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第573章 功德論修改祖製,公德心淇陽短糧
  第573章 功德論修改祖製,公德心淇陽短糧

  會議大殿眾人將目光盡數投於白潛。

  這個人是他們的族人,是他們的家主,更是他們的皇帝。

  他們知道,白氏之所以能夠傳承千年不衰,且還能夠一躍為皇族,全在於白氏歷代家主的引領。

  自從登頂天下,擁有了皇族身份,白氏就已經與以往不一樣。

  今後到底如何走,身為歷史的記錄者,白氏諸子最是清楚,皇族的下場,往往不是那麽好。

  更遑論白氏這種傳承千年的貴族,只要有機會,從來不缺乏野心家做出無法想象之事。

  若是夏國不在,白氏還將如何存在,這將是他們不得不想的問題。

  但顯然,此時還沒有到那種關鍵時刻,因為如今夏國還能延續,白氏還能托庇在夏國皇室這個身份下,繼續往後走。

  “諸位,自古無功者不受厚祿,無德者不居高位。

  我等白氏諸子,之所以能夠及冠後,就以王侯身份行走於世,全在夏國而已。全在百姓而已。

  今有白文憲、白冊,以為己之私,妄圖奪取更高的權利與地位,是為貪欲作祟。

  是因為有先祖之血脈,而無先祖之德行,德不配位所致。

  再加上諸子散落天下,少受家族影響,多受世俗不良風氣影響,以至於出現白文憲這種,旁系作亂,叛逆家族。白冊這種,主系謀逆,犯上作亂。

  所以我準備修改元帝時期的白氏子繼承爵位之製。”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議論紛紛。

  倒不是他們貪戀高爵,而是突然提出來這種關切己身利益之事,難免不會下意識多想一想。

  好在白銘足夠冷靜,起身出言道:
  “家主,非我貪戀權勢,實在是有一言不吐不快。”

  “五叔請講。”

  “修改封爵親族之法,我不是不同意,但是否還是要考慮一下如果沒有我等諸子,如何鎮壓地方叛亂。

  畢竟我等血脈相連,總比以外人鎮守要強,漢初異姓王之亂,就是前車之鑒啊。”

  諸子對於白銘的建議都點頭表示認同,不可因為一個白文憲、白冊,就打翻一船人。

  而且失去了白氏家族的支持,光靠皇帝這個身份,可壓服不了地方的豪強世家,朝堂上的軍功貴族,以及士子大臣。

  此乃取禍之道。

  白潛示意白銘先坐下,然後朗聲道:
  “不錯,五叔所言是良策,故而我之所言修改,而非廢除。”

  見眾人情緒有所緩和,願意繼續聽下去,白潛繼續道:

  “就如我之前所說,無功者不受厚祿,無德者不居高位,因此我準備修改只要是皇子,皆封為王的規製。

  我準備修改為,白氏諸子中,無高功者不可封為王,無高德者不可晉為公。

  白氏諸子的子嗣,在及冠之前,必須都留在淇陽,進入家族學堂、白宗入學,直到及冠之後,才允許跟隨出鎮的宗親。

  這都是為了避免族人因為與家族太遠,而導致與家族不親。

  族人因為能力不足,而導致無心損害國家之舉。

  我相信,以我白氏的千年的底蘊,從底層做起,難道還比不過那些沒有根基的平民以及小門小族吧。

  難道我們現在的情況,比之始祖創業之時,更加艱辛嗎?”

  若是其他家族,可能在場的眾人會以為,家主這是不是將他們的子嗣留在淇陽為質。

  不過白氏家族發展到今天上千年,族人之間的信任是常人無法理解的。

  而且因為神印的存在,使得白氏子之間,通常血緣親疏不會超過三代,所以他們之間是十分親近的。

  一心為家族利益為準繩的白銘,初步同意了白潛的建議,但是還是有最後一個問題:
  “家主,既然如此,之前給我們眾人所封爵位算作如何,是否無功者就此降爵,收回?”

  白潛見望著自己的眾人,笑道:

  “當然不會,之前的爵位,乃是元帝對族人們的恩賜,我又豈能收回,我之規製,不咎以往,將從以後開始。

  而且,以後沒有爵位的族人,所受權利,將與大夏尚未立鼎之前一樣,若有能力,朝廷將優先從家族取士。

  若是沒有能力,家族也能贍養他一生,只不過不會比有上進心的族人,活得更加精彩罷了。”

  “好,既然有家主這句話,我等就將再無後顧之憂,畢竟公侯王爵只是身外之物。

  我等白氏諸子只看內腹文武,而不以身外之物論高下,此乃祖宗之言。

  此事,我白銘同意了。”

  身為白氏子,根本不在乎官位、爵位,只在乎有沒有施展才能的平台。

  因為在他們眼中,打他們一出生,有了白氏子這個身份,便已經比世上所有的東西都珍貴了。

  在他們心裡,白氏的羽毛,比他們的命還要貴重。

  “父親同意,我也同意。”

  跟在白銘之後的,則是白河。

  “同意。”“同意。”···

  一聲聲讚成的聲音,此次彼伏,被任命為記錄舉手數的錄者,是白穩。

  他正在一個個記下同意的人數。

  幾刻鍾後,白穩將記錄的同意人數遞給白潛:

  “祖父,已經統計出來了,同意者一百七十二人,不同意者無,棄權者一人。
    這棄權者?”

