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誰讓他做謀士的?》第16章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第16章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伯常所言,令我深有感觸。”曹操長歎了一口氣,眼光忽而悠遠起來。

  仿佛是心中有所觸動,加之現在周圍並無他人,路途遙遠,曹操開始和張韓吐露了些許心跡。

  聊起了這些年所見所想,從袁紹用計引虎驅狼開始,到後來討董時看見諸侯彼此相爭。

  最後,聊到了一個叫做劉玄德的人。

  引起了張韓的興趣。

  他奇怪的發現,這時候的曹老板,竟然非常欣賞劉備,而且最初聯盟初起時,曹操到豫州老家,劉備自任高塘令被賊攻破後,到洛陽來與他們結識,還曾陪著他一同路過豫州招攬反董武裝。

  結果兩人在豫州被當時的豫州牧黃琬揍得很慘,結果就是劉備回去找師兄公孫瓚,曹操差點沒死在豫州。

  一個是太監過繼的家族後人,後又投靠了士族混得個高不成低不就;一個是滿大街都有的漢室宗親。

  黃琬則是當時的豫州牧,靠刷黃巾刷出了無數名望。

  而且還是依董政的軍令“鎮壓”曹操等人,曹真那個倒霉的爹,就是死在這裡,原本姓秦。

  曹操收養了他的孩子,改姓曹,名為曹真,養在自己的家中,和曹操二子丕年紀相仿,都是剛在地上跑打的時候。

  “那段時日,唯有劉玄德和我說過天下之亂,在人心離喪,若能聚心則能成事,當以仁義安世,令人心相聚。”

  “我隻認為,招攬非士族的人才方為重,應當進退有度、謀劃有方,當以軍略大勢為重,如有勢在手中,人心自會隨行而來。”

  “仁義易追隨,而追隨霸者則屬於無奈。”張韓直接說道。

  “可我卻不似劉玄德,說不出至死不棄、為平定亂世、安置萬民甘願舍身這樣的話,我自起事時開始,就該遇事冷靜,凡事多思多慮以策萬全,不會讓追隨我的人走到艱難境地。”

  “換句話說,力求圖勝,雄圖霸業,不願時局崩潰,需步履堅實。”

  張韓深以為然的讚許點頭。

  還沒等開口,曹操又笑道:“劉玄德當初心懷仁與德,而且行事絕對不會有半點遲疑,任何他要做的事,無懼旁人目光與譏笑,都會盡力去做。”

  “譬如討董會盟時,本沒有邀請他,他卻不請自來,天下諸侯無不對其此行各有評價。”

  “哦?”這就讓張韓覺得有些意外了,那個時候劉備名氣不算大,漢室宗親也不是什麽高貴身份,應該不會有人評價他才對,“那時候,諸侯就已經對這位玄德公另眼相看了嗎?”

  “沒有,”曹操擺了擺手,快速道:“諸侯都說他臉皮厚。”

  哦,那還是符合我的認知的。

  張韓哭笑不得。

  曹操正色了下來,語氣沉穩的道:“不過,我卻不這麽認為,我倒是覺得,心中有遠大志向,所行不為旁人所惑,事前不畏艱難險阻,事後不為成敗所困,這樣的人很有魅力。”

  “我也一樣。”

  這樣的人其實也是世間少有,自省下來,張韓每每在人前做事、與人商議時均會不時的在乎他人目光。

  偶爾有人關注時,心中會自問是否做事完善,是否說話到位。

  “劉備,是諸侯中第一個曾與我話談仁義的人,雖然我們相交時日甚短,所行之道也不盡相同,但你所說的話,和他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同之處,是你這個人,你張伯常不在乎門第之故、不在乎德行如何,觀念和尋常人不同,屬異人也。”

  曹操深看了他一眼,又道:“但從伱嘴裡說出來的仁義,我卻更喜歡。”

  “操可以向伯常保證,今後逐步以軍令約束麾下軍士,攻城不掠取,以政安民心,治下政令推行富民,待人以誠不予猜忌。”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曹操露出了和善的微笑,悠然自得的靠在了車壁上。

