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契丹人的報復
… 盡管金軍英勇抵抗,展現出了不屈的意志,但在契丹軍和大元軍裡應外合之下,金軍終究還是敗下陣來,並且被契丹軍和大元軍圍得水泄不透。
完顏宗輔見此,不得不帶領殘余的金軍退守至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進行著絕望的巷戰。
然而,戰局已明,勝負的天平早已傾斜,金軍的覆滅只是時間問題。
隨著金軍的潰敗,契丹人的仇恨如同被壓抑已久的火山,瞬間爆發。他們無視對方是身著鎧甲的戰士,還是手無寸鐵的平民,只要是金人,便毫不留情地揮刀相向。
一時之間,盤錦城內血流成河。
契丹人的眼中只有復仇的火焰,仿佛要將這座城市從地圖上抹去。
與此同時,在嶽雲與江載的率領下,先鋒營猶如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衝破了重重阻礙,直逼盤錦城的心臟地帶——完顏宗輔的府邸。
不過,盡管先鋒營的速度驚人,但終究還是晚了一步,一支滿身血汙的契丹軍隊已經率先突破重圍,闖入了府邸之內。
那些契丹戰士,眼中閃爍著嗜血的光芒,手中緊握著鋒利的彎刀,準備對府邸內的金人進行一場血腥的屠殺。
府邸之內,是金國權貴們的家眷,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老弱婦孺,雖然也懂得一些騎射之術,但在這些如狼似虎的契丹勇士面前,他們的反抗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完顏宗輔的王妃李洪願,出身遼陽渤海大族,她不僅容貌出眾,而且智慧過人。
李洪願深知,一旦讓這些失去理智的契丹人出手,府內的所有人都將難逃被屠殺的厄運。
正當李洪願絕望之際,她聽到了遠處傳來的馬蹄聲與呐喊聲。
“是大元軍!”
李洪願心中頓時湧起一絲希望,連忙高聲呼喊:“我乃三太子妃李洪願,請求與大元將軍對話!”
李洪願的傳音穿透了混亂與喧囂,傳到了嶽雲的耳中。
嶽雲手持鐵錐槍,目光如炬,正不知,該不該從已經殺紅了眼的契丹人手上救走這些金國的老弱婦孺。
倒是江載,有些蠢蠢欲動,想要出言阻止金人搞大屠殺。
就在這時,李洪願主動向他們發出求救。
與還天真的江載不同,嶽雲可是從十歲就開始從軍,十三歲就打遍軍中無敵手,被軍中之人都稱為“贏官人”。
嶽雲深知,遼人和金人之間的仇恨,有多難解難分,這些金國的老弱婦孺可憐,難道那些被金人誅殺、玩弄的遼國的老弱婦孺就不可憐嗎?
關鍵,這裡面還得考慮大元帝國的得失。
所以,這不僅僅是一場戰爭的勝負問題,更關乎到政治與利益的糾葛。
想了想,嶽雲將他的鐵錐槍扛在槍上,回應道:“我乃伐金軍大元軍先鋒營統領嶽雲,那婦人,你有何話要說?”
嶽雲的口吻透露出對盤錦城內金人的淡漠,李洪願心領神會。
其實,嶽雲有這樣的態度,也很正常。
畢竟,伐金大軍曾勢不可擋,卻因這群金人拖延數日,險些功虧一簣。
面對嶽雲的冷漠,李洪願深知哀求無用,唯有直擊要害,方有一線生機。她暗自思量,唯有亮出底牌,或許能換取一線活路,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念及至此,李洪願雖然心中忐忑不安,但她還是強作鎮定地說道:“我等之中,不乏金國皇室之女與宗室之女,她們乃是大元皇帝陛下欲得之人。若將軍坐視契丹人傷害我等,他日大元皇帝必會追究將軍之責。”
李洪願的言辭懇切而有力,關鍵,李洪願提醒了嶽雲,江鴻飛的脾性。
世人皆知,江鴻飛對於各國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的態度。
所以,嶽雲還真不能坐視這些金國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慘遭遼人的毒手,否則不僅會給自己帶來麻煩,更可能影響到整個嶽家的命運。
李洪願此言一出,不僅嶽雲被李洪願給拿捏了,一眾契丹人也私下迅速交換眼神。
殺江鴻飛看上的女人,何人敢為,這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膽?
然不向金人,尤是女真復仇,契丹心中實難平息!
