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一品江山》第一九五章 危局
  -李忠這番表現,讓陳恪十分擔憂。倒不是說這個人本身如何,而是他對趙宗實和趙宗績的態度差別……連一個行伍中的粗人,都能感受到兩人前景的明暗,何況其他人乎?

  可見情況已經分明到了到何等地步。

  這也難怪,因為被水災打斷的帝國繼承人問題,現在隨著洪水退去,似乎已經到了非決不可的地步。

  還是因為那個范縝,這位年初首倡立儲的諫官,前後一共上書十九道,整整堅持了近大半年。到後來,見上疏不管用,他便面諫,從這一年七月開始,只要一上朝,他必定會建言立儲,官家不聽他講,他便秉承宋代言官的一貫傳統——上前拉住官家的袍角,不說完不放他走,折騰個沒完沒了。

  趙禎拿他沒辦法,隻好給他升官,然後把他踢到地方去當知州……這屢試不爽的一招,誰知在范縝這卻不起作用,因為他拒不上崗。

  范縝說自己有病,便回家硬生生躺了一百天。當人們再看到他時,都認不出來了——只見不到五十歲的范縝,已是須發皆白,就好像韶關前的伍子胥一樣。

  事態到了這一步,就不受任何人控制了。范縝的執著激勵了許多有志一同的官員,他們也開始紛紛上書,其中不乏重量級人物。

  先是侍禦史趙卞上書,拿剛剛過去的洪水議論說,老天爺已經對我們發出警告,民間也生出惑眾的妖言,皆是因為我們的國家沒有儲君啊!希望官家秉持大公無私之心,趕緊選個接班人,把他或者放在宮裡接受帝王教育,或者讓他做官磨練,總之一刻也別耽擱了!

