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運動醫學,從太陽神醫開始》第442章 RunTMC
   第442章 Run-TMC
  但讓陳宇沒想到的是,德安東尼不僅沒有推辭,而是立刻起身。

  他從桌子下拿出自己的手提電腦,連接上投影儀,並跑去打開投影幕布,才正式開始自己的介紹。

  陳宇稍微坐正了身體。

  這家夥是有備而來啊。

  對面利那姆也來了精神,扭頭望向了投影幕布。

  “我們都知道,奧爾巴赫先生為了對付喬治·麥肯這種偉大球星,反其道而行,讓球隊提速,他不止一次的說過,我們要打的更快一些。然後在NCAA,史密斯先生又提出了passing game的戰術……”

  他剛說到這兒,就被利那姆打斷。

  “邁克,別再說這些我們都懂的歷史了。”

  他瞥了一眼德安東尼,怎的,這是想給自己臉上貼金嗎?

  德安東尼臉上閃過一抹尷尬,隻得道:“好,那我們跳過這一段。”

  陳宇心思一轉,倒是想起來了。

  做為喬丹的恩師,迪恩·史密斯以教練身份教出兩名弟子,拉裡·布朗和道格·莫。

  兩人在ABA時期共同執教掘金隊,後來ABA和NBA合並,道格·莫去了馬刺。

  而當時,球員時期的德安東尼曾經短暫在道格·莫手下打球。

  看投影幕布上閃過的畫面,好像還提到了湖人showtime時代,提到了保羅保羅·韋斯特海德。

  Run-TMC嗎?
  陳宇有些明白德安東尼想說什麽了。

  你在這裡討論歷史和傳承,那算下來,老尼爾森才算是奧爾巴赫的正宗傳承。

  人在勇士執教時,由蒂姆·哈達威,米奇·裡奇蒙德還有克裡斯·穆林三人,組成的Run-TMC組合,才算是繼承了奧爾巴赫的衣缽。

  可問題是,這玩意兒真的有用嗎?

  人奧爾巴赫這麽玩兒,也只是為了對付喬治·麥肯的權宜之計。

  那個年代,因為沒有二十四秒,為了對付喬治·麥肯,聯盟各支球隊可謂是奇招迭出。

  主流的方法就是壓節奏,活塞隊更是個中翹楚,創造了19比18的歷史單場最低得分記錄。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奧爾巴赫才反其道而行,加快進攻節奏。

  但一開始,因為對籃板球保護不好,還是不時被人打爆,直到拉塞爾的出現,才彌補了這一缺陷,輝煌一時。

  問題是,這只是權宜之計。

  等八十年代,奧爾巴赫得到了帕裡什,麥克海爾還有伯德的超豪華前場之後,立馬丟棄了這種戰術,開始打傳統的陣地進攻。

  就是瘋狂到能把2米31的馬努特·波爾培養成外線重炮的老尼爾森,在後期也放棄了這條路,瘋狂迷戀內線大殺器,不斷的嘗試交易得到奧尼爾。

  不是這條路不好,而是要看聯盟環境,看自己球隊球員特點。

  說起來……

  陳宇微微挑眉。

  現在的聯盟,倒是和當年有幾分異曲同工之妙。

  此時的奧尼爾,可不就像彼時的喬治·麥肯一樣,強到讓全聯盟肝顫兒,瘋狂追求各種大噸位內線,聯盟也是不斷修改規則進行限制。

  放開聯防,各種極致防守大行其道,也和當年一樣,間接導致收視率越來越低。

  這種情況下,或許真可以學一學奧爾巴赫,反其道而行,搞一點兒新鮮玩意兒。

  投影幕布上,德安東尼不斷播放著各種戰術圖。

  “簡單來說,我們要加快進攻節奏,不需要打滿24秒,而是要用一半兒,甚至於10秒以內的時間,就完成一次進攻。”

  “這就要求球員不斷的把球傳起來,跑起來,逼著他們在跑動中獲得進攻機會。”

  “你們看,在防守時,我們的後場球員要盡可能的前壓,這樣當攻防轉換的時候,他們可以快速落位,在前場形成進攻優勢,獲得出手機會。”

  “那中間區域呢?”

  利那姆突然抬手,打斷了德安東尼的話,指著中間道。

  按照德安東尼的設想,防守時2-1-2站位,轉換進攻的時候或許可以在前場創造機會,可一旦後場球員前壓,那中間區域就空了。

  這麽大一片區域,誰來防守,不到處都是空位。

  德安東尼顯然早有準備,道:“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非常出色的3號位球員,他能夠大范圍活動,銜接前場和後場球員,甚至於籃下的球員,也要求他們能夠快速補防協防。”

  “當然,防守肯定會出現問題,但我們可以通過進攻,通過得分進行彌補。”

  這種解釋,利那姆輕哼一聲,有點兒嗤之以鼻。

  且不說這樣的球員好不好找,就算真找到了,靠進攻彌補防守,萬一你進攻打不開,豈不是被直接錘死。

  德安東尼選擇無視,繼續介紹他的理念:“進攻時,我們可以V字落位,通過快速的傳導球,創造外線出手的機會,也通過快速落位,在傳導球之中,為內線球員創造空切的機會。”

