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誰讓他做謀士的?》第72章 陶謙留下的大禮!
  第72章 陶謙留下的大禮!
  張韓和戲志才走上前來,雙方的臉色都頗為嚴肅,從陳登手中接過了印、劍,還有一封來自各地長者、人瑞,地方官吏的請願書。

  這就是世族的力量,張韓心說。

  雖然早知道陳氏無意呂布,有心歸曹,但真正見到這一幕,還是覺得非常可怕。

  他們暗中擁有極大的名望和人脈,可以趁著呂布出征時,開城迎敵,領各處盡皆歸降。

  這就像什麽呢,兗州張邈、陳宮,開城門迎呂布一樣,只不過現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

  這是張韓起意所謀,後與戲志才商議許久,最終告知曹操時,設下了這一頗為複雜的計策。

  用張韓當時的話來說就是:“此計應該設成老母豕戴凶兆,一套又一套。”

  他還記得當夜說完這句話後曹操和戲志才整個人都不好了,他們覺得張韓辱兵法了。

  這特麽不就是連環的、一層又一層的、一波接一波的設計布局?!
  什麽老母豬戴凶兆,這話過分了,好像被罵了但是又不能確定,所以曹操毅然決然扣了張韓一個月俸祿。

  張韓在心裡罵了幾句曹賊,彼此雙贏,大家都有面子,誰也沒有落了下風。

  於是,按照張韓的設想,戲志才的奇智,曹操的戰法意識、再加上劉備送來的地勢軍情,真正反覆商議之後,得此軍略布局。

  而他們此略最終的目的,其實是徐州下邳!這時候,陳氏一定會抓住這僅有的機會,將呂布隔絕在外,驅趕出徐州去。

  一從道義上,徐州已苦呂布之政久矣;二從戰略上,呂布已被大軍調遣出城,且困於彭城邊境,時機極佳;三從情義上,陳氏還欠了曹操當初的情分,此時一還定有功績賞賜,而且還會讓曹操欠下人情。

  於是,兵臨呂軍之後,直接一封書信通過當初陳登給戲志才留下的信馬線,送給了陳氏。

  陳圭是當今陳氏最有話語權的人,當機立斷投曹,至於境內的聲音,他陳良辰有一百種方法可以毫無損失的壓下去。

  這樣一來,呂布、陳宮應該會很熟悉吧,這和他們想要謀取兗州時的策略,可謂如出一轍。

  而軍略上,曹仁依照此前設下的計策,不斷的牽扯呂布,讓他以為正在與之激烈相鬥,包括繞後斷其糧道,也是為了誘導。

  攔住呂布不讓他回下邳,就有充足的時間等待陳氏的回應,曹操堅信這些世族會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若是陶謙還在,他並沒有自信,但陶謙交托給了呂布,這就耐人尋味了。

  “祭酒、伯常,”陳登拱了拱手,神情略微有些複雜。

  戲志才道:“元龍,信上所言已足夠清楚,此功我主定會銘記於心。”

  “請入城!”陳登深吸一口氣,讓開了身位,迎曹軍入城駐守。

  還是和以往一樣,進城之後對百姓秋毫無犯,且與陳氏及各大世族一起,對流民百姓施粥放糧,出錢財組織醫者治療傷者。

  曹洪對此毫無怨言,只是坐鎮城樓,克己律下,同時對呂布留在下邳的舊部勸降。

  又配合陳氏向各地發令勸降,等待回應之後合攻郯城,目前郯城守軍不多,但呂布眷屬以及陳宮的新家眷都在郯城,此城據說留有五千兵馬,想要攻下來也不簡單。

  攻堅之戰本來就是克難,死傷不可計數。但圍困至兵糧殆盡,其城內必降。

  當天夜裡,張伯常和戲志才受邀到陳登的府邸吃宴,到深夜時進內院內屋密談。

  “紀伯驍,守門口。”

  “遵命,先生!”紀伯驍虎軀一震,面露驕傲之色,抱拳行禮,同時怒目而視看向陳登,冷聲道:“若有刺客埋伏,末將定以死相護,不使心思陰毒的小人奸佞得逞!”