  馬上知製誥吳奎、禦史呂景初等人也上書附和。就連那個砸缸的司馬光,盡管遠在地方。卻心憂朝廷。也跟著湊起了熱鬧,上書建言立儲……當然,他現在雖然很有名,但畢竟遠在西北並州當通判,對朝廷沒啥影響力,所以可以忽略不計。

  ~~~~~~~~~~~~~~~~~~~~~~~

  真正有影響力的大腕有三位,第一位乃是‘十處響鑼、九處有他’的歐陽老大人。文壇盟主歐陽修,被范縝的忠義之舉感動到不行,但他恪守君臣之道。從來不對皇帝說重話,只是以拉家常的語氣勸諫道:

  ‘官家原來沒有皇子,但有公主陪伴,所以不會感到孤獨。現在公主出嫁了,你身邊的人越來越少,那麽國事之余,回到后宮,能和誰說說話?平民百姓尚且得享天倫之樂。一國之君怎麽可以缺失?所以我覺得。你現在應該從皇族裡找一個中意的做兒子,讓他陪伴您左右,好好孝敬你。’

  官家看了,隻回了他三個字:‘我不悶……’

  歐陽修沒有成功,第二位大腕出場了,他是范縝的上司,知諫院唐介。此人以直聲動天下,可謂有宋一朝力度最強的言官。文彥博首度罷相便是拜其所賜。而將皇帝心肝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拉下馬,更是鑄就了他的赫赫威名。朝臣皆稱“真禦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直呼其名。

  當年唐介因為一下彈劾兩位大佬,用力過猛,結果把自個也弄到地方上去了。去歲,文彥博當政不久。便把他調回京來,還讓他當諫院的長官,以顯示自己氣量寬大、不計前嫌,而且保護言路暢通。

  他這一手確實是妙,不管願不願意,唐介都欠了他的人情,再跟他作對的話,不僅別人會瞧不起,自個過意不去。

  文彥博沒猜錯,這次返京之後,唐介一直比較沉默。包括他再次罷相,唐壯士都冷眼旁觀,沒有吭聲,以至於大家都快忘了,還有這樣一門大炮的存在。

  但大炮總是要開火的,且一開就是地動山搖。那是某一天的早朝上,他和包拯的老冤家張堯佐終於死了。得知了這個死訊,官家心中百味雜陳,對大臣們感慨了一句:“你們以前都說張堯佐是本朝的楊國忠,朕要是用他,就會成唐明皇第二,國破家亡遠逃西蜀,其實哪有那麽嚴重,言過其實了?”

  群臣微微臉紅,畢竟張堯佐一輩子也沒作惡,只因為他是外戚,就被當成了全民公敵。現在他們都安靜了,心說,就當在尊重死人。

  可唐介突然說話了:“是的,官家說得對。張堯佐確實比楊國忠強。”

  見當年彈劾張堯佐最厲害的人,都承認自己說得對,官家深感欣慰,饒有興趣的聽他說下去。

  只聽唐介不緊不慢的接著道:“當初若用了張堯佐,確實未必會有安史之亂。可一旦要是出了亂子,陛下還不如唐明皇!”說著他的目光望著殿頂,幽幽道:“唐明皇有自己的兒子出來收拾局面,重整河山,請問官家依靠誰?你有兒子嗎?”

  趙禎當時就氣暈了,有道是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何況是在跟皇帝說話!這真是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啊!要是換別的皇帝在,給他個狗膽也不敢如此大放厥詞。然而趙禎畢竟是趙禎,他只是氣得拂袖而去,就沒了下文,甚至連處罰都沒有。

  當然皇帝被氣成這樣,建儲之事自然依舊懸而未決,這時候,第三位大腕——包拯登場了。

  與後世人們印象中,那個白天判陽間、晚上判陰間的青天司法官不同,包拯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其實多是以言官的身份出現,他彈劾的戰績絲毫不比唐介遜色,硬度也不遑多讓。當年張堯佐下台,就是這二位黑又硬雙劍合並的結果。

  現在,唐壯士出劍了,包大人自然要跟進。不久之後,他直接去見趙禎。沒辦法,開封府尹有隨時覲見的權力,內侍攔都攔不住。

  趙禎隻好見他,問有什麽事。

  包拯不像唐介嘴巴那麽毒,也不像歐陽修那樣會說話,他只能老生常談,大講特講太子的重要性,從關系到國家安穩、到全體國民的幸福都系於太子以身……基本上,每個大臣上書,都是這一套,范縝更是重複了十九遍,沒有任何新意。

  官家起先耐著性子聽,但越聽這些老調重彈,心裡的怒火就越壓不住,他對范縝、趙卞、唐介的怨念,終於匯聚到老包一個人身上,只見趙禎霍得站起來,冷冷逼視著包拯,一字一頓道:“卿欲立誰?”臣子想立太子,可謂大逆不道!

  基本上此招一出,上綱上線,大臣只有乖乖認罪的份兒,再不濟也得老實閉嘴。但包拯卻不在乎,他只是稍稍驚訝,便平靜地回答道:

  “老臣說這話是為了國家社稷,官家卻反過來問我想立誰,這是對我有疑心哇!皇上啊,我已經七十歲了,還是個絕戶頭,根本談不到日後的利益,之所以冒死進諫,完全是為了宗廟社稷考慮。你仔細想,我說的是不是真心話!”

  趙禎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揮揮手道:“寡人沒有懷疑你,愛卿先回去,此事徐當議之。”

  在兩位猛男的衝擊下,趙禎總算是松了口。大家忽略了皇帝口中的‘徐當’,而紛紛興奮於‘議之’,於是建言皇帝立儲的奏章,一下子多了十倍,不僅是言官,也不僅是京中的衙門,全國各路各州,大小官員無不爭先,唯恐落於人後。

  不過,皇帝的怒吼也並非完全沒作用。一句‘卿欲立誰?’嚇住了那些想更進一步、向趙宗實邀功的小人,因此所有的奏疏,只是建言立儲,並未提及,到底要立誰。最大膽的官員,也不過就是隱約提及,當年官家曾經收養過宗室子的掌故……

  ~~~~~~~~~~~~~~~~~~~~~~~~~~~~~~~~~~~~

  這一切來的又快又猛,不過短短二十余天,便發展成了現在這種局面,是陳恪始料不及的。

  在家裡尋思了一上午,他對門外值守的侍衛道:“備車,我要出門。”

  “大人要去哪裡?”李忠很快聞訊趕來。

  “北海郡王府。”陳恪平靜道:“昨天,趙宗績向我請教璿璣圖,今日過府去教他。”

  “還去找他?”李忠登時失態道。

  “你不送,我便自己去。”陳恪冷冷道:“五郎,去叫輛車回來!”

  “別別,我送、我送。”李忠這個鬱悶啊,心說你怎就這麽‘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呢?

  不一時,馬車備好,陳恪上去前,李忠做最後的努力道:“大人可想清楚了,現在至少三撥人在盯著你。”

  “哪三撥?”陳恪微微皺眉道。

  “汝南王府的眼線,皇城司的密探,還有開封府的捕快。”

  聽他說前兩個,陳恪尚未怎樣,聽到最後一個,他不禁一陣頭大,老包怎麽也來添亂?

  拍拍李忠的肩膀,他輕聲道:“多謝你,兄弟,但那也是我的兄弟……”

  李忠愣住了,搖頭歎氣道:“那咱就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