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第492章 王國兵司馬定製,禿發亂吳國衰弱
  第492章 王國兵司馬定製,禿發亂吳國衰弱

  鹹寧三年
  司馬炎見齊王司馬攸,依仗著自己的才學以及籠絡人才的手段,在朝堂上的聲望愈來愈高。

  害怕自己突發意外後,出現皇位繼承人之爭。

  以太子司馬衷的實力與手段,根本無法與司馬攸對抗。

  他決定提前讓在京的司馬氏諸侯王,就封,以削弱在朝堂中央的影響力。

  但又為了防止諸侯大國實力太過於突出,其余次國、小國無法鉗製,且形成西漢初年的尾大不掉的後果。

  於是他又一次修改了分封食邑制度:

  一:諸王封國仍分大國、次國、下國三等。

  二:將原下國五千戶的限制提高至萬戶,與次國等同,而民戶來源,從所近縣劃分補滿。

  三:在三等王國皆置中尉統領王國軍隊,中尉需要報請中央朝廷批準,不可擅自任命。

  四:仿照西漢,實行推恩令,但隻僅限於大國,大國諸王之後,除嫡長子世代繼承王爵外,其他兒子均各以土推恩受封為公。

  其次為了讓地方形成製衡,又增加了非同姓公侯的實力。

  即功臣封公者,封國制度如小國之王,亦以中尉領兵,郡侯封國內也可以置一千一百人的軍隊,其中尉,仍需報中央批準。

  修改完畢後,司馬炎認為有必要拿給其他人看一看,以免出現紕漏。

  便召來中書監荀勖,向他詢問意見。

  荀勖言:“諸王當中大多擔任著各地的都督,若讓他們各歸封國,將使朝廷控制地方的力量削弱;

  且分割郡縣,以充實封國,將使被移徙的百姓怨聲載道;再有王國置軍,也會削弱國家軍隊的數量。”

  “那荀卿認為如何?”

  “臣以為,可修改都督制度,以補充封國製。”

  早在炎漢時期,就有都督制度,只不過並沒有形成定製,而是時有時無,大的都督區域,跨州連郡,小的都督區域,只有方圓百余裡。

  且都是暫時性,少有長期設置。再有天下大定以後,漢的都督製已經大都消除,除了在漢吳邊境保有都督區,其余地方都已經變為州郡或都護府。

  而今司馬氏篡奪皇權,對於地方的掌控力與大漢沒辦法比,一直擔心地方作亂,所以在天下范圍內設置了多個都督區,以司馬氏子弟充之,監督地方。

  這些都督,大多都是封王或封公,若真的就封,則天下勢必產生一些混亂。

  隨後,在與荀勖的不斷商討中,司馬炎終於定下了都督制度,使之與封國制度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都督由中央任命,由皇帝授予符節,又稱為持節都督。

  持節都督又分三等:都督諸軍事為上,監諸軍事次之,督諸軍事為下。均持節,表示朝廷賦於都督的權力。

  而持節又分三等:使持節為上,持節次之,假節為下。

  使持節有權誅殺二千石(太守、國相)以下官;
  持節有權誅殺無官身之人,若在戰時,權利可與使持節相同;

  假節只有在戰時,才可殺犯軍令者,平常之時無權隨意殺人。

  而除此之外,還有“假黃鉞”這個比持節更高的權力標幟。

  若被天子授予假黃鉞,可以專戮節將(即持節都督)。

  隨後又重新劃分天下的行政區域,不過大致與漢同,只是在細節上有所區別。

  依舊以州、郡、縣三級劃分行政區域,不過這只在沒有劃分都督區的情況下。

  有都督製的情況下,以都督作為當地的最高長官,一切聽都督之令行事。

  打開天下輿圖,司馬炎根據有司提供的當地情況,以及河流變道後的新情,重新將天下劃分為十九個州、一百七十三個郡。

  在州置刺史,屬官有別駕、治中、從事等;在郡以太守主事。

  若為諸王封國所在,則郡稱為國,太守則改稱內史,屬官有主簿、記室、錄事等;大縣置令、小縣置長,下有主簿、錄事史等屬員。

  三月
  司馬氏諸王大多離開京師,回到自己的封國中,但仍然有因職未歸封國者,司馬炎下令,有諸侯王未就封者,大國置守土一百人,次國八十人,下國六十人。

  就在朝廷不斷調整行政區域,以及諸侯王還在路上,沒有就封時。

  內附在涼州與秦州附近的鮮卑部落,禿發部首領禿發樹機能,趁著秦涼空窗期,以為大漢報仇的名義,掀起叛亂,並得到了附近諸多羌胡部落的支持。

  四月
  禿發樹機能在萬斛堆,攻殺秦州刺史胡烈,佔據了秦州諸多郡縣。

  四月二十三日
  又在金山擊敗涼州刺史蘇愉,蘇愉僅帶著數十人敗退入治所固守待援。

  涼、秦兩州官兵的失敗,使得鮮卑人在兩州地區的聲勢達到了頂點,大城小縣只能據城而守,不敢隨意出城。
    急報傳至京師,司馬炎大怒,當即任命汝陰王司馬駿為鎮西大將軍,都督雍、涼等州諸軍事,坐鎮關中,平定西北之亂。

