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當代大禹,小國的悲哀
楚莊王九年,白國一百六十六年
楚國,期思。一個大禹打扮,背掛蓑衣腳踩草履,手拄竹杖的中年男子正站在史河勘探著兩岸的地形。
“此處地勢甚平,有河水灌溉,草木茂盛,是一個墾荒的好地方啊!”
“孫叔啊,你看錯了吧!此地地勢確實平坦,但是水文條件不好,每年常有洪澇,要是開墾農田,春季剛種上,汛期來的時候,秧苗可就全沒了啊!”
孫叔敖看著同行的士人,笑著說:“這有何難?水文條件不好,將他變好不就行了!”
“變?你是神靈嗎?怎麽變?”
“你知道中原地區為什麽良田萬畝,那麽大一條大河,為什麽洪澇很少呢?”
“那是因為大禹將大河製服了啊!”
“那我們就不能製服這小小的一條史河嗎?”
“這···”
“我決定了,回去就召集國人,我要將這史河和泉河之間的千畝荒土變為千畝良田!”
士人看著目光堅定的孫叔敖,雖然有些不信,不過還是十分敬重孫叔敖的志氣,對著他重重的作了一揖,以表敬佩。
很快,孫叔敖回到了期思邑,召集了大量的國人和野人,說:
“諸位,我楚國偏居南方,不僅有蠻越侵擾,還有瘴氣侵蝕,在先祖們前赴後繼下我們才得到了如此廣袤的國土,才開辟了良田千畝,難道我們要就此停下腳步了嗎?
就在先祖為我們創造下的成果上當蛀蟲嗎?就算不為自己想,也請為子子孫孫想啊!人是越來越多的,不開墾新田,伱們的子孫又該在哪裡耕種呢?
今天,我發現史河和泉河之間有大片的荒土,那裡就是我們的未來啊!有人說那裡災害頻繁,根本不可能開墾出良田。可是我已經有了辦法,可以讓史河和泉河乖乖的灌溉之間的良田而不發作。
但是我雖然有辦法,可是我一個人的力量不足以完成這項宏大的工程,所以,請你們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為了子孫計,開荒地,得良田。”
經過孫叔敖的宣講,再結合孫叔敖以往的德行,大部分國人和野人都相信他,於是浩浩蕩蕩的工程大軍開往史河,準備製服暴躁的史河。
很快,經過孫叔敖的前期勘探,再加上冥思苦想出的辦法,孫叔敖帶人在史河東岸鑿開石嘴頭,引水向北,稱為清河;又在史河下遊東岸開渠,向東引水,稱為堪河。
如此,利用這兩條引水河渠,灌溉史河、泉河之間的土地。使得史河、泉河之間的土地成為肥沃的良田。
這時楚國的令尹是若敖氏。有人向楚莊王進讒言誣陷若敖氏,若敖氏害怕被誅殺,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準備反過來攻殺莊王,但被莊王提前得知消息,攻打並滅掉若敖氏的整個家族。
楚莊王又任命虞丘為令尹。
楚莊王十五年,白國一百七十二年
晉國因為鄭國與楚國結盟,率領諸侯聯軍攻打鄭國,鄭公看聯軍勢大,而楚軍又遲遲不到,沒辦法隻好表示願意與楚國斷盟,轉而依附晉國,晉國同意,隨後撤兵。
楚莊王聽聞鄭國背叛,於是率軍攻打鄭國,晉國派士會率領晉軍前來救援鄭國,楚軍和晉軍對峙於穎北。
這一戰,楚軍大敗,無奈楚莊王隻好班師,而晉軍則留在了鄭國,幫助鄭國防守。
虞丘被任命為令尹時年齡就已經很大了,於是在這一年準備辭官,楚莊王多次挽留皆沒有成功,隻好問他:“虞卿,既然你去意已決,寡人也不再挽留,不過令尹之位不能空缺,你認為誰能接替你的位置呢?”
虞丘說:“期思有一個人,他叫孫叔敖,據說他有大禹之才,他在期思期間,治理好了泛濫的史河,使得史河和泉河之間的土地變成了千畝良田,有這樣的人才君上不任用,還等什麽呢?
我聽說百裡奚時期提出過五步稱霸,其中任用賢能是第一步,而孫叔敖正是君上稱霸所需要的賢才啊!萬萬不可重演百裡奚舊事,被其他國家得到了啊!”
楚莊王聽後,立馬任命孫叔敖為令尹,因為孫叔敖素有賢明和才能,所以楚國百姓都十分信任他。孫叔敖作楚國的令尹,一國的官吏和百姓都來祝賀。
這時有一個老者正默默地站在門外也不動,手中牽著一個可愛的小童子。只見這老者頭上用一塊麻布包裹著額頭,面色堅毅,臉龐輪廓隱隱約約可以看得出年輕的時候頗有姿色,一身洗的漿白的衣衫,只有腰間的一塊玉玨顯得不一般。小童的打扮也差不多,雖然衣服老舊,可是卻很乾淨。
等大部分人都走得差不多了的時候,這個老者杵著竹杖牽著小童緩緩地邁入孫叔敖的家門,進門就高聲喊道:無名之人,前來吊喪。
霎時間,還沒有走完的賓客都紛紛吃驚的看著他,甚至有人對著老者破口大罵。孫叔敖也看見了,但看這老者不似常人。於是整理好衣裳和帽冠出來接見了他,對老者說:
“楚王不了解我沒有才能,讓我擔任令尹這樣的高官,人們都來祝賀,只有您來吊喪,莫不是有什麽話要指教吧?”
