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校園事件
格斯-范-桑特,一位風格獨特並且一直在研究鏡頭語言的導演,他的興趣不在於炫技,而在於拉長鏡頭的長度去呈現角色和景象的狀態,用攝像機鏡頭去捕捉時間。
就在去年,格斯和馬特-達蒙、卡西-阿弗萊克(Casey-Affleck)花費十天拍攝了一部具有實驗性質的電影,“傑瑞”——
整部電影只有五十個鏡頭,和其他動則上千個鏡頭的電影比較起來格外簡潔,並且從頭到尾就是馬特和卡西兩個人在沙漠裡行走,一邊行走一邊聊天,以一種極簡主義的方式進行自我探索和剖析。
在今年年初上映,毫無疑問是一次獨特的嘗試。
從這樣一個項目,就能夠看出格斯對電影的探索了;在美國獨立電影領域,格斯毫無疑問是一個響當當的名字。
早在1989年,“迷幻牛郎”就讓格斯闖蕩出了名號;1991年,他和瑞凡-菲尼克斯(River-Phoenix)、基努-裡維斯合作拍攝“我私人的愛達荷”更是奠定他在影壇的一席之地,證明自己作為導演的獨特魅力。
1997年的“心靈捕手”和2008年的“米爾克”前後兩次讓格斯收獲奧斯卡最佳影片以及最佳導演提名,攀登事業巔峰。
整體而言,格斯是一位相信鏡頭並且熱衷鏡頭的導演,他格外喜歡用攝像機鏡頭去捕捉演員和角色碰撞的狀態,所以他鏡頭裡的演員總是能夠奉獻迷人的表演,演員魅力甚至一定程度上蓋過電影本身。
不過,格斯自己身上遠離主流視線淡泊名利的氣質很強,他從來沒有執導過任何一部商業電影,“心靈捕手”的優秀票房表現更像是一個美麗的意外,更多時間總是專心致志地撰寫劇本研究電影,這使得人們對格斯這位導演並不熟悉。
提起“我私人的愛達荷”,人們想起的是瑞凡-菲尼克斯;提起“心靈捕手”,人們想起的是馬特-達蒙和本-阿弗萊克,但非影迷的話,恐怕不會記起格斯。
於是,達倫才詢問了一句。
“你知道一位導演格斯-范-桑特嗎?”
安森嘴角的笑容上揚起來,“當然。年初在電影院觀看‘傑瑞’,我直接在放映廳裡睡著,差一點就感冒了,我怎麽可能忘記。”
前半句話,達倫還以為安森準備恭維一番格斯,正在驚訝;後半句話,畫風就轉向一個未知領域,一下沒有忍住,達倫就笑出聲來。
“哈哈,你可以和格斯談論看看。老實說,那部電影我可沒有看過,上帝,卡西和馬特到底在想什麽。”
卡西-阿弗萊克,本-阿弗萊克的弟弟,同時也是格斯的隔壁鄰居,再加上馬特-達蒙,他們全部都是日常玩在一起的——
“傑瑞”這個項目,就是格斯在欣賞長鏡頭大師貝拉-塔爾(Bela-Tarr)七個半小時作品“撒旦的探戈”之後產生的靈感,和鄰居卡西坐在一起討論出來的。
“男孩是如何變成男人的。”安森滿臉認真地回答達倫的提問。
達倫:???“哈?”
慢了半拍,達倫才意識到怎麽回事,不由啞然失笑,“孩子,你和格斯應該能夠一拍即合。”
說完,達倫直接笑出聲。
“這是好事。”
“事情是這樣的,伱還記得前年——不對,大前年——哇哦,1999年居然已經過去那麽久了嗎?時間真快,總之,1999年的科倫拜嗎?”
記得,怎麽可能忘記?
哪怕安森是穿越過來的靈魂,前世在太平洋彼岸也聽說了這個新聞,轟動全球的校園槍支暴力案件。
1999年四月二十日,位於科羅拉多州丹佛郊區的科倫拜中學發生校園槍擊事件。
兩名青少年學生配備槍械和爆炸物進入校園之內,在引爆炸彈未果之後,持槍掃射,槍殺了十二名學生和一名教師,並且造成另外二十五人受傷,最後兩個人自殺身亡。
這起事件被視為北美歷史上最血腥最暴力的校園槍擊案,一直到2007年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事件爆發為止。
事件導致整個社會的道德恐慌,全面引發人們對社會邊緣人、校園暴力、青少年抑鬱、暴力電影暴力遊戲、宗教信仰等等諸多議題的種種關注。
一直到2002年,圍繞事件的討論依舊沒有平息。
準確來說,就在不久之前,一部名為“科倫拜校園事件”的紀錄片登上戛納電影節,再次引發全面關注,電影拿下五十五周年紀念獎之後也登陸北美展開全面公映。
關於暴力、關於生命的探討,永遠都不應該被忽略。
等等,科倫拜中學、格斯-范-桑特?
關鍵詞碰撞在一起,安森一下就想到了一部電影——
第五十六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得主“大象”。
“大象”是一部非常特別的作品,又是格斯對電影語言的一次探索,電影以一種偽紀錄片的方式記錄一所普通中學的一段日常,再普通再簡單再風平浪靜不過的一段日常,然後在電影的最後二十分鍾裡用槍支暴力蠻橫地把一切摧毀。
電影裡,格斯的導演視角是冷靜的乃至於抽離的,他沒有站在任何角度進行剖析或者表態或者譴責,以一種近乎冷血的姿態呈現平靜底下的暗潮洶湧,卻將人物與環境之間的壓抑、躁動、瘋狂展現得淋漓盡致,製造出一種不寒而栗的衝擊力。
前半部分,格斯用瑣碎而細膩的白描手法塑造出一個個普通而鮮活的學生形象,把他們當作人看待;結尾部分,格斯再用蠻不講理的姿態把所有人碾壓粉碎,冰冷殘酷地不把人當人看,這樣的反差和衝擊將影像裡流動的殘忍和血腥完美展現。
毫無疑問的一部傑作。
人們對格斯的印象始終停留在“不羈的天空”裡的孤獨和茫然、“心靈捕手”的溫柔和勵志,然而格斯卻輕描淡寫地拋出一部“大象”,徹底顛覆一切想象。
可是,如果安森沒有記錯的話,格斯拍攝這部電影采用的是全業余班底,電影裡出現的全部角色都不是演員,就是普通學生而已——
否則,格斯需要的話,馬特-達蒙或者阿弗萊克兄弟都是一句話的事情,他根本不需要擔心演員的問題。
更不需要達倫的幫忙了。
難道安森猜錯了,達倫正在討論的項目不是“大象”?
安森沒有著急跳入結論,保持耐心,順著達倫的話語往下說,“當然,所以格斯是準備拍攝一部關於科倫拜的電影嗎?”
達倫也沒有再繼續賣關子,直接切入主題。
“對。”
所以,的確是“大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