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第457章 舅子撐場面
  沈宜修也跟著一塊兒進屋,好奇的看著被放在床鋪邊上的新生嬰兒。

  剛生出來的孩子臉皺巴在一塊,因為幾個小時的生產過程,剛才又被臍帶勒住,孩子這會兒還有些缺氧,膚色通紅,看起來並不怎麽漂亮。

  看著不遠處的孩兒,李國仙心中則有些忐忑。

  她怕的是孩子被抱走。

  這年頭妾生的孩子在講禮數的人家是不讓自己養的,都要拜正房做娘,有些利害的,甚至長大之後都不叫自己的親生母親做母親,隻奉著正房的意思。

  雖然李國仙因為家庭有勢力,所以在王文龍家中沒有被另行對待,也從來沒被叫過姨娘,但生產之前,李國仙還暗暗希望過自己懷的會是個女兒。畢竟女兒她還可以理所應當的養在身邊。

  此時自己生下來的是長子,長子庶出總不合規矩,她不禁害怕王文龍會把這孩子從她身邊奪走。

  王文龍自然也知道李國仙的心思,輕輕把孩子抱到李國仙臉旁,溫柔說道:“娘親給起個小名吧。”

  聽到這話,李家的仆人全都松了一口氣,沈宜修的丫鬟想要說什麽,被沈宜修瞪了一眼也不敢開口。

  李國仙心中一塊大石頭總算落地,連忙將孩子抱在手裡,看著兒子那皺巴巴的小臉,李國仙滿心溫柔。

  孩子的正式名字要等大一些才能取,但總要有個小名,李國仙抬頭說:“這小子折騰了我幾個時辰,真是讓我受了難,不如就叫阿難吧?”

  王文龍無語:“這名字有些草率吧……”

  接生婆則在旁笑著說:“老爺,按咱福建的說法,大富大貴的人家都有勢利鬼盯著呢,頭胎的小少爺要取個不起眼的名字,方能不受小鬼捉了去。”

  “如此,也罷。”王文龍點頭同意。

  “阿難,我的小阿難喲。”李國仙抱著兒子,滿臉關愛。

  也許是生產過程中孩子也累了,小阿難被李國仙晃著晃著就睡過去。

  小阿難的出生讓王家熱鬧了不少,順產婆堅決要求李國仙要坐月子,王文龍掙扎了一下也就大概同意。

  什麽年代有什麽年代的適應方法,雖然王文龍能夠感到那順產婆所說的坐月子方法有太多不對之處,但是他又不是專業人員,沒有辦法指出更好的方式。

  而陳實功也認為坐月子是最好的辦法,他對於王文龍提出的李國仙要適當活動並不反對,但認為李國仙不應該出門,也不應該洗澡。

  王文龍想想也大概理解,後世的生產條件,孕婦進的是無菌室,哪怕生產感染也有各種抗生素可以使用,讓產婦一個月不洗澡不通風只會使得產婦身體更糟。

  但這年代哪有那樣的條件?
  李國仙生產的傷口還沒有愈合,這年代又沒有淋浴,都是坐浴,產婦洗澡時傷口不可能不沾水,萬一感染就麻煩了。

  至於通風,現在已經是十一月,蘇州的早晚氣溫在十度以下,就是常人也容易感冒,與其讓李國仙頂著風出去轉悠還不如在屋裡走兩圈呢。

  所以最後王文龍基本上認同了坐月子的方式,只不過不那麽死板,比如他也同意李國仙不便洗澡,但擦擦身子總是要的,不然李國仙自己也受不了,只要把水燒開消毒之後放溫,用溫水擦身,不碰到傷口就沒問題。只不過沾水之後也要馬上擦乾,否則在這天氣裡真是容易感冒。
    這一番折騰,又是燒水,又是涼水,又是換毛巾的,費了小半天時間。

  王文龍也總算明白為何古人認為坐月子不要沾水,這擦一遍身子要費多少人力,普通家庭的孕婦哪裡有這條件去折騰?
  至於房屋通風就真做不到了,這年代的房屋保暖性也就那樣,到冬天都要用炭盆來取暖,無論怎麽通風都有煙氣。

  過了幾天,阿難的小臉也漸漸長開了。

  這年代的普通人家,也沒有多少營養條件,生下來的小孩往往乾巴瘦弱頗為可憐,阿難出生在王文龍家中,則是從懷孕開始就沒虧待過,李國仙又年輕健康,這小子長開之後胖嘟嘟的相當可人。李家叫來的順產婆直誇說她給人接生二十幾年了,也難得見到如此可愛的孩子,仿佛是從年畫上跑下來的娃娃”。

  全家上下喜歡的不行,連沈宜修也放下芥蒂,經常逗著阿難玩耍。

  十四天后,王家張燈結彩,來拜會的客人官銜燈籠擺出了兩條街。

  這年代的嬰兒誕生禮非常隆重,孩子出生後一年都有聚會要辦。

  古代人的平均壽命那麽低就是被大量的夭折兒童拉下來的,若普通人能長到六七歲後,基本上活過壯年問題不大,如果不是生在亂世,一般熬過夭折年紀的人活到五六十歲才是正常情況。誕生禮這麽隆重的本質原因就是這年代的嬰兒夭折率太高了,從孩子出生到滿三歲,每熬過一段時間都值得慶祝。

  比如嬰兒活過十四天,按福建的習俗就要做“十四朝”,這一天舅家要置辦十全果禮為嬰兒祝福。

  李家很重視和王文龍的關系,且李家對於李國仙在王文龍家隻做個妾也是相當不放心的,時時刻刻都要注意幫李國仙撐著場面。

  此時李旦又去了南洋,李國助在福州,他聽聞李國仙生了個兒子,立馬就辦貨,然後接了王金貴夫妻便即北上。

  “歡迎,歡迎……”

  王文龍和李國助兩人一早就在大門迎客,場面非常之大,王家門口的鬧市上直接擺了一座鼇山。

  鼇山是神話中渤海東面的仙山,在此時則指代一種表演各種神仙故事的組合式花燈。

  眼前這座鼇山有整整十二間,每個小格子上都有若乾人物的走馬燈,一格裡是美猴王鬧天宮,第二個就是八仙過海……人物惟妙惟肖,受燭火的熱空氣驅動,經由一系列齒輪演出複雜的動作。

  “鼇山一盞千金價”,雖然這座鼇山體量較小,但沒個四百兩下不來。

  這東西是福州富戶為過年訂做的,李國助聽說李國仙生了個兒子之後,立馬把這座鼇山給搶買了來,弄到王家門口組合起來給自己侄兒做體面。

  這年頭可不像後世有那麽多自動化的器械,點火自動的走馬燈,就足以讓許多人看得嘖嘖稱奇。

  雖然只是白天,燈光效果並不明顯,但王家門口的鼇山已經吸引的路人駐足觀瞧,紛紛議論若是到了晚上這座鼇山燈火通明的景象肯定更加美輪美奐。

  又有人感歎:“這王舍人生了兒子,場面做的真是大哩。”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