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運動醫學,從太陽神醫開始》第167章 感覺白交流了
  第167章 浮針和小針刀
  “傷科八大家,這是什麽意思?”

  前往醫院的路上,陳宇望向姚松平,好奇的詢問道。

  姚松平雖然不是魔都人,但是在魔都工作時間長,笑著解釋道:“這是近百年來,在魔都地區八個知名的傷科流派,他們在全國范圍內,也是鼎鼎大名,有石、魏、王、施、陸、閔、殷、佟這八家。“

  “而我們現在要去見的這位周成揚主任,他現在是閘北中心醫院的骨傷科學科帶頭人,他曾今在曙光醫院任職,師承石氏傷科第四代傳人石印玉老先生,而來到閘北中心醫院之後,又繼承了石純農老先生的衣缽,是石氏傷科的代表之一。”

  “陳醫生你這邊行程安排的緊,要不然明天我可以帶你去端金醫院看一看,那邊的骨傷科是魏氏傷科的傳承,這傷科八大家傳承已久,但至今還活躍著的,就是石魏兩家。”

  陳宇了解了,也不免慶幸,這次要不是認識了姚松平他們,就陳宇自己,兩眼一抹黑,就是想找中醫交流也找不對地方,見不到人。

  不多時,汽車抵達閘北中心醫院。

  汽車在行政樓大門前停下,陳宇還沒下車就已經看見外面等了不少人。

  上方同樣拉著紅色的橫幅,用中英文寫了一行字。

  “歡迎美國骨科專家陳宇先生蒞臨閘北中心醫院訪問交流。”

  還挺重視。

  姚松平帶頭下車,那邊烏泱泱一群人已經迎了上來。

  “趙院長,您不是說有會要開,回不來嗎?”姚松平迎上一位戴眼鏡的老者,醫院院長趙恆生,疑惑問道。

  趙恆生先和陳宇握手,道了聲歡迎,才解釋道:“不是什麽重要的會,就提前回來了,陳醫生是美國頂級的骨科專家,奇跡醫生,難得來一次,我肯定得見一見。”

  說著,望向陳宇,笑著道:“陳醫生果然是年輕有為。”

  本來,姚松平聯系,醫院給面子,是安排一位副院長接待的。

  但得知這件事之後,趙院長特意讓人查了一下陳宇的履歷。

  畢竟沒聽說過啊。

  結果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才知道陳宇在美國那邊名頭那麽大,不光是運動醫學,骨科的頂級專家,還是什麽讓植物人蘇醒的奇跡醫生。

  所以他才專程趕回來,親自接待陳宇。

  這一見之下,趙恆生不免流露出意外的表情,太年輕了!

  他知道美國那邊學醫不容易,可三十來歲,這個年齡放在國內,也就剛成為主治醫生,陳宇這倒好,直接已經是頂級專家了。

  趙恆生英語很好,交流沒有任何問題,陳宇客套著,和在場所有人一一握手。

  其中就有這次主要來見的周成揚。

  四十出頭,也算年輕的,可能是剛見面,陌生,人有些靦腆。

  一行人進入醫院,裡面還舉行了一個小型的歡迎儀式,有人給陳宇獻花,眾人拍照留念。

  陳宇倒也沒拒絕,從善如流,走完流程,才在趙恆生等人的陪同下,前往骨傷科。

  “是個華裔對吧。”趙恆生和姚松平落後幾步,邊走邊聊。

  姚松平點頭。

  “那不容易啊。”趙恆生感慨一句,又道:“對了,我看媒體報道說,他是懂得中醫的,會針灸,懂經絡穴道什麽的,在美國也給人那麽治。”

  “是這樣的。”昨天姚松平就親眼見識了,然後又道:“不過你也別把他當成中醫醫生,他還是以西醫為主的。”

  昨天在體育學院,一開始聽陳宇說在太陽隊用針灸,穴道按摩,開藥方什麽的,當時姚松平還以為中醫在美國多麽多麽厲害呢。後來再深入交流才發現,完全是自己想多了,陳宇只是把針灸這些當成一種補充治療手段,真治病,還是西醫那一套,手術開刀為主。

  趙恆生笑道:“那也難得,以前我去國際上開會,遇到那些西醫,總瞧不上我們中醫,伱看他們這頂級專家,不也用我們的中醫治療方法,這不就是中醫有效果的最好證明嘛,所以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好好宣傳宣傳。”

  姚松平聽懂了趙恆生的意思,笑著點頭,沒有深聊。

  骨傷科是閘北中心醫院的重點科室。

  周成揚是科室負責人,帶頭給陳宇介紹情況。

  “這就是我們石氏傷科特有的三色敷藥。”周成揚取出一貼膏藥,給陳宇介紹。

  這是石氏傷科重要的傳承,功效還是抗炎鎮痛,消腫促進軟組織修複。

  陳宇倒是很想問一問具體的藥方,配製方法。

  能傳承這麽多年,肯定有一定的獨到之處。

  系統給的資料裡,可沒有這個方子。

  不料想,周成揚卻主動介紹了配方,最後還稱,他的師伯石仰山先生,還出了一本書,詳細介紹了石氏傷科的特殊療法,外用藥經驗,很詳細。

  “是嗎,那我應該買一本認真研究一下。”陳宇默默記下書名。

  周成揚道:“不用買,我這有,可以送給你。”