一眾契丹人用嶽雲他們聽不太懂的契丹語商量了一會,其頭領便騎馬緩緩行至嶽雲與江載面前。
契丹頭領翻身下馬,對嶽雲和江載行了一記莊重的大禮,隨後沉聲道:“長生天見證,尊貴的大元將軍,還請明鑒,女真一族,昔日為我契丹之附屬,卻背信棄義,犯下諸多令人發指之罪行……”
回溯往昔,金人鐵蹄踏破遼上京,遼國舊臣撻不也無奈歸降,隨之而來的是金軍的貪婪掠奪。
那些承載著遼朝輝煌記憶的聖地——祖州的天膳堂,懷州的崇元殿,慶州的望仙、望聖、神儀三殿,無一幸免於難。
更有乾、顯等州,凝神殿、安元聖母殿的莊嚴,木葉山世祖殿的肅穆,以及歷代帝王的陵寢與皇親國戚的安息之所,皆在戰火與掠奪中化為灰燼。
金人不僅盜掘陵墓,劫掠珍寶,更以熊熊烈火將這一切輝煌與尊嚴焚燒殆盡。
至於遼人的財富、女性,盡成金人囊中之物,而遼人自身,卻淪為奴隸,飽受欺凌,生死不由己。
這份深重的仇恨,如同烙印般刻在契丹人的心頭,尤其是那些直接承受了最多苦難的族人心中,成為難以愈合的創傷。
因此,契丹人向嶽雲和江載懇求,願由他們親手炮製那些金人男性,以雪前恥,而金人的女性則交由先鋒營處理。
面對如此請求,江載內心翻湧。
自幼在庇護下成長,深受仁愛寬厚教育熏陶的他,對屠殺俘虜的行為深感震驚與排斥,幾欲當場拒絕。
然而,蕭乙先所述金人惡行,字字泣血,換作任何人,都難以保持冷靜。
江載深知,若阻止契丹人復仇,既違天理人情,也恐寒了歸順大元的契丹人之心。
更何況,此番破城,契丹軍功不可沒,若無他們,勝負尚屬未知。
在這個時候,作為大元皇子,他必須考慮大局,權衡利弊。
嶽雲同樣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大元軍嚴明的軍紀,禁止殺俘,是他身為將領必須堅守的原則。
然而,眼前的情形複雜多變,若將金人男性交予契丹人處置,是否構成對軍紀的違背?他心中充滿了疑惑與掙扎。 在江載與嶽雲陷入猶豫不決之際,張俊率領著約莫三千精銳人馬,如狂風驟雨般席卷而來。
二人的眼中瞬間閃過一絲希望之光,他們急不可耐地迎上前去,將當前的困境與棘手抉擇一五一十地向張俊匯報,期望張俊能幫他們作出抉擇。
張俊聽完匯報,神色凝重卻果決,他目光如炬,對江載與嶽雲沉聲道:“你二人無需多慮,速去殲滅殘余金軍,此處事務,我自會妥善處置。”
嶽雲和江載沒有絲毫猶豫,就將這個燙手的山芋丟給了張俊,隨即率領先鋒營離開。
張俊則直接轉身,面對著被俘虜的金國權貴家眷,聲音冷冽如霜的說:“放下武器,即刻投降,違令者,格殺勿論!”
張俊這一聲令下,仿佛整個空氣都凝固了。他的部下們迅速響應,大元軍的將士們紛紛張弓搭箭對準了這些曾經的權貴。
李洪願見此,也只能低下高傲的頭顱,顫抖著聲音命令家眷們放下武器,遵從張俊的命令。
隨著金人紛紛繳械,張俊的眼神中沒有絲毫松懈,他大手一揮,數百名精銳士兵手持皮鞭,如同餓狼般撲向這些俘虜,執行著更為細致的分割任務。
“男女分開,無論老幼,男人一律前往院外集合,女人則入後院待命,違抗者,嚴懲不貸!”
張俊的聲音在空中回蕩,每一個字都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江載在一旁目睹此景,心中頓時明了——張俊這是要將金國男子交給契丹人處置,作為對他們過去侵略行為的報復。
江載停下腳步,目光深邃地注視著這一幕幕人間悲劇。
其中一幕,讓江載永生難忘。
這一幕就是,李洪願和一個長得異常漂亮的金人少女,死死地抱著一個金人少年。
這少年正是歷史上的金世宗完顏雍,而抱住他的少女,則是他的未婚妻,未來的昭德皇后烏林答氏。
兩個女人死死的抱住完顏雍,任憑大元軍的士兵如何抽打,都不松手。
李洪願用流利的漢語朗聲道:“此乃三太子唯一兒子,必有大用,不可殺之!”
