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先定日本,再定高麗…
其實,江鴻飛都沒想到,大元帝國攻佔日本會這麽順利。
嗯……這麽說,也不恰當。
在伐日本之前,江鴻飛就已經知道了,這個世界的日本,閉關鎖國了太久,一切的一切都太落後了,大元帝國肯定能伐掉日本,進而使得大元帝國多一個錢袋子、一個糧倉。
只是,江鴻飛怎麽也沒想到,前前後後不到半年時間,阮小二等人就將日本王朝給消滅了,將日本八郡徹底並入到了大元帝國的版圖。
原本,江鴻飛是想用孫靜來代替聞煥章治理日本的。
倒也不是說,聞煥章沒這個能力或者江鴻飛不信任聞煥章,而是之前江鴻飛覺得聞煥章太心慈手軟了。
這在阮小二在日本京都搞大屠殺的時候,就不難看出來。
那段時間,聞煥章經常給江鴻飛上奏折,參阮小二嗜殺成性,認為這不是治理之道,他主張,大元帝國打下了日本之後,該以仁治治理日本八郡,徹底將日本八郡並入到大元帝國的版圖。
江鴻飛仔細看過聞煥章給自己上的奏折了之後,覺得聞煥章的主張還是有道理的。
古往今來,上至蚩尤之戰,下至一千多年以後還未停止的各場近代戰爭,戰場的勝利常有,打敗一個國家也很容易,但是僅靠殺戮,就徹底征服一個民族的,有嗎?
有的征服者以勝者對於敗者瘋狂的殺戮為結束。
有人認為這是野蠻和殘忍。
但也有人認為這是永除後患。
有的征服者,以好施仁政撫恤敗者為結束。
有的人認為這是文明和人性。
但也有人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是留有後患。
天下都是打下來的。
古往今來,開疆擴土的霸業都是無數英雄人物的志向。
那麽怎樣的征服者,才能算是真龍呢?
征服該用殺戮,還是施仁政同化?
《三國演義》中煮酒論英雄的一段話,曹操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曹操所謂的真龍就是真英雄,真天子。
像劉邦,劉秀,朱元璋等等。
他們哪一個不是忍辱負重最後成功統一天下的?
誠然,征服是要靠殺戮的,但是,不能一味的以殺止殺,以戰爭止戰爭。
征這個詞就是指征討征戰,是靠誰的軍事實力雄厚取勝;
服則是指,天下太平後的仁政。
戰爭打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很容易的,而徹底征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卻不能單靠武力。
秦始皇統一六國靠的是秦國的軍隊,而征服六國靠的是文化。
美國隻用空軍就打敗了南斯拉夫,但直到江鴻飛穿越的時候也沒有把阿富汗征服。
所以征服寓意最主要的是那個服字。
聰明的君主,會以服為主,以征為輔。
而且,用服字征服建立的霸業時間一定會很長。
周朝所以能那麽長,就是靠周公制定的周禮才讓周朝統治八百年。
所以,用殺戮,來征服世界好像是行不通的。
二戰時的日本軍事力量何等的強大,在中國進行了長達八年的侵略,在南京對中國人瘋狂殺戮,有征服中國人嗎,歷史的答案是:沒有!