  白穩清楚的看到了,棄權的人是一個沒有神印的白姓子,他想要查一查。

  “無妨,交由大家核驗,若無誤,存檔入庫。”

  達到目的的白潛根本不在意有多少棄權、不同意的人,他只在意方案通過沒有。

  如今解決了族內的意見,其余都是旁枝末節。

  五月二十日,天子白潛發出詔令,宣布正式對元帝時期頒布的《皇族子弟封爵製》進行修改。

  取消了以遠近親疏,封賞爵位的規定,轉而以才能封爵,將白氏白姓諸子一視同仁。

  今後有才有德者,雖非白氏子,亦能封王封公。無才無德者,雖為白氏子,也休得絲毫爵賞。

  隨後以燕王白銘為首的一百七十二位白氏王侯均上表,支持朝廷的改製。

  並願意以身作則,請朝廷廢除自己府中幾位沒有功勳的子弟官爵,隻保留了已經立下功勳子弟的爵位。

  靖平五年正月,諸王子嗣,陸續回到了淇陽,開始統一進入白氏學堂接受家族教育。

  等到及冠後,直接入學白宗,在接受完白宗三年的貴族教育後,根據自己意向,可選擇接受朝廷的征召,依據才學授官。

  也可選擇直接回家,等待繼承父輩的爵位。

  不過想來這種人,將會成為貴族圈子中最不受歡迎者。

  三月,因為大量王公貴族從封地或任職地回到淇陽,使得淇陽人口急速飆升。

  糧食儲備正在飛快下降。

  皇宮中,白潛正在聽取度支尚書與大司農的訴苦,一旁中書令崔浩、尚書令白賦、國相元安侍立。

  “陛下,再過五個月,淇陽就會陷入短糧狀態,屆時糧價一定會不受控制的上漲,淇陽必將陷入恐慌。”

  淇陽籍百姓有將近二十萬人,流動人口將近十八萬人,加之附近的軍隊、官吏等管理人口近二十萬,一共將近五十八萬。

  光靠冀州通向淇陽陸運、漕運,很難供給。

  “最近不是有大量的貴族子弟返京嗎?

  朕決定下詔,在去年六鎮征召的基礎上,下達特召,加大這次的征召力度與賞賜。

  另外,傳詔,朕準備以鄴城作為陪都,改名為鄴京,命太子前去坐鎮,遷徙一部分公侯過去,以減輕淇陽壓力。

  你們認為如何?”

  元安與白賦幾人交頭計算,不一會兒得出結果:

  “陛下,若是如此,淇陽人口便可將至四十五萬,或許能夠再撐個五六年。

  不過五六年之後,京師人口還會再次回升,終究不是萬全之策,總不能每次都要陛下親自下詔,強行遷徙百姓吧。

  一次兩次還好,若多次如此,定會損失朝廷威嚴。

  而且六鎮比較偏居荒漠,能夠承載的人口有限,再多過個十數年,就會接近飽和,到那時,朝廷就束手無策了。

  難道還要再升一個陪都嗎?”

  聽到崔浩的預言,白潛知道,這一切終將會成為現實,不過自己還能有什麽辦法呢?

  “那依愛卿之見,可有辦法?”

  白賦、元安幾人同情的看著崔浩,這下好了吧,引火上身了吧。

  “陛下,臣沒有對策,不過有一人,可有對策。”

  “哦?何人?”

  “都水校尉李丙。此乃李丙所言解決淇陽糧危的對策。”

  揮了揮手,讓一旁的鄧煊將李丙所呈策書拿過來,趁著這個時間他問道:
  “這李丙何人?有何對策?”

  聽著崔浩的解釋,以及李丙策書上的方法,白潛明白了一切。

  李丙,太原李氏旁支子弟,自幼貧寒,好在有朝廷學堂,讀過幾年詩書,認得字,少有智慧。

  又一次遇到了行走天下的墨師,拜之為師,得以習得墨工之學,墨師離去後,李丙沒多久就因為進獻一種利器,而被征召為官。

  後來任職都水校尉,專職黃河堤壩的維護工作。

  在李丙任職都水校尉期間,黃河北岸未有過一次決堤,反倒是南岸,年年有決堤淹沒州郡的情況出現。

  後來夏國得青州,他便為了解救青州境內的黃河水道,奔走數年,終於將水患治好。

  不過他一直認為,黃河之洪,堵不如疏,要想徹底解決黃河,只有在他汛期來時,導入其他河水。

  正巧得知淇陽糧食因為供不應求,出現危機,他便想到了擴大黃池的湖泊面積,開鑿淇水與清河水之間的河道,途徑黃池。

  屆時便可引黃河之水,入灌黃池,又經過清河水動如大海,減輕黃河下遊的壓力。

  而且接通了淇水、清河水,也能開鑿此處的漕運,增加除黃河漕運之外的另一條漕運。

  至少每年可為淇陽解決二十萬人口的糧食運送。

  不過這一條有弊端,擴大黃池、開鑿河道,必須要動用百萬民夫,一年之久,數十億錢財之多。

  意味著,這一年,夏國不能動兵。

  “朕動兵是為了天下百姓,大夏百姓,如果為了大夏百姓謀福祉,即使五年不動兵又如何?
  這條漕河,朕鑿定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