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第378章 一顆忠心為誰付,假借國運實為己
  第378章 一顆忠心為誰付,假借國運實為己
  蔡邕與呂布確定了董卓不再將玉真坊列為報復對象後,退出了房間,隻留下李儒與董卓二人。

  “文優啊,如今雖然我們抓了袁紹、袁術的親族作為人質,但是世家大族的嘴臉你是清楚的,指望他們因為幾個人就放棄到手的利益,恐怕可能性不大。

  而我們手中只有幾萬人,對抗關東的數十萬大軍,還是力有所怠,你是本相國的女婿,是我最信任的人,也是我軍中最有智慧的謀士,接下來該如何做,你可有計量?”

  李儒恭敬的回答道:“嶽丈,這第一步,就應該以朝廷的身份,命令駐守扶風郡的皇甫嵩以及蓋勳回朝,防止他們利用手中的兵權,與關東叛軍裡應外合,將我們堵在河南。”

  董卓一手錘在另一隻手掌上,驚醒道:“哎呀,本相國怎麽就沒有想到呢?還好有文優的提醒,險些落入絕境矣。”

  朝廷下詔征召左將軍皇甫嵩為城門校尉,京兆尹蓋勳為議郎,並命令他們在收到詔令的那一刻,就啟程,三日內必須抵達雒陽。

  董卓輕笑道:“伱是說白亞那個老不死的?”

  正月二十七日
  董卓在朝堂上提出遷都的提議,認為承載一個國家的氣運取決於他的都城,長安承載了前漢兩百年的漢運,從光武帝定都雒陽到現在,也已經到了兩百年。

  關東軍的兵力優勢就展現不出來,難道他們的兵力還比先秦時期列國的百萬大軍還要多嗎?
  等我們走了之後,再一把火將雒陽焚毀,沒有雒陽作為屏障,關東叛軍也就沒有了堅城與函谷關的己軍對峙,隻得四散而去。

  皇甫嵩的一番掏心掏肺的話,讓梁衍無話可說,也讓他對自己的認識第一次產生了動搖。

  二月十七日

  “將軍此行九死一生,如今關東聯軍的軍勢浩浩蕩蕩,董卓眼看就不能製,此次召將軍回朝,肯定是害怕將軍您與關東聯軍東西夾擊他。

鍥涗笁.浜岄浂涓.涔濆叓.涓€鍏鍏

  正月十九日

  司徒楊彪也出列反對這件事。

  李儒嘿嘿的一笑,沒有答話。

  其二,我們應該想一個絕佳的借口,以彰顯遷都的可行性,盡可能的降低雒陽的抵抗力度。

  接著周毖、伍瓊等原本親近董卓的官員也接連出列反對,這讓董卓十分憤怒,認為自己遭到了背叛。

  而長安則不然,那裡的兵馬多是相國的舊部,再加上關中到關東的路只有兩條,或從函谷關,或從武關,只需要少數兵馬悍將,就可足以把守住關中的道路。

  “陛下,董相國之言甚謬,雒陽乃是祖先定下的國都,當初之所以定下雒陽,是因為長安在王莽之時,遭受了極度的破壞,加上關中疲敝,無法再作為一個王朝的都城,故而定都雒陽。

  由此看見,董卓看似是漢臣,實為漢賊,將軍聽從董卓的命令,棄漢室正統於不顧,此真為忠臣乎?
  依職下所見,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起兵與關東群豪相呼應,東西夾擊董卓,清君側,扶立正朔,此真為忠臣也。

  “沒錯遷都,這雒陽乃是四戰之地,沒有足夠的兵力,很難防守,再加上我等在此沒有根基,朝中的諸位大臣卻根深蒂固,這對我們是十分大的劣勢。

  若是以暴製暴,最終真的能夠成功,且保證天下不會陷入更大的動亂,這個盟主豈會是袁紹,而非白典乎?
  說明對於誅除董卓一事,白氏還是有所顧慮的,他們在顧慮什麽?依照我對白氏的接觸與理解,我想正是害怕天下陷入四分五裂,各自為政。

  再說董卓性情殘忍,舉止從來不遵守法度,做出什麽事本將都不會感到吃驚。若是本將與關東聯軍一同起兵,斷絕了董卓退往關中的退路。

  董卓也有些打趣道:“不得不說,白亞八十多歲的老人了,經過衝撞之後,居然還能夠活到現在,身體是真的硬朗啊。

  職下又聽說京兆尹蓋勳與將軍您一同接到詔令,卻並沒有立刻啟程,這是在等待將軍的號令啊,不管是為了陛下,還是為了這數萬將士,天下百姓,將軍都應該起兵誅賊。”

  在座的賓客深受感動,紛紛替皇甫嵩求情。

  這一舉措直接導致大量的相國府名士、緣屬辭官回鄉,使得董卓有些懊悔,不該如此行事,不過對於遷都之事,董卓是王八吃了秤砣,鐵了心。

  皇甫嵩抵達雒陽,有司的官員一見到他,就秉承董卓之意,上奏朝廷,將他交付審判,準備除掉他。

  至於其中的惡名,相國已經成為了關東軍口中的惡賊,難道還在乎他們的討伐嗎?若是不這樣做,難道相國在他們口中的聲譽也會變好嗎?”

