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美娛之花瓶影帝》第244章 一塊大餅
  第244章 一塊大餅

  毫無疑問,埃德加提出的兩個選項都是誠意十足,著實令安森大開眼界,終於感受到好萊塢大片的衝擊。

  不止大膽,甚至瘋狂。

  不過,安森還有不同想法:
  也許,這些條款太過激進了一些?
  在安森看來,威廉-莫裡斯將他和這個項目當作工具人,試圖利用這次機會贏得聲勢、完成全盤布局,在和創新藝術家的正面競爭之中扳回一城,進而贏得更多客戶更多項目,後面的利益才是大頭。

  但是,他們真心實意考慮過安森的立場嗎?如此激進如此瘋狂如此大膽的條款,留下多少談判余地?
  一個假設,談判失敗,最糟糕的情況成為現實,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索尼哥倫比亞及時止損,放棄安森,重新選角重新試鏡,也許托比-馬奎爾上位,他們依舊能夠掌握主動。

  威廉-莫裡斯可以用其他演員候補代替安森繼續試鏡,重新和索尼哥倫比亞談判,並且汲取教訓調整策略。

  唯一被犧牲的,就是安森。

  另外,埃德加一番苦心一番拚搏也全部付諸流水。

  反正,一個年輕演員、一個年輕經紀人,對索尼哥倫比亞和威廉-莫裡斯來說都是可以隨時拋棄的對象。

  的確,在整個故事背景下,安森具備一定價值、威廉-莫裡斯也願意成為安森後盾,但在更大的利益面前,安森依舊只是一枚棋子而已——

  至少現在是如此。

  從本質來說,威廉-莫裡斯和創新藝術家、威廉-莫裡斯和索尼哥倫比亞,他們都是一樣的,在公司利益面前,個人利益都是可以隨時犧牲的。

  除非棋子能夠增加自己的籌碼,不能隨便犧牲;甚至升級成為下棋之人。

  所以,怎麽辦?
  安森有一個想法。

  “票房分紅。”

  他拋出一個誘餌。

  在2000年的當下,票房分紅並不流行,電影公司不喜歡、演員和導演也同樣不喜歡,一口價還是主流。

  事情,一直到五年以後才開始改變,因為“加勒比海盜3”。

  迪士尼發現,約翰尼-德普的片酬一部比一部高,他們需要支付片酬並且承擔全部票房成敗的風險,這讓他們心生不滿。

  同時,約翰尼-德普經紀人也發現,一口價片酬再怎麽上漲也有上限,兩千萬俱樂部似乎已經是極限,如果演員片酬想要突破就必須加入票房分紅。

  一直以來,一部電影的票房由電影公司、發行公司、院線三方瓜分,自然而然,每一方都需要承擔風險。

  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演員片酬還是可以控制的情況下,電影公司自然不願意把票房分紅割肉給演員、導演、編劇;然而伴隨製作成本節節攀升,演員片酬也越來越高,電影公司需要承擔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於是,情況就改變了。

  “加勒比海盜4”就是一個典型教材,因為系列第三部的成功,約翰尼-德普分走迪士尼的利潤,來到第四部的時候,迪士尼不願意瓜分票房分紅,於是開出打破歷史記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口價片酬:

  五千六百萬美元。

  這也導致電影製作成本突破兩億五千萬美元,再加上宣傳發行的費用,電影成本輕松突破三億美元。

  然而,電影上映後,北美票房只有區區兩億四千萬美元,幸好海外市場依舊堅挺,全球票房最終勉強突破十億美元——

  扣除院線分紅、扣除製作人分紅、扣除成本、扣除不同國家地區發行分紅等等,迪士尼勉強賺了五千萬美元。

  沒有虧本,但也笑不出來。
    在那以後,演員和電影公司談票房分紅的時候,電影公司就爽快多了,比起一口價五千六百萬美元的片酬來說,一千萬美元加上5%、10%的北美票房分紅,對電影公司來說反而劃算許多,至少票房壓力降低一截。

  至於現在,票房分紅的條款也陸陸續續出現,並不是沒有,但大部分出現在獨立電影劇組,因為缺少足夠的資金聘請夢寐以求的演員,於是以票房分紅的方式邀請演員入股,也算是一種另類的投資。

  但主流商業電影?
  少,還是非常少。

  對此,安森是這樣想的。

  “現在的情況是這樣,索尼哥倫比亞需要進行風險評估,他們承受巨大壓力,一億美元的成本已經讓他們顧慮重重。”

  “選擇山姆-雷米擔任導演,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山姆的腳踏實地,每一分錢都務必用在刀刃上。”

  “如果我願意降低片酬,以票房分紅的方式承擔部分風險,同時配合索尼哥倫比亞的宣傳,更加積極地配合;然後再搭配附屬條款,北美票房超過多少數字,下部續集片酬就增長多少;超過多少數字,就再增長多少。”

  所謂合約談判,一是漫天要價落地還錢,一是互相畫餅肆意吹牛——

  歸根結底,就看誰的餅更誘人更逼真更具有說服力。

  安森的想法,不僅利用威廉-莫裡斯和索尼哥倫比亞的心理,而且巧妙地在利益區域尋找到一個平衡點。

  一來,降低風險,並且確保自己肯定會百分之百盡力。

  二來,將續集提上桌面,將壓力分擔出去,卻不談簽約保障,安森也好索尼哥倫比亞也罷都可以走一步看一步。

  三來,也是最重要的,安森巧妙利用所有人的“缺乏信心”。

  威廉-莫裡斯和索尼哥倫比亞都希望“蜘蛛俠”能夠成功,但從目前情況來看,超級英雄電影確實並不特別,他們都沒有信心電影能夠成功——

  又或者說,不確定能夠成功到什麽高度。

  於是,票房分紅也就沒有那麽肉痛,反而是肉眼可見地看到片酬支票降低一個檔次,比起前面獅子大開口的數字以及續集捆綁來說,心理層面接受起來就要容易多了。

  事實上,從埃德加的反應就能夠看的出來。

  埃德加細細思索一番,沒有掩飾自己的擔憂。

  “安森,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

  “這意味著你和這個項目將成為命運共同體,如果電影失敗,不,不要說失敗,哪怕電影取得了成功,但成功沒有達到預期,比如北美兩億美元票房,那麽所有人都會譴責你,認為伱需要承擔責任。”

  “這份壓力……你確定嗎?”

  信心,是一回事,埃德加相信電影能夠成功。

  但盲目自信以至於失去正確判斷,則是另一回事,埃德加認為安森在冒險。

  如果埃德加知道,前世“蜘蛛俠”北美票房最後突破四億美元的話,也許他就能夠理解安森的篤定了。

   第五更。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