朱元璋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剛栽的小樹苗,不能經常用手搖,剛長羽毛的小鳥,不能用手拔它的羽毛。
朱元璋這句話是講給他的子孫和官員們聽的,意思是要注意休養生息。
當然,朱元璋的主觀意圖並不是從老百姓利益為出發點考慮的,而是為了利益最大化。
所以說,利既能給人類帶來生的希望,也會給人類帶來毀滅,就看你如何把控。
有句話叫“過猶不及”,凡事要掌握好度。
這麽一想了之後,江鴻飛叫停了準備去日本的孫靜,而是正式任命聞煥章為日本總督,負責幫大元帝國治理日本。
不過話又說回來,江鴻飛雖然接受了聞煥章的建議,但也不可能對日本人太過放松,因為江鴻飛十分清楚,日本人對駐日美軍是何等的尊敬。
所以,在任命聞煥章為日本總督的同時,江鴻飛也任命阮小二為日本八郡都總管,負責日本方面的所有軍事,兩人一人管文、一人管武,互不歸屬。
另外,向包括蝦夷地的日本八郡移民五百萬,以及從日本移走包括蝦夷人、土蜘蛛在內的五百萬日本人,已經正式開始進行了。
同時,在江鴻飛派遣的數千大元帝國的官吏的治理下,日本八郡也開始逐漸步入正軌。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給日本大換血了,可江鴻飛還是不放心。
所以,江鴻飛又讓兵部將日本人靈根不錯的,全都篩選出來,由大元軍的將領率領,投入箕地,盡快結束箕地的戰爭。
話說,當初,大元帝國以雷霆手段將高麗王朝斬首,並迅速拿下高麗王朝的開京了之後,根據江鴻飛的最高指示,當時著急先完成大一統的江鴻飛,並沒有向箕地派遣大軍,而是只派了十萬人馬,讓李俊、樂和等人以高麗奴婢和高麗平民組建軍隊,來幫大元軍平定箕地。
最初階段,江鴻飛的主張一點問題都沒有。
杜壆和盧俊義率領大元軍和箕軍聯軍,趁著高麗王朝群龍無首,先後將江源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全部打下,進而徹底佔領了箕地南方。
可孫安和史文恭攻打箕地北方就沒這麽順利了。
高麗王朝有一個僧侶,名叫妙清,以擅長陰陽秘術聞名於世,曾屢次請王楷臨幸西京,並主張北伐金國,後被金富軾阻止,均未被王楷接受。
在大元軍打下開京之前,妙清因緣際會地去了西京,並沒有被大元軍捉到。
妙清曾自稱承襲高麗王朝初年禪師道詵所傳的太一玉帳步法。
所謂太一玉帳步法,系高麗朝所盛行的風水圖讖法之一。
據傳妙清與其法弟日官白壽翰皆通曉陰陽之術,以詭誕不經之說惑眾。
時有鄭知常等人深信其說。
當時王楷的近臣金安、大臣文公仁等皆稱揚妙清為聖人。
為了抗衡李資謙,妙清受到王楷寵幸,他說服王楷在西京的林原驛建立大華闕,王楷則封他為三重大統知漏刻院事,並賜紫。
這使得,妙清在西京的人中身份數得上數。
聽說大元軍攻佔了開京,捉了王楷以及所有高麗王朝的王室和宗室。
妙清果斷與西京官員柳旵、趙匡等起兵,國號大為,改元天開,自稱天遣忠義軍,聲稱“高麗已亡,大為當道”,迅速聚集起來數萬人馬。
與此同時,妙清趁亂迅速佔領了高麗西京、黃海北道、黃海南道、平安南道。
李俊和樂和在得知了妙清組建起來反抗的力量後,一面任命孫安和史文恭各領一軍,出兵討伐;一面派人招安妙清等。
不想,妙清拒不接受招安,而是選擇頑抗到底。
孫安和史文恭哪還能留手?
