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窩狗盜,橫征暴斂,欺壓百姓,公器私用,屈打成招,罪行發指,民情沸騰“
“.朝廷不公,苛捐雜稅,百姓淒苦,誰人得見啊”
承文廟裡,以張員外為首的一眾士紳跪倒在無數的牌位跟前,痛苦流涕,見張員外聲音最大,李家老爺從口中挖了口水塗抹在了眼角,嗷的一嗓子,“朝廷命官,皇室勳貴,食國家之廩氣,當以天下百姓為重,為天下之楷模,不料竟出衣冠禽獸,視百姓為囊中物,隨意踐踏.”
“.生員愧色,宗師無光,家國不幸”
圍觀的百姓們也被這淒慘的形象、痛苦的呐喊感染,雙目猩紅很是憤慨,隨著消息的傳去,越來越多的人朝著承文廟匯集而來,而後開始大罵朝廷,大罵狗官。
就這陣仗,楊知府都心裡發虛,也明白了他的上一任是怎麽樣灰溜溜的離開,最後還被革職查辦的,這些士紳是真能裹挾大眾來要挾朝廷,實在可恨。
若非王妃手裡有人,前期有謀算,他要是單獨遇上照樣要的折損仕途。
“錢師爺。”
錢師爺上前,“大人,已經準備妥當,王府林監理已經出門。”
楊知府深吸了一口氣,“出發吧。”
府衙的大門打開,楊知府帶著人浩浩蕩蕩的前往承文苗,到了地方見此地已經是人山人海,聲勢浩大,他這個狗官在衙役的開道下進了廟。
此番楊知府帶來的差役五十人,這五十人並沒有對百姓做什麽過激行為,只是保護楊知府,百姓們見官是下意識的後退,而後又擁簇了上去。
張員外等人一副憔悴狼狽之相,見到楊知府的時候眼中迸發著憤恨,走到如今,他們算是徹底撕破了臉。
楊知府目光一掃,最後落在了張員外的身上,“看今日這陣勢,張員外你很委屈,覺得朝廷不公?”
錢師爺走到門口扯開嗓子對圍觀的百姓說了,“知府大人今日前來就是還大家一個公道,既然大家覺得有委屈,那就說出來,今日一並給解決了。“
“在此期間膽敢喧嘩鬧事者以擾亂公堂和尋釁滋事罪押送大牢。”
正兒八經的百姓自然是沒有言語,就想看看這事到最後結果如何,那些混跡在裡頭的人剛要說話就聽人群有人說,“那我們就聽聽大人怎麽說,張員外是好人,還希望大人要公正些。”
“對,我們只是尋常百姓,又不是刁民,只要朝廷向著我們,有我們這些百姓,好端端的我們又怎麽會想著鬧事?”
這些是花管事和寧索的人,他們混跡在裡面充做了正義天使,張員外等人安排的那些人一時間也沒了話說,場面當即就安靜了下來,錢管事堅持還允許一些人站在了廟裡,讓他們聽的更清楚。
同時安排了人剛一會兒說的話傳出去,務必要讓今日來的人都聽到。
錢師爺讓人抬了桌子來,但沒有凳子,畢竟在一眾牌位前,坐著顯的不夠尊重。
錢師爺翻開了卷宗,開始歷數在場人所欠下的稅糧,“元啟十八年,風調雨順,雍城所屬城鎮悉數豐收,張家名下田地五千六百余畝上交糧稅五成,剩下五成打了欠條,約定來年補齊。”
“元啟十九年,遭遇蝗災,雍城所屬城鎮糧食減產五成,朝廷減免糧稅五成,張家名下田地五千六百余畝上交糧稅兩成,剩下八成打了欠條,約定來年補齊。”
“元啟二十年遇洪災,城所屬城鎮糧食減產兩成,朝廷減免糧稅兩成”
官府可能不作為,但記錄卷宗從來不會少記錄一筆,錢師爺這一念就是一炷香,在場張家趙家李家等人就沒有一念能將糧稅交全的。
張員外要反駁,錢師爺抬手,拔高了聲音,“天啟十八年,張家欠稅五成,於當年十月賣出糧食五萬斤,十一月賣出糧食三萬斤”
“天啟十九年,張家欠稅八成,於當年十月高於市場三成的價錢賣出糧食五萬斤,十一月賣出糧食五萬斤,於次年三年操控糧價,出手各類糧食二十萬斤,同年四月斷掉城中糧食供應,以至糧價飛漲,而後再次高價拋出糧食十萬斤.“
“天啟二十年“
隨著這些消息一條條被念書來,張員外等人面上閃過慌亂,不明白這些東西衙門是從哪裡拿到的,幾乎是下意識就認定是楊知府在各家安插了人手。
事實上楊知府的確安插了人手,但查到的消息也沒這麽詳細,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王府提供的,可見王府是早就想收拾這些人。
傳話的人以最快的速度將這些事傳了出去,圍觀的百姓頓時嘩然,有人大聲說道:“我就說這些有錢人哪裡需要我們可憐?”
“有糧食賣沒糧食交糧稅?”
“蝗災那年減產嚴重,城中的糧價是一天一個價啊,這些有錢人能是真的想要為我們做主?”
有人帶頭,不少百姓開始附和,畢竟都是當初買過高價糧食的人,很快就有人開始罵張員外等人為富不仁。
有人仕途將輿論拉回來,“這都是衙門自己說的,可有證據,誰知道是不是隨口說來汙蔑張員外等人的,張員外他們可是正兒八經的救過我們,給我們施粥。”
“賺了我們的錢再次給我們幾碗粥,這算盤打的好,我們還要感激他?”
雙方又開始爭吵了起來,楊知府淡定的看著張員外等人,眼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張員外等人要繼續哭廟,哭官員顛倒黑白,欺壓百姓,這個時候林尋來了。
外面的人又被安撫安靜下來,林尋的目光在無數的牌位前掃過,轉身開口,“承文廟裡的先賢都是通透豁達明辨是非之人,他們若是在天有靈,得知自己死後會被人這般利用,只怕會被氣的再死一次吧?”
王妃讓他來這裡唇槍舌戰,用唾沫星子淹死這些人,但她覺得還是王妃太過仁善,高估了這些人,就這些角色哪裡值得他.堂堂王府的六品審理正多費唇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