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第199章 削藩,七國之亂
  第199章 削藩,七國之亂

  首先被削藩的就是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

  六月
  各地諸侯王除了免除來朝的吳王外,都依照諸侯之禮來朝,晁錯派人暗自送楚王幾名美姬,待楚王接手後,禦史大夫晁錯借機上書:楚王劉戊在薄太后服喪時偷偷淫亂,請求誅殺他。

  漢帝以其為同宗兄弟為由下詔赦免其死罪,改為削減東海郡作為懲罰。

  同時又以兩年前趙王劉遂有罪,削去其河間郡;膠西王劉昂因為售賣爵位時舞弊,削減其六個縣。這引起了諸侯們的震動。

  隨後,漢帝又與群臣商議削奪吳王劉濞的封地事宜,決議先削除其會稽郡和豫章郡。

  吳國在長安的細作得到情報,傳遞給吳王,劉濞害怕削封無止無休,便決定起兵反叛,又顧忌濟北王劉興居的舊事,故而決定聯絡其他諸侯王一起反叛。

  聽說膠西王劉昂和趙王、楚王都被削去了土地,便派出使者前往聯絡,又聽聞膠西王劉昂有勇力,便派出中尉應高前去去遊說。

  應高到了膠西國之後,對劉昂說:“吳王不才,因有舊日的仇怨,不敢離開本國到外地去,因此派我來向您告知他的心事。”

  劉昂心中有些疑惑,你不敢到外地去,關我什麽事,嘴上卻說道:“那叔父有何指教?”

  應高說:“皇帝任用奸臣,聽信讒言,變更律令,侵削諸侯土地,且征求逐漸增多,誅殺處罰善良的人也一天比一天厲害。

  俗話說:‘吃完了米糠,就會吃到米粒。’吳與膠西都是有名的諸侯國,同時被驗查,恐怕不得安寧了。而吳王身患內疾,不能上朝拜見天子已二十多年,常擔心被人猜疑,沒法自辯事實真相。

  即使斂起臂,綁上腳,向朝廷屈膝請罪,恐怕也不能被諒解。我私下聽說大王因賣爵而獲罪,現今諸侯們都被削去土地,其罪還不至於有賣爵那麽大,我想大王此事恐怕不僅僅是削地就可以簡單了結的了。”

  劉昂歎息道:“是有這樣的事,那你說該怎麽辦?”

  “憎惡相同的人互相幫助,興趣相同的人相互留止,情感相同的人互相完善,欲望相同的人互相趨赴,利益相同的人互相死難。吳王認為與大王有同樣的憂患,希望借此時機,順乎天理,犧牲自身,為天下除去禍患。不知您的意見如何呢?”

  劉昂生怕是皇帝派人來試探他的,於是一副很惶恐的樣子說:“我怎敢如此呢?陛下雖然逼得很急,使我只有死路一條,但我怎麽可以不擁戴他呢?”

  應高又說:“禦史大夫晁錯迷惑天子,侵奪諸侯,蔽塞忠賢,朝廷之臣對他都有痛恨之心,諸侯也有反叛之意,人事已到了困極的地步。

  流星的出現,蝗蟲的湧起,這些災異表明這是萬世難逢的好時機。因為憂愁勞苦的時候,正是聖人誕生之機。所以吳王想對內以討伐晁錯為名,在外追隨大王車乘之後,走遍天下。所到之處都要投降,所佔土地誰敢不順從?

  大王若真能一句話答應下來,那麽吳王就率楚王攻下函谷關,守住滎陽敖倉的米粟來抗拒漢兵,修治軍隊的房舍以等待大王的到來。大王果真能降臨的話,那麽天下就可以統一,兩位君主平分天下不也是可以的嗎?”

  劉昂明白這是真隊友了,便十分痛快的答應了下來,說自己一定會響應吳王的舉事的。於是應高回到吳國並報告了劉濞。

  但是劉濞仍是擔心劉昂不守諾言,又就親自跑到膠西國,與劉昂訂下了盟約。

  膠西國有人聽到劉昂謀反的事,勸諫說:“諸侯的土地不到朝廷的十分之二,且做出叛逆的事會使太后憂心,不是好主意。現今承奉一個帝王,尚且還說不容易,假使您與吳王反叛漢朝成功,兩主為瓜分土地必有爭端,將來禍患就更多了。”

  劉昂不聽,依舊派使者去聯絡齊王、淄川王、膠東王、濟南王、濟北王,他們都答應了。

  淄川王、膠東王、濟南王、濟北王和膠西王都是齊王一系,是故齊王劉肥之子。

  十月
  削除吳國會稽、豫章兩郡的文書一到,膠西王劉昂率先起兵反漢,誅殺了所有食祿在兩千石以下的漢朝官吏,將其余的人全部拘禁。

  膠東、濟南、楚、趙等國都是如此,都準備匯聚在膠西王的旗幟下,向西發兵反漢。

  但是齊王后悔了,違背了當初的盟約,沒有出兵,反而一意加強城池的防備。

  至於濟北王,此時的濟北王劉志是齊王之子,濟北國被除國後,文帝又將其分給劉志,冊封為濟北王,由於之前劉興居反叛時國都城牆損失嚴重,當時的先鋒大將周亞夫離開時,還一把火將其焚毀。

  所以此時的濟北國國都城防幾乎為零,而新城牆也還未竣工,當濟北王全部反漢時,直接被其郎中劫持,使他不能發兵反漢。
    隨後膠西、膠東兩王自命為大統帥,同淄川、濟南等王共同攻擊齊地大城臨淄。

