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返回金陵
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沒有什麽東西是不漏風的。
不到兩天的時間,消息從牆外吹到了牆內,而短短三天之內,各種亮瞎眼的標題黨們便已經是滿天亂飛了。
【震驚!發現高能粒子的人竟然是他?】
【陸舟:我其實是一名物理學家。】
【一枚扔向高能物理的炸彈,標準模型的大廈坍塌!】
【……】
不過,這會兒陸舟還在回國的航班上,放兜裡的手機關著機,人靠在座椅上閉目養神,並不知道自己又一次被送上了熱搜。
其實就算知道了,他多半也沒什麽感覺。
畢竟,相比起諾貝爾獎帶給他的震撼來說,什麽熱搜、頭條之類的玩意兒都弱爆了……
這裡必須提一句的是,其實就算CERN在750GeV的位置發現了什麽有趣的東西,陸舟也並不會因此而得獎,而他也從來沒想過能靠這條線索得獎。
至於為什麽?
這就得從諾貝爾獎的評獎原則說起了。
在理論物理學領域,隨著這一領域的研究工作愈漸系統化,誰的功勞更大就值得討論了。按照諾貝爾獎的慣例,並不會將獎牌頒給粒子的發現者,也不會獎勵操作強子對撞機的研究員,而是更“傾向於”頒給這一理論的提出者或者完善者。
因為在學術界普遍的觀點中,前兩者的工作雖然重要,但並非是那種決定性的重要。(並非絕對,如:理論提出者已逝或已獲獎、或設計具有開創性的實驗、貢獻突出等情況)
而後者的工作,才是具備決定性的。
正是基於這種規則, 13年諾貝爾獎頒給了希格斯機制與希格斯玻色子理論的提出者彼得·希格斯與弗朗索瓦·恩格勒, 而這個理論是在六十年代被提出的。至於參與實驗的CERN研究人員,雖然大家都有功勞,但諾貝爾獎從來沒有獎給機構的先例,也不可能讓這麽多人分享獎金。
再比如中微子振蕩現象是在華國大亞灣反應堆中發現的, 但被今年諾獎(15年)提名的卻是日國的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的阿瑟·麥克唐納教授。
有人可能會問, 這樣的話,隨便編造一個虛構的粒子, 然後設定一大堆關於它的各種物理性質, 等到它被別人發現,是不是就能得獎了呢?
首先必須說的是, 這當然是有可能的。
而這也正是750GeV的數據公布之後, Arxiv網站和各大理論物理期刊迎來井噴式投稿的原因,因為很多人都在對這一塊的理論進行押寶。
不過,有可能是有可能,可能性有多高就不好說了。
一套嶄新的理論, 或者一個新穎的物理模型,被人接受的前提至少得在理論上成立,在邏輯上自治。就好像超弦理論, 雖然其在理論物理學界日漸邊緣化, 但至少沒人能從理論上將其證偽。
而如果無法做到邏輯自治,就算你給自己發現的粒子取名為希格斯粒子,或者宣稱找到了引力波, 也根本得不到學術界的認可……
這也是民科永遠拿不到諾貝爾獎的原因, 也許他們也投稿過, 但別說邏輯自治,他們可能連公式都看不懂幾條。
如果這個粒子被發現是超對稱粒子,那麽諾貝爾獎有可能會頒給66年提出超對稱論和超對稱粒子的宮沢弘成, 也有可能頒給理論的完善者。至於陸舟,有沒有獲獎的可能性呢?
