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不可能的材料
金陵高等研究院。
計算材料研究所。
帶著陸舟來到了實驗室裡,坐在電腦前調出了檢測數據的楊旭,一臉感慨地說道。
“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陸舟暫且沒有問不可思議在哪裡,而是直入正題道:“那東西是什麽材料?”
“銀,”楊旭深呼吸了一口氣,“準確的說,是銀和石墨烯!”
“銀和石墨烯?”看著楊旭,陸舟有些意外道:“就這個?”
印象中,他似乎看過類似的論文。
只不過因為對金屬材料的研究不多,一時間想不起來是在哪裡看到的就是了。
說實話,在聽到只有這兩種材料的時候,他心裡多少還是有點小失望。雖然他也清楚就算是高等文明大概也不會在一根導線上堆砌成本,但也沒想到居然會如此的普通。
然而,楊旭卻是無語地看了他一眼。
“啥叫就這兩個,已經很牛逼了好嗎?”
說著,仿佛是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在鍵盤上敲下了幾個按鈕。
很快,一張透射電鏡圖呈現在了屏幕中。
只見在那圖像上,黑色與灰色的斑塊相間交錯著,在平面的二維空間中交織出了一層整齊而細膩的紋理,將那條銀色導線中納米尺度下的秘密,完全揭示了出來。
指著圖像上的幾個關鍵的區域,楊旭也就沒多解釋,繼續開口道,“看這幾個地方你就知道了。”
俯身湊近了電腦屏幕, 陸舟順著他食指指向的方向看去。
只見粒徑在1-5nm之間、近似球形的銀原子團, 與橫向尺寸相仿的單層石墨烯貼合在了一起。
很快,陸舟的眉毛微微皺起。
即便對金屬材料研究不多,他也從中看出了其中的不尋常之處。
這不是這麽做好不好的問題。
而是做不做的到的問題……
以金屬材料為基地製作石墨烯合金,必須讓金屬納米顆粒與石墨烯之間做鍵結。
目前能做到這點的, 只有偏冷門的粉末冶金技術, 然而即便是粉末冶金技術,也沒辦法將石墨烯與銀納米顆粒鍵結到如此完美的程度。
毫不誇張的說, 那根和頭髮一樣纖細的銀絲, 簡直是一件藝術品。
見陸舟沒有說話,楊旭用感慨的語氣繼續說道。
“粉末冶金比較前沿, 也比較冷門, 這塊我了解的不多。但以3D打印技術為例的話,最好的金屬粉差不多也就一萬目左右,換算下差不多是13微米級別。一些納米陶瓷材料用到的粉末可能更細一點,但也在微米級別。”
“雖然有的實驗室也能做到20nm及以下的超微粉磨……但這種粉末幾乎是沒辦法在正常環境下保存, 更別說用來和石墨烯碎屑做鍵結了。”
不只是製備難度大,篩選難度大,保存的難度更大。
金屬粉末的目數越高, 粒徑越小, 便越容易氧化,而且極其容易發生團聚現象。
唯一看上去可行的兩條解決問題的思路就是,要麽在冶煉的同時用一種特殊的方法將其分散, 要麽便是在生成這種粉末的同時, 直接將它和石墨烯碎屑混合噴塗在基底上。
靠在了椅子上, 楊旭歎了口氣道。
“就如你看到的,這玩意兒難的不是在技術本身,而是難在生產工藝的實現。事實上關Ag/GF、Ag/GO、AgFe/rGO這類複合材料的論文, 因為電子產業的迅猛發展,幾年前可以說是層出不窮。”
“比如製作手機屏幕的銦錫氧化物具有易碎特性, 不少學者就提出將銀納米線與石墨烯結合, 用於開發新一代的可彎折柔性屏。根據有限的實驗數據來看,這種材料各項力學性能都相當優秀, 而且電阻率遠低於一般金屬……當初我在麻省理工讀博士後的時候,那邊有個實驗室就在做這塊的研究。”
從屏幕上挪開了視線,陸舟問道:“後來呢?”
楊旭聳了聳肩:“不清楚,不過我猜項目多半進行不下去。銦錫氧化物價格不便宜, 但銀更勝一籌。這種技術就算做出來了,多半也沒人會用。”
想到這裡, 陸舟的表情有些古怪。
如果說用銀做手機屏幕都算奢侈的話, 那麽用銀做導線算什麽?
不過想到如果連太空旅行都能做到的話,太空采礦多半也不是什麽難事兒, 陸舟也就釋然了。
對於擁有這項技術的文明而言,銀的價值沒準也就比銅貴那麽一點而已。
看著電腦屏幕上的數據, 楊旭的眼中寫滿了好奇的神色。
在猶豫了一番之後,他終於還是忍不住問道,“這東西你到底是從哪弄來的?”
和陸舟的感受是一樣的。
在他看來,那個拇指長度的銀絲, 簡直就像是一件藝術品!
毫不誇張的說,它的存在簡直顛覆了產業界對冶金技術的認知。
然而陸舟並沒有解答他的困惑, 只是簡單地回答:“國家機密, 你隻管幫我做逆向就行了, 其它事情知道太多對你沒好處。”
陸舟沒有過多解釋這個問題, 因為根本沒有這個必要。
哪怕在沒有凌雲勳章之前, 他也無需向任何人解釋什麽。
或者退一萬步來講,就算需要他解釋什麽,也只需要向一個人解釋就夠了。
而這種事情,也僅僅只會發生在一種情況下。
那便是他的行為,嚴重危害到了國家安全。
而除此之外,毫不誇張的說,就算是那些負責他安保工作的人,那些負責幫他保密的人,也無權調查“秘密”的本身。
不過,在看到楊旭驚訝的樣子時,陸舟心中也是暗自慶幸。
也幸好他隻剪了那麽一小段樣品下來。
要是讓這家夥知道自己還有一堆這玩意兒,不知道會不會被震撼到懷疑人生。
“好吧……”
無奈地聳了聳肩, 楊旭勉強接受了這個敷衍的說法。
如果涉及到了機密, 知道的太多對他來說確實沒什麽好處。
頓了頓, 楊旭繼續說道。
“不過要對這玩意兒做逆向恐怕不太容易。至少我暫時想不出來, 該怎麽做出這玩意兒。”
陸舟:“如果將銀納米顆粒放寬到微米級呢?”
楊旭猶豫了下,說道:“難度依然存在,不過你要是感興趣的話,我們倒是可以試一試。不過……”
陸舟:“不過?”
“不過這麽做有意義嗎?”楊旭問道,“雖然我承認這種這種Ag/GF材料的電阻率上的特性很優秀,但考慮到銀的價格,它的工業應用前景幾乎為零。”
費了大量的功夫弄懂了其中的奧秘,頂多也只能產生一篇“漂亮”的論文而已。
這種東西或許會引起一般研究員的興趣,但對於陸舟和楊旭而言,其實意義已經不大了。
畢竟和數學物理不同,材料學本身便是一門立足於應用的學科……
對於楊旭的這個問題,陸舟也思考了很久。
說實話,他的心中也有些猶豫,到底有沒有回收這項技術的價值。
不過,最終陸舟還是在心中下定了決心,開口說道。
“我沒法回答你這個問題,至少現在沒法回答。”
“但直覺告訴我,這麽做是值得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