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一品江山》第三四三章 禽情隻自迷 (上)
  -

  古代中文在書寫上,是沒有標點符號的。但是在閱讀時為求語氣的順暢,和正確的理解文章意思,依然需要注意文句的起承轉合。讀書人便會在文章中自行加注記號,這就是所謂的‘句讀’,如果不懂句讀,往往會造成誤讀,誤解作者原意。

  因此學生入蒙後,需要‘明句讀’,就是學習依靠文章的語感、語氣助詞、語法結構等斷句。但是學會了句讀,依然經常會出現歧義、造成對文章字句的誤解。

  比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笑話,主客兩人通過不同的句讀,表達出七種截然不同的意思,令人噴飯。但要換成在公文、在書籍中,這就不再是笑話,而是困擾和錯誤了。

  歷史上因為句讀不同導致的公案比比皆是,最著名的就是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圍繞著其句讀,千年來學者爭執不休。要是當時有標點,爭議自然也就不複存在了。

  上輩子習慣使然,陳恪無法忍受一篇文章從頭到尾都沒有標點,因此他讀過的每一本書,都親自標注過‘標點符號’。

  在這本《尚書偽經考》的前言中,陳恪說文章需要讀者自行句讀,不僅不便,還會曲解作者的意思,這是寫作者不負責任的表現,要麽就是故意不想把話說明白。為了避免自己的意思被誤解,也為了便利讀者,故而他在文章出版時,便提前加注了標點符號。

  傳統的句讀符號,包括句號和讀號,相當於標點符號中的句號和逗號。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中,還有‘、’號。和‘()’號。因此古代不是沒有標點符號,只是沒有人將其規范使用罷了。

  陳恪在書後做了個附錄,列出了十種常用的標點符號。並將其作用明確標注。

  他這樣做,絕不只是為了避免自己文章的意思被曲解,也並非推廣標點符號那麽簡單。他更深層的用意。體現在《大學》、《中庸》兩篇文章中……

  在陳恪原先那個年代,稍稍有點文化的人,便知道《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並稱儒家四書。這四本書構築了儒家的思想體系,塑造了儒生們的jing神人格,其重要xing如何拔高都無所謂。

  然而在北宋這個時期,《大學》和《中庸》尚未du li成篇,只是《小戴禮記》四十九篇文章的兩篇。對於為何要將其單獨拿出來,放在《尚書偽經考》之後。陳恪在前言中說道:

  自己考證尚書為偽經,絕非要破壞儒家的文化根基。恰恰相反,自己是為了朔本清源、弄清先儒的思想體系。故而才去深入研究。才會發現偽經。但發現偽經不是目的,弄清先儒的思想體系才是。

  那麽該如何弄清呢?去找《尚書》真經麽?

  找到《尚書》真經固然重要。可以讓我們知道,三代到底是什麽模樣。但對於弄清先儒的思想體系,卻沒什麽用處。因為這是記載歷史的書,且是與先儒無關的歷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