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一品江山》第三零八章 捺缽(中) (最後時刻求月票!
  -

  打那天起,遼人再不像以前那樣,有事沒事兒的挑釁。但這只是表面現象。事實上,他們的示威從沒停止,而且采取了讓宋人無法反駁的方式。

  比如他們會故意帶著宋使繞遠路,以示其幅員廣大,山河壯麗的大國氣派,末了還總要加一句:“真不明白,如此壯美的山河,你們漢人為何要拱手相贈。”

  起先趙卞還會很認真的辯解,說石敬瑭是沙陀人。但反而會引起遼人更得意的回憶:‘那後晉和北漢的兒皇帝、孫皇帝們,實在是太乖巧了……’

  後來趙卞乾脆當起了扎嘴葫蘆,全當是一群蒼蠅在嗡嗡亂叫了。趙宗績和陳恪,則一開始就不聽他們聒噪,一心遊山玩水。陪同的遼國官員並不知道,他們倆是在考察燕雲的大山河流、險關要隘……盡管朝廷有這方面的資料,但百聞不如一見。來過見過,是做出正確判斷的先決條件。

  就這樣一路向北,從新城縣前行七十裡到涿州,從涿州前行六十裡到良鄉。由良鄉前行六十裡到幽州。幽州即遼國五經京之一的南京,城方三十六裡,城內人口繁盛、坊市、廨舍、寺觀林立,看上去要比大理城還發達,當然和汴京沒法比。

  自幽州北行至順州,由順州前行七十裡到達檀州,也就是後世bei jing的密雲縣。從檀州前行近二百裡,到達古北口,古北口又叫虎北口,是著名的雄關,後世有京師鎖鑰之稱。遼國在這裡設有驛館,當天使團就在此打尖。

  宋使在此下榻時,有一個必去之處,便是‘楊無敵祠’。楊無敵,即楊業,作為一名與遼人作戰犧牲的宋將。卻得到遼人崇高的尊敬,他們甚至為他立廟祭祀。且香火十分旺盛……

  趙宗績和陳恪沒有用晚膳,便帶了香燭供品、離開驛館,往北山上趕去。此時夕陽西下,四圍鬱鬱蒼蒼的松樹。在萬丈紅霞襯照下,一座兩丈高、一丈寬,磨磚對縫、虎頭對門的氣派山門,映入眾人的眼簾。

  只見山門兩側有對聯一幅,上聯是:‘楊老令公做事忠實不二’。下聯為:‘專祠一座表揚英勇無雙’。橫批是‘氣壯山河’。如此糙而壯的對聯,據說是出自遼聖宗之手。

  從山門上去,便見一個座北面南。前後兩院的大祠堂,此時ri暮,院裡只有個知客。倒很安靜。

  一眾宋使來到祠堂正殿前,便見到楊老令公的一丈塑像。老將軍身披金甲、外罩蟒袍,一手捋著胡須、一手握著劍柄,威風凜凜的端坐在寶座上。

  老令公的兩側,還立著與他一同戰死的長子楊延玉、部將王貴!

  三人的眼睛雖然是泥塑金描,但分明放she出凌厲的光,讓所有人都不敢直視。愧對老令公呐!

