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214.第213章 看報紙
  王文龍解釋說道:“我是給了些創意,但具體內容全是國仙來鋪就,她的文字可是比我細致多了。”

  鄧志謨驚訝點頭,仔細品味:“確實有脂粉氣,男子難得寫出這樣文字。”

  眾人接著就是嘖舌不已,雖然這時已經有些才女開始寫小說話本,但是比例極其希少,李國仙作為女子居然能寫出這樣一部小說,還是讓這群男人一時難以相信。

  小說太好,編輯部一致同意下期就排《甄嬛傳》。

  ……

  時間進入農歷六月,氣候並未好轉,蘇州山西先後發生抗稅民變,萬歷積極抓人。

  但是抓民變的鬧事者積極,在其他事情上萬歷卻更加開擺。

  每年六月將要入夏牢房之中肮髒不堪,所以大明規定六月要進行熱審,將刑部大牢裡的囚犯卷宗一律審理,該受刑的就受刑,該流放的就流放,該釋放的就釋放,免得死在牢裡。

  萬歷二十九年六月丁亥,法司請求熱審,萬歷知情不複,三法司沒有收到回復,於是就只能把囚犯繼續關著,這年夏天格外炎熱,而牢房之中囚犯數量又因為民變而增多,沒出六月,南北兩京的牢裡就開始流行疫病,囚犯病死數百,連帶收屍的獄卒也都被傳染。

  三法司傻了,繼續上報請求,皇帝繼續不理。

  三法司現在還會為這事情苦惱,但過了幾年就習慣了,因為接下去幾年萬歷都不會熱審,刑部囚犯越關越多,刑部大牢五人間變十人間。

  對於犯了大罪的死刑犯來說是好的事情,多活了好多年,但有些犯小罪的小偷小摸就倒霉了,審下來也就是打幾板子了事,卻平白無故被關了好幾年。

  至於萬歷為什麽不批準法司熱審,無人知曉,這事情不涉及任何人利益,也不涉及什麽派系鬥爭。最大可能就是萬歷太懶,乾脆沒看到公文,或者看到了覺得無所謂。

  而到後來就審也審不了了——刑部長官退休了,萬歷也沒批準新官上任。最倒霉的囚犯會被一直關到萬歷三十八年左右。

  好在民間秩序還能基本維持,萬歷不批準新人上任主要是不批準那些會在他耳邊吵吵鬧鬧的朝官,京城之外地方官基本還是得有的,要不然地方上早就亂套了。

  與此同時,六月末,福建的早稻開始成熟,全省都報水稻減產,災荒再次開始醞釀,哪怕賑災再努力,還是有一些人出於害怕開始聚集向大城市。

  福州城外的災民已經定居上萬人,每天就在那裡討飯,三一教的銀台已經見底,只有等待這一季紅薯和南瓜收獲之後之前放出去的貸款收回來,下一季才能再行發放。

  就在這種情況下,《旬報》悄然開始連載《甄嬛傳》。

  ……

  “報紙來了,報紙來了。”

  福州城,吳家,仆人買來報紙,家中的老少全都圍上去。

  這戶吳姓人家也算是詩禮傳家,家裡面有田地、鋪面還有磨房、河船,長子在外頭做生意,其他人就在家中經營產業和讀書,平日也自悠閑,每當《旬報》發行時一家人也別做別的事兒了,全都先聚集在一起讀報。
    《連城訣》只有二十萬字,去年就已經連載結束,王文龍沒有選擇繼續連載武俠小說,而是想要拓寬這時的娛樂小說種類,於是思來想去給小說板塊放上了高羅佩的《狄公案》。

  此書雖然是荷蘭漢學家寫成,一些地方不文不白,但卻很有現代偵探小說的味道,這年代的公案小說破案過程還極為兒戲,經常需要依靠神神鬼鬼,極富思維魅力的偵探小說對上公案小說幾乎是降維打擊。

  王文龍把《狄公案》改寫之後放出,雖然沒有達到《連城訣》的熱度,但還是讓許多人手不釋卷,一些評書先生更是喜歡這種有懸念感的作品,說了上面部分,讀者急於知道罪魁禍首是誰,往往會抓心撓肺的想要聽下部,所以報紙銷量也還能夠穩定。

  “我來念,我來念。”還不滿十歲的吳家小少爺搶過報紙就先翻到了小說板塊,家中祖父祖母伯父伯母聚在一起,帶笑容聽著這晚輩念報。

  就聽這吳家小少爺用稚嫩的聲音念:
  “狄公正色道:‘無非是些傳言而已,並不足信,且揀那要緊的講來!’

  陶乾說道:‘老爺明鑒,我雖無有十足把握,但小人私心以為這普慈寺定有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他娓娓說道:‘約五年前,一個行腳僧來到此廟,自稱法號靈德。傳凡是未有子女的夫妻,只要去廟裡許願祝禱,回家後便能生兒育女。每當婦人進入大殿後,那靈德法師便親自貼上封條,將殿門封起,還要求其夫在封條上蓋印為記,並留在寺內的禪房中過夜,第二天早起再將封條揭下……’”

  不到片刻這期《銅鍾案》的內容就已經念完,一家人熱烈討論普慈寺主持究竟把婦女藏在了哪裡?寺中有無鬼怪?
  讀完這篇連載吳家二爺非但沒有解饞,反而被勾動更多心思,很想快點看到下一期,他又將報紙翻到小說版的第二版,卻見上面是個《甄嬛傳》的標題。

  甄嬛兩字看一眼就知是女子之名,起名叫做甄嬛傳,不禁讓讀者聯想。

  吳二爺笑著說道:“唔?這《旬報》也開始連載閨閣小說了嗎?”

  聞言吳老太爺卻是臉色一變,剛才《銅鍾案》淫僧送子的故事就已經有些少兒不宜,他都後悔讓自己孫子來讀了,至於閨閣小說,情情愛愛,自然更不能讓小孩看。

  他連忙說道:“孫兒該去讀書了,二郎,你也隨我來。”

  吳二爺無奈只能將報紙放在桌上,跟著父親還有侄兒一起向書齋走去,家中男子走了,兒媳也起身:
  “娘,那我也前邊去了。”

  兒媳婦也走了,吳家老太太便讓丫鬟拿過報紙翻看。

  她年紀大了,倒是喜歡看些情情愛愛的話本消解乏悶,平時聽戲也最喜歡聽些才子佳人故事。

  最開始吳老太並沒把這《甄嬛傳》當回事,報紙的字號頗小,看得她眼睛難受,但看著看著吳老太就放不下來。

  《甄嬛傳》第一章基本是開場人物介紹:在一個不知何年何地的飄搖國,太后為江山子嗣著想讓皇帝進行選秀,大理寺少卿甄遠道長女甄嬛雖然在選秀之列,卻不願嫁入帝王家,而是期待一位真心與她相待之人。

  這年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之中女子沒有說話的機會,但是女子從內心之中卻還是想要有自由戀愛的權利。

  否則各種小說話本中也不會都寫小姐與才子私通的故事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