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 世界中心地位(第一更,求訂閱)
我們是南洋人! 在過去的十幾年,南洋上下已經形成了這種共識,也正是這種共識,讓越來越多的人以南洋為家,而不是“客居”南洋。
也正是在這種思潮下“我們是南洋人”這種意識越來越成為了社會的主流思潮,無論是唐人或是歐裔,他們都形成了這種共識。
但是與此同時,李毅安卻又不得不考慮不考慮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就是南洋的未來,或者說未來的南洋。
未來的南洋在那裡?
“東情西韻”這是南洋的文化定位,但並不僅僅只是如此,李毅安還需要考慮到另一個問題——億萬南洋人的根。
在另一個世界上,有兩個教材,一個是星加坡,一個是馬來亞唐人。
前者是官方主導的“去華化”,而後者,幾十年如一日的,在沒有任何官方補貼的情況下,堅持著華文教育。甚至發出了“文化,是民族的靈魂!華校,是華人的文化堡壘!”這樣的疾呼,
什麽都可以不辦,但是華校必須要辦,因為這關系到民族的靈魂!最終,靠著馬來亞華人社會捐款,華校一直辦了下來,而馬來亞華人社區也成為除了大陸以及港澳台之外,唯一保留完整華文教育的地區。
有了這兩個例子,李毅安當然要汲取教訓了。
“你說的沒錯,唐人與唐山聯系的淡化,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伴隨著一代移民的老去,二代移民的成長,到了三代、四代移民之後,這種淡化是順理成章,而這種“淡化”,“淡化掉”的恰恰是這個民族的根。”
當這個共同的根沒有了,那麽“血脈相連”,也就自然不存在了。什麽“香蕉人”之類的事情,也就不可避免的會上演。所以,讀《國史大綱》是為了強化這種“根”,通過對民族歷史文化的自豪,引發內心的認同感。”
其實,這是有先例可循的,就像“五胡亂化”時的衣冠南渡,南渡士民就是通過文化上的認同,維持了他們對中原的認同,如果沒有南渡士民文化上的認可,那麽又會是什麽模樣呢?
所以,歸根到底還是文化,也正因如此,南洋才需要《國史大綱》。其實,在李毅安的心中,南洋人本質上就是“衣冠南渡”的華夏人,這種骨子裡的認同感,是他絕對不願意抹殺的。
“有了這種歷史認同感,唐人與唐山才是血脈相連的。但是……”
李毅安刻意加重了語氣說道: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就是這種歷史文化的認同,不僅涉及到南洋人的根本,還涉及到南洋的根本,或者說未來。對於南洋來說,我們還需要通過華夏文明來構建南洋的朋友圈。”
提到“朋友圈”時,李毅安刻意用手比劃了一個圈子。
“眾所周知,任何一個朋友圈,都必須要有共同的價值觀。畢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像西方世界以基督文明構建其基本價值觀,而東方世界以唯物主義構建其價值觀一樣,有了共同的價值觀,才有了共同的認知,如此才會為了共同的利益而努力。”
仰身靠著椅子,李毅安一邊說,一邊思索著另一個日本。
在另一個世界,盡管日本打造了他們的“雁行模式”,在東亞,日本就是這隻領頭雁,其余國家跟在日本後面前進。在“雁行理論”的指導下,日本大規模向東南亞轉移國內落後產能。“亞洲四小龍”的崛起也得益於此。
但是,日本的“雁行模式”最終是失敗的,因為日本對東南亞的產業輻射,僅僅隻停留在產業輻射上,他這個領頭雁,只是“領頭雁”,而不是“雁頭”。
換句話來說,就日本的“雁行模式”是“群雁模式”,發展起來的是一群大雁,而且是各自為政的那種,對“領頭雁”並不認同的那種,他們或許親近,但並不認同。這也是為什麽“雁行模式”失敗的根本原因,也是“亞洲經濟體”失敗的核心因素。
為什麽日本始終無法真正打造他的朋友圈,構建出亞洲經濟體呢?
除了日本本身對美國唯命是從,是被美國用鏈子系住的狗之外,還有一個核心原因——就是價值觀輸出上的失敗。
日本和那些國家之間,沒有共同的價值觀認同!
日本扶持的那些國家,有那個國家願意為日本火中取粟?
沒有!
但是反觀西方世界呢?
八零年代,裡根對蘇聯實施全面禁運,不僅美國如此,還要求其它西方國家也必須如此,在過去二十年間與蘇聯大做貿易的西德,面對前來勸說的地圖頭,面對每年上百億美元的損失,德國總理只是用一句話作了回答——德國終究還是屬於西方世界。
換句話來說——德國必須要悍衛他的朋友圈,那怕代價是慘重。
而日本沒有這樣的圈子,有,它可以為美國火中取粟。
思索著日本“雁行模式”的利弊得失,李毅安繼續說道: “那麽問題來了南洋呢?南洋應該用什麽樣的價值觀,來打造自己的朋友圈,並且在這一過程中構建可以和歐美以東歐洲對抗的亞洲經濟體呢?