  而趙王也在北地蠢蠢欲動。

  吳王就更快了,直接征召吳國年紀在十四歲與六十二歲之間的人,調集了二十余萬人。又派人到閩、東越去發動,使閩、東越也發兵隨從,總兵力達到三十萬。

  吳軍從廣陵出發,然後西渡淮水,與楚軍相合。準備直接從函谷關攻入關中。又向天下諸侯廣發清君側的討賊檄文。

  漢帝很快就得到了七國反叛的消息,立即派太尉周亞夫為主將,白啟為副將帶領三十六個將軍和中央軍去攻打吳楚,派出將軍欒布攻打齊國,派大將軍竇嬰先期屯兵滎陽,監視齊、趙的軍隊,讓白公國統領周圍郡縣,攻打趙國。

  漢帝招來了原先一直反對他削藩的袁盎,就吳楚造反一事向袁盎請教對策。袁盎說:“吳、楚相互往來的書信都說:‘奸臣晁錯,擅自懲罰諸侯,削奪諸侯的土地。’

  可見他們之所以要造反,是為了聯兵向西誅殺晁錯,恢復被削的土地。目的達到就會罷兵。因此,為今只有一計,就是誅殺晁錯,然後派使臣赦免吳、楚七國造反的罪名,恢復他們被削的原有土地。如此,不流血就可以平息此次兵變。”

  漢帝有些猶豫,但是想到如今叛軍已經抵達梁地,而中央軍還沒有集結起來,便準備接受他的建議,不是為了妥協,而是為了拖延他們,為朝廷大軍的集結爭取時間。

  於是漢帝就下令誅殺晁錯以平定七王之怒,並拜袁盎為禦史大夫,劉濞的同宗弟之子德侯為宗正,輔助袁盎,出使吳國。

  袁盎來到吳國時,吳楚的軍隊已攻到梁地的壁壘,但遭受到了梁王劉武的激烈抵抗。因為宗正是劉濞的親戚,所以就先進去見了劉濞,諭告劉濞要跪下接受漢景帝的詔令。

  劉濞聽說袁盎來了,知道他將遊說自己,笑著回答說:“我已是東帝,還須向誰跪拜呢?”

  劉濞不肯接見袁盎而把他強行留在軍中,想要脅迫他成為自己手下的將領。袁盎不願意,劉濞就派人來看守他,並想把他殺掉。袁盎利用夜晚掩護逃出,徒步逃到梁地,這才得以返回報告漢帝。

  另一面,白公駿得到了朝廷的傳令,立即調集國內僅存的五千騎兵,召集河內郡、邯鄲郡、巨鹿郡等共計五萬步卒,以河內郡守高平侯王極為主將,廣武侯元頌為副將,以宗室子弟白宿為先鋒兵發趙國。

  首先交戰的是吳楚與梁國,梁王劉武是漢帝之弟,故而抵抗的很是堅決,雖然攻破了多座城邑,但是還是被梁軍拖住,不得西進,而梁王也不斷向朝廷請求援軍。

  周亞夫認為吳楚聯軍勢大,正面決戰難以取勝,獻策用梁王軍隊拖住吳、楚主力,尋找時機切斷對方補給,然後伺機擊潰叛軍,漢帝同意了周亞夫的計劃。於是周亞夫繞道進軍,走藍田、出武關,迅速到達了雒陽。

  梁國被叛軍輪番急攻,梁王向周亞夫求援。但周亞夫卻派軍隊向東,屯兵於梁國以北的昌邑,堅守不出。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亞夫還是不發救兵。梁王氣得破口大罵,最後隻好上書漢帝,漢帝下詔讓周亞夫支援梁王,周亞夫還是不為所動,沒辦法,梁王隻好任命韓安國與張羽為將軍,帶領梁國軍民拚死抵禦,與吳楚聯軍僵持多月。

  另一邊,吳楚聯軍在梁國的嚴防死守下多日不下,吳王任命門客周丘為將軍,向下邳進發,開辟第二戰場,而自己又率領大軍轉而攻打周亞夫的壁壘。

  周亞夫堅守壁壘,不肯與之交戰,私下卻派出副將白啟趁機輕兵南下,奪取了泗水入淮之口,斷絕了吳楚聯軍的糧道。

  剛剛舉事時,吳國一個年輕的將領桓少向吳王進言:“吳國大多是步兵,步兵較利於在險要之地作戰。漢多為車騎,車騎較利於在平地作戰。

  希望大王所經城邑不必一一攻下,要長驅直入,趕緊向西佔據洛陽的武庫,據有敖倉的米粟,依仗山河的險要來號令諸侯,這樣雖還沒有入關,但天下已經平定了。

  若是大王慢慢開進,並留軍一一攻取所經之城邑,那麽漢軍車騎一到,馳入梁楚的平坦郊野,此事就會失敗。”

  劉濞向老將們請教,老將們都說:“這不過是少年顯露鋒芒的計策而已,他怎知天下大勢之所在呢?”所以劉濞便沒有采用他的計謀。

  此時的吳王就有些後悔了,但是事已至此,隻好強撐。有將領提議夜襲,吳王同意了,於是派人夜裡襲擊周亞夫軍營,先是佯攻東南面,周亞夫卻看透了吳軍的計策,反而命令大軍於西北面守備。

  吳兵果然從西北強攻,未能攻破,夜裡光線不足,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吳軍因此大敗,士兵多半餓死或投降走散,周亞夫見狀立即率軍追擊,又有白啟率領騎兵從淮泗而來,前後夾擊之下,大破吳、楚聯軍。

  吳王與其麾下壯士數千人乘夜逃走,渡過淮河逃至丹徒,退守東越,並派人招集殘兵,意圖東山再起。而漢廷派人以利引誘東越。

  於是東越王騙吳王出去慰勞軍隊,讓人用矛戟刺死了吳王,並將他的頭裝起來,派一傳車飛快地送給漢帝。而吳軍潰散後,楚王劉戊則是自殺而死。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