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第287章 民族主義啟蒙時期
   第287章 民族主義啟蒙時期
  沈有容氣憤道:“倭寇擄掠閩海百姓,你等難道不知,為虎作倀,不怕天公報應嗎?”

  遠處陳海主朗聲大笑,自然而然回答:“如今我已是大員移民,不是福建之人,他福建人性命與我何乾?”

  沈有容大怒,這時他手下士兵已經裝好一輪子藥,沈有容抽劍指向那陳海主與倭寇方向道:“放槍!”

  營中火槍兵一片排槍打去,登時打的那高台上的人抱頭鼠竄,只不過官兵帶到岸上的火藥數量並不多,黑夜之中裝填困難,打了幾輪之後,後續的槍聲越來越稀疏。

  沈有容眼中冒火,知道被包圍時間越久越危險,命令道:“結陣,往上衝!”

  移民雖然經過一定軍事訓練,但哪裡是官軍的對手,哪怕最開始被鼓動的集結起來,但很快也被官軍給打散,官軍一路追殺,最終將來到移民點中挑撥的倭寇和陳海主的手下全部打死,陳海主也在逃跑過程中被擊斃,山林中散落一地的屍體。

  等到天明,原本有三百多人的移民定居村落中活下來的移民只剩七十多,官軍也損失八十多人。

  對明軍來說最要命的還是船隻損傷。

  昨夜的偷襲一開始針對的就是港口中的明軍船隻,原本渡海的十四艘船只有三艘及時離港得以保存完好;另外十一艘船中七艘被燒毀了桅杆等重要部件,或是被鑿出大口子,以此地的條件不可能修複;還有四艘被損壞了桅杆和船帆,若是在福建,還可以想辦法拖入船塢維修,但是在大員島這些船根本沒條件渡過海峽,為免船隻被倭寇所用,只能鑿沉。

  只剩三艘海船,沈有容已經不可能進攻倭寇的港口,因為倭寇可以輕而易舉的駕著小船逃跑。

  萬歷三十年臘月,沈有容帶著殘兵返航,這一戰,損失船隻十八艘,士卒二百余人,無功而返。

  事情完全掩蓋不住,敗績傳出,福建嘩然,特別是移民到了大員後居然投靠倭寇做漢奸攻擊明軍,這在百姓普遍對倭寇恨之入骨的福建簡直不可想象。

  福建各報紙紛紛報道此事,福建言官也全體動作,彈劾徐學聚指揮不當、沈有容冒進貪功。

  最為尷尬的是主導移民大員的三一教和大海主們。

  移民大員的勢力許多都靠著台灣島的地理優勢做著走私貿易,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反對福建官府,一些小的走私商勢力如那作亂的陳海主的確是依靠著倭寇過活,甚至為了阻止明軍趕走倭寇鋌而走險,但是大的移民勢力卻不會對抗大明官軍的到來。

  對於大勢力來說走私不是問題。

  在此時若是真按照官府的船引數額對外貿易,福建做出口生意的工廠和百姓估計得餓死大半,走私是常態,甚至可以讓福建百姓富裕,大概算是好事。

  至於走私偷稅——大明該交稅不交稅的人多了,面子錢財上能給夠,官府基本都是睜一眼閉一眼。

  但自從消息傳開以來,支持移民大員島的大勢力瞬間從福建百姓心中的救世主變成預備漢奸,名聲受損,還被官府防備,三一教等人各自在心裡直叫倒霉。

  徐學聚坐在書齋之前,手中拿著個煙鍋燒著。

  這兩年,隨著大員移民的人數增加,瘧疾還是流行起來,缺醫少藥的情況下,台灣島上的很多新移民都習慣性的在田地旁種上煙草,以為抽煙可以避免得瘧疾,其實效果並不明顯,更多還是用以消解離家開荒的憂愁空虛。

  抽煙的百姓多了,上層漸漸也就有染此習性者,徐學聚最開始只是好奇嘗試,但漸漸就染上煙癮,這兩天心中煩悶,這煙抽的是越來越多。

  這年代的煙草大概是有啥處理上的問題,很難點燃,所以此時抽煙和後世方法不同,抽的時候得一直用紙媒或是炭火燒著。

  徐學聚一言不發,取了一枚火炭壓在煙鍋上,大口大口的吞雲吐霧。

  良久他才問王文龍道:“建陽以為此事該當如何?”

