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年代:從陝北窯洞開始》第176章 論研究所難度
   第176章 論研究所難度
  “大哥,我的意思是,我知道碳纖維是什麽東西,所以你就不用跟我解釋了,只是我有幾個問題。”

  孫向陽緩緩說道。

  上輩子,他有個客戶喜歡釣魚,為了投其所好,孫向陽特意購買了一根碳纖維的魚竿,為此,他還上網搜查過一些關於碳纖維的資料。

  所以,他對於碳纖維並不陌生。

  而號稱黑色黃金的碳纖維,也不是那麽容易製作的。

  即便到了他重生那會,國內生產的碳纖維也多是中低端,高端碳纖維仍舊在追趕中,也算是進入了第一梯隊。

  但那是付出了多少努力才成功的?

  因此,孫向陽很清楚一個事實,碳纖維就是一個很大的深坑,光靠雙水灣,很難玩得轉。

  “你說。”

  陳書垣本來都快絕望了,沒想到又突然看到希望,身子頓時直立起來。

  “如果我沒猜錯,大哥之前所在的研究所就是專門研究這個碳纖維吧?”

  “是的。”

  “那國內目前對碳纖維的研究,支持力度怎麽樣?除了大哥之前所在的研究所,還有沒有別的地方進行研究?”

  “有,三年前國家制定了一項碳纖維十年發展規劃,並拿出五百萬,組建了多個攻關組,參與的研究所跟單位差不多有二十家,我所在的研究所便是其中之一,主要負責碳纖維的碳化問題,這也是碳纖維生產的最重要一環。

  只不過想要碳化,需要用到低溫碳化爐,高溫碳化爐,甚至是超高溫碳化爐,我們研究所沒有超高溫碳化爐,只能自己改裝,沒想到最後卻出了意外,改造的超高溫碳化爐直接發生爆炸。

  為此,我們研究所所長不得不去上面要錢,結果卻被告知沒錢了,需要砍掉一部分研究所跟單位,然後集中力量進行攻關。

  很不幸,我們研究所便屬於砍掉的研究所之一。

  沒了碳化爐,幾年的時間打了水漂,沒有任何成績,原本研究所隸屬的兵器廠,乾脆將研究所解散,而我們這些人,要麽選擇去公司下面別的研究所,要麽由相關的單位接收。

  我在西北待了這些年也有些倦了,正好發現陝北這邊有一家單位,距離婷婷不算遠,就申請來了這邊。”

  陳書垣順便解釋了自己來這邊的真正原因,只是在提到研究所解散的時候,臉上充滿了苦澀。

  “二十多家單位,就五百萬資金?”

  孫向陽有些不知道該說什麽好,當然,眼下的五百萬跟後世的五百萬可不是一回事,可就算如此,平均下來,一家研究所或者相關單位,也就二十萬的資金。

  這點錢夠幹嘛的?
  恐怕,之所以要分配這麽多研究所,還是看中了這些研究所原本就有的設備。

  基本就相當於,誰家有相關的設備,就能報名參與。

  陳書垣所在的那家研究所,想來就是因為有碳化爐,畢竟這玩意除了生產碳纖維,也可以應用在別的方面,像石墨,金屬的熱處理,還有化工,材料方面,都可以用到。

  這是屬於就近原則。

  否則區區五百萬資金,光是買設備都不夠,自然要想方設法的節約。

  “五百萬很少嗎?”

  陳書垣有些茫然。

  在他眼裡,五百萬已經很多很多了。

  當然,隻憑五百萬就研究出能用的碳纖維,根本就是在做夢。

  關鍵是,這種研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成的,要不然上面也不會制定出十年發展規劃,只不過前三年屬於摸底,看看哪些研究所更有潛力,然後進一步支持。

  事實上,陳書垣所在的研究所,已經有了一些成就,這次改造超高溫碳化爐便是一次至關重要的試驗,只不過卻失敗了。

  如果再來一次……

  “大哥,你跟我說說碳纖維的生產工藝,需要用到什麽設備。”

  孫向陽這時又說道。

  “好,碳纖維主要是通過……”

  說起這個,陳書垣整個人都變得有精神起來,從一開始的材料選擇,到加工過程,再到研究方向,全都一一說明。

  孫向陽也聽的很認真。

  等陳書垣講完後,孫向陽對碳纖維的生產也基本有了一個概念。

  然後就生出一種感覺,就這?

