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253.第250章 鑄幣
  見眾人都對自己的文章感到滿意,王文龍提議說道:“大家就照著這文章的路子,搜尋身邊的古書上的奇妙事情,給與猜測分析,一定要實行咱們物理社的方法,不言怪力亂神,盡量用合理的方式去解釋。”

  眾人紛紛點頭,開始思索古書上有些什麽奇妙事件。

  王文龍對於寫這種偽科普作為物理社的發刊之作毫無心理壓力,他知道無論東西方在接受近代科學之前都必然經過一個神秘學以及博物學興起的階段。

  在西方大航海時代之前,就有許多海妖精怪的小冊子流傳,許多博物學家甚至將小冊子上奇形怪狀的生物當做現實的生物去研究,也就是這些奇怪生物引起的好奇心驅使科學家開始真的研究生物學。

  而在中國也是一樣,歷史上中國最早的著名報刊中就有一本《點石齋畫報》,每期的內容都是一些新奇古怪的時事,什麽僵屍咬人、死而複生、空中出現蛟龍之類。

  興趣是科學之母,王文龍覺得在這個年代通過一點有噱頭的方法讓大眾對於外部世界產生興趣,對於科技發展絕對是好事。

  且這種書編起來賊快,照著這路子大家很快就有了方向。

  徐光啟欣喜說道:“建陽出的這主意實在是好,這書寫出來肯定好賣。”

  見大家討論的熱烈,王文龍又拿出了一個發財路子。

  “如今南方都流行用紅毛人的銀錢,以為他們的錢造的精美,我在外洋時就曾見過他們鑄造銀幣的技術,卻和咱們的沙模鑄錢不同,乃是用一種冷壓法,道理也自簡單。我見紅毛人的銀幣流傳廣泛,在福州時就想推廣一種製作銀幣的機械,只是一直沒騰出空來生產,如今稿紙已經有了,我想交給咱們物理社製作,若是咱們自己可以鑄造銀幣,或至少生產鑄造銀幣的機器,想來也是一條發財路子。”

  物理社眾人中還真有不少對於製造業感興趣的,聞言都來看王文龍的草稿,王文龍一番講解原理,大家聽懂之後不禁又是面露喜色、紛紛點頭。

  徐光啟先稱讚說:“如今在南方流行雙柱洋錢、十字錢和盾錢種種,商人多以此前方便使用而大量囤積,建陽這鑄幣機的設計看來極有道理,若是咱們自己能夠鑄錢,物理社的經費就不愁了。”

  這年代的官方貨幣是銅錢和寶鈔,但實際上大宗交易中大量都在使用銀子。

  因為白銀在明代一直沒有獲得官方的法定貨幣地位,實際百姓使用之中,也是將大塊的銀子剪成小塊去用,既然把銀子剪了都沒事,私鑄銀元就更不算什麽犯罪的事情。

  且隨著這幾十年間的外洋貿易,歐洲人的銀幣也大量流入中國。

  歐洲人的銀幣重量統一,純度又還過得去,在交易之中的信用非常不錯。

  王文龍在福州時仔細觀察過,所謂十字幣、盾幣、雙柱幣這些此時西班牙人鑄造的銀幣其實質量真不怎麽高。

  因為此時西班牙在南美殖民地製造的銀元許多還在使用手工打製的技術,就是拿個刻出精美花紋的榔頭對著圓形的銀片敲幾下。

  鐵的硬度是六,白銀的硬度只有二點七左右,利用銀子的硬度低於鋼鐵的原理,敲打兩下就能直接打出花紋。

  不過這樣手工製造的銀幣質量也就可想而知,許多花紋都印的歪七扭八。

  要等到十八世紀以後,南美的銀幣才轉而大多數使用機器製造。

  而王文龍拿出的設計圖是一台肘動機制鑄幣機,就是後世博物館裡頭壓紀念幣用的那機器。

  這東西在後世看來不怎麽起眼,但畢竟是通過機械設計的,各種杠杆結構以及齒輪的配比都經過精密技術,並且符合人體工學。

  一個人搖兩下肘柄就能壓製出精美的銀幣,放在這年代妥妥是劃時代的發明,設計的實用性以及效率都已經超過了原歷史上百多年後牛頓改造的鑄幣機。
    而此時眾人雖然不知道這機器的效果如何,但是看到這精密的設計圖紙就覺得有戲,大家紛紛提議:“此物應該趕快實驗。”

  徐光啟也是個機械愛好者,看著這機器眼睛都發光,主動說道:“我可以來負責製造。”

  “子先願意牽頭那是最好不過了。”眾人紛紛同意。

  徐光啟的經營和製造才能在這時早已經顯現出來,把這事情交到他手上,大家都覺得很靠譜。

  王文龍也覺得徐光啟適合乾這事,點頭說道:“不如咱們物理社專門成立一個設計製造院,就用來研究新式機器,日後若是能做出發明,往小了說可以壯大物理社的財力,往大了說那便是利國利民之事。”

  中國古代的文人普遍對於技術發明有極大的興趣,對於發明家也十分尊重,光是看上古之時的偉大發明被歸功於誰就明白:
  黃帝發明輪子、魯班發明鋸子、嫘祖發明養蠶……不管這些事情在真實歷史之中是不是他們做的,能把這些發明的功勞歸功到高賢大德身上,無疑都表現出古人對於改善世界的發明者所帶有的崇高敬意。

  眾人紛紛同意:“在下讚成成立設計院。”

  “附議。”

  “附議!”

  於是在東園的一間大書房中,物理社的設計製造院正式成立,第一任院長就是徐光啟。

  ……

  開完會,確定了物理社的發展方向之後大家便開始籌辦物理社書坊。

  王文龍思索後提出書坊的名字起為“一理堂”。

  物理社所追求的目標就是通過研究找到“天上地下是一理,五洋八方可通行”的客觀世界終極真理,這個“一理堂”的名字一提出瞬間就獲得眾人稱讚。

  然後便進入緊張的編書階段。

  跟著大家一起頭腦風暴,很快將《古今未解之謎》第一冊的內容給敲定。

  王文龍在寫書的過程中不斷和物理學社中的眾人討論,一番交流下來,他心中感歎,這物理社中的眾人的確是頗有才華,但是明顯偏科。

  這群人裡頭有博物學眼光的人不在少數,說起古代書籍,各自引經據典,但是對於科學的了解就實在太少。

  以至於《古今未解之謎》第一冊中的大多數未解之謎解析都得由王文龍自己來做。

  其實在王文龍看來眾人提出的大多數未解之謎的答案都很簡單:死而複生是臨床上的假死現象;諸葛亮火燒上方谷之時下起大雨,可能是因為熱氣蒸騰送上大量煙霧導致空中水汽凝結形成降雨;陳登愛吃生魚片,嘔蟲三升而死,那是寄生蟲感染……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