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第56章 不好用的活字印刷術
  第56章 不好用的活字印刷術

  王金貴看到這方便又快捷的蠟紙油印技術之後心中瞬間產生危機感。

  這東西要是普及完全就不需要他們刻字工匠了。

  他還心存僥幸,連忙詢問:“這蠟紙油墨可是昂貴?”

  王文龍道:“這蠟紙的製作成本也就跟一般油蠟店裡用來包裝茶葉的油蠟紙差不多。至於油墨,配方複雜了一些,但是成本甚至沒有用松煙墨來的貴。”

  王金貴和鄧志謨兩人聞言心中大驚。

  製作書籍的成本在這年代是非常高的,南直隸和江浙的刻工每刻百字的收費是三錢銀子,福建這裡工價低一些,但是每百字也需要兩錢左右。

  而這樣的刻板只能翻印兩千次,如果要達到雙峰堂那種一版三千次的印量,刻板所用的木材要更好,而更精細的刻工費用也要增加。

  而照王文龍所說他弄出的這種油印技術刻字成本和刻板費用卻低到幾乎可以忽略,這優勢可就太大了。

  雖然蠟紙油印的印刷質量不如精細的刻板印刷,但是已經算得上能看,甚至比起最粗糙的麻沙刻印刷質量更要好。

  連那種印的糊塗一片的麻沙刻都能賣出去,印刷質量更好的蠟紙油印書籍肯定有相當大的市場。

  作為一個熟悉印刷業的文人,鄧志謨立馬想到這套技術背後的價值。

  他忙問王文龍道:“這技術現在還在賢弟手裡嗎?”

  王文龍一笑,對兩人說道:“蠟紙和油墨的配方都掌握在我手裡,現在我只是用這辦法幫藩台大人應急而已。”

  兩人聞言也是瞬間明白,王文龍並沒把技術交給徐學聚。

  寫書掙到第一桶金後王文龍早對這年代的書籍利潤感到驚訝,腦海中有這麽多的書籍,又掌握著領先這時代的印刷術,進軍印刷業對於王文龍來說當然是早已有之的想法。

  王金貴暗暗慶幸。

  幸虧王文龍還沒把技術推開,這套技術若是推廣出去,以後他們這樣的刻字工只怕都要沒飯吃了。

  見伯父臉色不對,王文龍道:“這技術的印刷質量還是太差,稍稍精美的書籍就無能為力,根本替代不了刻板印刷。”

  王金貴點點頭,但是神色依舊落寞,顯然沒受到多少安慰。

  他對蠟紙油印就覺得萬分緊張,卻不知道在王文龍看來這東西也就是入門級水平而已。

  點開油印這一條技能術之後可以升級的方向實在太多:石板印刷、銅板印刷、鉛字紙模印刷……傳統木刻板印刷術在這些技術面前根本就沒有競爭的可能。

  王文龍記得清末西方印刷術進入中國之後十幾年內就大殺四方,成為清末流傳最廣的西方技術門類之一,其鋪開的速度甚至超過了洋槍洋炮替代土槍的速度。在大街小巷西式油印鋪成為主流,傳統的刻字行業甚至還沒到民國就已經衰微。

  油印真正發展起來後隨便哪一條路線對於刻板印刷、木活字等技術都有碾壓級別的優勢。

  不過王金貴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在油印時代後至少一段時間內鉛字模板也是要手刻出來的。

  王文龍拿起一張印刷成品,指著上面的馬鈴薯植株圖樣說道:

  “只要能用鐵筆刻在蠟紙上的圖樣都可以被印刷出來,用蠟紙印刷刻畫和刻字一樣方便。現在的問題就是蠟刻板的損傷速度太快了,而且刻板的速度也趕不上。”
    王文龍自己弄出的蠟紙質量相當一般,重複使用到五六十次就會被油墨弄破,只能重新刻製。

  刻蠟紙又是一個細致活,一旦刻錯字或者是不小心把蠟紙給刻破了一整張書稿就要重新來過。

  這幾天包括王文龍自己在內徐學聚手下的五六個書辦都在幫王文龍弄這事,根本刻不過來。

  幾天之內就要趕製出上千份的宣傳資料,王文龍急需王金貴和鄧志謨的幫忙。

  王金貴摸摸後腦杓,道:“可是,我能做什麽?”

  雖然對於蠟紙印刷術感到讚歎,但是王金貴又不識字,他實在不知道王文龍找他來是要做什麽事,而且心中對會搶走他工作的蠟紙印刷有些抵觸。

  王文龍拿起旁邊桌上一枚木活字:“伯父你先看看這個。”

  王金貴皺眉:“活字?這東西,沒什麽用……”

  王金貴從王文龍手上接過木活字,開始之時心中並不覺得這玩意兒有什麽好處,甚至有些輕視。

  雖然後世各種文章號稱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有劃時代意義,但是這東西在這年頭還真不是主流。

  主要原因是這種原始的活字印刷真不適合漢字。

  拚音文字就那幾個字母,鑄造幾套重復活字排版之後直接就可以印刷,而漢字字數就太多了,一本書動輒十幾二十萬字,根本不可能用活字直接排版出來。

  這年代要想用活字印刷書籍,只能先排出幾頁的刻板,把這幾頁的印刷量完成,然後把印板拆掉,再用活字排下一頁內容。

  結果就是印刷周期極長,用木刻板印刷幾個月就能完成的作品換成活字印刷一年都弄不完。

  而且活字印刷的作品質量還差,無論木活字還是銅活字總是會有凹凸不平的問題,導致印出來的書籍有些字顏色深有些字顏色淺。

  加上木活字的常用字沒過幾年就會磨損,如果經常使用的話,過一陣子就要找工匠來補刻活字。

  這過程可比用刻板麻煩多了,用活字印刷唯一的好處是可以省刻字工的錢,但是因為活字經常磨損,總要替換,每次替換活字又要精細的修整,才能讓他們和原來的活字一樣高,費時費工費料,省錢省的也著實有限。

  所以明代民間雖已經推廣使用活字印刷,但是這年代的活字印刷一般都是衙門裡面用來印臨時緊急公文或是幫人印印族譜等東西。

  這些東西印刷的份數並不多,專門開一套刻板並不劃算,用活字印刷剛好解決,除此之外正經的刻書作坊對這玩意兒一向是不屑一顧。

  對於王金貴這種技術水平較高的刻字工人來說對木活字自然也不感冒,在他看來木活字就是那種地位尷尬的工具,說起來千好萬好,但實際使用時經常拉胯。

  建陽早有人試驗過木活字印刷,甚至改造出銅活字,但是效果依舊很差,實驗者虧了不少錢。

  見王金貴也露出不屑表情王文龍笑道:“請伯父再仔細看看。”

  王金貴聞言拿起那木活字仔細打量,直到摸了摸刻痕,他才突然“咦?”了一聲,奇怪道:“這活字用刀好利。”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