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第127章 東園盛會
  第127章 東園盛會
  胡應麟摸不著頭腦,好奇問道:“你們笑什麽?”

  徐樹丕笑著說道:“這油印之法正是建陽開創的,如今三吳的油印作坊還全要從建陽的工廠裡進油墨和蠟紙呢。”

  王文龍解釋說道:“當時是為了推廣瓜菜代需要快速印刷傳單,我才把油印的方法公開來,也想不到如今都被拿去印了劣書。”

  胡應麟驚的目瞪口呆,連忙仔細詢問了瓜菜代的前因後果。

  胡應麟也是遊歷各地見過民生苦楚的,聽聞具體情況後他臉色一變,連忙說道:“不想原來油印術的發明是如此過程,照這說來蠟版油印術真是利國利民,還是我目光短淺了。”

  這年代的讀書人都講究“太上者立德,中者立行,下者立言”。

  最好的儒生應該能夠教化百姓,也就是當個好官;次之者應該身體力行的遵從儒家規矩,即是在鄉間留下賢達的名聲;而像他們這些聞名天下的文人,雖以文章名於世,但是卻自覺只是“立言”而已,是最下之者。

  而相比王文龍能夠教化百姓種瓜菜代,讓百姓渡過災荒,已經是立德的水平,自然會獲得文人的交口稱讚。

  話題到油印書,王文龍趁機宣傳自己用蠟版油印術刊行的《旬報》,又跟大家分享《俗世奇人》的小說內容,然後便厚著臉皮向眾人索要文章。

  大家都哭笑不得,但還是同意都拿出幾篇小文給王文龍拿去《旬報》刊登。

  作為《旬報》的總編輯,王文龍這次北上可是盡職盡責,連前兩天離開的徐光啟他都沒放過,在船上就逼著徐光啟寫了一篇以此時人的視角介紹平面幾何學的文章,徐光啟為了不負王文龍的重望將文章幾經刪改,內容深入淺出,這篇科普文多半能引起一些讀者對於幾何學的興趣。

  ……

  王文龍在東園住下,等待了幾日,吳山社眾人也紛紛趕來。

  三天之後,袁宏道終於回到江蘇,一下船就被在碼頭上等待的徐樹丕家仆拉往東園聚會,而東園眾人聽聞袁宏道即將到來,在場眾人終於能夠開席。

  袁家三兄弟都是此時性靈派的領袖,可惜今天回來的只有袁宏道,長兄袁宗道已經去世,而他的弟弟袁中道也留在順天等待科舉。

  沒錯,別以為徐光啟從松江府調去南京科舉就算厲害,袁家才叫真有實力,他們直接把袁中道送到順天府去考試。

  北方的科舉難度和南方幾乎是兩個級別,而且順天還不在北方的科舉大省山東,在北方都屬於科舉輕松地區,出生湖北士林的袁中道到順天去考舉人,成功率不知要比在南方高多少,能活活讓馮夢龍等江南士子羨慕死。

  當然,順天的科舉移民難度也更高,袁中道為了去順天科考得坐兩三年的科舉移民監,但是相比於能得到的好處實在不算什麽。

  眾人在東園之中先開宴席吃喝,到正午時分袁宏道終於被滑竿急急忙忙送到東園,這時宴會上酒量小的已經喝的有了幾分醉意。

  袁宏道和眾位老友一一見過,他也是在京城憋壞了,突然看到這麽多吳中名士,臉上無比高興。

  王文龍上前笑道:“袁中郎,早聞兄台大名,如今總算見面。”

  袁宏道聽著葉晝則介紹,眼前發亮道:“王建陽!哎呀,今日總算見到,建陽兄的《葡萄牙國史》和《天演論》我幾乎翻爛,隻苦於見不到兄台親面。”

  他對於王文龍的作品頗為讚賞,拉著王文龍就滔滔不絕的談論起來,而且對於海外掌故分外感興趣。

  王文龍絲毫不怯,有著時代眼光優勢做背書,哪怕袁宏道是此時文壇的一大領袖,王文龍旁征博引談論起來也能不落下風。

  兩人高談闊論,很快眾人的興趣也被吸引而來,頗有幾人好奇的端著酒杯在兩人身旁聽王文龍說話。

  眾人為王文龍的風采所驚訝,而交談幾句後王文龍也發現袁宏道的確極有人格魅力。

  這人出生此時的頂級家庭,背景好、有實在能力、又是一個閑雲野鶴的性格醉心於山水之間,而且他的家教極好,喜歡折節與眾人相交,因為自己的家世文采也不需要故意顯擺,為人頗為低調。

  想想一個頂級富n代,性格和善,文采斐然,見識廣博,怎麽會不招人喜歡?

