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過去做財閥》第971章 好學生巴列維(第一更,求訂閱)
   第971章 好學生巴列維(第一更,求訂閱)
  有利於伊朗的下一步發展!
  盡管李毅安是開門見山,直切正題,但巴列維卻是激動的,因為這正是他要求見面的原因,甚至於,因為只有短短幾個小時的見面時間,所以巴列維才會通過外交官提前告訴對方自己求見的目標——尋求實現伊朗現代化的辦法。

  說白了,對於巴列維來說,他就是想趁著這個機會能夠向李毅安學習如何讓國家變得富強,畢竟,南洋奇跡般的崛起,本身就值得很多國家去學習。

  “陛下,您的意思是我們應該先修建鐵路是嗎?”

  雖然是一國的國王,但是巴列維表現的卻像是個小學生一樣,在那裡正襟危坐,甚至還主動拿出了一個小記事本。

  一手拿筆,一手拿記事本的模樣,不像小學生像什麽?
  不過巴列維之所以如此這般,是因為面前的這位,確實值得學習效仿啊。

  論治國……南洋就是證明!
  別說是十年了,如果能用二十年時間,讓伊朗達到南洋的高度,巴列維就心滿意足了!
  不是心滿意足,應該說是為之歡呼。甚至對於巴列維來說他都不曾想象過,伊朗有一天會像南洋一樣強大,在他看來能夠趕上法國就已經非常知足了。

  只能說,作為國王巴列維還是非常現實的,當然,他同樣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壓根兒就沒有想到,對於伊朗來說,製約伊朗現代化的從來都是他們自己,而不是其他,當然對於此他是一無所知的。

  “對,就是鐵路。”

  看著好學生巴維列,李毅安說道。

  “與暫時只能滿足少數富人出行的航空公司不同,鐵路和鐵路公司的受益者是非常多的,從地理上來說。伊朗是一個領土廣闊的國家,達到了164.5萬平方公裡,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便捷的交通,伊朗面積廣闊,自然需要一種快速的交通工具,從伊朗的交通狀況來看,還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遠沒有達到便捷連接全國的程度。所以,你們需要的發展鐵路運輸。”

  接著李毅安又講起了鐵路運輸的種種優點,什麽運費低廉啦,什麽受眾廣泛啦,總之,相比於其它運輸工具,鐵路的優勢是極其明顯的,而對於在英美留過學的巴列維來說,他自然是非常了解的,也了解現在的伊朗鐵路網落後的現實。

  所以李毅安的這些建議,自然而然的講到了他的心裡。

  “而且,從雇傭員工上來說,每一萬公裡鐵路就需雇傭幾萬名員工,對於人口不到2000萬的伊朗來說,鐵路公司以及其相關的產業鏈可以提供超過十萬個就業崗位,與此同時,伴隨著鐵路的修建,許多內陸的礦山也可以得到開發,礦山和冶金工廠,都可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而這些工作崗位,自然能夠吸納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從而緩解農村的人口壓力,為農村的下一步改變鋪平道路。”

  既然巴列維想學,李毅安並不介意做他的好老師,對於有意成為“暴君的好朋友”的他來說,巴列維同樣也是一個可選項,盡管美國現在在伊朗的影響力很大,但南洋也可以發揮一定的影響力嘛。

  畢竟,在未來的二十多年裡,伊朗才是有名的土豪國。伊朗不僅有石油,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投資的。

  唯一的問題就是……需要阻止霍梅尼的革命,或者讓伊朗的世俗化革命繼續下去。

  即便是不能達成這些目標,也沒有關系,在未來的二十年裡,和伊朗維持友好關系,可以帶來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美元的市場,這樣的市場當然要抓住了。

  巴列維主動提到的機場是筆生意,但是相比於機場的小生意,李毅安更看重的是鐵路。鐵路才是真正的大生意。現在的伊朗只有不到兩千公裡的鐵路,在二戰中這條鐵路還是伊朗被蘇聯和盟國分區佔領的原因——盟國需要通過這條鐵路向蘇聯運輸物資。

