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第334章 高下立判
  “建陽、子先,這樣品真是你們研製出來的機器所造?那機器半個時辰就能做出六百多枚銀幣可是真的?”

  在古代漂亮的貨幣是相當受歡迎的,每年各地的寶泉局、寶源局都會鑄造一批花錢用來上貢或者是饋贈與達官顯貴,西洋銀幣最初進入大名能夠廣泛流行也是因為這些錢幣質量統一,壓造精美,用料十足。

  早個十幾年,洋錢在大明甚至被當做藝術品,不少人家拿到洋錢都不舍得花,而會在洋錢上面打孔,掛在身上當做銀牌一般的裝飾品使用。

  而現在王文龍提供的樣品比起最漂亮的洋錢也不差絲毫,這裡頭利潤可是太大了,自然引起李三才的興趣。

  老實頗為自豪的說道:“這便是我們機器的一般產出,還算不得精品呢。”

  李三才聞言更為驚訝,王文龍提議說道:“我們可以到寶泉局實際鑄造試驗一下,便知道咱們的機器比起寶泉局的造幣方法哪個更優,也能吸引的蘇州地方一起投入。”

  “這想法極好。”李三才讚同說道,他是當官的,想要大張旗鼓的辦造幣廠輿論風險太大,如果能取得地方上的支持,讓當地官員些許入股,這生意就做得名正言順了。李三才自己也確實想看看物理社的製幣機能夠有怎樣的效率。

  ……

  農歷十二月,進入小冰河期的大明天氣已經十分寒冷,哪怕在蘇州這樣的江南地方都已經有呵氣成冰之感。

  蘇州桃花塢以南,臨著河水有一大片空曠的空地,此地是蘇州城內的邊緣所在,水運方便,所以設立了蘇州城內最大的糧倉永豐倉,而在永豐倉船塢旁邊還有一個熱火朝天的工廠,便是蘇州保泉局的造幣廠。

  這天一早以漕運總督李三才牽頭、南京戶部高官、蘇州本地寶泉局的官員、兩縣的縣令、教諭,來自蘇州物理社的學者、吳山社看熱鬧的名士,一大群人浩浩蕩蕩進入了桃花塢旁的寶泉局造作作坊。

  “李巡撫、陳主事、沈司丞、張大令、王助教、錢教育……喝茶,喝茶……”寶泉局的官員跑上跑下,忙的不可開交,要不是今天製幣機的實驗在保全局桃花塢作坊進行,平日裡他這一個管著工匠的小吏可見不到這麽多大人物。

  而作坊裡頭的工匠也站在邊上看希奇,鄧志謨帶著記者手在一旁,他手拿毛筆時不時記錄幾筆,他準備回去做個報道,也好為物理社的製幣機做做宣傳。

  作坊裡頭有八個熔爐,今天大都停了,只是悶這些火種在裡頭,來了這麽多大人物,銅汁炭火等危險東西要是燎到了哪個老爺可不是做耍。

  作坊裡頭三四十個工人全都站在一旁看稀奇。

  唯一留下的是一個用來化銀水的大爐,這爐頭是專門給寶泉局製作銀質花錢使用的,也是今天用來和製幣機對比生產效率的對象。

  有三個寶泉局裡的好手穿著皮圍裙戴著皮手套站在爐頭前,不知所措的看著吏員的臉。

  而這一邊操作製幣機的是王徵以及江南物理社的兩個秀才,都卷起袖子一副緊張的樣子。

  徐學聚搬來一個銅漏,仔細校準了時間,然後大聲道:“一齊開始!”

  王徵等人最開始有些緊張,被這麽多人看著操作機器,手都在抖,總是出現把銀坯沒放正位置,或是使用機器時沒按壓到位的情況。

  越是緊張就越是出錯,眾人目光之下,很快機器這邊就開始卡殼,出料時不小心把一些碎屑卡到了齒輪裡,只能停機檢查,在地上錘銀坯的秀才也沒有辦法繼續剪坯了,連忙挽起袖子,開始拆機器。

  而另一邊做對比的三個老工匠情況好的多,雖然被眾人盯著,最開始他們也緊張,可是等把爐火升起來之後三人就進入工作狀態專心做事,很快就把銀塊加入坩堝,這邊的蠟模也仔細修了出來,開始翻砂準備鑄造。

  一邊停了機,一邊爐火熊熊,對比之下寶泉局的鑄造比物理社的機器壓製順利的多。

  看到這個場景王文龍的臉色也有些難看,急忙上去幫忙清機器。

  鄧志謨見在場眾人都開始議論,帶著采訪本走到一個老工匠面前詢問道:

  “老丈,你覺得這機器怎麽樣?”

