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行封賞三國戰畢,南國事桓溫平蜀
北定十四年
三月
北征大軍班師回朝。
三月五日
天子臨朝,論功行賞:
車騎將軍、水師都督、溫縣侯夏侯勃有功(渤海海戰,平定朝鮮,援助平州),位特進、擢車騎大將軍、水師大都督,秩二品。
廣平王白桉有功(鎮壓朝鮮之亂,保全平州),晉水師都督,特加食邑三千戶,驃騎大將軍、開府、假節、鎮守平州如故。
平州刺史馬燮有功(保全平州,抵抗燕軍),擢升北疆府長史,秩三品。
這一份基業的建立,功勞本來是先帝的。
最終結果是夏國以一國之力,擋住晉國數百艘戰船的襲擊,以及趙燕兩國共四十萬大軍的攻打。
在北方打得如火如荼之際,晉國也沒有閑著。
然而李班的繼位,使得李雄的幾個兒子不滿,其中李雄的長子,受命鎮守江陽的李越最是不滿,認為李班奪了本該自己的帝位。
同時害怕朝廷懸而不決,使得北方三國大戰結束,坐失良機,便不等朝廷回復,便率軍西進。
可是已經箭矢出弦的李壽如何敢停下,上奏章說李越、景騫,田褒等心懷奸詐擾亂朝政,圖謀傾覆社稷,大逆不道,罪該誅殺。
最終李雄認定自己十多個兒子都不成氣候,不如兄長李蕩之子李班。
於是推誠待人而心地仁厚,一如既往,沒有一點嫌隙。
便留長子庾方之任建武將軍,戍守在襄陽,督軍北伐,自己回鎮夏口遙控朝政。
又接納名士王嘏和隴西人董融、天水人文夔等作為賓客朋友,故而廣得賢名。
山陽王白機、太原王白海等諸王鎮守有功,加食邑五百戶。
北疆府長史冉瞻有功(協助呼衍英阻擋慕容汗大軍,鎮守六鎮),遷尚書仆射、兼領度支尚書,秩三品。
李勢乘夜逃走,遠遁九十裡,最終決定投降。桓溫接受投降,將李勢送往建康。
沒了天子,在成都城內劫掠的李壽部下也慢慢停止了下來,李壽這才得空處理那個位置的後續。
前鋒將軍、北中郎將王猛有功(攻破燕營,指揮大軍撤退),加號討虜將軍,敕封亭侯,任職臨渝關守將,秩五品。
好景不長,當年年末,庾冰便去世了,何充獨攬朝政,失去了朝堂上的助力,庾翼因為家事國事難以兼顧。
但第二年,晉康帝司馬嶽去世,車騎將軍庾冰、尚書令何充被委任為輔政大臣。
度遼將軍、臨渝關將、長縣侯慕容軒有功(鎮守臨渝關,擋敵數年不破關),位特進,擢升衛將軍,秩二品。
之後李期封李壽為漢王,梁州刺史、東羌校尉、中護軍、錄尚書事,掌握軍政大權。
之後李壽又假托太后的名義下令,將李期廢為邛都縣公,幽禁在別宮裡。
“當初起兵,好比常人舉手保護腦袋一樣,本來不希求帝王的基業。
將皆懼,意欲退兵,而鼓吏卻在這時誤擊前進鼓,袁喬乘勢督促軍士奮戰,終於反敗為勝,大敗漢軍。
便於同年九月,回到成都奔父喪,並與三弟安東將軍李期,密謀除掉李班,恢復世系,不教祖宗社稷移宗。
兄長李越為建寧王,相國、大將軍、錄尚書事,與李壽、王瑰等人一同負責朝政。
並以車騎將軍庾冰鎮守武昌,作為庾翼的後援。
五兵侍郎、禦前參軍崔浩進言有功,擢升五兵尚書,秩三品。
晉荊州刺史桓溫得知夏趙燕大戰,認為這是晉國收復蜀地的絕好時機,便多次上書,請求西征。
李班姿質性情仁厚孝順,好學素有所成,必定會成為大器。”
李期十分害怕派侍中慰勞李壽,想要勸說他退兵。
由於李壽來得突然,加之成都城內有許多李壽舊部,當夜就進了成都駐兵到宮門前。