  “陛下,臣也一樣,堅決反對遷都一事,國都乃是王朝之本,豈有隨意遷徙之理,更何況這凡是涉及到國都一事,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定下的。

  “相國英明。”

  陷入絕境之下,董卓焉不會做出謀害天子的舉動?這點誰也不能保證,或者說,關東的那些所謂的群豪,希望看到這一點,這不是一個忠心於大漢,忠心於天下的臣子所為。

  可是如今的長安依舊是之前的狀況,不僅處在西涼叛軍的直面威脅之下,人口也沒有恢復起來,若是貿然遷都,不僅會徒毫國庫,而且對於大漢是一次重大的打擊。

  李儒繼續道:“這第二步,就是等到皇甫嵩二人回朝後,立即舉行遷都儀式。”

  說著說著,董卓突然高興了起來,因為他突然想到,等到抵禦住了關東的聯軍,朝中也沒有了對手,說不定自己董氏也能一窺那九五之尊之位。

  這其中的人力物力,雒陽的百姓如何處理,長安的規劃如何解決,都是朝廷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去商定的,不能只是董相國一言以蔽之吧。”

  另一邊,遲遲沒有出發的蓋勳,見到皇甫嵩已經放棄了兵權,動身前往了雒陽,自己兵弱不能獨立,也隻得隨之前往雒陽。

  礙於情面,再加上沒有兵權的皇甫嵩已經對自己沒了威脅,董卓這時才離席而起,拉皇甫堅壽和自己同坐,並派人釋放皇甫嵩,任命他為議郎。

  太尉黃琬聽到董卓竟然想要遷都,直接當面反對了董卓的提議,因為這已經觸及到了大漢的根本利益。

  正月十六日

  臣堅決反對遷都一事。”

  “遷都?”

  雒陽已經無法再承載大漢的氣運,為了大漢,應該將國都重新遷往長安,這樣大漢才能繼續延續下去,三興大漢才有可能。

  皇甫嵩沒有立即同意,而是對著梁衍解釋道:“君之所言,本將如何不知,然今弘農王已逝,先帝的子嗣就只有了當今陛下,這關東聯軍打著誅除國賊的旗號,清君側。
    難道他們就真的那樣忠誠?焉不知他們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董卓,亦或者王莽乎?

  之後他直接威逼劉協罷免了黃琬和楊彪,又派人將周毖、伍瓊等原來親近自己,但在朝堂上反對他的人都殺害了。

  這最後嘛,為了抵達長安後,相國能夠最大限度的掌控朝政,在路上,我們可以使一些小手段,讓相國您的那些朝敵自然的消失,畢竟這遷徙路上勞土奔波,發生一些意外,十分合理。”

  且董卓在京師的行徑,將軍也應該有所耳聞,更立天子,濫殺大臣,私立刑法,劫掠百姓,挖掘皇陵,藐視皇威,這其中的任何一項都是不可原諒的。

  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跟董卓有交情,從長安跑到雒陽,投奔董卓。董卓正擺設酒宴,大會賓朋,皇甫堅壽搶步向前,與他辯理,且責以大義,叩頭落淚。

  “相國切勿著急,這一切都需要一些時間,這第一,皇甫嵩回朝之前,不可向外流露出遷都之意,不然恐事態有變,皇甫嵩雖然愚忠,但是也不傻。

  其三,關中如今十分疲敝,民少而地疲,我們應該將雒陽的數十萬百姓一同遷徙入關中,不然沒有足夠的人口基礎,無法長時間的抵禦關東的消耗。

  要是他走了,袁隗也被我借口與關東叛軍除掉,這朝中老臣可就沒了,屆時這小皇帝,是圓是扁,還不是任由本相國揉搓?”

  皇甫嵩接到詔令,猶豫片刻後立即開始收拾行囊,準備啟程,他的長史梁衍見此急切的勸說道:

  屆時西北的羌人、北邊的鮮卑人、南邊的蠻人都會借此撲上來,咬一口大漢這個肥碩的肉,本將不能不為此考慮。”

  在董卓的威逼下,大漢朝廷開始遷往長安,不僅是文武百官,就連數十萬的雒陽百姓也被董卓的士兵押著必須隨行。

  等所有人都差不多上路了,董卓的士兵從皇宮開始,沿途不斷放火,整個雒陽開始了燃燒了起來,其衝天的大火,將雒陽周圍數十裡的夜空照得宛如白晝,更使得身處滎陽的盟軍大營都能夠,隱隱約約的看到了天邊的火燒雲。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