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163.第162章 海壇水寨
  第162章 海壇水寨
  沈有容和王文龍一起坐船上島,王文龍指著身後十幾個挑夫放下的擔子說道:“這些都是藩台勞軍所用,還請將軍招來島上守軍發放。”

  沈有容笑著說:“多謝藩台大人美意。”

  給軍隊送東西也是有講究的,如果是徐學聚親自發放,收到禮物的軍士多半會記徐學聚的情,而徐學聚也必須自己來到軍隊之中發東西才作數。

  但現在是徐學聚想要交好沈有容,自然就直接把禮物全部送給沈有容就行,至於沈有容會發下多少,是否克扣,王文龍則自然睜一眼閉一眼。

  也只有這樣,沈有容才會真正的承情。

  沈有容翻開禮單一看,笑得更加燦爛。

  王文龍不以為意,時代不同,要求也不同,這年代的將官沒有幾個不貪財的,貪財不要緊,打仗之時不縮卵就是好將軍。

  而沈有容顯然能達到這個標準。

  當年沈有容出名之戰就是在薊鎮時碰上朵顏長昂以三千騎犯劉家口,沈有容情急之下半夜率二十九名騎士迎擊,自己身中兩箭,斬首六級,打完全場才退,退下來時也都已經半死,其勇猛是在《明史》中都留有一傳的。

  王文龍這回是代替徐學聚來視察,於是他來到島上時沈有容就召集軍隊演武。

  明初,福建隻設有五大水寨,到隆慶和萬歷年間,因為月港開海,八閩防治海盜的重要程度上升,所以隆慶之後八閩又另外增設五個水寨,形成了如今閩海十大水寨的格局。

  沈有容掌管的海壇水寨和漳州銅山水寨互為犄角,一起把守福建海防最前線,是十大水寨中軍威最盛的。

  本來今天就是訓練的日子,為了招待王文龍沈有容還專門撥出了子藥和器械。

  於是王文龍和沈有容高坐將台之上,看著士兵演武。

  水寨岸邊排列了一列弗朗機,這是一種子母炮,炮身細長,而炮尾則開了一個方形的大口。

  王文龍就見一個士兵手拿啤酒杯大小的子炮,裝了一杯火藥之後在子炮炮口塞上木托和彈丸,接著利落地將子炮放進母炮炮尾的大口之中,用木楔子固定子炮,再插入引線。

  “放!”隨著小旗官手中旗幟一揮,八門弗朗機炮一齊發射,打出的彈丸遠射三百多步。

  打完之後卸下發射結束的子炮炮筒,士兵馬上又將另一個子炮炮筒裝入,再次發射。

  所謂弗朗機就是這種有子母炮結構的小炮,因為事先能將幾個子炮裝填備用,實際作戰之時不需裝彈,換炮筒即可,便可以大大增加發射速度,

  此時海壇水寨的營兵發射兩發炮彈之間的時間間隔不超過一分鍾,在這年代堪稱神速,絕對是訓練有素的精銳。

  炮聲隆隆,不光是王文龍看的興致勃勃,就連跟著王文龍前來的王平保和小吏們也是滿臉驚奇神色。

  海壇水寨是金學曾親自關懷之下建立起來的,其士兵的訓練素質比福州城裡頭的軍兵可是要強太多,別說王文龍,就是福州城裡頭的這些老吏也沒有見過這麽強盛的軍隊。

  福州城裡的士兵除了金學曾的撫台親兵之外都是衛所軍,這群人怎麽說呢?王文龍沒練過武,但若讓他拿條棍子和福州衛所兵對打,一挑三不是問題。

  此時大明的軍兵制度相當奇葩,其實已經產生大量問題,後世顧炎武在書中就直白的說:“判兵與農而二之者,三代以下通弊,判軍的兵而又二之者,則自國朝始。”

  理論上被稱為“軍”的衛所軍主屯守,被稱為“兵”的營兵主攻戰,各司其職,但實際之中衛所軍已經幾乎全然無用。
    大明沒有進行軍改主要是因為衛所軍便宜。

  衛所軍生下來就是軍籍,分有軍田耕種,打仗之時需要自己帶兵甲馬匹,月薪也比較便宜,平均是月薪給糧一石,換算成銀兩僅僅五錢四分,年薪六兩。

  但這只是理論上,有時還不足餉。

  而此時八閩壯勞力的平均年薪十兩,即使足餉的情況下,衛所軍的付出和收獲依舊不成比例。

  相比之下募兵而來的營軍待遇就好上太多,他們完全由朝廷提供馬匹武器,月薪一兩三錢到三兩。

  這種情況下換成誰願意當軍戶?
  自己拿一年六兩銀子,別人一年至少十幾兩,卻同樣要上戰場拚命。軍戶即使想當兵也不如先逃了軍籍再去當營兵,收入直接翻倍。

  可對於朝廷來說,衛所軍就是實實在在的廉價兵員。

  六兩銀子填線好兄弟,不坑到死當然不會放棄。

  結果就是明中葉以後衛所軍就開始大規模的逃兵。

  正統年間統計天下都司衛所軍逃亡達一百二十萬人,相當於全國額定兵員的一半,到正德年間,兵部統計逃亡數額已經佔員額數的十分之八。

  除了在邊塞苦寒之地還有衛所存在,大明其他地方的衛所軍已經漸漸變得毫無戰鬥力。而邊塞衛所不逃兵的原因是因為地方太窮,一年能拿六兩銀子都算不錯待遇,但凡經濟能好一點,肯定也得逃。

  就拿此時海壇水寨來說:此地軍兵額定是兩千五百人,但王文龍打眼一看能有個一千五百人就算不錯,除了將領要吃空餉之外,更大的原因就是供應海壇水寨的衛所之中恐怕真的招不來一千多人——手腳靈便的都跑了。

  而營兵和衛所軍的區別也是一眼就能看出來。

  水寨演武時前面的一千多士兵看起來頗有戰鬥力,而且很多人都是青壯,打火銃的速度比起後面人快了一截,明顯是花錢雇來的營兵。

  而他們後面跟著的一小隊老弱病殘氣勢就弱了許多,一群蒼頭老者拿些破武器在那兒裝樣子,自是衛所軍無疑。

  王文龍仔細打量那群衛所軍,見其中年紀最小的估計也得四十多歲,年紀大的雖然剃了胡須,但看他們顫顫巍巍的樣子恐怕都六七十了。

  這群衛所軍也不會被主動解散,因為軍戶是有軍田的,青壯的軍戶逃跑之後剩下的軍戶人均田畝數量相當多,這些軍田產出當然不能歸軍戶自己所有,大多數都要上交“養軍”,但實際上又沒有那麽多軍,於是自然被上級軍官瓜分掉。

  一套鏈條下來,實際上此時的軍戶已經成為了上級軍官手下的佃農,主要任務從屯田作戰變成了為軍官掙外快。

  不過不管此時的軍製有多奇葩也有名將,比如沈有容能被金學曾從遼東調回來,到底還是有本事的。

  海壇水寨整個操演進行了一天,軍兵素質都不錯,甚至還有夜間的行動,士兵演練夜裡的突襲小陣,狼銑開路,團牌跟上,掩護後面的小炮和火槍兵一起突進。

  戚家軍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時的鴛鴦陣裡只有銅火銃,而今啥年代,大明精銳早就是火繩槍、弗朗機招呼了。

  槍火連天,炮聲隆隆,頗為駭人。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