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紅樓北靜王》第48章 鶺鴒香念珠
  第48章 鶺鴒香念珠

  皇家禦花園,奇花異草、亭台樓閣、嶙峋山石應有盡有。

  挺拔的樹上傳出小鳥嘰嘰喳喳的聲音,端是熱鬧,其山石之間,溪水嘩啦啦的流動,有仙鶴在松樹下挺胸昂首,引頸高鳴,整個場景如夢如幻,宛若仙境,
  水溶與永康帝漫步在石子畫的小道上,觀賞著禦花園的美景。

  片刻後,永康帝笑著說道:“說起來你也有幾年光景沒來禦花園了,可覺得有什麽不同。”

  水溶可是在皇宮長大,自然見識過禦花園,只是從過繼以後,就未曾進過宮。

  此時聽得永康帝的詢問,水溶環顧四周,回道:“要說不同的話,禦花園裡倒是添了許多生機,便是那仙鶴也顯的精神許多,看來內務府那邊打理的不錯。”

  皇家禦花園,這是屬於內務府管轄范圍,由其所屬奉宸院打理。

  永康帝聞言目光看向正在剔翎的仙鶴,似乎想起了什麽,笑言道:“朕記得你小時候甚是頑劣,還想騎仙鶴,冒冒失失的,險些把仙鶴弄死,要不是二哥護著,少不得被父皇訓斥一番。”

  “二哥.”,水溶聽後眉頭挑起,心下也是緊張起來,需知他們的“二哥”可是義忠親王。

  說起這位義忠親王,水溶覺得頗為可惜,義忠親王原是嫡子,其自幼聰慧好學,不僅精通諸子百家經典、歷代詩詞,而且弓馬嫻熟,堪稱文武兼備。

  皇位歸屬無外乎立長立賢,義忠親王兩者皆佔,乃是皇位首選,只是最終壞了事,為太上皇所厭棄,最後鬱鬱而終,乘鶴西去。

  雖說水溶當時年幼,對其中內情知曉的並不多,但也不是一無所知,義忠親王壞的事之所以如此忌諱,皆因其所犯之事乃是造反。

  兒子造老子的反,這等事情哪個壞了腦殼的人會主動提及,這不是觸太上皇的霉頭。

  然而義忠親王作為皇位首選,只要不出意外,登臨大寶十拿九穩,為何會選擇造反?

  結合當時的形勢分析下來,水溶覺得其中貓膩甚深,估摸著還是奪嫡之爭,即便義忠親王如日中天,可沒登上大寶,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把義忠親王拉下馬來,那大家又都是同一起跑線了。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是不知詳情的水溶都猜測其中有貓膩,太上皇焉能不心生疑惑?估摸著義忠親王呼聲太高,受到太上皇的忌憚,太上皇便借坡下驢,順勢將義忠親王處置了。

  若不是如此,那一切發生的怎麽會如此突然,炙手可熱的義忠親王瞬間就被打上造反的名頭,擱誰也迷惑。

  這就是皇家,在至尊寶座的誘惑下,所謂的親情就顯的可笑了。

  當然,這也僅僅只是水溶的猜測,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太上皇在位時期實在是太久了,作為皇位首選的義忠親王熬不住了,在權力的誘惑下兵行險招。

  事已成定局,再多想也無益,誰又會在乎真相。

  此時水溶心中謹慎,別看永康帝似乎是在拉家常回憶往事,可誰知道提及義忠親王到底是意欲何為。

  念及此處,水溶同樣敘家常道:“皇兄,都是年幼的事情了,臣弟都要忘了。”

  那時候是穿開襠褲的年歲,可不就是年幼。

  永康帝笑著搖了搖頭,轉而輕歎道:“哎,說起來,當初咱們兄弟間也是其樂融融,可現在,三哥被奪爵,五弟和九弟被圈禁在宗人府.”

  水溶聽著永康帝一一將他那些哥哥的下場如數家珍,心裡愈發沉重下來。

  他們其中有些人是太上皇在位期間處置的,可也有在永康帝登基後,其心不服,私下裡發牢騷而被削爵圈禁。

  此時提及這些事,是緬懷過去,還是隱晦的敲打?怕是敲打為多吧!
  不過水溶已經是非常本份了,不光是不理朝堂之事,而且還做起了下流買賣,還要他如何?從永康帝以往的態度來看不也是挺滿意他的本份,怎麽今兒個忽然敲打他了?
  思來想去,唯一的變數似乎就是今日與賈元春戲劇性的碰面,畢竟賈元春出身榮國公府,事關京營。

  需知北靜王府雖然在軍中有不小的影響力,但京營關乎京城安全,故而北靜王府並未與京營有所聯系,此時忽然與榮國公府的女兒接觸,難免讓人浮想聯翩,尤其是身為孤家寡人的天子,其生性本就多疑。

  越是身居高位,其一言一行都會受到猜疑,這也是水溶不願選擇與勳貴結親的緣由,所謂如履薄冰,莫不如是。

  想明白的水溶當即也不多言,他本來就沒想著和賈家有什麽聯系,有什麽可擔心的,於是順著永康帝敘家常的話,歎氣道:“自古以來權力迷人心,三哥他們糊塗啊!”

