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夢境》第207章 207大雨一直下
   第207章 207大雨一直下
  朱標在回宮的時候,負責監視的檢校也已經把二人之間的對話全都整理完畢,放在了朱元璋的案頭上。

  朱元璋瞧著未曾乾涸的筆墨,仔細的閱讀起來。

  當朱元璋看到王布犁說他給百姓上京告禦狀的事,竟然是好心辦了壞事之後,心裡說得勁那真是假的。

  “朕如此開明,在臣子眼裡竟然是這樣,到時候百姓被手底下的官員殘害,他們求救無門,豈不是?”

  朱元璋哼了一聲,繼續往下看。

  “朕竟然比不上劉玄德?”

  “他可真是咱的好女婿,竟然說咱苛求諸葛亮這樣的臣子,是癡心妄想?”

  “氣煞我也!”

  朱元璋覺得王布犁根本就不了解他,哪一個不曉得他兢兢業業的就是為了百姓?

  要不然他每天凌晨起來,子時前睡覺,哪個皇帝比他還要勤政?
  大多數人都是癡迷享受,只有咱這個大明開國皇帝,才會十年如一日的這般辛苦操勞。

  到頭來小輩子們還覺得咱是瞎忙活!
  朱元璋越發的上火了,關鍵還沒處出氣去。

  他強壓著怒火,繼續往下瞧,兒子女婿二人針對上京告禦狀又探討了一些預防性的辦法。

  當朱元璋看見王布犁所言天子愛當青天大老爺,手底下的臣子便會想方設法讓他多當青天大老爺的時候,一下子就愣在原地。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思考著自己這般操勞,是不是被丞相胡惟庸那個狗東西給算計了?
  朱元璋可不相信胡惟庸是個蠢貨,那個老小子是面帶豬像,心中嘹亮的狗東西。

  “不對!”

  朱元璋連忙打斷自己這個想法。

  他恨不得把丞相給撤了,朝廷所有的奏疏全都擺在他的案子前,用不著別人來代替他來審閱。

  所以才會對茹太素這等上書寫個一萬多字都墨跡不到重點的臣子,十分的厭惡。

  “花言巧語。”

  不過朱元璋一想到天啟皇帝在一旁做木匠活,立皇帝那個太監在一旁批閱奏章,就十分的不得勁。

  等他都看完了,太子朱標才急匆匆的回來。

  “爹,你都看完了?”

  “嗯,看完了。”

  朱標頗為激動的道:“王布犁的這番話當真是讓孩兒醍醐灌頂,爹你沒日沒夜的處理朝政,可是仔細想想,那些奏章上的事,都該是天子來親自處理的事情嗎?”

  因為朱標在朱元璋的督促下,也早就學習處理朝政了,他以前還覺得許多事都是要皇帝親自過問的。

  可是經過王布犁那麽一提醒,許多事根本就用不著遞交天子這裡來,下面的地方官完全都可以自行處理。

  可是,大家都知道天子勤政,所以大小事情全都寫在奏疏上,以此也表明自己是一個勤政的官員。

  到頭來,什麽決斷都是天子做的,地方官全都是傳聲筒的作用,一點主觀能動性都沒有。

  全天下的事都被爹給做了,那不是白花那麽多俸祿養著那麽多官員。

  朱標絮絮叨叨的說了一大堆,然後才說:
  “我看他們就是想要熬鷹,故意給爹你找來許多活乾,然後讓你樂在其中,達到累死的情況,最終讓我這個寬厚的太子提前上位,這幫人可真是殺人不見血啊!”

  朱元璋聽著兒子的理解,他再次陷入了深思當中。

  其實他是不怕苦不怕累的,就怕後代子孫守不住自己千辛萬苦才置辦下來的家業這事!

  對於臣子,他幾乎沒有什麽信任可言。

  所以才要樁樁件件都攥在自己手中,這也就養成了許多臣子無論大小事情全都上報。

  就這,還是胡惟庸等人先審閱了一遭,利用丞相這個職位截留了三分之二,剩下再給老朱送過去。

  “不對,不對。”

  朱元璋站起身來溜達了兩圈:“這事是朕願意乾的。”

  “對啊,父皇若是不願意乾這件事,你看還有多少臣子天天寫奏章,無論大小事情全都上報的?”朱標抬頭望著站在禦階上的朱元璋:
  “爹,這何嘗不是臣子對您的諂媚呢?”

  “上有所好,下有所投。”

  “這個淺顯的道理,竟然蒙蔽了你這麽長時間。”

  朱元璋被兒子劈頭蓋臉一番話給說的不知所措,直接打上了沉默。

  他明明想要反駁,可事實確實造成了這樣的後果。

  “你說的倒是在理。”

  朱元璋認為底下的臣子就是想要通過這種情況來達到累死他的計謀,實在是過於操勞了。

  他可是清楚的知道自己至少還得有二十幾年的好活頭呢。

  底下的那幫臣子可不一定能活的過他!

