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第292章 天下演文
  第292章 天下演文
  十一月

  隨著詔令的下發,各地郡縣兵的加緊圍剿,各地互相協同追捕,群賊被朝廷從內部解體。

  劉秀將他們的頭目遷移到別郡,給以耕地,並賜谷養老,使他們安居樂業。涉事的豪族全都遷徙到關中和邊疆,以填補當地的空缺。

  最後這場持續二個多月,延續數州之地,大范圍的地方動亂被朝廷成功解決。

  隨著關東地區動蕩的平息,度田清人也沒有停下,兩個月的反抗,並還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甚至不少豪族被朝廷借此遷移到其他少人的郡縣。

  各地豪族突然發現,反抗的成本好像比接受的成本更高,他們妥協了,無必順從的接受朝廷對他們的清查,反正只是清查,並沒有如圖王莽一樣直接將他們的土地收了去。

  只是比起河北的清查,關東的清查稍微差了些,劉秀也理解,因為不是哪裡都有白氏這種通情達理的氏族。

  隨著這場全國的大清查順利落下帷幕,標志著中央的權勢,在王莽之後又一次到達了地方,大漢逐漸變成了一個整體。

  劉氏的天命重新升起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之上,如同前兩百年一樣。

  建武十七年

  劉秀與尚書令白黎、尚書仆射劉昂等尚書,正在尚書台商議國家大事。

  自從劉秀登基以來,為了預防前朝王莽憑借大司馬大將軍這種三公職位,奪權亂政,防止外朝坐大,他仿照武帝的內朝,設立了尚書台。

  在建武六年,劉秀下達了“矯枉過直,政不任下,雖置三公,事歸台閣”的詔令。

  明確在皇帝與三公(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之間設立尚書台,三公不能夠擅自下達詔令,一切事物都需要遞交尚書台,經過尚書台與皇帝同意,詔書才有效力,相當於歸屬尚書台。

  劉秀在尚書台設置尚書令統領尚書台,其下設置尚書仆射一人,六曹尚書各一人。還有數量不等的丞、郎、令史等官。

  為了防止尚書令權勢過大,劉秀特意將這個職位的俸秩設置為千石,其余尚書仆射、尚書侍郎等也不過六百石。

  因此尚書令是典型的權高而位低,使得尚書台牢牢的掌握在皇帝手中,不受外朝侵染,甚至於皇帝可以通過尚書台控制外朝。

  經歷了冀州的事,白黎的所作所為,老練的政治手段得到了劉秀的認可,在年初從冀州刺史提拔為尚書令。

  刺史相比於州牧完全不同,刺史只有六百石,但是因為直屬於皇帝,所以如果有皇帝的所受的符印,能夠代替皇帝行一州大權,因此其與尚書令一樣,因為皇帝而尊貴。

  而州牧不一樣,其為一州最高長官,其下的各郡太守受州牧統轄,掌握一州的軍政大權,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白尚書,如今天下各州郡度田清人一事基本完成,接下來你認為該如何做?”劉秀看著手中各州郡縣的統計。

  度田清人之前,全國人口不過千萬,度田清人之後,全國人口接近三千萬,田地憑空多了三分之二,可見當地豪族隱匿了多少人口,逃避了多少稅賦。

  “陛下,接下裡應該下令,以前各地欠繳的稅賦一律免除,既往不咎,從今年起,嚴格按照田簿上的田畝數繳納賦稅,再有逃避稅賦者,處罰從重。

  這是為了安撫如今處於緊繃的各地豪族,以免他們精神繃得太緊,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其二,為了防止這些豪族肆意的兼並,應該將度田清人確立為制度,每過三年,全國統一舉行大清查,這樣能夠有效抑製他們的兼並。

  其三,按照如今的統計來看,經過數十年的大亂,有些縣城鄉邑的人數的確過於少,已經不能稱之為縣,因此,臣以為應該將不滿足立縣標準的縣裁撤,或兩個縣,或三個縣合並為一個縣。

  天下郡縣減少,也能夠精簡不少官吏,趁此機會展開對於官吏的大巡查,如此能夠將那些不合格的官吏裁撤,節省國庫的支出。

  最後,廢除一切前朝的各種雜七雜八的貨幣,重鑄五銖錢,維護天下商業的穩定,同時輕徭減賦,如此過個幾十年,大漢又能重回明宣盛世。”

  針對接下來如何安定地方,重新興盛大漢,白黎早有腹稿,滔滔不絕的將心中所想說了出來。

  劉秀聽著白黎的一系列方法政策,眼神愈加明亮,當下一拍身前的幾案:“大善,就依白尚書所言。”

  三月
  朝廷下詔:“經過清查,全國各地有多個地方賦稅與田簿不符,然當今天子考慮正逢亂世,田簿、帳簿多有遺失,官道受阻,各地官吏良莠不齊,決議既往不咎,希望各地百姓安心生產。

  從今年起,各地府衙要嚴格按照清查後的田簿、帳簿收繳賦稅,不可少收,也不可多收,但凡有查出巧立名目,多收賦稅之官吏,有司要依法處置。

  改天下稅賦‘三十稅一’,各州刺史,各郡監禦史要履行職責,嚴格監督各地的官吏與政策的落實。”