  永康帝聞言回身看著水溶,目光透著審視,仿佛要直入人心,讓人有些不寒而栗。

  半晌之後,永康帝惆悵道:“你說的對啊,權力迷人心,讓兄弟鬩牆,如今朕身邊也就只有八弟與小十六伱了,希望咱們兄弟其心,幫朕一同治理好大乾江山。”

  水溶聞言心中一頓,敲打加拉攏,這不就是打一棒子給個甜棗!

  嘖嘖嘖.這永康帝,還真是捉摸不透,好在水溶此時已經過繼,如若不然,按照永康帝表現出來的猜疑心,怕是他的日子不好過,說不得會步他幾位便宜哥哥的後塵了。

  不得不說,知子莫若父,太上皇將水溶過繼看似是降了水溶的地位,實則是極大的降低了永康帝的猜疑心,從忌憚演變成拉攏,實在是高明。

  思索片刻,水溶恭敬道:“八哥能力卓絕,足以幫襯皇兄,臣弟學疏才淺,就不給皇兄添亂了,不過若是有需要臣弟的,皇兄盡管言語,臣弟定當竭盡全力。”

  敲打的話,水溶明白,但是拉攏的話還是算了,他可不想與虎為伴,還是老實做自己的閑散王爺去,只是水溶也沒有把話說死,還是留有余地,這樣對大家都好。

  永康帝聞言目光打量著水溶,片刻後,笑著搖了搖頭,敲打是敲打到了,可是拉攏卻失敗了,不過永康帝也不打算細究。

  畢竟那些兄弟僅剩不多,早年便已有傳言,說他寡恩刻薄,若是連過繼了的小十六都不放過,豈不是涼了人心,到時士子們豈會用命。

  故而永康帝是真不想水溶被權力迷了心智,以至於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對於水溶,永康帝是提前敲打一番,僅此而已。

  目前看來,水溶很是安分守己,是他多想了。

  瞧見前方的小亭,永康帝笑著邀道:“不談這些了,前面有個亭子,去那裡歇歇。”

  水溶聞言輕輕頜首,隨著永康帝朝亭子走去。

  進入亭子,兩人分賓而坐,宮女們便適當的奉上茶水果品。
    落座在石凳之上,永康帝端起香茗抿了一口,潤了潤嗓子,旋即看向水溶,誇讚道:“你主動繳納戶部欠銀的事朕聽八弟說了,明事理,朕心甚慰。”

  水溶端著香茗的手頓了下來,也不急著潤嗓子,語氣略顯委屈道:“皇兄,說起這事,臣弟就心裡不得勁,原本臣弟是想著銷了帳一了百了,誰知堂兄還要折騰人。”

  別以為永康帝只是單純的誇讚,其一言一行都是有深意的,以水溶估計,應當是想著提點水溶幫襯,故而水溶先把話堵死來。

  我都委屈的和忠順王達成協議了,你總不好再要求什麽了吧!
  永康帝自是聽明白了水溶之意,輕笑一聲,罵道:“八弟竭心國事,讓你幫襯一二,你還推三阻四的,真是備懶的不像話。”

  小十六這家夥,還真是滑溜,確是奸商無疑。

  水溶聞言心中嗤之以鼻,從別人口袋掏銀子,這是簡單的幫襯一二?也就是因為這是欠銀,要不然水溶才懶得理會。

  不過既然說出此事,水溶心中倒是有些想法,思索片刻,拱手道:“皇兄,按理來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大臣們從國庫借了銀子,理當全數歸還,只是怕即便有心繳納,那也無力償還。”

  永康帝聞言蹙了蹙眉,小十六這是何意?勸他不要催繳國庫?
  不過永康帝並未發怒,他知曉水溶素來不愛理這些朝堂上的事情,此時提及應當是話外有話,若不是如此,水溶犯不著主動繳納戶部欠銀。

  沉吟片刻,永康帝詢問道:“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水溶見永康帝並未發怒,也不顧忌了,直言道:“皇兄,據臣所知,如今欠著國庫銀子的大抵都是京中的王公貴邸,他們一個個都過慣了奢靡的生活,府邸早就成了一副空架子,如若不然,也不至於向國庫借銀子,旁的不說,就說臣弟的王府,如今都是入不敷出,要不是臣弟生意尚可,怕是這帳都還不起。”

  以北靜王府這等家底雄厚的都是入不敷出,其他的王公貴邸怕是更難以為繼,儼然開始走下坡路了,這時候催他們繳納欠銀,心中抵觸更甚,促使他們抱團取暖。

  永康帝聞言眉頭輕挑,鬼個生意,不就是開青樓嗎。

  不過此時重點不在於此,聽著水溶哭窮的話語,永康帝神色難看道:“朝廷對他們並未虧待,何至於此,朕看他們就是縱欲過度,絲毫不知節儉,活該如此。”

