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我有一個戀愛模擬器》第215章 新增可模擬對象:唐姬
  第215章 新增可模擬對象:唐姬
  “告妻吳氏.”

  豫州,孫堅伏案執筆,給此時居住在舒縣的家眷寫信。

  他是寒門豪族出身,出道之初也曾做過縣吏,所以寫家書並不是一件難事。

  漢末的家書,體例上主要還是以公文為模版,使用的也是官郵,全程都要途徑袁術的地盤,所以私密性難以得到保證——你永遠不能相信袁公路的人品。

  所以,孫堅對於信中措辭格外注意,不能泄露玉璽的秘密,豫州的戰況最好也是報喜不報憂,否則以袁術好大喜功的性子,沒準一個不高興就會減少甚至切斷後勤供應。

  “豫州戰事順利,春暖水化之時,便可以與妻相聚”

  這句是寫給袁術看的。

  豫州的戰事,只能說一開始確實如孫堅描述的那樣順利——周家三兄弟在他的攻勢之下節節敗退,幾乎被趕回根據地,也就是揚州的丹陽郡和九江郡。

  只不過袁紹很快出手,與徐州的陶謙達成默契,使得周昂和周昕可以把各自的郡兵全部調動到豫州作戰,可謂傾巢而出。

  別的還好說,可周昕帶來的丹陽兵屬實是個大麻煩。

  【丹陽山險,民多果勁,好武習戰,高尚氣力,精兵之地。】

  非要說的話,此時的丹陽兵不管是老家多山的地形還是彪悍的戰鬥力都與後來的瑞士傭兵有些相似,靠打仗謀生也是當地的老傳統,當初曹操滎陽兵敗之後不惜大老遠去丹陽募兵便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徐州刺史陶謙丹陽人出身,手裡也招募了一支數量眾多的丹陽兵,是他手上最倚重的主力部隊。

  此時可是公元191年,職業雇傭兵對普通農兵,兵員素質上基本是降維打擊,即便強如孫堅,也沒法在丹陽兵手上佔到太大的便宜,至少不能像之前那樣摧枯拉朽了,於是雙方的戰線開始穩定下來,進入僵持狀態。

  再加上劉表在袁紹的鼓動下,試圖北上把南陽郡重新納入自己的治下——這是名正言順的,南陽本就是荊州最重要的一個郡,恐怕孫堅很快就要被調回南邊抵禦劉表。

  為了給自己爭取時間,適當的誇大一下戰果是必須的。不過不能吹噓得太明顯,輕輕點一下也就夠了。

  說回家事。

  “此前曾言策兒之事,以我看來,時值亂世,本不該埋頭案牘,多與士人豪傑走動,未必是壞事。”

  長子孫策今年十六歲,一心想要效仿父親,馳騁沙場立下不世之功,於是在好友周瑜的牽線搭橋之下,不論出身貴賤,到處結交英雄豪傑,書就讀不進去一點。

  學習?學個屁!

  母親吳氏出身書香門第,看到兒子整日遊手好閑,跟著一群大小夥子四處鬼混,眼看就要變成街溜子了,自然憂心忡忡,沒少為這件事向孫堅訴苦,讓他別只顧著打仗,好好約束一下自己兒子。

  老公你說句話呀!

  但孫堅其實一點都不想管,反而對孫策的行為很滿意——這才是我孫文台的兒子嘛!

  說起來,孫策想學自家老爹的做派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他算是這些兒女之中,受孫堅本人影響最大的一位——他出生那年,孫堅雖然靠著平定許昌造反有些威名,但歸根結底不過是個縣丞而已,有足夠的時間投入到家庭中。

  等到十歲那年,孫堅便募兵一千,跟隨朱儁征討黃巾,功至別部司馬,踏入中層軍官的階層,事業進入上升期,開始南征北戰,無暇顧及家庭。

  此時二兒子孫權不過三歲,三兒子孫翊還要兩年才出生。

  換句話說,孫策是唯一一個爸爸親手帶大的孩子,其他的弟弟妹妹都是媽媽帶大的,連老爹的面都見得不多。

  此後短短六年時間,孫堅先後參與平定邊章之亂,指揮平定荊南三郡反叛,官至烏程侯,討董過程中又被袁術表為豫州刺史,成為收復雒陽的英雄,邁入名將之列。

  請注意,截止到這個時候,破虜將軍,烏程侯孫文台歷經大小戰役無數,最次的結果也是全身而退,未嘗一敗。

  這樣英雄蓋世的老爹,換做你是孫策,伱也崇拜,你也懶得讀書。

  孫堅想了想,又添上一筆,“權兒當嚴加管教,日後可為策兒拾遺補缺.”