  “你是說投3分?”利那姆又皺起了眉頭。

  德安東尼點頭:“在這種戰術體系下,我認為我們需要投大量的三分,無論是兩側底角,還是擋拆之後的高位反跑。”

  “各位,投3分是一種非常有效率的進攻方式。”

  他又加了一句。

  他甚至於做了一張圖表,列舉聯盟三分球的場均出手次數。

  陳宇掃了一眼,整體上逐年上升的。

  但是中間有一個反常的高峰期,也就是94到97年。

  94年之前,各支球隊場均三分出手次數還沒有破10次,94到97年,則是一口氣提升到了15次左右。
    到了97年以後,又一口氣降到了12次左右,然後才又緩慢上升。

  原因嘛陳宇也想起來了。

  那幾年,聯盟縮短了三分線距離。

  當時喬丹退役了,聯盟為了增加比賽觀賞性,主動把三分線縮短了。

  誰想到,棒球不是喬丹的真愛,一轉頭,人又復出了。

  結果呢,面對縮短的三分線,喬丹愣是投出了百分之50和百分之43的恐怖命中率。

  6米7的三分線,對他來說就是兩分線。

  搞得聯盟立馬又調整了回來,也就是97年。

  然後那一年開始,喬丹的三分命中率,斷崖式暴跌到百分之24。

  “這不能說明什麽,你難道還想靠投三分拿下總冠軍嗎?”對面利那姆又一聲嗤笑。

  在他心裡,內線球員跑出去投三分,都是反人類的軟蛋行為。

  像米利西奇,要不是裡弗斯頂著,他跑出去扔三分,利那姆都要跟他好好說道說道。

  德安東尼無視反駁的利那姆,他也不傻,看出來利那姆不是衝自己,是衝裡弗斯。

  被搶了帥位,利那姆心裡肯定是不爽的。

  “我認為我們有這個條件,米利西奇速度很快,非常靈活,他可以大量的為外線擋拆,然後反跑拉到外線去投3分,而對手中鋒極少可以跟出來。”

  “就連奧庫,他上個賽季在活塞,場均也有1.6次的三分出手,可以投出百分之34的命中率,他同樣有這個條件。”

  “至於你們擔心的內線保護,我們可以讓蘭多夫換防到五號位,他很強壯,低位進攻技巧也很出色,可以在禁區內遊蕩,頂防大部分對手中鋒。”

  蘭多夫看著只有206,但他只是脖子短,看著矮而已,真要脖子正常一點兒,他身高能達到210。

  他又有218的出色臂展,體重也大,真當個中鋒用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達柳斯·邁爾斯有大前鋒般的身高,卻有小前鋒一樣的敏捷,他可以扮演我說的銜接前後場的角色。”

  “喬的運動能力不夠出色,但他可以持球投籃,他也會投大量的三分,還有不錯的出球能力,可以在側翼為我們提供進攻火力。”

  “休斯的三分球一般,組織能力也不夠出色,但他外線防守出色,突破切入能力強,可以和米利西奇擋拆獲得進攻機會。”

  “就算他不行,明年夏天我們也有機會得到納什,他出色的傳球能力將會非常適合我們。”

  利那姆一下子結舌。

  德安東尼來的時間不短,但顯然是做足了準備。

  而且他都要忍不住考慮,裡弗斯找來德安東尼,並且提出這種戰術,是不是早有準備,和管理層通過氣了。

  要不然管理層怎麽就湊巧交易來這麽一批,德安東尼認為適合打這種戰術的球員。

  假如是管理層的想法,那他真要考慮一下要不要反駁了。

  若是再反對,那到時候他走的只會更快。

  這時,裡弗斯突然插話,望向陳宇,問道:“陳,你覺得邁克的設想怎麽樣?”

  陳宇回過神來。

  這個時候,陳宇也大致看懂了。

  看來約翰·納什和帕特森在背後也做了不少努力和工作。

  交易米利西奇,是一開始定下的重建方向,當時又討論出了一個喬·約翰遜。

  一內一外。

  顯然,就是根據他們兩人的特點,帕特森他們才以此為基礎,完成了接下來一系列的交易。

  也算是針對米利西奇的特點來交易的。

  “我覺得可以。”

  陳宇點了點頭。

  強力中鋒都貴,也難得到,既然只有米利西奇,那只能另辟蹊徑。

  反正開拓者志在重建,短期內也不奢望總冠軍,圍繞米利西奇這麽建隊,或許也能打出一些成績來,算是給保羅·艾倫一個交代。

  那看菜下碟,德安東尼這麽搞並沒有問題,也符合陳宇一開始對米利西奇的定位,沒理由不支持。

  實際上,在陳宇心中,是想把米利西奇培養成那種從一號位,打到五號位的超全能戰士。

  能低位進攻,也能拉到外線投籃。

  他打過控衛,有這個基礎。

  運動能力匪夷所思般出色,身體也壯實,完全有潛力變成這麽一個另類球員。

  那就不能再增重,要增肌了。

  還有努力提升運動能力,身體平衡和柔韌性。

  當然還有體能。

  這麽跑,沒有一個出色的體能可是不行的。

  就米利西奇的身體天賦而言,加上一些系統的訓練效果,陳宇感覺還是有希望練出來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