  從領土面積上來說,伊朗至少需要修建20000公裡的鐵路,才能滿足其出行以及貨運需求,這可是幾十億美元的大生意。而且在鐵路修通之後,其他領域也會帶來極其豐厚的回報。

  在收到邀請之後,李毅安就打起了伊朗的主意,沒辦法,誰讓伊朗有錢呢?
    盡管伊朗的“石油國有化運動”失敗了,但是為了安撫伊朗,伊朗的仍然獲得了石油公司50%的利潤,也正是這個利潤支撐著巴列維可以開展他的“白色歌名”,進行經濟、社會、教育以及政治等方方面面的改革。

  不得說,這也是巴列維最悲劇的地方,如果他像沙特王室那樣,把石油利潤用於國王的買買買以及對保守力量的收買,而不是什麽建學校、工廠之類的事情上,沒準也不會倒台。

  當然,這只是吐糟罷了,但是李毅安很清楚,這裡蘊藏著的市場之大。

  鐵路就是其中之一,當然,也是南洋資本進軍伊朗的敲門磚。

  “陛下,您和我想到一起了,伊朗想要發展,就必須要解決農村問題,伊朗的農村問題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嚴重,你可能不知道,在伊朗農村,地主對土地的壟斷達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擁有2000個村莊的封建大地主家族就有27個,全國398萬戶農戶裡僅有190萬戶佔有土地,而剩下200萬戶全是佃戶。而即使擁有土地的190萬戶農戶裡,佔有土地小於1公頃的農民佔所有擁有土地農民的1/4。”

  作為一個受過現代教育的國王,巴列維提到農村的問題時,神情顯得非常嚴峻,甚至有些激動。

  “那些人說白了更像中世紀的的封建主,在大多數時候,甚至就連我任命到農村的官員也常被地主們攆出來,嚴重的甚至被暗殺。在那裡,國王進不去,農民出不來,有地的勉強維持度日,沒有地的佃戶則永無出頭之日,因為人身關系都在地主那裡……”

  看著巴列維那副激動的模樣,李毅安的心裡更多的是感激,這家夥所謂的“白色歌名”就是從農村的土地改革開始的,當然也是在那裡翻車的,事實上,最後推翻他統治的就是那些農民——失地進城的農民。

  這或許也就是巴列維所需要面對的最荒誕的事情。

  “所以,伊朗想要發展,就必須要對農村進行改革……所以,農村問題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解決,伊朗永遠沒有前途可言!”

  看著有點兒激動的巴列維,李毅安忍不住想到另一個問題——二十年多年,在他被迫流亡的時候,他是否後悔過進行土地改革。

  如果他不進掀起那場以土地改革為核心的“白色歌名”,而是轉而用石油收益收買大封建地主和教士集團,把伊朗的上千萬農民像農奴一樣束縛在大地主的莊園之中,用地主的鞭子和教士集團的思想約束他們,同時推行保守主義路線,沒準巴列維王朝真的能像沙特一樣,一直活到二十一世紀,指不定,到了二十一世紀,網上還會多出一個“土豪國”出來。

  到那個時候指不定在網絡上,很多人依然會對巴列維王朝交口稱讚,畢竟,土豪人人都喜歡,就像另一個世界的沙特一樣,即便是他們向外界輸出極端主義,又有誰去在意呢?

  對於全世界來說,所有人只看到了土豪國的土豪,這樣也就足夠了。

  (六十年代的伊朗)

  或許也就是中東地區最讓人覺得無奈的地方,那些致力於改變這一片土地的人們接二連三的被推翻了,可能這也是這片土地最悲哀的地方。

  但看著巴列維的這副模樣,李毅安明白,面前的這個好學生,是不會選擇另一條道路的,他渴望……渴望著改變伊朗。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