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誰讓他做謀士的?》200.第200章 鬼精小孩兒,人稱小伯常
  第200章 鬼精小孩兒,人稱小伯常

  喚來戲忠,曹操也問及了方才楊修所說的事。

  戲志才在來時途中早已聽郭嘉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

  此刻更是準備好了打探到的情報,以及最新收到冀州書信的一批官吏名錄。

  依舊還是八校尉,除卻典韋之外,四人收到書信。

  另有與冀州回信者為黃奎,也就是當年黃琬的兒子,同樣是名士眾臣之後。

  這些氏族,內心真正願意臣服的不是漢廷,其實還是冀州袁紹,有一部分依舊認為曹操不可能贏。

  當然,現在已經收斂很多了。

  在這些官吏的名錄中,曹操看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

  “司馬公啊,”曹操似笑非笑的抬起頭來,眼眸略有詢問之意,他擔心戲志才弄錯了。

  不過,戲志才的反應顯然早知曹操會詫異,他鄭重地點了點頭,長舒一口氣。

  隻道:“家族為保延續,行此道不算意外。”

  “荀氏,一樣也有在冀州為官吏者,而現在也只是一封書信而已。”

  主要,這是袁紹送來的,不是這邊送過去的,就不能定罪。

  畢竟此刻表面上還是風清氣朗,兩境不算撕破臉皮,仍然還在彼此蓄力之中。

  “嗯,我不會因此動怒,”曹操最近的養氣功夫極好,已很少動怒了,即便是遇到突發之事,也能沉穩對待。

  而且,現在兵多將廣,妙計層出,伯常那邊時不時又能蹦出點新花樣來,沒什麽值得動怒的。

  “司馬公,是我的舉主呀……”曹操考慮之後,還是先行說出了這麽一句話。

  戲、郭兩人悄然對視,都默不作聲,不過心中都明白,舉主這兩個字說出來,就已注定不能把司馬防如何了。

  司馬防如今年老,轉拜為騎都尉,任則是護衛京都。

  曹操對他本來一直頗為信任,而司馬防也很聰明,到許都之後,不對外說當年舉任曹操之事,也不在朝堂上過多結黨。

  大多時,在深巷家居,與子嗣同伴,除卻公務,絕不會多有走動,故而即便許都已經歷經了三次爭權之事,一直沒有引火燒身。

  於是,人脈自然也獨群之外,不和許都家族門戶親近,亦為人詬病不恥。

  早年,董承還罵過他心有逆黨之意,愧對世家清譽,結果現在物是人非,董承的墳頭草都一米多高了。

  “先看看吧,德祖不想說出這些名字,倒是也情有可原。”

  郭嘉現在倒是想明白了,楊彪和司馬防當初就不屬一黨。

  而司馬防的大兒子司馬朗,還曾在董卓的府中任職,現在又是和楊修同在曹昂府中任職。

  楊修為侍郎,司馬朗則只是主簿,但若是論資歷,自然是司馬朗更好,只是不討喜而已。

  論才情,不必多說,楊修已可甩開司馬朗極遠。

  可實際上的能力,卻還是司馬朗更為務實、誠懇。

  楊修則是金玉其外,其中有無敗絮暫且看不出來。

  “這兩人平日裡在子脩身邊,應當也是爭鋒相對的,不過卻也有不同之處。”

  郭嘉說完之後,自己都樂得笑了笑,曹操和戲志才均看向他,好奇的道:“何處不同?”

  “德祖常在伯常宴席上,但司馬朗從不會來,並恥於樂坊雅舍等事,幾篇賦論,均說樂坊之處俗不可耐,出入非士人,早晚染風塵,力主取締此地。”

  曹操皺著眉頭想了想,道:“挺好的地方,他不懂。”

  “是。”

  “主公說得對呀。”

  “正是我等心聲也,他們就是不懂罷了。”

  “那,就像伯常說的,我們打仗這麽累,腦袋別在褲腰帶上,一輩子都要戎馬,難道還不能享受享受?”

  “不錯!!”

  兩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著,曹操咳嗽了一聲:“我意思是朱衣衛不可取締,你們在說什麽?”

  “我們也是這麽想的。”

  ……

  晚上,尚書台。

  荀彧伏案書寫,聽見動靜抬起頭來,見來人是去丞相府的文學掾陳煦,放下墨筆,道:“怎麽樣?丞相怎麽說?”