  除了上香外,陳恪還受楊懷玉所托,代楊氏子弟來拜祭老令公。

  令公祠中。香燭嫋嫋,陳恪和趙宗績在銅盆中燒著紙,火光跳躍,將兩人帶到了七十年前……

  ~~~~~~~~~~~~~~~~~~~~~~~~~~

  那是漢民族複興失敗的一曲悲歌……

  那時候,漢人是這片大地上,最驕傲、最自信的民族。在這之前四十年時間,從周世宗柴榮開始。經過唐末五代沉淪的漢民族勃然複興,他們東征西討、天下無敵。一直對遼人進行強硬的壓製,不停地進攻,不斷地勝利,甚至舉國興兵收復故地!

  不幸的是。他們接連失去了兩代領袖,帝國的皇位落在一個弑兄的yin謀家手中。但百戰百勝的將軍和軍隊還在。他們理想和驕傲還在。為了完成徹底統一、為了一掃百年之恥,也為樹立自己的威信,yin謀家舉全國之力,發動了奪取幽燕的雍熙北伐。

  當年雍熙北伐,宋軍兵分三路大舉攻遼,在潘美、楊業所帥的西路軍攻城俘將,很快便攻取三州的大好形勢下。作為主力的東路軍掉了鏈子……大宋第一軍人曹彬,竟對他的軍隊失去了控制。他所指揮的東路軍,為爭功,不等與西路軍會師,違背詔旨,自行北上攻佔涿州,又因糧盡退兵。

  東路軍退兵後覺著不劃算,又進軍,結果士兵被玩得疲憊不堪,被遼軍主力大敗。趙光義很快下令在邊境增兵,並命三路大軍撤兵。

  東路軍倉惶撤出戰場……遼軍得以全力對付其余兩路宋軍。很快,中路的田重進也撤出了戰場,全軍安然無恙回到國內。但是西路軍,卻在一連串的大勝之後心有不甘,他們要和遼國來一次硬碰硬,看看到底誰更強!

  但碰的結果是蔚州、寰州相繼失守,數千守軍悉數陣亡……

  見強敵環伺、敗局已定,潘美患了失語症,楊業卻不願像他那樣沉默,而是建議‘賊勢盛,不可與戰’,姑且轉移三州民眾南下。’

  監軍王侁卻主張正面迎敵。楊業搖頭說,這樣就敗定了……

  王侁的神se變幻, 目光中充滿了輕蔑加敵視,諷刺他道:“君侯素號無敵,且令jing騎數萬,見敵逗撓豈有他志?”

  失敗?你不是大名鼎鼎的無敵將軍麽?領兵數萬,隻想著逃跑,你不是要叛變投敵!

  這話別人聽了,最多就是生一頓氣,但對楊業來說,卻是要他的命!因為他原是北漢將領。宋滅北漢後,他隨其主劉繼元降宋。雖然,不是他主動投降的,但所謂‘忠臣不事二主’,對楊業這種羞恥心極強的男人,始終是塊心病。

  楊業氣憤難當,為了尊嚴,他馬上答應出戰。

  但是臨行前,他突然轉向了多年來的老搭檔潘美,聲音低沉道:“某此去必敗無疑,我本是個降將,早就該死,主上反而對我委以重任,今ri我正可以死報答。”頓一下,他壓低聲音道:“只是,你能在陳家峪兩側埋伏下弓箭手麽?我敗下來的時候,如果沒有接應,就要全軍覆沒了……”

  潘美重重點頭,請他放心。

  交代完畢,楊業率領自己的部隊出征。鐵甲鏗鏘,三軍無聲,自知必敗必死的將士一路向北,迎頭撞上了遼國大軍,只求證明自己的忠貞。

  雁門關外,遼國統帥耶律斜軫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個與遼國作戰三十多年,摧城拔寨、戰無不殆的‘楊無敵’,竟然在這種時候來進攻,莫非腦袋被驢踢了?

  但是送到虎口的肉,豈有不吃之理?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雙方廝殺、廝殺、再廝殺,血戰了整整一天。楊業見部下已經到了極限,便率軍且戰且退。

  遼軍豈能讓折磨了他們三十年的‘楊無敵’跑了?便銜尾而追。

  就這樣,雙方一撤一追,來到了陳家峪。

  此時正是黃昏。楊業率軍退到谷口,只見兩邊靜悄悄,一個援軍的影兒都沒有……

  身後,無窮無盡的追兵已經上來了,楊業的部隊,從凌晨出兵,到現在滴水粒米未進、已經疲憊不堪了。如果倉皇后撤,只能被契丹鐵騎踐踏馬下。

  部下要掩護他突圍,卻被楊業拒絕,他仰天長歎:‘這就是我的命運!陛下,蒼天可鑒,楊業為你盡忠了!’

  最終楊業命家中獨子、有兒女需要養育的、和已有兄弟戰死過的士兵撤退,自己則率領剩下的數百人,與遼軍殊死作戰。最後,兵士都戰死了,楊業的兒子楊延玉和部將王貴也犧牲了……

  紅月如血。陳家峪上,老將軍身上受傷十幾處,渾身浴血,尤須發皆張、來回衝殺,手刃遼軍數十百人。

  最後,遼國名將蕭達凜,從暗中放出冷箭,she中他的戰馬,馬倒在地下,把他摔了下來。遼兵乘機圍了上來,把他俘虜了……

  遼國人贏了,生擒了他們口中的‘楊無敵’,這是他們做夢都想不到的成功!

  但他得到的只是楊業的屍體。老令公被擒,絕食三ri而死……

  事後追查,那天的援軍到哪裡去了?原來他們久等楊業不到,王侁大喜過望,以為楊無敵再次創造了奇跡。怕功勞都被楊業搶走,他命令潘美率軍趕了上去。誰知走到半路時,知道楊業敗了,他們轉身就撤,沒留一兵一卒救援……

  ~~~~~~~~~~~~~~~~~~~~~~~~~~~~~~~~

  暮se已重,站在祠堂中,已經看不清老令公的面孔。陳恪輕聲道:“楊家的意思是,看看能不能把老令公的骨骸要回去……”

  “遼國能答應麽?”趙宗績低聲道。

  “不能,從老令公戰死沙場後,大宋就一直在討要遺骸。”陳恪低聲道:“但遼國人說,你們宋人對不起楊無敵,他不回去了……”

  聽了這句話,以趙宗績這種強烈的自尊心,都沒有反駁。

  良久良久,趙宗績才緩緩道:“老令公入土為安,確實不要再驚動他了。”頓一下,他一字一句,刻骨銘心道:“還是讓我們把燕雲奪回來!”

  有鴻鵠飛過房頂,鳴叫聲震天宇……

  分割

  又被那本寫完的書爆了,求大家幫幫忙,真的不想這樣。幫幫忙……

  還有一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