  原本在他眼裡,碳纖維材料既然這麽高端,又是號稱黑色黃金,又是號稱新材料之王,那絕對很難,可沒想到,根據陳書垣的描述,就跟個手工作坊沒什麽區別。

  也難怪上面第一批資金只有五百萬。

  碳纖維生產,除了超高溫碳化爐比較貴重,國內的無法滿足外,像低溫,高溫,還有氧化爐這些,國內都能生產。

  當然,材料的品質也很重要,比如腈綸和粘膠纖維。

  但不管如何,這些東西國內都能夠滿足。

  別說跟生產芯片比,甚至都沒什麽高端設備。

  生產碳纖維真正的難點在於工藝。

  需要反覆的試驗,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提取成功的經驗,讓碳纖維的強度不斷加強。

  可以說,有時候溫度低了,或者高了,都會受到影響。

  再就是拔絲工藝,保證從高溫爐中拉出的纖維均勻一致。

  還有就是熱解,高溫下的纖維會發生化學反應,如何保證將纖維中的雜質跟氣體去除乾淨,才是決定碳纖維品質的關鍵。

  用陳書垣的話說,生產出碳纖維不難,但那種碳纖維基本等同於廢品,壓根就沒法使用。

  關鍵是提升碳纖維的品質,也就是強度。

  在這方面,就得靠工藝了。

  這就相當於合金的配方,你只知道材料,不知道配方,就算生產出合金來,也沒法跟人家的比。

  想明白這些,孫向陽眼睛明顯亮了起來。

  他先前有些猶豫,真正原因是擔心生產碳纖維太過高端,雙水灣壓根就撐不起來,就像生產芯片需要用到光刻機一樣。

  如今,某些國家對國內實行技術封鎖,連高精端的車床都買不著,所以你只能被卡脖子。

  但,碳纖維真正重要的反而不是設備,而是工藝。

  明白這些後,孫向陽腦海中就冒出一個念頭來。

  他學習中醫知識,可以形成技能。

  如果研究碳纖維工藝,會不會形成技能?
  哪怕只是最簡單的工藝,哪怕只是國際上淘汰的那種工藝,可只要形成技能,就能不斷的提升。

  而提升技能就相當於提升工藝。

  這是不是就意味著,今後雙水灣可以打破壟斷,生產出屬於自己的高端碳纖維?

  還有一點就是,如今雙水灣只要建一個研究所,拚湊出一套設備來就可以了,壓根就不需要大規模的生產,等研究個兩三年,出了成果,就能趁著改開的春風起飛。

  作為黑色黃金,碳纖維絕對供不應求,在早期,價格也是高昂的。
    這可比挖煤來錢快。

  更重要的是,依托這家碳纖維研究所,今後可以打造出一片生產基地,這不就是他夢寐以求的產業升級嗎?
  從今往後,雙水灣也有了真正發展的基石。

  這裡不僅僅是剪紙畫之鄉,更是碳纖維工業之城。

  不過這些都是未來幾十年的規劃。

  而眼下,雙水灣僅僅只需要投資建造一家碳纖維研究所,邁出第一步。

  “大哥,按照你的估計,建造這麽一家研究所,需要多少錢?”

  “如果只是碳化處理的話……”

  “不,我說的是全部,不需要依賴別人,咱們從頭到尾,能夠把碳纖維生產出來的研究所。”

  “全都生產出來?”

  陳書垣猛地瞪大眼睛,心臟快速跳動起來,甚至有些口乾舌燥。

  他沒想到,自己這個妹夫的野心這麽大。

  雙水灣能撐得起來?

  難道就不怕打水漂嗎?
  盡管如此,但他還是在心裡快速計算了一番,最終吐出一個數字,“一百五十萬左右。”

  “一百五十萬?”

  聽到這個數字,孫向陽忍不住沉思起來。

  這個數字雖然比他預想中要多不少,但也在可接受范圍之內。

  當然,指望雙水灣拿出這筆錢來,卻沒那麽容易。

  按照他之前的計算,雙水灣想要年入百萬,需要等兩年以後才能做到。

  而眼下,雙水灣其實沒錢。

  信用社帳戶上躺著的那些錢,還得用來購買變壓器,給煤礦添置設備,這是必不可少的。

  至於剪紙畫那點錢,根本不頂用。

  指望國家撥款,更加不現實,上面要是有這個錢,陳書垣之前所在的研究所也就不會關門解散。

  還有一點就是歸屬權的問題。

  研究所就算建起來,到底屬於誰的?