  眼下局勢尚好,試試張韓的方略也無妨。

  戲志才的方略曾定下地域之取,張韓的方略可謂定人和之取。

  天時不定,取地利人和以待之。

  霸者行仁治,如能長此以往信服於他人,出行禮度、入則內省,堅持下去就是王道。
    ……

  陳留郡內。

  曹操兵馬駐扎在陳留城外,依靠河流而扎營,這裡曾經是張邈屯軍的地點。

  張邈軍在陳留有六千余人,自討董後守成有余,在逐漸平叛賊寇時,積攢名望,讓陳留附近的壯丁鄉勇大多參軍跟隨,以圖建功立業、匡扶漢室。

  當是時,張邈自小急公好義、政績斐然的名聲,得到了更大的宣揚。

  陳留城之外,張邈率部親自前往屯田,不予相迎曹操。

  張孟卓個頭不高,大腹便便,面上時常帶和善笑容,兩鬢已有白須,順發縛於發髻,胡須修剪得短而密,於嘴唇兩側,下巴倒山。

  與部將上馬而去,臨行前身旁有軍師來問:“主公不去見曹公一面,或要遭致問責,我們已經查清了,他此次率軍有兩千左右,駐扎在小鞍山外,且引屯民數萬,推行屯田墾荒之政。”

  “嗯,不用去見他,各處敞開,為孟德行方便就好。”

  張邈神色古怪的道。

  從內心深處,他確是不太服氣,以至於現在並不想和曹操立刻見面。

  兩人見面,不知道怎麽渡過那一刻的場面。

  討董時,張邈已經八廚之一,與荊州劉表齊名,在士林之中,擁有著極高的名聲與威望。

  那時候,曹操軍無地盤,還要靠歸於他陳留太守張邈麾下,方才能進入盟軍之列。

  兩人自小相交也一直都是張邈佔據高位,現在卻不一樣了,曹操竟然自封為州牧,得鮑信支持,張邈從內心深處不服,可卻依然遵循禮度,對曹操表示祝賀、臣服。

  但若說要出迎十裡去見曹操,行歸心之禮,他卻又很別扭,更別說曹操是為了推行軍屯、攜帶青徐民而來,軍屯同時也是為了安置青州民。

  這對於本地的百姓來說,肯定是有厚此薄彼的不平衡。

  張邈要收本地百姓的愛戴和心意,所以不想立刻去迎合曹操。

  “走吧,忙我們自己的事,等忙完再去相見也不遲。”

  張邈想到這,表情陡然而轉冷,整個人都堅定了許多,上馬率軍離去。

  ……

  陳留曹營。

  曹操下令讓軍士帶領屯民在陳留分出的荒土先行規劃,分戶、編隊等事宜。

  至於耕牛仍舊按照租借之法,來源分由陳留和東郡兩處,都還在征集之時。

  推行數日之後,再廣播名望,同時曹操派出了人手到各處拜訪賢士,圖以登仕。

  張韓這段時日就和程昱,始終隨行曹操身側左右,奔走各處。

  施以“親力親為”、“躬親勞作”之名,再張貼布告於各縣,招募壯丁。

  官吏盡皆相助,豪族也大讓其道,不過卻始終沒能見到張孟卓來相見,隻說忙碌。

  “伯常,這張太守為何不來與主公一見,你可知其深究之由?”

  田間,程昱在田坎上向張韓問道。

  曹操則是在地裡帶人農忙,揮了幾鋤後已經叉腰揉背的站著發呆了。

  張韓蹲在田坎上也在發呆,喃喃道:“這我懂,典型的又怕兄弟過得苦,又怕兄弟開路虎。兄弟開路虎來了,不好意思了。”

  “何為路虎?”程昱輕撫胡須,覺得這個詞新鮮奇異。

  “就是一種汗血寶馬的名稱。”

  “原來如此,學到了。”程昱認真的沉吟了片刻,記下了這種馬的名字,竟如此威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