北方戰事告一段落,夏對趙燕之戰,加之晉國海戰,一共持續了將近兩年的時間。
對於李越等人的密謀,不是沒有人聽到風聲。
受迫於李壽的兵威,李期死道友不死貧道,完全順從了李壽的意見,於是殺死李越、景騫等人。
適逢天下喪亂,晉氏皇室流離,群情舉兵起義,志在拯救塗炭的生靈,而各位於是推舉我,處在王公的地位之上。
李班的兄弟李玝便有一些見識,認為李越這時候回來,一定心中有所謀劃,便勸說李班遣送李越回江陽,任命李期為梁州刺史,外鎮地方。
任命桓溫為前鋒小督、假節,率軍入臨淮;
自己統領的六州中的奴仆及車牛驢馬,移鎮襄陽,但害怕朝廷不許,便上表稱移鎮安陸。
成漢國主李勢得知晉軍已經抵達城下,慌忙間隻得集結成都城內所有兵力,在成都城外的笮橋與晉軍決戰。
其中只有李玝駐守的涪城距離晉國接近,棄城投降東晉,保得一命。
但桓溫接任荊州刺史後,仍舊承前之志,繼續準備北伐之事,同時廣派探子進入蜀地,探聽情報。
又在宮中依禮服喪,準備效法漢夏,服喪一年,宣揚德行,並將政事都委托給李壽和司徒何點、尚書令王瑰等人。
成漢政權至此滅亡。
李班憑借太子身份即位。
不過此戰後,三國元氣大傷,可以預料後面數年不能再有太大的動作。
自從李雄繼承父兄之志,建立成漢以來,南征北伐,在位三十多年,向北拿下梁州、向南奪取寧州,將晉朝舊勢力盡數驅逐,完全佔據了西南一隅。
然在選定諸君的問題上卻一直懸而未決。
燕王慕容皝被夏軍斬殺,趙國反被夏國奪取馮翊郡,只有晉國獨獨動用了水軍,幾乎沒有傷亡。
一派則勸李壽自立為帝,因為佔筮說李壽有數年的天子命,認為如果是天子的話,當一天尚且可以滿足了,何況當數年呢!
最終李壽在部下的簇擁下,登基稱帝,改國號“成”為“漢”。
可沒過多久,李期自認為圖謀大事已經成功,便不重視各位舊臣,榮幸以往的淺邸之臣尚書令景騫、尚書田褒等人。
雖然李班已死,但李班德惠朝臣百姓,對於手刃李班的李越十分厭惡,最終,經過群臣推議,將立李期為帝。
此戰從開始到結束,隻經歷了四個多月,可見李氏喪失蜀地民心至此。
我兄長是嫡親血統,大祚應歸他繼承,恢弘懿美明智聰睿,就像是上天賦予了他這一使命,大事垂成,死於戰場。
庾翼準備以桓宣為都督司、雍、梁三州及荊州四郡諸軍事及梁州刺史,前赴丹水;
李期上位後,第一件事就是誅殺李班的兄弟李都、李玝以及忠於李班的何點等人。
任命李雄的弟弟,自己的堂叔建寧王李壽為錄尚書事,輔佐朝政。
兩年中,四國前後共動員士兵六十余萬,調集運輸糧草的民夫不下五百萬,幾乎北方一半的人口都卷入了這場曠世大戰。
桓溫趁勝攻入成都,並焚毀小城。
這時太史令韓豹,借由天象委婉的勸說李班:
“今有兩道白氣出現在天空中,這是宮中有秘密陰謀的殺氣的原因,依臣之見,陛下要對親戚加以戒備為佳。”
卻被何充阻止,推薦了桓溫,北伐之事由此受阻。
殿前司馬、涿縣侯劉猛有功(斬殺燕王慕容皝),擢升奉車中郎將,掌奉車衛,秩五品。
庾翼是外戚,與輔政的車騎將軍庾冰是兄弟。
遂立李班為太子,作為國之儲君。
而糾集根本,要從李雄說起。
李壽稱帝後繼承了李雄寬和儉樸的作風,剛篡奪了帝位,因此遵行李雄的政策,還沒有放縱自己的欲望。
北定十三年,三月,就在北方大戰進行到白熱化階段之時,桓溫已經擊敗了成漢派來的軍隊,兵至青衣。