  朱標見他爹終於聽進去自己的勸告,連忙開口道:“既然如此,莫不如想個法子不必如此勞累,才能更好的延綿益壽,統治大明。”

  朱元璋笑了笑,指了指自己的兒子道:“朕若是不死,你豈不是一直都是太子,當不上皇帝了?”

  “爹說的這是什麽話?”朱標也是哈哈大笑道:

  “孩兒目前而言還是太嫩了些,連王布犁那個在縣衙廝混過的小吏都能經常把我說的啞口無言,更不用說肚子一堆算計的其余臣子了,還需要爹頂在前面,為兒子遮風擋雨呢。”

  朱元璋對於兒子的這番表態輕微頷首,他目前可沒有什麽想要退位當太上皇的想法。

  更何況許多事不抓在他手裡,他夜裡也睡不著!

  就在父子倆招來刑部尚書錢唐探討有關百姓告禦狀的事,聽著皇帝的提問。

  錢唐摸著白花花的胡須,稍微思考了一會:“陛下,此事我與駙馬也曾在審案期間探討過。”

  “哦?”朱元璋佯裝不知的道:“伱可以說一說。”

  “針對這種情況,就該派出欽差,代表天子巡視四方。

  若是有人攔截告狀,也可以由欽差大臣受理,省的他們花費很多精力和錢財不遠萬裡前來京師,這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實在是太難了。”

  “嗯,這個主意倒是不錯。”

  朱元璋頷首,看樣子等明天番邦使節來了之後,朕還得再次賣給他們更新版本的。

  “可是欽差該怎麽選?”

  “此事還需把丞相、戶部尚書等人叫來共同商議。”

  錢唐隻討論案子,對於人選這事,他也插不上手。

  天底下像王布犁那種會斷案之人始終是少數,所以選人當欽差這件事還得有普及,這樣才能更好的推廣開來,而不是設立一個蘿卜坑。

  否則一旦王布犁這類人年老或者故去,下一個皇帝當任,照著王布犁這種標準尋人,欽差之事怎麽能繼續推行下去呢?

  胡惟庸等人來了之後商量有關京控的事情,他們也都明白。

  出現遲孫氏這種悍婦鑽了天子定下的漏洞,天子震怒,一個月之內要是抓不到她的丈夫讓他來觀刑,就直接砍了她。

  如今正是要為這件事補上bug。

  免得此等誣告之舉成風。

  沒有這件事,朱元璋後面也會大肆下發一起新政策,那就是號召百姓舉報貪官汙吏,並且把他們都押送到京師來。

  故而在通往南京的驛道上,經常能看見百姓們帶著乾糧,三五成群或者百十人,捆著幾個當地的富民或者官員,匆匆趕來,請求朱元璋這個天子給他們做主。

  而且為了避免告狀者得到刁難,凡是集體進京告狀的人,即使沒有路引,各處關隘也不得攔截,否者就按照阻攔送給朝廷的密奏處理,被斬的結局。

  至於吏員嘛,更是不被老朱放在眼裡,他們跟官員不是一個待遇。

  因為老朱幼年的遭遇,所以他下令百姓對於吏員的做法更加的激進。

  百姓可以直接把他們抓起來,無需走什麽報告流程,直接押送進京。

  朱元璋直接放權給百姓可以直接進入縣衙抓捕官員,就已經預示著大明官僚系統在地方上的統治已經失去了權威性,說句癱瘓也不為過。

  朱元璋又考慮到官吏害民,必然是沆瀣一氣,所以他們若是膽敢反抗,事後必然會誅殺九族。

  正有一句老話說的好:大雨還在下,重八讓你的九族別害怕!
  朱元璋也相信自己確實找到了整治吏治的絕佳辦法,他對此也非常自信,只要這般處理一年,那整個大明的縣衙必然會海河晏清,天下的貪官汙吏在百姓的威懾下就會全都改邪歸正。

  可往往這只是朱元璋一廂情願的想法。

  他想要以天下人為棋子,但不是所有棋子都會老老實實的按照他的安排去走。

  自從禪讓轉為家傳後,人就變得非常喜歡權力了。

  縱然臨時工手中只有一丁點權力,那也會把這份權力極大的發揮出去,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

  無數的歷史經驗說明了,沒有人不愛權力的!
  如今是天子賦予他們的權力,那誰還不好好攥在手中?
  於是朱元璋發動百姓抓捕害民官員的政策,被底下人進一步擴大到抓官、吏、富民,尋常百姓。