兩人當即就率大軍攻打起高麗西京來。
不想,高麗西京地勢險要,城池堅固,兩人率軍輪番會攻,都無法攻克。——這其實也不只是因為高麗西京地勢險要、城池堅固,還因為箕軍此前都是一些沒怎麽上過戰場的高麗奴婢和高麗平民,他們根本就不會打仗,而江鴻飛又不讓寶貴的大元軍打這樣的消耗戰。
所以,一時之間,孫安和史文恭拿妙清實在是沒有辦法。
考慮到箕軍確實實力不濟,孫安和史文恭只能不予強攻,而是安營扎寨,長期圍困,一方面訓練箕軍,一方面等著江鴻飛盡快伐掉王慶、南宋和方臘,抽出大元軍的主力,來橫掃高麗北方。
不想,孫安和史文恭的一時隱忍,反倒是讓妙清做大了。
妙清靠著地利和箕軍的無能抵擋住大元軍的攻擊了之後,大肆宣揚他自己的戰績,引得高麗王朝的達官貴胄、豪門大戶、仕紳望族競相來投。
——高麗王朝的達官貴胄、豪門大戶、仕紳望族已經聽說了,江鴻飛在開京公審,開京的達官貴胄、豪門大戶、仕紳望族被大元帝國全都消滅了一事。不想步開京的達官貴胄、豪門大戶、仕紳望族後塵的他們,毀家紓難,紛紛招兵買馬,帶著他們的奴婢,甚至親自上陣,來助妙清抵擋大元軍的攻打。
妙清因此勢力大增,四處出兵,搶佔地盤。
而控制了平安北道、慈江道、兩江道、鹹境南道、鹹境北道的高麗名將拓俊京,見妙清勢力如此之大,又見妙清願意在救出王楷了之後,請王楷重新登基,便率領二十萬高麗最能打的西軍,也加入到抵抗大元軍的攻打當中。
更麻煩的是,金國後來得知大元帝國消滅了高麗王朝,並成功奪取了高麗王朝一半的疆土後,果斷地派遣使臣與妙清和拓俊京結盟,主動表示,在妙清和拓俊京與大元軍交戰的這段時間,金人對其控制區秋毫不犯,並且還願意與之交易靈馬、兵甲、糧草,甚至願意出兵相互。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得知大元帝國和金國有不可化解的血海深仇了之後,妙清再也不提北上伐金的事了,改口表示,只要金國能助他們大為國復國,以奉金國為宗主國,年年納貢、歲歲來朝。
金人和妙清一拍即合。
等孫安和史文恭將箕軍訓練的差不多了,杜壆和盧俊義將箕地南方也平定的差不多了,李俊和樂和又搞出來了二十萬箕軍,江鴻飛也滅掉了王慶和南宋了之後,妙清手下的人馬就跟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到現在已經有了五十萬之眾,其中一半還是高麗王朝的正規軍。
但即便是這樣,孫安和史文恭也沒有畏懼妙清和拓俊京,而是準備摩拳擦掌,一舉就消滅妙清和拓俊京,攻取箕地,立下不世之功。
可就在這時,江鴻飛又要打日本,還從箕地抽走了大量的人馬。
孫安和史文恭剛鼓足的勁,又泄了下去。
其實,孫安和史文恭所不知道的是,江鴻飛君臣這麽安排,也是有他們的道理的。
這除了是因為,當時的日本更富饒,打下就能解決大元帝國缺糧、缺靈錢的難題,而箕地北方非常貧困,打下以後,沒準還會成為大元帝國的包袱以外,還因為,江鴻飛君臣,想用政治手段瓦解箕地北方人民的抵抗。
大元帝國在得到箕地南方了之後,樂和在江鴻飛的指示下,對箕地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實際上也就是複製了大元帝國眾多成功的經驗。
首先,樂和廢除了包括兩稅在內的高麗所有稅制。
此時最大的兩稅,被樂和改成,每年隻交一次——從得到土地開始(包括官府分的,也包括自己開荒的),第一年隻交其所擁有的土地面積乘以一成均產糧食,第二年交其所擁有的土地面積乘以兩成均產糧食,從第三年開始,每年都交其所擁有的土地面積乘以三成均產糧食。
與此同時,樂和在箕地南方實施了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耕地佔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輛購置稅、車船稅、印花稅、契稅、煙葉稅、關稅、船舶噸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等十九種稅,並且對這十九種稅制做了詳細的注解。
樂和所制定的稅制,也可以說是江鴻飛君臣所制定的稅制,對流轉額征稅、對所得額征稅、對資源征稅、對財產征稅、對行為征稅,極為靈活,又極為巧妙,就以印花稅為例,征稅范圍極為廣泛,人們還自覺上交。
更別提,江鴻飛君臣弄出來的這套稅制,在大幅度削減農民和窮苦人的負擔的同時,稅收還比以前多出了一倍,而這還只是目前發展之初階段收到的,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收上來的一定會更多。
而稅收的主要主體(商人富戶),也不覺得難以接受,並且也都在積極維護這套稅制。
為什麽?