  他是警告陳登不要耍花樣,但是這話非常剛直,一下就把陳登額頭上的青筋幹了起來。

  等陳登正想開口時候,紀伯驍直接快步出房,並給他們關上了房門。

  這人……陳登古怪了好一會兒,看了看張韓,又看了看典韋,從心的選擇了安然坐下。罷了,不與你們一般計較。
    幾人坐下之後,陳登道:“當初陶公在退走之前,留下了幾條路。”

  “其中一條,便是呂布不仁,如有民怨,則可取而代之,故而我父願歸順,也只是走其中一條路罷了。”

  “哦?”戲志才和張韓露出了疑惑的神色,看向陳登的目光也精彩了許多,他們知道陶謙令自己整個家族得以回到丹陽,保全了子嗣隱於山林,這其中肯定有很多手段與安排。

  因為他上任時,就牽扯到了背後資助的各大世族,自己要退,那當然也要顧及這些背後支持的世家。

  這麽看來,陶謙當初還做了不少安排,倒也是值得當做故事一聽。

  “細說來聽聽。”戲志才仿佛捕捉到了什麽,當即追問起來。

  “其一,陶公讓徐州與他人,世族若離去不算背棄,但呂布無仁令百姓怨聲載道,正該背離,投向仁義之地。”

  “其二,陶公以罪責罷黜了庶人派不少名士,同時沒收部分家資以資丹陽軍,令兩方都心思穩固,並無動亂。庶人派可以脫身,丹陽兵能得軍資錢犒賞。”

  “其三,丹陽舊部分為兩處,其一是可追隨其回鄉,另一部分則是能自行選擇是否歸附,回鄉者有犒賞發放。”

  “如此,無需陶公多言,三令下後,大家幾乎都知曉他意欲何為。”

  陳登說到這,頓了一頓,短短幾句話就介紹結束,可其中傳達的信息,卻讓人唏噓。

  短短數日之內,竟然舍棄了所有,下定決心歸隱,這份從心也值得敬佩,且其目光的確深遠,三策之下根本無需與人商議,便已經等同於告知了三派人士。

  “我要說的是,”陳登的臉色再次嚴肅,稍稍湊近了二人,道:“丹陽派的兵馬,有許多和臧霸有交情,這是留給我們當地士族、百姓贈予仁主的大禮。”

  “陶公在位時,就對臧霸略有些許恩情,所以他願意屯兵開陽,以拒曹公,但丹陽舊部散後,至少有小半人投奔於臧霸,被我攔下,這些人惶恐不安,不知該如何自處,若能以此招攬,並用他們勸說臧霸……”

  陳登言盡於此,讓兩人都深陷沉默之中,張、戲兩人同時都在思索,臧霸聚眾兩萬余人,得陶謙資助大量的軍資錢財,所以得蓄軍備,加上他麾下勇武之人不少,已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

  本來要剿滅,還需再耗費許多精力,而拉攏則也會付出很大代價,但現在趁取徐州後發出征募求賢令,或許有機會。

  陳登看他們兩人已經在思索,當即又道:“臧霸聚眾,以武控境,不尊朝廷號令,但也只是權宜之計,最終還是要奔投一方諸侯,所以此次以信令征募,讓降卒之中的呂布舊識去勸降交涉。”

  “這樣一來,開陽屯兵撤去,兗州北地之中鮑相便可順勢由泰山入琅琊,掌控大片領土。”

  “好!此計可行。”戲志才頓時眼睛一亮,對陳登另眼相看,此人心中有大勢,則說明目光深遠,用策極高,也是一名賢人。

  最讓戲志才驚訝的是,陳登一旦下了決心,那是朝死裡整呂布,從根上就要將他拔起,不愧是世族,真夠狠毒!
  “但是,我且還有一事要問,諸位可能保證驅逐呂奉先,既事已至此,就該斬草除根,徹底滅於城外。”

  陳登端起了碗,語氣頗為沉凝的說道。

  而後發現碗裡什麽都沒有,又很自然的放下,場面頓時為之一靜。

  張韓:“剛才你端碗是不是——”

  是不是想裝逼,但是失敗了……

  “伯常!”陳登慌忙插嘴,打斷張韓要問的話。

  別說出來,要臉。

  “說呂布的事……”陳登幽怨的看著張韓。

  我情緒剛調動起來,你這搞得我……多尷尬。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