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第254章 欺世盜名
  第254章 欺世盜名
  漢元年(元始元年)

  皇帝的服喪期結束,國家開始正常運轉。

  漢帝時年九歲,故而由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大司馬王莽操持國政,百官聚於朝廷東廳以聽取王莽的指示。

  鑒於平帝時期的政局混亂,官吏之間相互舉報,造成國家機器運轉不暢的問題,王莽下詔:“朝廷每發布赦免令,是打算與天下重新開始,真心地希望百姓能洗心革面,以保全其品格與性命的。

  以往有關官員在量刑時多把赦令前所犯的過失重提,累增犯法者的罪過,甚至株陷無辜之人。違背了朝廷發布赦令是為了重信慎刑與希望有罪過的人滌心自新的原意。

  等到年末,整個天下流民大大減少,災民也大都救助成功,各自返回故土,重新開始生產。只是王莽不知道的是,那些離開家鄉的災民,他們原有的土地,已經被當地的豪強佔據,於是地方矛盾又開始激蕩起來。

  王宇的老師和內兄呂寬則為他出了個主意,說王莽素來信奉鬼神之說,讓呂寬夜晚拿血塗灑王莽的府第,製造災異使王莽感到恐懼,再由吳章趁機推演勸說他把大權交給衛家。

  然而他卻能降低身份,推行仁愛,約束私欲,遵行禮製,違背世風,矯正習俗,剛毅地特立獨行;他穿的是粗製的衣服,吃的是粗劣的飯菜,坐的是簡陋的車子,駕車用的是劣馬,配偶沒有第二人,在家門之內,孝敬長輩、友愛同輩的美德,大家沒有不知道的。

  王莽先是建言應該首先對諸侯王和功臣後裔大加封賞,然後封賞在職官員,增加宗廟的禮樂,又重新修繕了仁後時期的孤寡院,使百姓和鰥寡孤獨都得到好處,對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從而再次博得朝野上下的好感。

  但是事與願違,呂寬在潑灑狗血之時,被守門的吏卒發覺了,還被當場抓住投獄。

  為了突顯自己的權勢,也為了更好地發出詔令,王莽決定提高自己的地位,這樣就不會造成政令的混亂。

  王莽意識到這是一次絕好的宣傳機會,便讓大司徒司直陳崇將此事寫成《萬民祠》,大肆印刷宣傳,在整個天下的范圍內,王莽以一個拯救者的角色出現,特別是關東的流民,看到關中流民已經被安撫得差不多了,就更加渴望王莽的救助。

  從現在起,有關機構的官員不必陳奏赦前所犯的過失。有不遵此詔書的為有虧皇恩,以違背帝詔論處。特明著此令,布告天下,使明知其事。”

  此外,王莽與其五大親信升任“六輔”之位:王莽為太傅,領五輔之事;孔光為太師、王舜為太保、白宣為少、劉歆為少師、甄豐為少保,位居三公上。

  又派出以禦史中丞張艾、大司徒司直平晏為首的救災小組統籌指揮,又免去原青州刺史,以濟南太守蘇和兼任青州刺史,監督救濟糧和救災宅屋的發放,防止有貪官汙吏上下其手,又減免青州地區一年的賦稅。
    在中央和地方雙管齊下的救治下,災區普遍減收租稅,災民得到充分撫恤。而出於長安的王莽則是隻吃素食,不用酒肉,以示救災的決心。

  對於雖有經濟及品行方面的錯誤但無人告發而被舉薦的人,一律不必查究。以便鼓勵人才集中精力去追求進步,不因小的疵點而妨礙一個難得的人才。

  全國大旱,並發蝗災,受災最嚴重的是青州,整個青州,連續幾月沒有雨水,整個州顆粒無收,為了求活,百姓流亡。

  但是在此時,王莽的聲望已經比漢帝還要高了,特別是在王莽的有意宣傳之下,其可與古之聖人相比的言論已經喧囂塵上。

  一時間,關中百萬流民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王莽獲得了極大地聲望,特別是關中,百姓將其稱之為古之聖人,上天派下來解救萬民的大救星,整個關中,由百姓自發建立的王莽生祠,多達上百。

  當下,整個朝堂一片歌舞升平,仿佛盛世已經來了,絲毫沒有人提起底層百姓和幾百萬流民的問題。

  “臣看到安漢公自從開始做官起,正值社會風氣崇尚奢華的時候,他承蒙成帝和太后厚待至親的恩寵,蒙受伯父、叔父們顯赫的榮光,家財豐饒,權勢很大,沒有人能違背他的心意,

鍥涗笁.浜岄浂涓.鍏鍏.鍏闆

  王莽知道後,又親自帶頭,二百三十名官民獻出土地住宅救濟災民。

  但是任由許多災民流離失所,沒有定居,仍然是個隱患,最後王莽決定撤銷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改為安民縣,用以安置災民。

  漢帝登基以後,王莽害怕漢帝的母族和妻族像平帝時期的傅氏和丁氏一樣,亂政擅權,故而賜封漢帝的母親衛姬為中山孝王后,賜給漢帝的舅父衛實、衛寶的弟弟衛玄關內侯的爵位,讓他們都留在中山國,不允許到長安來。