  “回稟荀令君,丞相的原話是‘黑袍甲騎亦是大漢軍中流砥柱’,之後,也有誇讚伯常君侯之言,想必是要壓下這些禦史之言。”

  “嗯,”荀彧平靜的回應了一聲,有了答案心中就明了了,萬事講究一個規矩。

  既然對伯常的事情不追究,也就意味著其余官吏同樣也可以放過。

  但是,這樣就對今年春時提出的嚴令損傷極大,公信不足也。

  荀彧當初在春時制定嚴令下發的時候,知曉丞相想要的並非是境內清廉、官吏兩袖清風。

  而是要各家族盤根錯節時貪墨、往來的錢財全部充入軍資之中。

  這將會是很大一筆。

  在定都許昌之後,那時還沒有校事府,各地來朝貢的官吏,各地諸侯,為了打探到各種情報,以評判曹氏形勢,暗中送來了很多金銀。

  其實就是趁局勢未穩的時候,先建立一條能夠通達到許都的“暗道”,所以在很多官吏身上都花費重金。

  這些錢,當然都是見不得光的。

  不過這樣一來,此想自然也就落空了,伯常估計也是不想局勢太過混亂吧。

  “好了,我都已明白了,去忙你的吧。”

  荀彧對陳煦微笑道,轉頭便將這一類事全數放下,也不再顧慮這些事。

  ……

  南臨山軍營的張韓,則是不知朝堂諸事,在數日之內,已再研製了一百罐自製雞精,放置在院內。

  將配方、製作流程都教給了匠人,又招手百名女子來負責製作。

  於是,張韓高枕無憂的休息了三天,據說是用腦過度,準備吃點好的。

  寬敞的院落內,張韓在躺椅上坐著,他身前不斷有個少年來來去去,端著碟子、酒壇,放到張韓躺椅前的案牘上。

  擺好果蔬之後,還去挑水到院中大缸裡來,又生火燒水。

  因為君侯不吃生水,必須要燒過之後才肯喝,否則就喝井水。

  做完了這些,張韓已經小憩了一覺醒來了。

  剛醒來就看到周不疑在眼巴巴的看著自己,眼中還有點可憐。

  “老師。”

  “怎麽,想刺殺我嗎?”張韓眼皮一抬,打了個呵欠。

  他在視野之中,沒看到周不疑的敵意,其實就是在委屈撒嬌而已,因為幹了太多的體力活,就這一天,都比在家裡半個月多。
    而且,這樣的日子已經持續十幾天了,周不疑感覺離開了叔父,日子越發難過。

  剛開始,他每天晚上雖然睡的床又大又舒服,卻還是夜夜哭泣。

  因為他感覺自己就是個奴丁、傭人,君侯絲毫沒有疼愛之意。

  唯一的成長就是,在接下來的幾日,周不疑的心性飛速成長,已經學會了接受,不會再那麽脆弱的偷偷哭泣。

  “不是,”周不疑輕輕地搖了搖頭,眼神雖然疲憊,但卻在眸子深處還留有些許明亮,他清脆的童稚聲音響起:“想問君侯,為何要這樣對不疑。”

  “這些苦力活,難道沒有別的下人可以做嗎?那些奴籍之人,不是善任此職嗎?”

  張韓瞥了他一眼,沒立刻回答,撐了一會兒才道:“這是丞相的主張,伱懂嗎?”

  “丞相專門為了你,曾說過一句話,此話現在已經名揚四方,你知道是什麽嗎?”

  周不疑茫然的搖頭,同時心中還稍稍有些震撼。

  丞相,那位大漢丞相曹操?!如此中原雄主,居然會專門主張為我說一句品評之語?
  怎麽可能?

  我讀書還不多,但是聰明著呢,君侯這話不是用來誆我?

  堂堂一國丞相,怎麽可能專門為我說一句廣為人知的品評?!
  不對,君侯沒必要撒謊,而且他對我的態度,的確和傳聞之中的仁義君子有所不同。

  聽聞,君侯也是仁愛謙遜的師長,知識偏愛酒色財而已。

  “老師,請問是什麽話?”

  “你肯定聽過,”張韓眼皮一翻,吊兒郎當的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啊?”

  “疑人不用,傭人不疑!”張韓加大了音量,“丞相在數年之前,就已經知道你最適合做什麽了,傭人者,為人所用也,乃可造之材,需雕琢打磨,苦其心志,方得篤學之性,方可務實棄虛。”

  “我……”周不疑兩手垂下來,竟不能反駁。

  張韓說的話,他半個字都不敢信,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廣為流傳不錯,但這句話真的是這個意思嗎?

  太扯了!
  傭人不疑,我叔父若是知道這句話,指定不會讓我留在這裡。

  周不疑欲哭無淚,想一頭倒在張韓的肚皮上,事實上他也這麽做了,但“啪”一下被張韓一手托住,茫然的盯著他:“你幹什麽?”

  “我不幹了!啊啊啊!!”周不疑被托住,整個人全力往下倒,想撞張韓的腹部,卻紋絲不動,而後崩潰大哭。

  “什麽用人不疑!這話絕不是用在這的,只是與學生名字相同而已!”

  “老師不可這般欺負不疑,我,我還是個孩子啊!!!”

