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第481章 辦科班和買戲樓
  秦淮河畔,王家。

  花廳之中坐著三人,分別是王文龍,薛素素和俞安期。今天沈宜修陪李國仙到廟裡進香去了,沒來。

  俞安期放下茶杯,沒談正事,而是先笑著說:“建陽先生真有面子,這虎丘之會的場子就如此拿下了。”

  “還要多謝我家夫人。”王文龍笑著回答。

  “蘇州沈家,果然不凡。”俞安期感歎說。

  俞安期的感歎十分正常,新成立的坤班一直在應富家的堂會,但這是看在王文龍和薛素素的面子上,班社真正要獲得認可,還是需要到廟會等面向百姓的地方正式演出才能打響名聲,他原本還想著用自己的面子去找人討個場子,卻沒想到王文龍夫妻直接給坤班弄來了虎丘之會的演出機會。

  蘇州虎丘,那是昆腔的窩子!

  自從嘉靖年間魏良輔改造昆曲以後,虎丘就是整個大明最有名的演出之地。

  虎丘山並沒有戲台,演出的地點就在虎丘山塘的大船上,演出之時船中為戲房,船尾備菜,看戲者乘“沙飛”“牛舌”等小型船隻排列其旁,一眾小船簇擁大船,演出的日子蘇州各地的百姓都會湧聚於此,每一次演出觀眾不下萬人。

  如果戲班唱的好,台下會出現“萬人齊聲呐喊”的景象,是整個大明最有震撼力的文化現象之一。

  虎丘的戲船有大戶管理,不是哪個班子都可以上的,而王文龍之所以能弄到坤班到虎丘出場的機會,是因為虎丘之會的主理人就是沈宜修的伯伯“曲壇盟主”沈璟。

  這個機會換到其他戲班,求爺爺告奶奶都不一定能上得去。

  俞安期說道:“過去蘭社雖有名氣,卻從來去不得虎丘。”

  “蘇州人愛聽昆腔,而蘭社有名的是北曲,並非水平不到,只是蘇州人不喜歡罷了。”王文龍笑著說道。

  “若無曲壇盟主相助,便是換做昆腔,怕也難呀。”俞安期感歎說,然後便拿出《白蛇傳》劇本詢問:“如此,就用這出戲去虎丘了?”

  王文龍道:“可有什麽問題?”

  “班社演出還不純熟,班裡唱北曲的藝人都是從河南招來的,原就是學的中州韻,學起來南腔來都有些困難,唱戲的火候終究不到了。”俞安期為難的說。

  薛素素道:“唱昆腔不會蘇白可不行,不如多招些江南的姑娘,將坤班帶成科班。”

  科班製就是明代嘉靖年間發明出來的,傳統的戲班主要是演戲,隻招一些有演戲功底的藝人搭班演出。而科班除了演戲之外也學戲,向社會上招收學戲的徒弟。

  科班好處是打破了過去戲曲藝人,都是家傳的規矩,可以為大班社快速的培養藝人,壞處就是科班的投入比較大,養出來的藝人需要給他們找到足夠工作。

  這年代的科班製還只在浙江一帶流行,因為只有浙江、南直等地的觀眾人數足以養活科班的存在。

  王文龍點頭同意:“昆腔日後將有大發展,成立科班也不怕沒戲唱……科班必須要有固定的演出場所,我想包個戲樓。”

  “戲樓?”薛素素沒聽明白。

  俞安期問道:“建陽先生的意思是包下戲台長久演出?”

  王文龍點頭道:“沒錯。”

  薛素素還沒反應過來,問道:“那是什麽辦法?”
    俞安期笑道:“這是元人時的法子,那時的瓦舍之中有常辦的戲樓,專由一個包班社所包下,若要做科班,有了這樣一個常備的演出場所,班中的徒弟也就能夠有足夠時間訓練,否則到處去趕場,怎麽練徒兒?”

  由於明代中早期對於戲曲娛樂的限制,戲曲的發展遲滯了上百年,一直到嘉靖年間文藝大興、昆曲等新鮮曲種的出現,戲曲娛樂業才漸漸興盛起來,到如今不過是四五十年。

  萬歷年間都還只有一些公共祠堂或是有錢人家自己建的戲樓,主人要聽戲時,便去邀請班社到這些戲樓來演出。而像宋元時“常備瓦子”那樣定期賣票演出的戲院到此時還沒有恢復,專門用來唱戲的戲院、戲園子要一直到清朝才再次出現。

  照這樣算,未來的坤班人數肯定會大大增加,俞安期詢問道:“如此一來,還要投入租戲樓的錢?”

  王文龍道:“我打算再出三千兩,在南京籌辦一個戲院。”

  “建陽先生果然豪氣。”俞安期誇獎說。

  王文龍打算把戲班交給沈宜修來辦,自然不能吝嗇,這三千多兩還不夠沈宜修嫁到他家裡的嫁妝錢,要想辦一個戲院也就是將將夠而已。

  王文龍說道:“我們再來談談未來坤班的合作吧,咱們班子的運營費用和股東利潤要分開,作為股東我投資最多我要分八成利潤,其余兩成利潤兩位自行分配。至於你們在班社運營之中擔任的職位所掙的包銀,則是算在運營費用之中。”

  “可以。”“我同意。”兩人都點頭。

  王文龍邀請說道:“那我便請安先生做班社的教詞先生,每月包銀三十兩。”

  “幸何如之。”俞安期笑著說。

  王文龍又對薛素素說道:“請薛小姐擔任班社的教習,每月包銀五十兩。”

  俞安期聞言暗暗笑起來,看著兩人眼神玩味。

  “好的。”薛素素點頭同意,聽到俞安期的笑聲,忍不住臉蛋發紅。

  薛素素提出說:“建陽先生,這是班子裡第一次排南昆戲,恐怕會用時久一些,班中的北方戲子,好多都學不熟南腔,若要趕得上虎丘之會,可能要大量使用外招人馬和新人。”

  “這可不行,虎丘之會上露臉的不是我們班社中的人,豈不是為他人爭名氣?”王文龍搖頭的說。

  薛素素抿抿嘴唇:“這可就難了,她們好些都只會卷著舌頭說話,一世也沒說過南腔的。”

  蘭社過去唱的是北曲,現在雖然唱了昆腔但也是唱的南京流行的北昆。南京屬於官話區,南京流行的北昆唱的是中州韻,念白就像後世京劇的腔調,也是官話的一種,河南來的戲子學起來還容易。

  而蘇州等地講的卻是吳語,念的蘇白屬於吳語鄉音,蘭社裡的外地演員想要學還真是挺困難。

  人再怎麽做也不能違背自己的利益。

  就比如俞安期,之前他一直堅持蘭社要在有錢人家中表演,還為了蘭社能否去趕場的事情和王文龍起爭執。

  但現在一聽說王文龍決定為昆班租戲樓,還要辦科班,俞安期立刻就對此事上心。

  畢竟原本蘭社一年也就掙上幾百兩,而現在光是坤班每年給他的包銀就超過這個數。若算上分紅,利潤更是可觀,足以驅使他來往奔走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