  五月
  劉秀將度田清人確立為制度,規定,每過三年,天下舉行一次大清查,主要負責清查各地田畝準確與否,有無隱匿人口。

  主持的官員由皇帝親自任命,大司空、大司徒以及有司必須全力配合。

  六月
  劉秀下令將全國不滿足人口的縣城合並,重新發布、命名、劃定了大漢各州郡縣的名字、界域。

  不斷派出勘察使者,前往各地州郡縣劃定界域。預計完成這項工作需要五年的時間,五年後,朝廷將正式下發“大漢州郡縣界線輿圖”。

  同月
  劉秀下令清查各地官吏的違法事物,由尚書台派出尚書主持,大司空全力配合,各州刺史、郡監禦史要積極上書。
    一股巡查官吏的大風由大漢的中心雒陽,開始向整個大漢拂去。

  九月
  朝廷下令廢除偽新朝所發各種雜用的布幣、帛幣、金屬幣、粟幣等,統一使用漢五銖錢。

  同時為了保證五銖錢的規格,製式,嚴禁民間私自鑄發五銖錢,統一由少府所屬鑄錢司鑄造,置鑄錢司長官為司錢,秩六百石,銅印黑綬,納入官員俸祿體系。

  建武二十年

  劉秀開始巡遊天下,意欲安撫各地郡縣,而首先出巡的地方就是河北諸州郡。

  五月
  漢帝劉秀抵達邯鄲,白王、中山王、廣陽王、真定王等諸侯王奉令前來朝覲,劉秀設宴而待。

  邯鄲,皇帝行宮,宴會大殿。

  整個大殿用數不清的燭火將其照亮,使得沒有一絲陰暗的地方。

  劉秀今年已經五十歲了,如今也已經雙鬢斑白,梳得整整齊齊的頭髮也大多被銀色所取代,臉上的皮膚也因為色衰而有下垂之狀。

  由於是宴請河北各地的諸侯王,其中大多是劉秀的兒子和兄弟,只有白王是非劉姓。

  所以劉秀沒有像在雒陽舉行宴會一樣,最後一個出場,而是早早的就在宴會大殿等待,也體現了劉秀的地主之誼,畢竟整個天下都是他的,不一定在雒陽舉行宴會才是地主。

  宴會大殿正北朝南,劉秀正襟危坐在大殿正中的高位,頭戴十二流冕,一條紅色的絲帶,將繁重的流冕固定在頭上,因為不甚穩當,所以要求劉秀沒辦法穿常服一樣隨意。

  身上穿著祭祀和面見諸侯所用的玄服,其上日月星辰,飛禽走獸,山川河流都被用絲線縫繡在上面,好似將天下穿在了身上,其威嚴好比天高,讓人不敢直視。

  劉秀的旁邊則是皇后陰麗華,也是一身皇后服裝,端坐在劉秀一旁,盡顯雍容華貴,兩夫妻同坐在一張比尋常幾案長一倍的幾案後面,只不過上面的水果是兩份。

  因為這次宴會有著一部分家宴性質,所以劉秀將陰麗華帶在了身邊。至於太子劉莊則是被他留在了雒陽監國。

  原來的皇后和太子,本來是真定王劉揚的外甥女郭聖通和其嫡子劉疆,而陰麗華母子因為沒有真定王勢力大,所以害怕被郭聖通妒忌,而放棄了皇后之位。

  後來真定王劉揚夥同臨邑侯劉讓,在劉秀奪取隴西時謀反,被劉秀平定,而郭聖通也被牽連,不過只是被劉秀冷落,沒有廢除皇后之位。

  等到建武十七年,劉秀廢後,立陰麗華為皇后,又在建武十九年,廢除太子劉疆,改立東海王劉莊為太子,至此陰麗華母子實現了彎道超車。

  “中山王,中山王妃到!”

  中山王劉鍾是劉尚之子,繼任父親中山王的爵位。

  “臣劉鍾攜王妃參見陛下,皇后。”

  “中山王入席吧!”

  “謝陛下!”

  劉鍾帶著自己的王后落座自己的席位。

  因為劉鍾與劉秀不是一個世系的,所以劉秀對劉鍾只是尋常的對待,劉鍾也不指望劉秀對他多熱情,要是太熱情,劉鍾甚至會想他要對自己動手。

  “廣陽王,廣陽王妃到!”

  “孩兒劉焉攜王妃拜見父皇,母后!”

  劉秀笑著道:“焉兒來了,快落座!”

  “謝父皇!”

  劉焉帶著自己的妻子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因為劉焉是郭聖通所出,所以只有劉秀對他十分和藹,陰麗華只是保持著表面的禮儀。

  “真定王,真定王妃到!”

  “孩兒劉荊攜王妃拜見父皇,母后!”

  劉秀笑著點點頭,這次是陰皇后笑容滿面的出言到:“荊兒快坐,宴會後不要馬上走,母后還想和你說說體己話。”

  劉荊是陰麗華的三子,聽到陰麗華的話後,眼睛有些微紅道:“都聽母后的。”

  說完和自己的妻子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與劉焉一樣,正襟危坐,不敢逾禮。因為他十分清楚今天這場宴會的主角不是自己,而是劉秀為了籠絡在大漢十分重要的那一位。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