  袁宏道和王文龍說了一會兒話就被朋友拉走,眾位名士有的跟著袁宏道走開,有的則在王文龍身旁繼續交談。

  這一次吳山社的大聚會,文豪濟濟一堂,在東園山水之間擺下筵席,觥籌交錯,旁邊還有徐家的家班歌伎幾十人組成的樂隊駐唱。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今日吳山社到場的名人頗多,曲壇盟主沈璟、詩壇盟主胡應麟、藏書家王圻是在場的老一輩。

  小輩有沈璟的徒弟呂天成,建陽王文龍,刻書家凌蒙初,評論家沈德符,還有葉晝則、馮夢龍、袁無涯、陳繼儒、徐樹丕、席浪仙等年輕人。

  在臨川的湯顯祖、在南京當官不能來的謝肇淛、焦竑、在河南寫曲子的王驥德也全部有詩文送來應和。
    沈璟喝的醉醺醺找到王文龍,給王文龍使個眼色。

  王文龍笑著問道:“先生何事?”

  沈璟指指他笑著說:“我家宜修這半年來多曾詢問你的消息,問你寫作之事、風評如何等等。”

  王文龍點頭,小心問道:“她可露出口風?”

  老先生搖搖頭:“我也曾詢問,但她複甚為簡短,只是每次詢問她又多問了些伱的問題,多半是女孩害羞之故。”

  沈璟這幾個月一直在為王文龍塑造風流名士的形象,卻沒想到把方向越引越歪,他在沈宜修腦海中塑造出來的王文龍形象和真實的王文龍相差萬裡。

  小姑娘幾乎把王文龍誤解成一個繡花枕頭,而且形象還被沈璟這老頭的形容越繡越花。

  這老頭兒實在不適合做傳話人,以後若是讓沈宜修見到真實的王文龍,別說王文龍其實人才不錯,只怕當沈宜修發現王文龍是個正常人都會大為吃驚。

  而沈璟還在沾沾自喜,覺得自己的工作按部就班做得相當成功。

  其實沈宜修詢問王文龍背景,然後扯開話題的方法,和王文龍前世敷衍那些給他介紹女朋友的長輩,所用辦法一模一樣。

  但王文龍和沈璟說婚約之事時還沒有出魏天爵的事情,現在他卻是想到如果自己跟沈家定下婚約回去怎麽和李國仙交代?

  王文龍心中有鬼也沒有多想,連忙轉了話題問沈璟:“怎麽澹園先生沒有來參加今日文會?我還想拜見他呢。”

  “他身子不爽,是以今天沒來。”沈璟解釋說道。

  王文龍點點頭。

  澹園是焦竑的字,焦竑也是三吳大家,吳山社元老,而且人就在南京,今天本來應該到場的。

  王文龍心中明白焦竑沒來也多半不是因為什麽身子不爽,而是心灰意懶不想出門。

  焦竑在歷史上的身份是個大藏書家,但其實他十幾年前就中狀元,之後從翰林院編修當到皇長子侍讀,身份無比顯赫,其實是在黨爭之中落了下風才被丟到南京。

  朝鮮之戰時閣老沈一貫和張位一起幫助隱瞞遼東巡撫楊鎬喪師釀亂的內情,欺騙朝廷,而當時援朝軍事讚畫丁應泰和焦竑等人就是和楊鎬對抗的。

  丁應泰主動揭發楊鎬罪行,焦竑等人響應。

  卻沒想到丁應泰根本沒有搬動沈一貫等人,現在沈一貫還是閣老,而焦竑等人則被報復,焦竑從皇長子朱常洛身邊的侍讀被丟到南京做司業。

  甚至後世有些學者認為後來李贄之死也與朝堂之中針對焦竑的鬥爭不無關系。

  李贄是焦竑好友,弄死李贄本身並沒有多大意義,目的可能很大程度是為了震懾焦竑。

  此時的焦竑雖然和三吳文人交好,但是常年稱病不出南京,顯然已經伸出隱逸之心,等幾年之後好友李贄再被殺雞儆猴般的弄死,焦竑將徹底對於官場心灰意冷,從此窩在南京專心藏書讀史。

  這年代三吳經濟繁榮,但是在政治上卻不是真正中心,往往成為朝堂鬥爭失敗者或是隱逸者的蝸居之處。

  沈一貫能夠保證自己在內閣的位置靠的是三吳浙黨,焦竑鬥爭失敗之後跑到南京藏書,東林大佬們也窩在南直隸講學,一眾在京城搞風搞雨的人物,但其背後智囊的居住之地、鬥敗下野隱居之地卻往往聚集在南方的三吳。

  身處這個時代,和這些人物相交往,王文龍有一種進入歷史書的感覺。

  話不多說,此時王文龍正就坐在一桌史家席間。

  焦竑沒來,但焦竑的好友管志道卻到了,他是隆慶年間進士,如今已經辭官歸隱快十年,在家閑雲野鶴的研究經史。

  此時管志道正在念董其昌寄回來的信,讀了兩句頗為驚訝:“那河南漳德府城真挖出甲骨,建陽此功不小!”

  王文龍忙謙虛說道:“還是依靠玄宰公出力,我不過是起了個頭而已。”

   抱歉,來晚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