顯然,只有一個選項——華夏文明!這個選項,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
坐在那張豪華的皮質轉椅上,李毅安對著攤在桌子上的那本《國史大綱》瞥了一眼。
“得益於老祖宗們創造的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在過去的數千年間,在東亞及東南亞部分地區形成了受華夏及華夏文明影響的區域,他們使用漢字、並曾共同使用“漢文”作為書面語。東亞文化圈的基本要素為漢字、律令、農工技藝、道教以及漢傳佛教。這些要素給東亞諸國的語言文字、思想意識、社會組織結構、生產力發展水平以深刻影響。
這個東亞文化圈,是老祖宗們用了兩千多年打造出來的圈子。”
於南洋來說,這些是南洋之珍寶——打造朋友圈專屬的那種。只需要按照南洋的需要進行改造就好。
就像美國佬在紙幣上印了“我們信仰上帝”,可本質上,他們不過就是為統戰而已。為了告訴那些歐洲小兄弟,你看我們是一樣的。
按照梵蒂岡那邊的說法,英國的,美國的那一套可是標準的異端。可是並不妨礙他們扯來當大旗用。
“雖然後世子孫不屑,伴隨甲申之變後的華夏陸沉,這個圈子變得肢離破碎,但是它確實日、韓、越等國帶來了極其深刻的影響,而且影響到他們的方方面面。
而南洋所需要的,就是以文明為共同價值基礎,構建並且打造南洋的朋友圈。有了共同的文明價值觀後,這個朋友圈才能更加的穩固,不至於是無根之萍。”
聽著閣下的講述,當了這麽多年東寧市長的林家超,這才明白,為什麽在五零年後,南洋的一些政策發生了調整,就像半途而廢的簡化字——在南洋的簡化字並沒能全面展開,甚至還中途夭折了。
不過後來,又編寫了《手寫行書范本》通過教育主管部門,在中學生中大力推廣,從而讓學生們可以識繁寫簡,讓憂鬱的烏龜不那麽憂鬱,而《范本》中所輯錄的行書字形與簡體字相同。
本質上,就是為了確保與日本、韓國甚至還有西貢等地的文明認同,並最終,以這種認同,構建起共同的價值觀,進而為了共同的利益,而互相維護。
而這個朋友圈,就是“以南洋為核心”的朋友圈。
聽著閣下的講述,林家超現在才明白,閣下的深遠謀劃,或許,這就是南洋能夠崛起的根本原因吧,不在於其它,是因為在閣下的指引下,南洋的每一步都是極其扎實。
從一開始的發展實業,推進國家經濟發展,再到後來,等到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再一點點的伺機擴大南洋的國際影響力,每一步都精準的踩一個著力點上,讓南洋可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報。
而現在呢?
閣下又把目光投向了一個更為長遠的未來——這個未來,已經不僅僅只是“南洋”了,而是“我們”!
就像美國有他們的西方世界,蘇聯有他們的東方世界。
或許南洋是英聯邦的成員,但是……英聯邦只是英聯邦而已,南洋會成為英聯邦的強者,但是想要“取而代之”,難度非常大,而且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只有亞洲世界,才是真正的“我們”。
這就是南洋的未來吧!
“家超,你知道鬼佬們最怕的啊,就是東亞大團結!因為從文明的角度來說,東亞文明,是唯一能夠挑戰西方世界的文明。歷史早就證明這一切。”
李毅安站了起來,他朝著窗邊走去。
透過厚厚的防彈玻璃窗戶向外望著,這時,窗外已經是暮色四合了,就這樣,凝神著暮色,李毅安緩聲說道。
“這個世界上有東亞文化圈、西方基督教文化圈、東正教文化圈、伊斯蘭文化圈、印度文化圈。但是只有兩個文化圈,曾經是世界的文明中心,以羅馬文明為基礎的西方文明,還有以華夏文明為基礎的東亞文明,他們都曾是世界的中心,至於其它,都只是兩個文明的附庸。
所以,現在,我們所做的,並不僅僅只打造自己的朋友,同樣還有就是——讓我們重新奪回屬於我們唐人的地位,世界文明中心的地位!”
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李毅安整個人的神情都變得有些激動。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他的心態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
過去的十幾年裡,他總是在不斷的變化的從最初的生存到後來的立足,到後來想要把南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再到現在,他所渴望的一些東西又發生了變化。
其實這就是人心的變化,人總是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現在,不過只是獲得一個未來能夠與南洋實力相匹配的地位而已。
畢竟現在的南洋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南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