  王文龍還沒回答,徐學聚又苦惱說道:“當初也是我魯莽了,雖然得了建陽的建議,但未嚴令沈士弘執行,方有此禍。”

  徐學聚心痛啊,一戰損失了兩百多士卒,十幾艘船,聽起來並不算太恐怖的數字,但是他知道這次渡海遠征前後的花費卻極其巨大。

  徐學聚和沈有容為了在萬歷三十年一舉擊潰倭寇,已經準備了一整年時間,前期的幾場仗打的都極其漂亮,最後一步渡海遠征卻大敗虧輸,消耗的資源遠不是十幾艘船這樣的數字可以描述的,再想組織這樣一場仗非常困難。

  王文龍說道:“大員島的倭寇必須繳,而且速度要快。”

  “速度要快?”徐學聚反問一句,疑惑之前王文龍還說不要輕敵冒進,現在又如此催促。

  王文龍分析說道:“這次事件有偶然因素,若不是剛巧那定居點上的移民已然投靠了倭寇,沈將軍此次定然是大勝而歸的,此番官軍受損也無非因為船隻受損無法攻擊港口而已。

  或是再籌備炮船,或是再組織其他大船,還用弗朗機炮,多半也能將港口之中的倭寇給打敗,不用過多擔心。

  從近日海上局勢看來,荷蘭人定有擴張之心,若是咱們無法取下大員,讓荷蘭人看到機會,他們定然伸手染指,那時敵人就更強了。”
    “荷蘭人要來大員?”徐學聚吃驚不已,“能有這樣快?”

  王文龍鄭重的點點頭。

  徐學聚思索半晌,下定決心道:“我拚上烏紗帽不要也打這一場,我這就去找沈士弘!”

  這次沈有容剿滅倭寇不利已經給徐學聚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他能下定決心再次出海,也需要挺大膽氣。

  王文龍對此時福建對沈有容的批評隻覺得諷刺。

  因為他知道原本歷史之中沈有容打破安平港的倭寇寨子,燒沉六艘敵船,解救三百多被倭寇擄掠而去的男女,將日本人勢力徹底趕出台灣,沈有容受到的獎賞卻只有白銀幾十兩,朝中上下都不以為這是什麽大事。

  可如今的時間線,沈有容這一仗打敗了,一瞬間便被朝中上下以為是天大恥辱。

  更讓王文龍感到驚訝的是他所看到沈有容帶回的戰報。

  王文龍有猜到大員島上一些移民為了自己的利益會和倭寇勾結,但沒想到居然到了如此程度。

  據沈有容戰報中記載,被偷營那天夜裡,其實是有四艘船及時駛離港口的,只不過其中一艘在黑夜之中摸不清水道觸礁擱淺,移民點中的小舢舨追上此船,移民不敢跳幫作戰,於是先放火燒船,然後將跳水的官兵全部殺死,一個活口都不留,所用手段極其殘忍。

  甚至沈有容等人天明登船,發現移民砍下官兵的首級放在一起,這自然是為了向倭寇請賞。

  這些情形沈有容和徐學聚沒有大肆宣揚,若是說出去,肯定會引起福建百姓震動,將這事情影響鬧得更大。

  徐學聚去找沈有容商量再次出兵的事宜,而王文龍回到館驛,心事重重。

  這一次事件對王文龍的心理產生了極大震撼,倒不是因為此次事件和歷史不相吻合,而是在這事件之中表現出來的明朝人的思想。

  在福建,百姓們對於倭寇同仇敵愾,這是多年的血債積累出來的認同,當聽說有人當了漢奸,哪怕是鄉野村夫也對之頗為鄙視。

  但同時,移民大員的百姓因為利益所系,卻又覺得自己可以輕而易舉的背叛大明。

  王文龍知道這是最初的民族主義思想和利己主義間的碰撞。

  大航海時代以來,隨著世界各地區交流的越來越頻繁,文明不是越來越融合,而是大家越來越發現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在激烈的鬥爭之中,各個民族各個文明都開始抱團取暖了。

  最先進入大航海時代的地方,也是最先出現民族國家的地方。

  現在正是世界上第一批民族主義者崛起的時候。

  王文龍突然意識到對於此時的大明來說,無論是面對大航海時代,還是面對滿清入關,如果能及早喚起一批人的中華民族認同感,能改變的東西將是無窮的。

  王文龍回到館驛,鋪開稿紙。

  李國仙拿著份報紙進來,她本來不想打擾王文龍寫作,但是看了一眼王文龍寫在紙上的那題目,驚訝問道:“相公又要寫書了?”

  王文龍點點頭,把稿紙上《想象的共同體》這個後世書名給劃掉,改了一個明代人更能理解的名字——《民族與國家》。

  ……

  福清,李錦將一份厚厚的資料放到了潘秀面前。

  潘秀好奇問道:“這是公司新來的指示嗎?”

  李錦說:“這是上一次你查找到的地圖和人名背後的有關資料。”

  “這麽多?”潘秀一臉驚訝。

  李錦臉色嚴肅的點點頭:“這些資料非常複雜,王文龍那些文字遠不是隨隨便便抄寫下來的。這紙上的標題也不是什麽地名,叫做什麽奧德賽的,乃是歐洲人商周時期的著作。他所抄下的名字都是當時歐洲大學者的名字……”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