知道當今成漢國主李勢是一個昏庸殘暴、荒淫無道之君,意識到這是一個絕好的收復蜀地,建立功勳的時機,便有了上表西征之事。
但李班沒有明白。
北疆府總管、征北將軍、潞縣侯呼衍英有功(鎮守北境,保衛六鎮,鎮撫胡民),位特進,擢升驃騎將軍,秩二品,領北疆府如故。
李班為人謙虛能廣泛采納意見,尊敬愛護儒士賢人,從何點、李劍以下,李班皆以老師的禮節對待他們。
然梁州刺史桓宣首戰不利,被後趙將領被李羆擊敗,庾翼貶桓宣為建威將軍,桓宣為此慚愧氣憤,不久後便去世。
朝廷依照其表商議北伐之事,最終在庾冰等人的堅持下,同意了庾翼的北伐之請。
當時戰況慘烈,晉軍前鋒失利,參軍龔護戰死,漢軍的箭矢甚至射到了桓溫的馬前。
後又三戰三勝,進逼至成都城下。
這時手下大致分為了兩派。
桓溫定蜀後,在當地舉任賢能,援引賢才為己用,將成漢舊臣王誓、王瑜、鄧定、常璩等人辟為參軍,成功安撫蜀地。
沒多久,李雄頭生毒瘡,陡然而逝,享年六十一歲。
宣稱尚書令景騫、尚書田褒擾亂朝政,要清君側。
便一改前志,開始效法起來,於是部下的人有了小小的過失,就殺掉他們來樹立威勢,又大肆征調民夫,營造宮室,追求奢侈。
庾翼讓長子庾方之出任義城太守,代統桓宣的部眾,戍守在西城。
幾年後,聽說後趙石虎威武強盛,宮殿壯美華麗,即便肆虐地濫用刑法,僅憑殺罰就能駕馭部下,控制自己統治的邦域,心生羨豔。
他采納了江夏相袁喬的建議,率領一萬精兵輕軍速進,準備直攻成都,一舉滅亡成漢。
受限於李壽的權利,李期十分不滿,夥同李越、景騫、田褒等人密謀,準備燒毀市橋而發兵誅殺他。
恰逢後趙汝南太守數千人投降,庾翼上表請求北伐。
浜斾簩.涓€涔濆洓.浜屼竴涓.涓冧簩
又與時任涼州牧的張駿相約,南北夾擊後趙。
但王誓、鄧定不久便舉兵叛亂,最終都被晉軍討平。桓溫在蜀地留駐一個月,便班師返回江陵。
一派勸李壽稱王,認為蜀地弱小,應該依靠一方大勢力,才能長久的存在,可以向晉朝上降表稱臣,割據一方。
李期在位的數年十分殘暴,對於宗親非打即罵,非殺即廢,特別是毒死李壽的養弟安北將軍李攸,讓李壽深感害怕。
誰知中常侍許涪是李壽的人,向其告密,李壽連夜逃出成都,第二天就回到了涪城,調集一萬步、騎兵攻打成都。
然而李班卻認為李雄還未下葬,趕走他的血親不合道德,不忍心讓他們走。
雖然群臣中很多都想立李雄親生的,但李雄說:
桓溫是江左八達桓彝之子,素有威名,原受任徐州刺史,並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與征西將軍、荊州刺史、都督江荊司雍梁益六州諸軍事的庾翼友善。
得到了朝廷的征伐之權,庾翼帶著數萬大軍,與桓宣、桓溫共計十數萬大軍,向後趙攻去。
沒多久,成都附近的百姓被驅使服役,弄得疲於奔命,哭喊歎息聲到處都可以聽到,想要造反的人十家就有九家。
然沒過兩年,北伐尚未成功,庾翼便病逝了,庾翼本想推薦次子庾愛之代任輔國將軍、荊州刺史,接替自己。
十月,李班照常例,夜晚前去李雄殯宮哭靈,李越夥同李期埋伏在此,趁著李班哭靈,殺了他。
好在北定十年時,李壽就死了,僅僅在位六年。
李壽死後,長子李勢繼位,延續了其父的作風,這才讓桓溫如此輕松地攻入蜀地,可見蜀地百姓盼望王師久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