  屬於雙水灣?
  孫向陽不是那種吝嗇的人,而是想到一些人的所作所為,一點剪紙畫都能讓縣裡盯上雙水灣,直接不要臉的搶奪,如果研究出真正可以使用的碳纖維,別說縣裡,就算省裡都會心動。

  那個時候,就算搬出蘇家也未必有用。

  與其等著被人搶奪,還不如從一開始,就把這家研究所的歸屬權厘定好。

  而只要研究所,跟未來的生產基地建在雙水灣,別的其實並不重要。

  然後,孫向陽就想到了香江,繼而想到了外資企業。

  短時間內想要弄到建造研究所跟買設備的錢,還得從香江那邊想辦法,也就是說,他的香江計劃得提前了。

  好在先前黃德發過來,讓他打下了一定的基礎,關於他風水大師的身份不至於太突兀。

  等從香江那邊弄到錢,他是不是可以在香江那邊成立一家公司,然後以這家公司的名義在雙水灣投資建一家研究所?

  如此一來,這家研究所將歸於香江那邊的公司,屬於外資企業。

  等有了成果以後,上面就算有想法,也得考慮大局。

  招商引資期間,如果出現搶奪的醜聞,誰還敢來?
  再加上蘇家當背景,關鍵時刻再拉一兩個盟友,足以保證研究所按照他的心意進行發展布局。

  “我在香江有個朋友,說服對方投資一家碳纖維研究所問題不大,只是這樣一來,這家研究所就屬於外資了,在這種情況下,大哥你能拉來多少人?
  畢竟研究生產碳纖維需要專業的人來,雙水灣的人乾點力氣活還行,想要研究這玩意根本不可能,我們需要從外面招人。”

  孫向陽確定了想法後,便看著陳書垣問道。

  哪怕這家研究所屬於他,但這會卻不能直接說,必須要套上一層皮。

  “香江的人投資研究所?”

  陳書垣愣住了。

  似乎沒想到孫向陽會給出這樣一個結果。

  “對,雙水灣現在沒那麽多錢,恐怕也沒有建造研究所的資質,根本就申請不下來,所以只能從外面想辦法。”

  孫向陽點點頭。

  聽到他的話,陳書垣皺緊眉頭,沉默起來。

  他原本的想法是為國家研究出碳纖維,可現在,卻變成給香江那邊投資的研究所研究,從心理上來說,一時間有些難以接受。

  孫向陽也沒有催促,安靜的等待著對方的答案。

  過了許久,陳書垣抬起頭,認真的看著孫向陽問道:“如果有了成果,屬於國家的,還是香江投資的人?”

  “名義上肯定是屬於投資人,畢竟研究所是人家建立的,不管工藝成果,還是專利,全都屬於投資人,不過從實際上來說,香江遲早會回歸,而研究所的人也都是咱們自己人。

  將來生產出來的碳纖維,一定條件下,也是先滿足咱們自己用。

  最重要的是,可以借此打破國際上對咱們的封鎖,不至於被別人卡脖子。”

  孫向陽解釋道。

  “我只有一個要求,如果真的研究所碳纖維工藝,咱們國內也有資格使用。”

  陳書垣咬了咬牙說道。

  “這個問題不大,到時候研究所可以進行授權,只要給專利費就行了。”

  孫向陽點點頭。

  “那我沒問題了,別的研究所我不敢保證,但我可以盡量試著說服之前跟我在一家研究所的同事,雖然大家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碳化處理,但別的工序也不是不能上手。

  並且等研究所真的全部建起來,有了一定成果,咱們也可以繼續拉人參與進來。”

  陳書垣最終還是決定幹了。

  相比去別的單位,他更想研究碳纖維,哪怕這家研究所屬於香江那邊的人,可至少也是一個希望。

  “那咱們再來談談待遇問題。”

  孫向陽微微一笑。

  招兵買馬,除了志同道合的理想之外,待遇同樣至關重要。

  否則人家憑什麽來雙水灣,加入一家香江投資的研究所?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