  說著,去旁邊書架抽出一本書,遞了過來。

  “但是中文的,沒有英譯本。”

  這些東西,傳承多年,也不是什麽秘而不宣的秘方,既然是交流,周成揚並沒有打算隱瞞。

  陳宇接過,連聲道謝,也想起來,自己離開中國的時候,或許可以買一些中醫方面的書籍帶走。

  除了三色敷藥,石氏傷科還有不少獨有的方子,周成揚也一一介紹,最後道:“我們石氏傷科,還是以針灸治療為主,像我還去學了浮針,小針刀療法,效果都很好。”
    他還講了幾個案例,比如上星期,有一個半月板交鎖的病人,他使用浮針進行治療,僅僅一兩分鍾,疼痛便緩解,病人很快就能直立行走。

  半月板交鎖陳宇知道,是有一定的幾率可以自行解除交鎖狀態,然後緩解的。

  “浮針是什麽?”陳宇來了精神,出聲詢問。

  系統資料裡,並沒有浮針的介紹。

  三色敷藥的藥方,還有一些正骨手法什麽的,說實話陳宇並不是很需要。

  因為還有系統在,系統的效果是遠比各種膏藥要好的。

  還有正骨手法,這手法再好,也好不過陳宇有全視之眼。

  只有這種沒聽說過的東西,陳宇才感興趣,也是想通過交流學到的。

  怕講解不清楚,周成揚直接帶著陳宇去了病區,找了一位病患進行介紹。

  “一開始,符博士發明這種針法,就是針對網球肘的。”

  網球肘陳宇當然知道。

  說白了,還是勞損過度,造成了肌腱組織的性變,退化和撕裂,從而發生炎症疼痛等。

  像那些運動員,各種跟腱炎,足底筋膜炎,其實都屬於類似的情況。

  “也就是說,通過淺筋膜的掃散,松解病灶區肌肉,達到治療效果。”陳宇立刻就聽懂了。

  針灸刺深處,而這種浮針,則是在皮下淺表區,直接范圍用針,達到松解肌肉的效果,就像周成揚剛才舉的例子,那麽快見效,就是對急性疼痛有效果。

  這倒是適合自己啊。

  陳宇立刻就想到,自己有全視之眼,可以清楚的看到撕裂粘連的肌肉纖維,使用這種浮針,能更精準的松解肌肉,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他們甚至於還發明了專門的浮針用具。

  陳宇拿起一個用具,默默點頭,沒白來,學到了。

  周成揚繼續道:“除了浮針,還有小針刀,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使用特殊的針灸器具,像手術刀一樣,切開粘連的肌肉組織,達到立竿見影,緩解疼痛的效果。”

  他又介紹了一種針法,還要來一個小針刀用具給陳宇看。

  是一根更粗一些的針,尖端是扁平的,鋒利宛若手術刀。

  周成揚還介紹,這種特殊針法還獲得了尤裡卡世界科技博覽會金牌獎,非常有名。

  陳宇拿起這種小針刀,只是瞬間就明白了原理。

  和浮針差不多。

  針灸刺穴道,刺壓痛點,通過穴道刺激局部,恢復供血,加快身體自愈。

  而浮針,直接是皮下大面積的掃,就像用一根針,來回挑,把亂成一團的肌肉纖維抖開。

  最後這小針刀,則是更進一步,就像微創手術一樣,直接把粘連的肌肉纖維切斷。

  切斷了,自然不會粘連,不會再出現疼痛。

  可這麽做,風險和隱患很大啊。

  如果非常熟悉人體解剖,有豐富的經驗,那可以試著做一做,切斷無法緩解的粘連,達到治療效果。

  可要是不熟悉,那胡亂一通切,短時間看著是立馬不疼了,但斷處愈合之後,很容易會再次形成更複雜的粘連。

  這種療法,不能說不好,只能說很有問題啊。

  至於獲得什麽博覽會金牌獎,那玩意兒就是忽悠人的,年年評,根本沒有參考價值。

  當然,對於擁有全視之眼的陳宇來說,這種方法倒是也可以參考著使用一下。

  但治標不治本,想要徹底好,還是要從其他方面下功夫。

  “大致就是這些了。”周成揚又介紹了一些中醫和西醫的結合療法,便停了下來。

  在場所有人,也紛紛望向了陳宇。

  陳宇立刻明白,該自己了。

  交流嘛,畢竟是雙向的。

  正好,來的時候陳宇也準備了。

  來到會議室,陳宇拿出存儲卡,把準備的病歷投影在幕布上。

  “這是我的一個病歷,我認為還是很有代表性的。”

  陳宇上台,指著幕布道:“我為他做了韌帶縫合修複,半月板移植,並對磨損的軟骨進行了微骨折重建手術,同時,還進行了自體肌腱移植。手術後還做了PRP療法,輔助軟骨和韌帶修複。”

  投影出的病歷並沒有寫名字,但這就是巴喬的病歷。

  這家夥傷的太狠了,幾乎能把傷的大傷都傷了一遍,非常有代表性。

  而台下趙恆生等人看完病歷,瞬間不吱聲了,腦中就一個念頭:這都殘廢了,還能治?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