原本冷眼旁觀的張俊,聽說,完顏雍是完顏宗輔的唯一兒子,手一揮讓人放過了完顏雍。
而完顏雍是唯一一個逃過這一劫的金人男子,其他金人男子,不分老幼,全都被契丹人屠戮一空。
殺戮聲、哀嚎聲與契丹人的狂笑聲交織成一片,構成了一幅慘不忍睹的畫面。
江載目睹這一切,心中五味雜陳。他既為金人的悲慘遭遇感到同情與憤慨,又為張俊的冷酷決斷感到震撼與敬佩。他知道,張俊的所作所為雖看似殘忍無情,卻也是出於對大元帝國利益的考慮與保護。在這場弱肉強食的戰爭中,任何婦人之仁都可能成為致命的弱點。
“這便是失國者的下場。”
嶽雲在一旁輕聲歎息道。
這句話如同一記重錘擊打在江載的心頭讓他猛然驚醒。
是啊!
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哪有什麽絕對的對錯,只有因果與輸贏。
金人在崛起之時也曾對遼人犯下累累罪行,如今契丹人以血還血以牙還牙,又何嘗不是一種因果循環?
江載進一步深思意識到大元帝國在崛起的過程中也同樣樹敵無數。
無論是遼人、金人、高麗人、日本人,還是宋人,都對他們虎視眈眈。
如果有一天大元帝國也面臨失國的危機,那麽他們這些皇室與宗室成員的下場恐怕也會與今日的金人無異。
因此,這更加堅定了江載支持張俊決策的決心,認為絕不能因為一時的憐憫而放虎歸山。
戰場無疑是最能鍛煉人的地方。
親眼目睹了這一切的江載在痛苦與震撼中迅速成長。他開始更加深刻地理解戰爭的殘酷與無情以及作為一位領導者所必須承擔的責任與犧牲。
而盤錦城中的殺戮並未就此停歇。
契丹人對金人的復仇行動如同野火燎原般蔓延開來。
完顏宗輔所率領的金軍寧死不降他們與契丹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但最終還是被不想死的金人給捉了,獻給了大元軍。
戰後,盤錦城中的女真人幾乎被屠殺殆盡,甚至許多其他族裔的金人也未能幸免於難。
負責善後的張俊,面對契丹人向金人復仇的浪潮,非但沒有阻止,反而悄然為其鋪設了便利之路。
後來,還是嶽飛聽說,契丹人在盤錦中大屠殺,嚴令契丹人不得濫殺無辜,只能屠殺女真貴族,勿使無辜蒙難。
深諳官場之道的張俊,怎麽可能為了一群契丹人,抗拒嶽飛的命令?他當即就按照嶽飛的命令,嚴格執行。
與此同時,深知江鴻飛愛好的張俊,將金國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全都挑出來,又從俘虜中精挑細選出兩百名青春靚麗、容顏絕世的少女,悉心裝扮一番,然後派遣可靠之人,駕駛著最為迅捷的船隻,滿載這些精心準備的禮物,以及完顏宗輔、完顏雍父子,一路疾馳,直奔京師,向江鴻飛獻俘。
江鴻飛得知盤錦城破,心中大石終得落地。
完顏宗輔雖不似其他金國將領那般嗜殺成性,又主張以漢製漢,與完顏宗翰的殘暴形成鮮明對比,更因其獨特的冷靜與自製,成為金朝皇室中少有的未染指帝姬之人。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完顏宗輔手中未沾漢人血,作為伐宋統帥,他的歷史記錄中同樣不乏對漢人的征服與壓迫。
而完顏雍則是金朝歷史上難得的仁君。他平定了契丹起義,抵禦了南宋的北伐,更以《隆興和議》奠定了南北四十余年的和平基石,引領金朝步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在內政上,他崇尚節儉,重視選拔賢能,減輕賦稅,鼓勵農耕,推崇儒學,以身作則,不穿奢華龍袍,使國家財政充實,百姓安居樂業,成就了“大定之治”的輝煌篇章,被譽為“小堯舜”。
歷史上,正是有了完顏雍這樣的君主,已經被完顏亶和完顏亮折騰稀了的金國,才得以在歷經動蕩後依然屹立不倒,延續國祚百余年。
而今,完顏雍都已經落入大元帝國之手,無疑為江鴻飛增添了幾分滅金的決心與信心……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