  對於京中的王公貴胄,除卻俸祿以外,每年都會有賞銀,已然是極為優渥了,可即便如此,各府邸仍是入不敷出,可見是花銷過重,怪不得旁人。

  水溶聞言沉默不語,畢竟永康帝所言不錯,若不是不知節儉,豈能入不敷出,只是這話順帶把水溶的北靜王府也罵了進去,心裡滋味莫名呢!
  沉吟片刻,水溶悠悠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過慣了好日子,誰願意節儉,做差了,旁人就得說府邸落寞,被人閑話了去,只能硬挺著了。”

  這句話水溶沒有說錯,過慣了好日子的確難以節儉,更何況一旦節儉,旁人還不得說閑話,到時候生活沒了,名聲又沒了,所以即便入不敷出,仍舊會硬挺著,即便是借銀子也要維持。

  古人重體面,沒辦法的事。

  永康帝顯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並不認同,這不是他們拖欠國庫銀子的理由。

  念及此處,永康帝略微有些不滿道:“小十六,那可都是國庫的銀子,你總不能讓朕一筆勾銷了。”

  國庫的銀子是用來維持民生社稷的,若是國庫沒有盈余,難以面對天災人禍,恐傷到朝廷根基,故而即便是九五之尊,也不能隨意支取國庫的銀子。

  永康帝願意聽水溶說下去,那是因為器重於他,可是逆耳的話,那也是會發脾氣的。

  水溶見狀了然,繼續說道:“臣弟當然不是這個意思,只是臣弟覺著讓他們一次性繳納欠銀有些強人所難,故而臣弟覺著要不然先繳納一部分,剩下的等來年再補齊,這樣一來,既能給與他們周轉的時間,也能彰顯皇兄的恩德。”

  永康帝聞言頓時明了,敢情水溶的意思是分期繳納欠銀,早先永康帝便是有此意,只是眾人一聽催繳便哭窮起來,攪得人頭疼。

  不由多想,永康帝應允道:“可,先讓他們繳納五成,剩余的待來年繳齊。”

  既然水溶提了諫言,永康帝就順坡下驢,應允此事,

  只是疑惑的是,水溶素來不愛理這些朝堂的事情,怎麽忽然諫言起來?雖然心中疑惑水溶的反常,但並未多想,畢竟這也是在替他辦差。

  水溶聞言心中不由一松,先繳納一半,倒是可行,於是水溶拱手應道:“多謝皇兄體諒,只是臣弟心中也沒把握,若是達不到皇兄的要求,還望皇兄切莫怪罪。”

  此番主動提出催繳欠銀一事,是有著自己的想法,畢竟永康帝待自己確實寬善,故而他也應適當表現出善意,這叫禮尚往來。

  只是水溶並不會牽扯過深,難以確保差事圓滿,故而先行打一針預防針,以免永康帝失望過多,反而適得其反。

  永康帝聞言心中恍然,水溶還是那個水溶,對朝堂的事情並不感興趣,此番能表態估摸著是他的拉攏起了些作用,但是他也不想過多理會。

  念及此處,永康帝和氣道:“無妨,朕不會怪罪你的。”

  態度有所改變已然不錯,永康帝也不好強求,只要有這個態度即可。

  沉吟片刻,永康帝從手中摘下一串念珠,遞於水溶道:“小十六,這是“鶺鴒香念珠”,由天然香木製成,聞起來令人感覺神清氣爽,便是血脈也通暢起來,朕甚是喜愛,此番就送於你了了,且收下吧。”

  水溶聞言一愣,“鶺鴒香念珠”,這是原著中出現的那一串念珠?
  記得原著中,水溶將此念珠贈與賈寶玉,只是按時間線而言,顯然早了許多,怎麽這時把念珠賞賜給他了,莫不是表彰他?
  且不由多想,面對天子恩賞,水溶不好拒絕,於是謝恩道:“臣弟謝皇兄賞賜。”

  接過念珠,觸之微涼,入手質感細膩,環形圓潤的珠子共有十二顆,念珠上刻著鳥型圖案,應當是“鶺鴒”。

  所謂“鶺鴒”是一種小鳥,通常一鳥走失,群鳥鳴叫,《詩經·常棣》雲:“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古詩用“鶺鴒”比興,來歌唱兄弟之間的感情,說明在危難關頭只有兄弟最可信賴。

  此番永康帝賞賜“鶺鴒香念珠”給他,也是在表明兄弟之情。

  水溶提著嗅了嗅,詫異道:“聞之果真是神清氣爽,這可是好東西,皇兄當真是大氣。”

  永康帝見水溶拿著賞賜的念珠把玩起來,並不感覺到有失禮之處,反而顯得親近,於是笑罵道:“這話說的,朕還能小氣了不曾,不過你喜歡就好,朕還怕拿不出手呢!”

  水溶聞言倒也沒說什麽,將其佩戴在右手手腕上,其大小正合適,一時間,兄弟閑談,倒顯得和睦。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