當然是有的。
不只是陸舟, 就連已經拿過一次獎的弗蘭克·維爾澤克, 都是有機會的。
因為不斷完善的不只是觀測手段,還有與之相對應的理論。
比如750GeV這個數字, 便是超對稱論以及標準模型意料之外的,意外到甚至可以容納一個全新的“維爾澤克·陸”或者“陸·維爾澤克”模型出現,來對這個全新的現象進行解釋。
不過這其中的工作量,可比解決數學猜想難多了, 想要憑一己之力完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無論是對於弗蘭克·維爾澤克還是陸舟而言,都是如此。
所以, 前天的時候, 弗蘭克向他發出了邀請,參與這個充滿想象力的課題。
兩人約定通過郵件交流, 合作完成這一理論,共同署名。
建立這個理論的主要工作, 將由弗蘭克和他帶的一名博士生負責,而陸舟負責的部分,主要是在計算上。
他在歐洲核子研究會議上展現出來的數學能力,確實征服了這位諾獎得主。而這也是弗蘭克·維爾澤克, 向他提出邀請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項工作肯定會佔用陸舟不少時間,但如果回報是諾貝爾獎的話, 陸舟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哪怕只是一種可能性。
……
來的時候披星戴月, 回的時候也是一樣。
穿過深邃的夜空, 飛機緩緩降落在跑道上。
雖然盧院士和他說了, 回來的時候可以給嚴新覺打電話, 九月之前他師兄都在金陵這邊,但考陸舟並不想麻煩別人,所以就沒提這件事兒。
拖著行李箱,走到機場門口,陸舟正準備打開手機叫個網車,便看見有人站在路邊向自己招手。
當他借著路燈看清那人身份的時候,頓時驚訝了。
竟然是嚴師兄?
幫著陸舟將行李箱扔上了後備箱,坐上駕駛位的嚴師兄發動了汽車,隨口問道:“你在機場裡幹啥呢?我從十點等到了現在,可算是等到你了。”
“不好意思啊,我在望海那邊轉機的時候耽誤了一會兒……話說,你是怎麽知道我的航班的?”
“格雷爾那家夥告訴我的,”扶著方向盤, 嚴師兄隨口問道, “你是直接回學校?”
陸舟笑了笑:“嗯,麻煩你了。”
“麻煩啥, 再怎麽說咱們也師出同門,這點小忙算個啥,”嚴師兄笑了笑,感慨道,“師弟啊,你這回可是幫咱們LHCb華國合作組在國際上爭了口氣啊!你是沒見著盧院士在上京那邊開會的時候怎麽和人吹牛,還有水木大學的高教授,對你也是讚譽有加。”
想象到了那畫面,陸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過卻也沒太驚訝。
倒不是他膨脹了,而是相比起諾貝爾獎得主對自己的邀請,以及那或許存在的諾貝爾獎而言,這種程度的榮譽與肯定,確實讓他有些寵辱不驚了。
嚴師兄:“說起來,你不打算學個車嗎?”
陸舟想了想,說:“等有空學吧,現在感覺沒什麽必要。”
嚴師兄:“怎麽會沒必要?經常往外地跑的話,買個車還是挺有用的。你拿了那麽多獎金,別告訴我都花光了。”
陸舟笑了笑說:“存著呢,等著買房。”
嚴師兄歎了口氣,感慨道:“可以的,你才多大點,都開始考慮買房了。都是盧院士教的,我何時才能和你一樣優秀。”
“你還沒房嗎?”陸舟詫異道。
聊到這件事上,嚴師兄表情有些微妙,輕咳了聲,不好意思說道:“等年底看能不能湊個首付出來吧,我對象希望我在上京安家,任務有些艱巨……你是什麽時候產生了我很有錢這一錯覺?”
在瑞士公款消費的時候……
陸舟原本是想這麽說的,不過忽然想起來那會兒都是盧院士刷的卡,搞不好這位師兄還真沒什麽錢。
陸舟:“……這麽難受嗎?”
嚴師兄歎了口氣:“理論研究就是這麽難受,說起來你不是跟李榮恩教授搞過項目嗎?怎麽不去做材料物理,那玩意兒可是熱門方向啊,怎麽就想到來研究高能物理了呢?”
陸舟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總不能說,因為系統任務的指引,讓他陰差陽錯的走上了這條道路吧?
當然,拋開系統任務不談,他本人對高能物理也是相當感興趣的,否則也不會選擇數學物理這個充滿想象力的方向。
想了想,陸舟用不確定的語氣回答道:“可能是因為對科學的熱愛?”
嚴師兄沉默了很久。
就在陸舟反思著,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回答太過扯淡,以至於讓這位師兄無力吐槽了的時候,嚴師兄忽然長歎一聲,輕聲感慨:“可能,這就是我沒法和你一樣優秀的原因吧……”
陸舟:“……?”
這語氣……
該不會是當真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