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205.第204章 賑災銀台
  第204章 賑災銀台
  “列位請吃酒,請吃酒。”大家坐下之後,王文龍便開始主持飯局,眾人雖然不吃葷,對於素酒卻是不忌諱,王文龍拿著黃酒便給各位敬了一圈。

  張洪都笑著對朱逢時說道:“朱師兄,你不是最喜歡看那《旬報》上面的《連城訣》嗎,可知《連城訣》的作者便是建陽公呢?”

  “唔?”朱逢時剛才一直低頭吃菜,聞言頗為驚訝,笑著說道:“我就說是哪位才子寫的這《連城訣》,原來是建陽先生的作品,那書寫的真好!”

  張洪都又對王文龍介紹朱逢時說:“我這位大師兄真個是江湖上的俠客,當年帶著師兄弟們陣前廝殺,於師傅所傳之心法中的健體一道練得最是厲害,真如那《連城訣》中武林高手一般。”

  王文龍驚訝抱拳:“早就聽聞先生當年曾與戚將軍一同抗倭,在下不過是在筆上寫寫俠客故事,今日才見到真正傳奇大俠。”

  朱逢時被誇的頗為高興,大笑說道:“哈哈哈,都是當年的事情了,不過我們可沒有建陽先生書中所說的那種飛天遁地的本事。”

  盧文輝是此時的首山大弟子,對於政教關系最是關心,他喝了幾杯酒便旁敲側擊詢問:“聽聞建陽先生是如今藩台大人府上的第一號幕僚,那是徐文長一般的人物了!”

  “不敢當,在下不過是幫藩台大人看著《旬報》以及處理些商業上的事情罷了。”

  三一教壯大到如此程度,自然要處理好地方上的政治關系,三個三一教大佬今天來赴宴就是因為王文龍的名氣足夠大,而聽到王文龍能信誓旦旦的說幫徐學聚掌管著部分事情,三人就知王文龍和徐學聚的關系十分鐵,不說其他,就說那《旬報》也是此時福建場面上一等一的大事項了,若非極為親信,徐學聚並不可能假手於旁人。

  大家對視一眼,暗暗點頭。

  張洪都看著場面上氣氛不錯,這時才起身說道:“幾位師兄弟,今年福建的雨水不好,如今還沒入春,眼看要起災荒。建陽公憐憫百姓,向藩台大人獻策推廣紅薯以及馬鈴薯種植,又聽人說咱們三一教有‘心身性命為要道,三綱五常為至德,士農工商為常業’的心法,正要普渡人天,指明聖道,於是特意與我聯系,邀請諸位前來宴會,希望咱們三一教眾可以一同出面在傳教之地共同推廣新作物!”

  盧文輝點頭看向王文龍道:“濟世救民,正是咱們夏教所該做之事,不知建陽公打算如何推行?”

  王文龍連忙放下筷子回答:
  “一來是請求三一教在信眾之中宣傳種植甘薯以及馬鈴薯是行善積德,讓信眾中有土地的地主富商全都在自家田地中種植這兩種作物。”

  “這兩種作物不爭農時,也不需要太好土地,山坡地也可以搶種,不耽誤用好田種稻米。”

  “二來……不知教中可否成立一個銀台,專門負責賑災放貸?”

  這年頭的宗教天然具有金融機構屬性,道觀佛寺放貸收利息再正常不過,三一教比佛道兩教更加入世,他們都提出了士農工商為本業的口號,大量信徒就是士商階級,自然有放貸的業務,王文龍也沒有叫他們不收利息,只不過是將貸款方向支持紅薯和馬鈴薯種植而已。

  今年如果鬧起糧荒糧價肯定要漲,種紅薯和馬鈴薯的利潤將會非常豐厚,哪怕從經營角度來說也不是一個壞生意。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低頭思索。

  第一個表示支持的還是盧文輝,他點頭說道:“我們教中也常說要保民生息,如今福建大旱,我們夏教立足福建自然要幫扶桑梓,不如借這個機會便專門在教中成立一個賑災銀台。”

  盧文輝是現在夏教的實際掌門,但是自從師父死後三一教已經分裂,他這個掌門統領的實力有限,賑災對他來說百利無害,一來幫助百姓,二來正好借助這個機會將教中的財權統一在一起。
    “盧師果然仁義!”王文龍連忙稱讚,他心中自然知道盧文輝有別的想法,但無所謂,三一教是一個有幾十萬信徒的大宗教,作為教會領袖,在座四人要沒有自己的算計,這教根本不可能傳到幾百年後。

  對他來說只要能夠幫助災民就是好事。

  緊接著仙風道骨的林至敬也出聲附和:“師父教導凡人要立本,做好人道的修養,然後才能明正心法,我叫以三綱五常為至德,仁義二字便是五常之首,正該在大災之時傾盡所能的援助。”

  林至敬是林兆恩身邊跟隨最久的弟子,如今師父一死,他雖然分到了一個教區但是實力也遠不如林兆恩生前,於公於私團結起整個三一教對於他來說也是有利無害。

  朱逢時也接著點頭表態:“我回去就分派弟子出山協助。”

  張洪都心中高興,對眾人承諾說道:“三吳教會也盡力支持!”

  三巡酒後,林兆恩的四大弟子全部表示同意。

  王文龍心中高興,他也看出了三一教眾人真心幫忙,原因很簡單,於公於私,三一教的分裂對於這四位大佬來說都沒有好處,這四人正需要一件大事來組織起全教勢力,王文龍提出的賑災正好給了大家這樣機會。

  三一教在福建的影響力極其強大,人力財力還有宣傳力應有盡有,有了他們的支持,新作物的推廣肯定能加快許多。

  既然已經確定合作,接下來眾人便討論起這次合作的班子。四人都推選出自己手中得力的弟子去擔任重要職位,這時盧文輝看向王文龍說道:“雖然這次做事徐藩台不好出面,但抓總之位還是要徐藩台來定人選罷。”

  不愧是守山大弟子,政治敏感性果然夠高。

  王文龍聞言笑道:“藩台大人來前就說過,這次行事隻由《旬報》和三一教共同聯合,盡可有教門中分派人手。”

  徐學聚之前就確定不把和衙門聯合的名頭送給三一教,因為政治風險實在太高。

  三一教這幾十年間在福建地方上飛速發展壯大,早就引起朝廷注意,林兆恩生前三一教就幾次被福建的言官盯上,要不是他們在福建地方行善積德又有極大勢力,早就被朝廷取締。

  聞言四人也不驚訝,盧文輝思索一番道:“這般還是不妥,此事能成,還得多仰賴建陽奔走,總要給先生掛一個名號才好,若是全由我三一教運營,豈不是把先生給排除在外?”

  朱逢時聞言笑道:“不如建陽也加入我三一教好了,如此掛上個名字便份屬應當。”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