  沒辦法,自家夫人雖然不是什麽頂尖世族的貴女,好歹父親也是做過丹陽太守的,正經的兩千石之家,嫁給當時不過是個縣丞的孫堅,絕對算得上是委身下嫁了。

  是以孫堅對她始終感激敬重,既然她覺得讀書入仕,融入世族圈子才是正道,那就讓十歲的孫權來走這條路吧。

  寫完這封家書,孫堅將其收好,吩咐門外的衛兵誰都不許進來之後,又掏出傳國玉璽仔細端詳起來——若是有朝一日,家書上能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該是多麽快意的一件事?
    他已經有了相濡以沫的妻子,視自己為英雄的兒子,但這還不夠,寒門孫堅真正想要的,是讓天下人都知道,吳郡孫文台到底是何許人也!

  另一邊,使節團還在路上。

  進入豫州地界,他們把符節和儀仗小心藏起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這裡的雙方與曹操可不一樣,曹老板本質上還是個獨立勢力,而周氏三兄弟與孫堅都和背後的二袁關系緊密,說不定就會動歪心思。

  徐嘉樹與新投的戲志才並肩而行,談論豫州的見聞。

  “從戰線看,豫州大部分其實已經被孫文台控制,周氏三兄弟只是靠著揚州的供給才勉強有個落腳點,不知志才以為哪方會取得勝利?”

  “以在下淺見,孫破虜軍略雖強,卻已是強弩之末,其勢盡矣”,戲志才撚了撚胡須,“明明已經佔據豫州,所得郡縣卻盡數被袁公路安插人手接收,此無異於仰人鼻息,無論如何,勝者都不會是他自己。”

  “寒門出身,便是英雄蓋世,也難免勢單力薄”,徐嘉樹感歎道:“孫破虜根基終究還是淺薄了些,若是沉下心來苦心經營,也許還有更進一步的希望。”

  戲志才點點頭,“正是如此。”

  六年從一介縣丞成為封疆大吏,而且是實打實地憑借戰功做到這一點,遍觀天下,沒有第二個人可以做到,但升官速度太快也有弊端——他來不及像其他的世族那樣通過門生和聯姻培植起自己的勢力。

  拿豫州來說,地盤雖然是孫堅帶人打下來的,但他只能乖乖轉交給袁術安插的地方大族,自己在一邊眼饞。

  安插人手?

  他的嫡系都是黃蓋程普之類的軍中兄弟,出身能力都不足以擔任地方長官,更得不到當地大族的支持,就連他自己,在逼死荊州刺史王睿,殺掉南陽太守張谘之後,也漸漸為士人所不容。

  坦白講,如果給孫堅機會和時間,憑借他的本事和人格魅力,做到穩定地方,收取民心,並不是一件難事,只可惜一時氣盛,選擇被袁術當槍使,名聲已經爛掉了。

  事到如今,除了袁術和軍中老部下之外,也再沒有人敢和他摻和在一起,生怕這個行事無忌的家夥一生氣把自己也砍了,而孫堅也只能一條路走到黑,直到虎落平陽,被黃祖暗箭所殺。

  好巧不巧的是,徐嘉樹剛好有能力讓這位江東之虎掙脫袁術的鎖鏈。

  根基淺薄的問題自然是不可能解決的,歷史上孫家歷時三代英主,才在周瑜和張昭的幫助下勉強進入了世族的圈子,坐穩江東主人的位置,就這,赤壁戰前都有不少人想丟下孫家投奔曹老板。

  但錢糧的問題,卻不是不能想想辦法。

  糜竺此時正在陶謙手下擔任別駕從事,以糜家的財力物力,供養孫堅一段時間不成問題,至少足夠支撐他與袁術決裂。

  反正糜子仲已經不太可能等到他命中注定的大舅子劉備了。

  但是徐嘉樹得有一個這麽做的理由才行,否則為什麽平白無故要為孫堅牽線搭橋呢,他又不是什麽聖誕老人——比如傳國玉璽,比如孫策。

  相比起來,徐嘉樹更傾向於後者。

  傳國玉璽固然是堪稱古今無雙的重寶,但有小皇帝劉協在,合法性已經拉滿,對於這玩意兒的需求並不強烈,反倒是孫策,這位孫吳的實際奠基人,更加寶貴。

  孫堅長子,ssr級武將,與另一位ssr周瑜綁定,買一送一,而且能當人質來用。

  嘶——

  這買賣好像有點搞頭!
  思慮再三,徐嘉樹動筆給徐州的糜竺寫了一封信,大意是讓他選在孫堅與袁術矛盾激化的時候出手,挑唆孫堅與之火並。

  到時候孫堅可以得到錢糧供應,糜竺可以入中央為官,而作為中間人,徐嘉樹的條件則只是讓孫家長子去長安舉個孝廉而已,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不過要不要接受這個提議,具體怎麽做,就要讓糜竺自己來決定了。

  隨手落下一顆閑子,徐嘉樹很快來到潁川郡,此時的潁川已經處於袁術治下,即使處在後方遠離戰線,也沒有了往日繁華寧靜的樣子。

  在骷髏王的禍害下,村莊空空蕩蕩,豪強世族也躲在自家莊園之內。

  好不容易來到這個著名的人才市場,徐嘉樹正要與戲志才到處走走,看看能不能抓到野生的帕魯我是說歷史名人,久違的系統提示音突然響起。

  【新增可模擬對象:唐姬】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