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學霸:我在廢土世界好好學習》第325章 323,被歷史記住的名字
   第325章 323,被歷史記住的名字

  青膠糖大學圖書館,這座圖書館是很大的,但是又因為學校還沒開始正式本科生招生,校園裡只有不到一百位博士生,所以,這裡的日常是又安靜、又空蕩的,根本就不要搶。

  但是今天一大早,一群學生著急,而又無序地擠進了圖書館。

  圖書館三樓東廳的計算機文獻區域,一群同學擠在玻璃展櫃上,看著被館藏的《華夏國家特重大基礎科學項目初期論文集》原稿。

  這份原稿不但有蘇瑜的簽名,還有所有論文參與者的簽名,是青膠糖大學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你們看,這是我的名字!”

  一位同學興奮的在最後的致謝名單裡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名字被他自認為很帥氣的寫得很潦草,以至於除了他自己,別人可能都認不出來。

  這一刻,看著自己潦草的簽名,他好後悔啊,早知道要被載入史冊,一定認認真真的一筆一劃的寫下自己的名字了。

  現在寫的龍飛鳳舞的,除了自己,別人根本就人不錯來!

  “哎呀,這是我的名字!”

  這一群擠在一起的學生們,一個個陸陸續續地興奮地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能被蘇瑜挖來青膠糖大學都是大佬,而這些大佬帶來的博士生也都是精英,這一段時間內,他們也在蘇瑜國家特重大基礎科學項目裡做著打雜工作。

  這一段時間跟著蘇瑜院士做項目,真的累的要死!

  尤其是一開始幾個月,即使他們這些打雜的,也是24小時待機,全年無休,堪稱“007”:凌晨下班,又凌晨上班,一周7天。

  關鍵是有的時候,他們自己導師被蘇瑜院士罵了,又會來罵他們。

  這群可憐的小博士生,真的是遭受了身心雙重的折磨!

  現在,看著自己的名字留在了這份論文集最後長長的“致謝名單”裡,他們覺得一切都值了,甚至後悔當初沒有再努力一點。

  因為這一份論文集是會被載入人類文明史的,後人學《世界歷史》,在學習關於計算機的歷史時候,一定會提到他們的。

  而在不久未來,這張致謝名單裡的這群“小博士”,也都成了世界計算機領域的權威,

  當然,那還是未來,現在他們還只是一群不願意“做作業”的“小學生”:
  “哎,這還是初期論文集呢,加下來還有中期、末期,一共三期呢,我們要學到什麽時候啊?”

  “幾百份論文啊,別說學完了,我踏馬的讀完直接升天了!”

  “這論文集也根本就不是給我等小民準備的,我們還是要等有大佬完成知識整理,我們才能讀懂的!”

  “不過這以後計算機編程語言都變成漢語了,會不會內存增大啊?”

  “這個不會,因為這是一整個體系,不但有編程語言的改變,也有存儲和數據處理模式的改變,一切都是朝著更優方向走的。”

  “牛逼啊,這是改變了一個時代啊!”

  “是啊,很榮幸我們參入了這場變革,我覺得我的人生有意義了。”
    “不說了,啃書、啃書!”

  時間一天天過得很快,蘇瑜手裡的國家特重大基礎科學項目已經步入正軌了,尤其是自從那初期的論文集發表之後,有了這份論文集當做“教科書”,很多基礎項目都不用蘇瑜操心了。

  所以,這中後期的項目,更多的像是一場場的進修班,全國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授專家、各大科技公司的工程師,都排著隊,等待著來該項目工作的機會。

  即使這裡的工作壓力很大、報酬很少,也絲毫擋不住大家的熱情。

  而這就意味著,蘇瑜最近輕松了很多,他最近都有時間讀讀最新的論文文獻了。

  最近幾年,蘇瑜都是讀華夏的期刊雜志,因為很多前沿的文章、很多影響力大的期刊雜志都是華夏的。

  好久沒讀《nature》了,蘇瑜翻看一看,這一期的期刊裡,就只有兩篇英文論文,剩下論文語言都是中文。

  而且像是曾經華夏人用英文發論文一樣,這些中文論文中,很多還是外國人用中文發的。

  蘇瑜對此還是挺驚訝的。

  不過想想也是,最近十幾年來,前沿的學術都是華夏人創造的,很多專業專業的學術術語,從中文翻譯成外文就變意思了,想要把握最前沿的學術走向,就要學會自己讀漢語原文。

  窗外的陽光還不錯,安下心來的蘇瑜開始認真讀文獻了,最近一直都在輸出知識,他倒是真的很久沒讀書了。

  而在這一期的《nature》,來自江城大學一位博士生關於超高溫自發電材料研究的論文,引起了蘇瑜的注意。

  相比其他專業,江城大學的材料學專業並不是該校優勢學科。

  但隨著華夏這幾年整體高校的發展,江城大學的材料學專業也是能擠進世界前50的,要是精確到蘇瑜材料學,排名還能靠前一些。

  畢竟自從2035年以後,材料學高校世界排名前百個高校,都是華夏高校,作為國內的重點高校、新的世界名校,江城大學的排名自然不會太差。

  尤其是10年前建成的江城大學蘇瑜材料實驗室,也是世界排名靠前的材料實驗室之一,在室溫超導材料的研發和應用上,該實驗室雖然無法跟滇省大學的室溫超導比,但還是很厲害的。

  讀完了《nature》上,江城大學的這篇論文,蘇瑜來了興趣,放下來雜志,開始認真思考了起來。

  他記得前不久,主持國家空間站項目的嶽子先院士曾經跟他提過關於自發電材料在太陽探索下的瓶頸問題。

  而這篇論文中超高溫自發電材料研究內容,剛好給了蘇瑜靈感。

  蘇瑜急忙找到了前不久嶽子先院士給他發來的太陽探索的資料,仔細的閱讀了起來。

  這種“自發電材料”,雖然是蘇瑜研發的,蘇瑜也完成了該材料的理論知識建設,但是當這種新的材料和新的知識被全世界普及後,它的發展是十分迅猛的,很多新的開發引用,都是蘇瑜意想不到的。

  所以即使蘇瑜是這種材料的發明人,現在他也要認真閱讀各項資料和文獻,才能對嶽子先院士的項目有所把握。

  而讀完了所有的資料,蘇瑜朝著身旁的工作人員揮揮手,指著發表在《nature》的那篇論文,開口道:“你去忙我這論文的作者找來。”

  “我看叫什麽。”說著蘇瑜翻看了論文,找到了作者名“吳振”,繼續開口對工作人員開口道:“吳振,你問一下這位吳振博士我想跟他做一下學術交流,問問他有沒有時間。”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