  這些文武一言不發,直衝長樂殿,在門前守候的黃門、內侍全都嚇得瑟瑟發抖,連忙有人進去稟報。

  伏完、董兩人早已在殿內和天子劉協一同等待大理寺審訊的結果。

  告發張韓的事,屬董承前頭,那些有西涼將背景的官吏盡皆附和,因此校事府也不得不重視。

  劉協得知這個消息時,整個人也是處於懵亂的狀態,他根本不敢相信張韓背地裡竟然是這等巨貪。

  他是去年定都之後做的屯騎校尉,即便俸祿很高,卻也不該有如此寬闊的宅院,足足堪比一宮。

  這些土地、宅邸建造的人力從何而來,若非是貪墨,張韓怎能有這等財力。

  劉協做夢都想不到,他一直認為是青年才俊、救世後生的張韓,暗地裡居然是這種人!!
  聽取官吏揭舉時,劉協就已頭暈目眩,感覺自己遭到了欺瞞哄騙,在一上午無言之中,心中憤懣!
  此刻,內侍慌亂跑來,朗聲急道:“陛下,陛下……曹司空領著許多大臣,正氣衝衝上長樂殿來……”

  劉協雙眸一顫,還,還是露出真面目了嗎?曹愛卿,終究還是藏不住了……

  董承慌忙躬身行禮,快速道:“陛下您看看,曹孟德氣急敗壞,終究還是圖窮匕見了,張伯常如此貪墨,他曹操又能是什麽好人?”

  “這定是知曉若按照法度論處,張伯常當處以絞刑,曹操自然不舍,定是要威逼陛下撤回成命!”

  “微臣,懇請陛下切莫改口,一定不可屈於曹操之威啊。”

  董承他們當然清楚劉協心中懼怕,不敢和曹操當殿頂撞,一旦被彈壓了回來,則日後再無機會。

  而曹操,實際上並不是董卓,因為曹操是一等一的聰明人,他雖然不喜士族,當下卻還是需要士族為他輸送人才,不會真正對立到底。

  畢竟,曹氏雖得天子,卻還不算是能獨擋天下諸侯的一方勢力,他和士人之間,絕不會像董卓當年那般劍拔弩張,弄得朝野上下均是反對之聲。

  故而不難猜測,曹操不到最後時刻,絕對不會撕破臉皮動刀兵。

  董承、伏完等人,也不在乎今日曹操會否動刀,他們這般做早已不再是朝堂爭權了,只是劉協並不能看出其中端倪而已。

  劉協聽完了董承的話,暗暗點頭,表示定要曹愛卿給一個交代,而此時曹操也剛好到了大殿門前。

  還好,他雖然怒氣衝衝,完全掛於面龐之上,卻還肯在黃門侍奉下換鞋。

  且佩劍早已在上來時就已經解了。

  看到這一幕,董承、伏完也都松了口氣,看來曹操今天是不打算動刀。

  不動刀,那就是動嘴皮子,本將今日要看看,大理寺審出來的實情你如何交代,若有隱瞞則徇私枉法,你校事府也形同虛設,自可再參。

  若並無隱瞞,張伯常這等家資絕對來路不正,如何能解釋得清?如此也可除去曹操身邊一位極其重要的人物。

  為未來,掃清些許障礙。

  “曹愛卿,為何怒氣衝衝,”劉協強自鎮定的看著曹操,語氣平淡的道。

  “稟陛下,臣來送大理寺卿親自審問庶民張韓的詢情筆錄。”

  曹操說完,怒視了董承和伏完一眼,另外兩人均是心中暗喜。

  他們隻道曹操是因為放棄了張韓,所以痛失一要員,因此遷怒。

  但表面上,卻只能恭敬拱手,表示此是無可奈何之事,一切秉公的模樣。

  “呈上來。”

  劉協微微歎了口氣,還是如常讓內侍將筆錄送到眼前案幾上。

  由兩人展開後,張韓案的陳情盡在眼前,此刻大殿之上幾乎都是輕悄悄的呼吸。

  所有人都是屏住呼吸,察言觀色,看天子的臉色。

  天子看了不知多久,大殿上始終保持針落可聞。

  直到他看見筆錄上最後一句,張韓在大理寺自願請罪辭官、去爵,說出了那一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詩句。

  一雙手臂,不知因何種情緒而顫抖起來,前無明君,後不可及……

  想到天地長久,竟然涕泗橫流,張伯常失望透頂,心中決絕,這是對漢廷已經徹底絕望,不願再食哪怕一分漢祿。

  “伯常……”

  劉協鼻頭一酸,眼淚都快出來了,朕孤苦飄零數年,幾經生死,差點就在長安無法返回故土。

  身邊環伺皆為虎狼,恨不得將我剝皮啃食,直到許都我才遇見這些真正為漢室百姓立身的明臣。

  老有曹公、少有張侯。

  本來該是君明臣賢的絕美光景,卻沒想到,還是被爭權奪利給破壞了。

  劉協此刻心中不解、惱怒的是,這麽乾對董承、伏完等人到底有什麽好處?
  許都衰微,百官不睦乃至內鬥,難道他們就能成為所謂“力挽狂瀾”的千古名臣嗎?
  不過是以陰險心思,殘害忠良、構陷賢德的奸佞小人而!
  張伯常曾幾次對朕進言曰:“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如今看來,正是如此,朕不曾聽信,隻以為公卿和睦,雖有嫌隙但不影響大局,如今看來,卻害得伯常遭人構陷,險些損失此等英才。

  是朕之過也。

  想到這,劉協猛然拍桌,砰然作響,在大殿之上宛如驚雷,引得眾目盡皆望來,董承等人更是有驚喜之色,頗為期待的盯向座上。

  “這就是伱們號稱告發的奸臣!?”

  啪!
  劉協將筆錄扔到了董承面前,董承連忙彎腰撿起來一看,大驚失色:“怎麽可能?”

  “陛下,覺悟這等可能,這一定是串通好的!張伯常以奴籍假扮當年舊部家眷,串通一氣!請陛下明察!”

  鍾繇此刻站出來拱手,沉聲道:“陛下,此節微臣曾反覆詢問,每一家都曾問到,連三歲的垂髫童子也可回答,可以認定張韓所言非虛,他真的讓曾經救他性命的兄弟家眷過上富足日子,那些人不算奴籍,且每家家資經府中下發後,皆為自己所存,並非是替伯常私藏。”

  “不可能!這些人承蒙張韓恩惠,豈不是他說什麽便是什麽!?”董承有點急了,他沒想到事情竟然會是這般走向。

  張伯常貪財至極,斂財無數,怎麽可能會是這等豪情義氣的英傑!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