  “你是個屁的孩子,”張韓伸出另一隻手,在他額頭上彈了個腦瓜崩。

  周不疑“嗷”一聲抱著腦袋在地上來回滾,眼淚都彈出來了。

  火辣辣的疼,而且沒有消散的意思,是在短時間之內越來越疼。

  “老師,你這是幹什麽呀!!我就是,孩子的天性呀!!”

  童稚的聲音了一直響個不停,響滿了整個院子。

  到這時候,張韓才重新躺回去,道:“你這段時日,學會了打水,也就學會了農耕之中的水利布局,在南臨山依然也有溪井存在,想必也見過了。”

  “溪井在蔭涼處,為的是儲水防止大汗使得小河乾涸。”

  “你學會了煮湯做飯,也就明白了一鬥米,百姓之家可食用多少頓,你學會釀酒,就懂得糧食若是有余剩,可用於釀酒所藏,豐富百姓食物。”

  “知政之人在於野,而不是在於書本之間,你要學會將所見所聞,以多思玲瓏巧於心間。”

  “嗯,”周不疑抱著腦袋站到了張韓身旁,垂首而立,雖然還癟著嘴,但是已經服氣了很多,接受了張韓的說法。

  “學生懂了。”

  張韓躺著歪過頭來,道:“你要學書本,我可以問荀氏、楊氏借藏書來給你看,其中意思不明之處,也可讓楊德祖、董公仁教你;你想學音律,我可以請蔡大家之女,昭姬博士教你;若是學書法,鍾——哦,鍾寺卿已經不在了……”

  張韓話音一頓,神情之中頗有懷念之意。

  周不疑心中一震,忙關切的抬頭問道:“鍾寺卿離世了?”

  “嘖,在長安呢,督關中軍,這孩子嘴怎麽這麽毒!”張韓雙眼一瞪,給周不疑嚇得一激靈。

  “那你說他走了!”周不疑閉著眼後跳了一步,連忙伸手捂頭。

  張韓又白了一眼,接著方才的話道:“山水之間的所見所聞乃至所悟,是你自己的。”

  “若要懂得知政之道,你還需繼續去感悟,同時,晚上不能休息,仍要讀書。”

  “今夜讀完書後,寫一篇小賦,歌頌一下我,主題就是……《我的君侯師父》,就這樣。”

  張韓起身,在周不疑委屈欲哭的表情中,直接出院,末了道:“這些你自己吃吧,邊吃邊看書,我去軍營了。”

  “謝謝老師!!”周不疑還是孩童性子,一聽見這話,再看滿桌的吃食,整個人眼睛都亮了起來,連忙開顏道謝,不往朝著張韓離去的背影鞠躬行禮。

  辛苦還是美滋滋的,老師心中還是惦記我,他只是外冷內熱而已,而且說的話都還是至理名言。

  知政之人在於野。

  他決定,先把老師的那一篇《寒窗賦》再默幾遍,而後深思其中的道理。

  因為今日張韓所說的話,這段時日讓周不疑做的事,和《寒窗賦》裡面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麽。

  在南臨山莊的山腰住著,每天可謂錦衣玉食,雖要早起做事,出門行走,但都有鎧甲精良如同將校的宿衛陪同。

  這些叔叔都待他非常和善,走累了還能抱著他走,不肯的他就威脅和典韋叔叔撒嬌告狀。

  因為典韋寵他,這些宿衛惹不起,被周不疑說幾次就不敢不聽了。

  他們發現這孩子陰裡聰明,雖有仁心,但是也能拿得住這些宿衛叔叔的脈,沒幾日,就已經把他們治得服服帖帖的了。

  整個軍營,不吃周不疑這一套的,只有目前只有張韓、賈詡。

  周不疑一直寫到了晚上,又仔細想了想張韓今日說過的話。

  一累,頑皮的心思就起來了,呸!肯定還是想奴役我!老師自己去吃香喝辣!
  周不疑煩躁的放下手筆,然後偷偷去了正院。

  還沒進去就已經聽到了人聲鼎沸,聽見了張韓的高喝之聲。

  周不疑就偷偷聽了一耳朵,不多時,就聽見有人說了句“現在許都官吏均有談何南臨營”之行,“恐遭拆除,調回,提請大理寺清查”,又有人說到“當下亦有宗親要彈劾君侯”一番話。

  周不疑一下挑了挑眉,趴在牆角十分安然的笑了笑。

  出事了。

  看來,這位老師不可一世的時候也沒多少了。

  ……

  許都,皇城之內。

  這幾日劉協又開始犯愁了,最近庖廚的餐食,都失去了一種味道,總感覺少了點什麽。

  “最近食監都在做些什麽?怎麽每日餐中總覺少了些味道?”

  劉協有些煩躁的向溫瑞問道。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