  但司馬駿籌措大軍,抵達秦涼還需要時間,故而司馬炎任命大將牽弘為涼州刺史,先司馬駿前往涼州,抵禦禿發樹機能。

  鹹寧四年
  二月
  牽弘率軍三萬人,攻擊禿發樹機能在青山附近的主力所在。

  卻不料中了埋伏,禿發樹機能聯合其他胡人部落,以兵八萬,將牽弘圍困在青山。

  三月十四日

  牽弘軍糧輜耗盡,不得不突圍,被胡人騎兵絞殺,涼州刺史牽弘身死於亂軍之中。

  九月
  司馬駿大軍七萬人抵達秦州。

  禿發樹機能經過一連串的勝利,認為晉人也不過如此,隨即帶領諸部落聯軍十萬,於狄道襲擊行進中的司馬駿大軍。

  然晉軍反應極快,迅速依靠糧車結陣,抵擋住了禿發樹機能的第一波衝擊。

  隨後司馬駿手下大將文鴦,帶領萬余精兵,衝破鮮卑軍,直指禿發樹機能的本部。

  見晉軍凶猛,禿發樹機能果斷下令撤退。

  此役晉軍斬首三千人。

  回到部落的禿發樹機能準備再次集合聯軍,與晉軍決一死戰,但在手下的勸說下,他猶豫了。

  因為馬上就要入冬了,這個時候胡人的馬匹優勢將遭到極大地削弱,而漢人只需要冬衣,就可以保持巔峰戰力,所以再三思考之下,他決定請降。

  這邊司馬駿得到請降信後,認為自己大軍立足未穩,且對於一些情況還不熟悉,不易再進行大戰,而且入冬後,所消耗的軍需將成倍增加。

  便同意了他的請降,但要求他將自己的兒子送入洛陽,作為質子。

  禿發樹機能同意了。

  至此西北的戰事,暫時告一段落。

  鹹寧五年
  朝堂、地方已經都在司馬炎的手段下平定了下來,而西北也有司馬駿在抵擋,他開始謀劃起了盤踞江東數十年之久的孫吳。

  在這些年來不斷投靠晉國的東吳降將描述下,司馬炎已經得到了吳國國內最為精準的情報,認為今天就是徹底解決吳國,天下重歸一統的最好時機。

  如今的吳主名為孫皓,十分不得吳國民心,且荒淫、殘暴,是孫權廢太子孫和之子。

  原本的吳主並不是他,而是孫休之子,孫(wan)。

  吳國在吳景帝孫休的治理下,本來欣欣向上,人才噴發,江東之地得到了極大的開發,數年之中,人口猛升十數萬。

  又因為孫休十分重視教育和農桑。所以孫休在位時,吳國君臣和睦,百姓安定,上下一心,這也是司馬炎多年不肯動兵的緣故。

  而好景不長,年僅三十歲的孫休突然暴病,在彌留之際將十歲的太子孫托付給了丞相濮陽興,讓他好好輔佐太子,興盛吳國。

  然吳國眾人見晉國在司馬炎的發展下,越來越鼎盛,此起彼伏的叛亂也迅速被其平複,而吳國的交趾刺史聽聞孫休病逝,發起叛亂。

  在此內憂外患之際,吳國群臣急切地需要一個年長的君主,帶領他們。

  這時,左典軍萬彧因為曾經在擔任烏程令時與烏程侯孫皓交好,便向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推薦了他。

  說他是被何妃撫養長大,自幼長於宮中,又有才識明斷,很有當年長沙桓王的風采,又加以好學,遵守法度,是新君的不二人選。

  濮陽興和張布便被說服,向朱太后推薦,讓孫皓代替孫繼位。

  朱太后雖然不願意,但是濮陽興和張布是唯二的輔政大臣,形勢比人強,隻好同意了。

  就此,孫皓成功繼承了吳帝之位。

  孫皓初繼位時,快速的解決了交趾之亂,又拉攏朝臣、撫恤人民,還在災年開倉振貧,減省宮女和放生宮內多余的珍禽異獸,一時被譽為明主。

  然沒過多久,治國有成、志得意滿的孫皓,便顯露出粗暴驕盈、暴虐治國的本性,兼之又好酒色。

  這之間的轉變也就一年而已,對此百姓感到大失所望。

  而擁立孫皓的濮陽興和張布也在暗地裡感到後悔。

  可是被有心人密告孫皓,說兩人想要改立原太子孫繼位。

  孫皓當即下令誅殺二人,聽聞張布之女張氏貌美,便單獨特赦張氏,又將其封為美人,收入宮中。

  隨後的日子,孫皓我信我素,甚至更加過分,命令大臣的女兒要先經過他的挑選,漂亮的入后宮供他一人享受,剩下的才能談婚論嫁。

  如此荒誕的行為,讓孫皓迅速的喪失了臣心,民心,而這個時候也是吳國將領投向晉國最多的時候。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