  那老工匠說道:“老爺們製作的機器自然是好的。”

  “你覺得機器能贏還是工人能贏?”
    “贏?”

  鄧志謨解釋了一下,今天是拿機器和鑄造工兩邊互相比較生產效率。

  那老匠人眨眨眼睛,滿臉驚訝:“這不是做耍麽?老爺們都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哪能做這種粗笨活計?這機器做個耍器看著好看也就是了,怎能比得上我們工匠?”合著這作坊裡的吏員根本就沒有和在場工匠說清楚今天是要幹啥。這老匠人還以為是有大人物來廠裡檢查,才給他們歇了一天工,根本沒有把這機器看在眼裡。

  時間過去一刻鍾,物理社那邊還在拿著圖紙修機器。

  而他們旁邊的爐頭,在猛火加燒之下工人們第一爐銀水都已經化出來了,銀紙花錢已經翻出了一板十多枚,只等待冷卻打磨。

  包括在場的許多官員和到場的商人、文士看到這場面都以為物理社的機器肯定要輸。

  一個看熱鬧的秀才在一旁小聲道:“這物理社裡頭的人弄的什麽機械還是不如人工好用呀。”

  而到場的大商人和官員們不好說話,可表情中都透露著同樣意思。

  眾人覺得這製幣機這麽容易壞就不說了,還要先有人在一旁錘出銀坯,而且坯子的大小薄厚重量都需要達到規格,看著那個操作的秀才用著卡尺仔細校正銀坯的樣子,圍觀眾人下意識就覺得這機器華而不實,頗為難伺候。

  等了兩刻鍾製幣機才終於清理乾淨,為了防止雜物再掉進機器裡,王文龍還叫人搞來幾塊薄板將容易掉入雜物的地方遮上。

  但隻用了一刻多鍾,眾人就驚訝的發現王徵他們做銀幣的效率一步步追上來。

  這一下臉也丟夠了,王徵等三人也熟悉了周圍人的眼光,再開始操作之後便漸漸熟練起來。

  三人之中兩個秀才都是健壯的。

  第一個出坯的秀才手中拿著一個大鐵錘,錘頭上刻出了銀坯的圓形槽子。他拿過原料的碎銀子使勁一砸,銀子就被壓扁成一個圓板,接著拿起鐵絞子剪邊,銀坯就製作出來。

  機器這一步就更簡單,把銀坯放入機器的傳送槽,一人轉動肘柄,轉上個五六圈,隨著傳送帶轉出來,一枚銀幣就已經壓製好了。

  而王徵隻負責在一旁送料出料,看著機器運轉情況,順便撿錢整理,基本上不要出多少力氣。

  這還是使用碎銀子做原料的情況下,如果大規模生產更是能夠直接生產出銀板,將銀板剪成圓坯,再將搖動軸柄的工作交給畜力,這工作將會更加省力。

  眾人就見機器旁邊的出料框裡頭裝的銀幣越來越多,等到半個時辰過去,機械壓製這邊的產量已經輕松超過鑄幣一倍。

  一個時辰後,鑄造爐旁的銀幣才將將蓋住一個竹筐的筐底,另外還有十幾枚泡在水裡的銀幣還沒來得及清理和打磨,而機器這邊已經裝滿了三個筐子,拿來做原料的碎銀子準備的都不夠了。

  李三才第一個讚賞道:“此機器真是神效也!”

  在場的眾人全都點頭。

  不需要什麽計算產量了,把兩邊的筐子往那一放便是高下立判。

  且大家看的真切,兩種做法所用的成本與產出水平也不是一個檔次的。

  鑄造銀幣的打磨和清理都會消耗原料,而壓製銀幣過程之中的耗損則可以忽略不計。

  而鑄造出來的產品,鑄幣有一定比例會出現沙眼、火色等等問題,而壓製幣這邊每一枚都是一樣的圖案完整、水紋清晰,連模具的細節都給拓印下來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