因為江鴻飛不同於以往的統治者,他大力鼓勵通商,並解除了幾千年以來加在商人身上的沉重枷鎖。
此前,商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
社會普遍存在四個階層,即士、農、工、商。
士大夫、官員、舉人、讀書人等士人的地位最高,其次是農民和地主,然後是手工業者、工匠,最後才是商人。
商人備受歧視。
歧視到什麽程度?
秦始皇“上農除末,黔首是富”,意思是“崇尚農業,黜除工商,百姓由此富足”,然後又“徙天下豪富十二萬戶於鹹陽”對豪富進行監視看管。
到了秦二世,更是荒唐:他將九類政治地位最低的人謫戍嶺南,其中四類人與商人緊密相關,即:本人是商人、曾經是商人、祖父母是商人,父母是商人。也就是說,一旦曾經做過商人,三代子孫一律流放。
漢代之後到宋代之前,統治者對待商人的態度和套路,大多是同一路數,總是逃不出幾個詞匯:抑製、打擊、抹黑、羞辱。其手法五花八門,有的實在是匪夷所思。如晉代,法律這樣規定,做買賣的人,額頭要裹上白毛巾,並把自己的名字寫在白毛巾上,腳上穿的鞋子,必須得一腳穿白鞋,另一腳穿黑鞋。前秦苻堅則下令商人不得穿金銀錦繡,違者砍頭。北魏法律規定商人永世不得做官。隋唐時代,也規定商人或商人的兒子不得參加科考。
(漢朝曾有過“捐官”一說,實際卻是“買官”。但能買官的人,大多都是士族和那些耕讀人家,沒有商人的事。)
宋朝稍微好些,商人受歧視的程度比之前低不少,不過也不是說全無歧視。
總之,此前商人備受歧視,也沒有任何保障,一旦國家缺錢,就開始用各種理由抄一波家。
而在江鴻飛建立的大元帝國這裡,不僅出台了不少鼓勵通商的政策,還將對商人的歧視全都廢除了——只要商人繳納政府規定的賦稅,他們就享有普通公民享有的權利。
大元帝國對商業的大力支持,直接導致箕地南方變得空前的繁華。
這也使得箕地南方的人,生活迅速變得好了起來。
而妙清控制的高麗王朝的北方地區,可以說是一貧如洗,民眾大多吃不飽、穿不暖,說其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都不為過,以至於其民甚至甘願冒九死一生之險逃去箕地南方。
妙清等人為防止其治下之民逃走,設置了種種酷刑、種種連坐。
可是一點用都沒有。
過了最初的熱血和民族大義的洗腦過後,箕地北方起義不斷,哪怕妙清不停的血腥鎮壓。
長此以往下去,都不用大元軍攻打,其國也必亡。
總之,高麗北方,如今已經徹底被大元帝國給拖垮了,經濟蕭條,民眾怨聲載道。
這就是江鴻飛君臣要的效果。
恰在這時,大元帝國消滅了日本,從日本調來了數十萬大軍。
孫安和史文恭終於等來了兵強馬壯,他們立即率軍向著高麗西京挺進。
趙匡見大元軍壓境,勢不可擋,便殺了妙清及柳旵父子,率眾歸順大元帝國。
但趙匡提出,他想為大元帝國治理箕地北方。
這種事,李俊怎麽可能同意?
趙匡旋即在西京再舉反旗,推崔永為元帥,自己為副元帥。
鑒於西京地勢險要,城池堅固,之前沒能順利攻克,所以,李俊、孫安和史文恭分兵三路偷襲西京,一舉平定,趙匡自焚,崔永等被俘虜後斬首。
飽受妙清等人壓榨的箕地北方的奴婢和平民,對大元軍夾道歡迎。
樂和親自前來主持公審、免債、分田、分糧……
接下來,大元軍繼續向北推進。
李俊親帥大元軍,與拓俊京大戰了三次,三戰三捷。
拓俊京見形勢不可違,只能率眾投降。
最終,只有五萬多高麗軍北上去投了金國,其它箕地和高麗人,紛紛開城投降。
高麗王朝也徹底成為歷史,箕地的社會秩序慢慢穩定下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