老者說:“是有話說。我遊歷列國,見多了貴族庶民,有的人當了大官,便對人驕傲,到了後來百姓就離開了他;有的人職位很高,又大權獨攬,最後國君就會厭惡他,甚至是除掉他;有的人俸祿優厚,卻不滿足,最後禍患就加到了他身上,使他身敗名裂。”
孫叔敖向老者拜了兩拜,說:“我誠懇地接受您的指教,還想聽聽您其余的意見。”
老者說:“地位越高,態度就要越謙虛;官職越大,處事越要越小心謹慎;俸祿已經很豐厚了,就不應該索取分外財物。如果您嚴格地遵守這三條,這樣不僅能夠把楚國治理好,還能夠保存自身。”
孫叔敖回答說:“您說的非常對,我一定牢牢記住它們!”
隨後又詢問老者姓名,老者轉身就向外走去,有一聲音傳來:“一庶民耳!”
孫叔敖對著老者和童子的身影恭敬地拜了三拜。
“三祖父,我們為什麽要幫助其他國家的人啊!”
老者看著小童笑著說道:“你看到了農田中的那些人了嗎?”
“嗯,看到了!”
“看到了城邑中的那些人了嗎?”
“看到了!”
“看到了一路以來幫我們的那些人了嗎?”
“看到了!”
“他們生活較之白國如何?”
“雖然他們有的過得好,有的過得差,但是都不如白國。”
“那你認為他們是一樣的人嗎?”
“一樣啊!都有一個頭兩隻手兩隻腳,欸!和我也是一樣的欸。”
“對啊!都一樣,都是庶民,這就是我們要幫助孫叔敖的原因啊,他有機會能讓這些庶民生活過的好一些。”
“那我們為什麽不自己幫啊?”
“呵呵,我們家才有多少人啊,這天下大得很喲!這還不說還有專門搞破壞的人嘞!好了我們繼續趕路吧!”
說著兩人坐上了路邊的一輛馬車,旁邊又竄出三個彪悍的壯漢保護著兩人遠去了。
這邊,孫叔敖一上任,就將息兵安民,除患興利,發展生產,致富國民,的治國之策上書楚莊王,楚莊王看到後十分高興,表示支持他的一切行動,不必有顧慮。
在得到了楚王的背書後,孫叔敖便考制度,立軍法,下膏澤,興水利。他在淮河以南,淠河以東,察看了大片農田的旱澇情況;又沿淠水而上,爬山越嶺,親自勘測了來自大別山的水源。
隨後便在淮南一帶,征集民力,疏溝開渠,窪地除澇,高地防旱。選定淠河之東、瓦埠湖之西的長方形地帶,就南高北低的地形和上引下控的水流,合理布置工程、大規模圍堤造陂,其中涉及到的面積周長120裡許。
工程完畢後出現了上引龍穴山、淠河之水源,下控1300多平方公裡的淠東平原,號稱灌田萬頃。因當時陂中有一白芍亭,故名“芍陂”。
更難為可貴的是孫叔敖清風惠政,節衣縮食,理國安民,肋精圖治,尤其是修造芍陂,竭盡其力,並耗盡了自己的家業。
楚莊王十六年,白國一百七十三年
春
楚國再次興兵攻打鄭國,進軍至棟地,打敗了留守鄭國的晉軍,鄭國見狀連忙又與楚在辰陵結盟,表示要歸附於楚國。
楚軍退兵後,鄭國又轉頭與晉國求和說:與楚國結盟是不得已之舉,身為姬姓諸侯肯定是支持晉國的。
夏
楚國攻打陳國,殺死了陳國大夫夏征舒。因為夏征舒害死了自己的國君,所以楚王殺死了他。
楚國攻破陳國後,準備將陳改成自己的一個縣。楚國群臣都為此都來慶賀楚莊王,唯獨從齊國出使回來的申叔時不來祝賀,反而一臉不高興。
楚莊王問他原因,申叔時回答說:“我聽說,有一個牽牛的人因為走到別人家的田地裡不小心踩壞別人的秧苗,田地的主人為了讓他賠償,因此就奪走了他的牛。我想請問這是對的嗎?
牽牛者走入別人家的田裡踩壞了秧苗,的確不對,可是田地的主人卻因此而奪走了人家的牛,這不是更過分嗎?
況且君上您是因為陳國內亂才率領諸侯們攻打它的,是打著正義的旗號攻打陳國,但卻因貪圖陳國土地而將其據為己有,變成自己的縣,我想請問今後您還能如何號令天下呢!還有哪個諸侯會聽您的命令呢?”
楚莊王聽後認為有道理,於是就恢復了陳國,同時重立陳國君主。
——
小國生存之道,只有左右搖擺。自從鄭桓公以後,鄭國國力不斷下降,以至於被其他大國超出太多,而鄭國又處於周王朝的中心,使得它成為大國博弈的戰場,要是鄭國的地理位置稍微偏僻一點,也有機會像衛國一樣,存活到最後,這不得不說是鄭國的悲哀。
——《論地緣政治的重要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