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第518章 造船世家
  七月中旬,王文龍渡過台灣海峽,目的地是台灣島東南部的大員港。

  王文龍站在船弦上,眺望著台灣的海岸線,沿海有許多漢民的戎克船在航行。

  王文龍稱讚說道:“這台灣島的確是個好地方,靠近島嶼這一側,水文交通如此便利,我還以為移民都在自己的村子之中耕種不出門,卻沒想到他們都駕著小船出海了。”

  “所以說大家來到台灣島都不願意走呢,”李國助指著遠方的船隻說道:“這台灣島上的土人不熟悉航海技術,要走山路去與他們交易更是困難,所以與島上屯墾的漢民寧願劃著小船親自去找他們做交易,這些土人和漢民約定期限會從山上的部落走到相應的港口去,漢人就帶著自己的物資去和他們交換。”

  “島上土人有的是鹿脯、鹿皮、鹿角等物,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說不過是日用品,但運回福建全都能賣上高價。島上的屯墾民靠著這樣的生意發家致富的不少,到台灣這邊來屯墾的百姓,只要在黑水灣這一關媽祖娘娘不收命,今後日子都能過下去。”

  “那些是咱們福建自造的船隻?”王文龍又指著遠處江面上一艘中型船詢問。

  以前把不同類型的船隻放到王文龍面前,王文龍也認不出來,但是這一段時間一直在海上飄泊,王文龍也開始注意不同的船隻類型,他能明顯感覺對面那種帆船是中國船隻的設計方式,但是和自己之前從浙江坐回福建的海船又有很大區別。

  李國助點點頭說道:“那是正宗的福船,尖底、小方頭、闊尾,這是咱們福建海船的標志。”

  負責操帆的水手是李家的老人,聽到兩人的對話,抬頭看了一眼,笑著介紹說道:“這船就是咱們在台灣造的,如今咱們台灣的造船作坊所生產的都是這種鳥船。”

  明代的造船業主要就是集中在廣東、福建、江浙三地,不同地方所產的船隻一眼就能看出。

  其中廣東生產的船隻稱為廣船,特點是船身十分堅固,另外就是船帆好似張開的折扇與眾不同,這種船隻的設計使得廣船在海面上航行之時比較其他的船型更為平穩,適合較為平靜的南海洋面。

  而江浙一帶生產的船隻被稱為“沙船”,沙船平頭、平底,船身寬、吃水淺,適合在崇明島一帶富含泥沙沉澱的海域航行,換其他地方的船隻到江浙都容易擱淺。即使是李國助的船隊要去江南,也得專門購買浙江生產的沙船。

  而福建一帶生產的船隻則稱為福船,這種船只是整個大明造船體系之中最適合遠洋航行的,不光全是闊尾、尖底方便劈波斬浪的船型,而且還有水密隔艙的設計,足可以衝入風波不定的太平洋。

  此外中國傳統還有一種浙江生產的浙船,設計間於沙船和福船之間。不過這種船隻形製在明代還沒有成熟,要到清代才隨著上海的開埠開始大放異彩。

  胡安·納瓦羅聽說眼前就有一艘在台灣島上造出來的中國船也跑到甲板上來打量。

  鳥船是福船之中一種專門用於近海快速航行的船隻,因為體型較小所用的木材年份也不會太長,所以造船工匠的手藝稍差,這種船隻就會顯得松垮。

  而眼前這艘鳥船在海岸線上逡巡,張開風帆快速的劃過洋面,仿佛是熱刀切過豬油一般,完全沒有操作不順的感覺,胡安在大明呆了半年,已經學會了簡單的漢語,雖然不講什麽語法,但是足夠表達意思。

  看了一會兒之後,胡安高興說道:“這艘船很好,很硬。”
    李國助臉上也露出滿意的神色:“看來這黃航的手藝還真不錯,不枉我費力把他從泉州請來台灣辦船塢。”

  王文龍問道:“黃航是什麽人。”

  李國助笑著說:“建陽可曾聽過泉州泉港的峰尾黃家?那是福建造船的第一家,早在南宋之時黃家就已在泉州開始造船,永樂爺命三寶太監下西洋之時,峰尾黃家在泉州港上船首執斧者已經有九十多人,當年三保太監的寶船在福建的部分就是由黃家所督造的。這黃航是如今黃家的後人,由他來和胡安協辦船廠想來應該穩妥。”

  “有些意思。”王文龍點頭。

  在當今的大明,如果黃航都沒法學會胡安的技術,那麽換別人估計也不可能。

  歷史上隨著明末福建洋面上的熱鬧,黃家的後人越越發的受到重用。比如明末黃家的黃都受聘於鄭成功,主管全台的戰船營造。到清康熙二十一年,黃家的黃敬長又被清廷聘為“工監首領”為施琅征台灣建造戰船。

  可以說最熱鬧時,福建洋面上鄭成功和滿清兩方你來我往,而他們所駕駛的船隻大部分都出自同一個黃家的手筆。

  往更遠的說,從南宋之時的水師建設到元代之時的泉州海貿,一直到鄭和下西洋,鄭成功收復台灣,施琅征台灣,所有古代史上與福建海面有關的歷史節點,都有峰尾黃家的參與。

  這幾年的台灣開發,雖然是以村落的單位進行的,但當島上有了八萬漢人以後,大的貿易節點也就自然出現。

  此時台灣島從北到南已經形成五個較大的聚落區,分別是小淡水、北港、蕭壟、大員港和打狗。

  而李家和合作夥伴一道控制的就是打狗港,王文龍等人乘著船進入港口,第一反應並不覺得來到了什麽荒島。眼前景象已經有大陸上小市鎮的規模,內地的城市不同點主要在於還沒有修築城牆,只是用木樁打了一圈籬笆,城內也沒有多少磚石建築,大多數都還是窩棚。

  另外就是打狗港的防衛十分嚴密,遠遠就能看到籬笆牆上隔幾步就有的崗哨亭子。

  王文龍等人還沒上岸,舊件港口之內已經擠著幾條大船,那船隻似乎是從北邊航行而來的,一個中年胖子剛帶著隨從走下跳板,見到王文龍等人的船隊到來,那中年人乾脆站在馬頭上遠眺。

  不一會兒就有接駁船來到王文龍他們的坐船旁,接駁船上的人見了李國助便笑嘻嘻的道:“我阿爹還道是哪個,原來是李公子來了,這般巧就在港口碰上。”

  李國助也帶上笑容,對著遠處的胖子拱拱手:“原來是歐叔叔來了,這些年在日本養的越發富態了,我遠遠的看著像,只是怕看錯,不敢認。”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