  王莽大喜,詔令三公以此物獻於宗廟。

  可是又不能直接向太皇太后提出,於是王莽讓人去到南越,重金賄賂了南方遠國的越裳氏,讓他們向朝廷進獻明珍稀寶。

  愚臣認為應當擴大安漢公的封國,讓他和周公一樣,給安漢公的長子封國建王,讓他和伯禽一樣。賞賜他的物品,也都像周公那樣。

  漢二年(元始二年)

  王莽得知後,上書表示,他是與孔光、王舜、白宣、甄豐、甄邯共同定策的,希望隻獎勵他們五人,以後再考慮自己,他不顧太后的多次詔令,堅決推辭。

  因此孝成皇帝任命安漢公為大司馬,把國家的大權委托給他。孝哀帝登基,高昌侯董宏迎合皇上的意旨,追求名位,想讓丁姬做皇太后,弄成了兩個皇位系統,安漢公親自彈劾他,從而確定了朝綱。提議定陶國太后不宜在皇太后的帷幕後就座,從而確定了朝廷的尊卑大體。《詩經》上說“不吃軟,也不怕硬,不欺侮鰥寡,不怕強硬的對手”,稱讚的就是安漢公啊。

  就連長安城中也為災民建了一千套住宅,減緩災情。

  “六輔”大權獨攬,除封爵之事外,其余政事皆由“安漢公、六輔平決”。

  太后將奏書交於群臣商議,恰巧呂寬事件爆發,太后讓群臣將兩件事一起商議,將決定報給她。

  安漢公其他兒子的封賞,都應像周公的六個兒子一樣。那麽群臣就會明顯地受到鼓勵,獻出忠誠,老百姓就會明顯地受到教化,感恩戴德。

  王莽知道了事情因果,便拘捕了王宇,把他投進牢獄,讓他服毒藥死了。

  他淡泊名利,以守道為樂,溫和善良,謙恭地對待士人,給老朋友以恩惠照顧,對老師、朋友非常忠厚。孔子說過“不如貧窮而快樂,富有而愛好禮儀”,這稱讚的就是安漢公啊。

  三月
  群臣們向太皇太后提出,大司馬王莽“定策安宗廟”的功績與霍光一樣,應該享受與霍光相等的封賞。

  到他做了侍中,原定陵侯淳於長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安漢公不敢偏愛私親,稟奏建議給予誅討。周公誅殺管叔、流放蔡叔,季子用鴆酒毒死叔牙,安漢公就是這樣的人啊。

  所以當太后將此事拿上朝廷討論時,王莽當即上書:“王宇被呂寬等人所牽累,誤入歧途,散布流言迷惑眾人,犯下與管叔、蔡叔同等的罪行,臣不敢隱瞞,他應當論處。”

  如果群臣真的效忠朝廷,老百姓真的感恩戴德,那麽對朝政來說還有什麽難辦的呢?望陛下深刻感念祖宗的厚托,恭敬地服從上天的告誡,效法舜帝和周成王的盛舉,完備地給予像伯禽所得一樣的賞賜,不吝惜像對待周公那樣的賞賜,使國家的法制得以健全,後代的人有所依從,這是天下的大幸!”

  其次,為了解決關中的百萬流民問題,建言由太后王政君帶頭過儉樸的生活,以示朝廷決心,然後由朝廷出資萬萬錢,自己又帶頭貢獻錢百萬、田三十頃救濟民眾,之後百官群起效仿。

  可是群臣不斷向太后建議,王莽推辭再三之後接受了“安漢公”的稱號,但始終拒絕接受封給他二萬八千戶食邑俸祿。

  這一詔令的下發,頓時安了大部分官吏的心,不用再擔心之前的舊事被發,於是朝廷開始運轉流暢,百官各司其職,王莽的聲望被進一步提升。

  對於舉薦的人才,也因為他在歷史上曾犯過某種過錯,以為不可信任,就廢置而不舉薦。這就完全背離了孔子說的‘赦小過,舉賢才’的原則。

  ···
  現在陛下既然深知安漢公有周公那樣的功德,卻沒有像周成王對待周公那樣的褒揚和封賞,竟聽從了安漢公的堅決推辭,不考慮《春秋》的原則,那麽百姓和臣子將稱說什麽,子孫後代將記述什麽?這確實不是治國的辦法。

  而王莽之子王宇恐怕漢帝長大後會怨恨自己等人。就暗中派人和衛寶等人通信,讓漢帝的母親上書請求到京師來,想要與他們示好,保全王氏。

  而大司徒司直陳崇的上表,將這股風潮推向了頂峰:

  隨後王莽趁此時機誅減了衛家,徹底查處呂寬案件,又牽連到各郡、各封國平素抨擊自己才能出眾的人,朝中牽涉到敬武公主、梁王劉立、紅陽侯王立和平阿侯王仁等皇親國戚,都派使者予以逼迫,使他們自殺身亡。死的人數以百計,造成天下震動。

  而王莽為了挽回自己的名聲,讓人將這件事下達給各大臣,他們請求命令全國凡能背誦安漠公誡子孫書的官員,把他們記錄在官府檔案中,把安漢公之文當《孝經》一樣來看待。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