  吃飯的時候鍋還碰到碗呢,更不用說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了。

  於是誣告成風,人人自危。

  誰都害怕別人因為勒索、報復為目的的誣告,胡亂給他扣帽子,押送到京師去。

  這種風氣已經讓朱元璋一年的美好政策走向了失控!
  在朱元璋的鼓勵下,所有的官員、胥吏、富民、細民,都可以是被抓捕的對象。

  官員下鄉可以被百姓抓。

  胥吏必定是害民者。

  富民可以被打成“豪民”。

  細民也可以是“幫虎”。

  只要他們之間有矛盾、有衝突、有積怨、有欲望。

  “豪民”“幫虎”這類帽子便可以滿天飛。

  畢竟,“明察秋毫”的朱元璋只有一個,其余人都是哄騙他的奸臣。

  青天大老爺的名頭也就只有朱元璋一個人能戴好。

  事實上老朱並不在乎某個具體案件的真相,他在意的是運動的趨勢在往哪個方向走。

  負責審訊被綁縛者的通政司的力量也很有限,如此大規模的人被關進京師監獄,連軸轉也審問不過來,更不用說按照正常的流程還得派人去當地尋找證據以及認證之類的。

  事實上通政司處理案件的尺度,主要是依據朱元璋的政治需要,而非案件本身的真相。

  真相對於朱元璋而言根本就不重要。

  他就是想要讓下面的人都老老實實聽話,有沒有按照他的吩咐做事。
    這些人,不也是為了“諂媚”朱元璋的行徑,順便也讓自己在這裡面撈取利益。

  在這項政策當中,除了老朱外,沒有人是絕對安全的。

  大明的重臣們討論完了,終於被老朱差人上涼茶,給眾人解解渴,順便去尿個尿。

  歲數都不小了,免得憋壞嘍。

  對於王布犁的彈劾,胡惟庸從來都沒有留著,而是全都發給朱元璋讓他去看。

  朱元璋在討論空隙當中,又發現了彈劾王布犁的事情。

  不少人拿曹操來說王布犁狼子野心,私自抓捕無辜的牙人,以至於許多客商千裡迢迢來京師後,都無法完成交易,眼瞅著就要損失慘重。

  甚至還譏諷了王布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疏通江寧縣的溝渠,兵馬司的士卒還要日常維護,此人雖未典史,但是手伸的也越來越長,陛下不可不防!
  對於把王布犁類比曹操這個形象,朱元璋第一個就不相信。

  首先曹操他就比較矮小,完全夠不著王布犁的個頭,再加上朱元璋也了解王布犁看著勤奮上進,可實際上是一個性子十分憊懶之人,能偷摸不乾活就歇著。

  想要讓他發憤圖強,乾曹操那種事,還真是抬舉他了。

  雖然奏章上對於王布犁的彈劾,朱元璋不在乎,但是對於那些客商之事,他還是在乎的。

  他只是在思考,那些縣衙的吏員們能否代替這些牙人,做好那些事。

  哢嚓一聲。

  外面劃過一道閃電,又要下雨了。

  朱元璋慢悠悠的走在殿外,站在走廊裡,瞧著雨先是一丁點滴落,然後就變得密集起來,地面立馬就濕潤了。

  “看樣子是要下大雨了。”

  朱元璋也不著急,便轉身回去繼續批閱奏章去了。

  胡惟庸等人上廁所回來也被澆透了,遂又回到各自的辦公地點去更換衣服。

  雨越來越大。

  連殿外的龍頭都開始往外吐水了。

  朱元璋頗為憂心的站在窗戶前,聽著時不時的雷聲呼嘯而過,大雨打在地上發出激烈的響聲。

  “如此大的雨,怕是要淹了!”

  朱標臉上帶著擔憂之色,百姓總是要靠天吃飯的。

  雨下少了不行,可雨下多了還不行。

  “嗯。”

  朱元璋派人去把欽天監的人叫來,讓他們算一算這場大雨要下多久?
  一旦下的太大,江面上漲,怕是要淹了沿岸百姓的家。

  後面賑災又是一項極大的支出,更不用說還有什麽疾病橫行。

  天氣不好,就容易讓百姓認為是天子的統治出現了問題,所以老天爺才會降下懲罰。

  天命之子這套理論雖然能為當權者帶來極大的妙用,可始終是一把雙刃劍。

  一旦天下出現連年災害,百姓流離失所,那就是你這個天子乾得不好。

  既然乾得不好,那咱們也就該換一個天子上來了。

  朱元璋對於這種事是十分敏感的。

  在皇宮上班的臣子們也沒有回家去,大雨一直下。

  等到了後半夜,朱元璋聽著手下的匯報已經面色十分不好了。

  “陛下,江寧縣的水位下降的很快,倒是上元縣水位一直上漲,都淹沒到大腿根了,已經形成內澇,大雨明天再不停下,怕是會有淹死人的事情發生。”

  “嗯。”

  朱元璋應了一聲,便揮手讓好不容易打探消息回來的人去烤烤火,換換衣服,喝口熱湯。

  “爹,王布犁他組織軍民疏通溝渠,而且還新建了不少,用來排水,現在真的用到了。”

  南京城雖然下轄兩個縣,可也是整體的。

  只不過因為王布犁要搞試點,先拿江寧縣做榜樣,待到明年再把經驗傳給上元縣整治一番,未曾想今年就用到了。

  不用朱標言語,作為丞相的胡惟庸也立馬想到兩縣的區別,他也不是個蠢笨之人,隨即拱手道:

  “陛下,此事過後,理應讓上元縣也要好好梳理溝渠,以此減少內澇的頻率。”

  一個城市建造的好不好,還得看下水道,不是上面建造了多少層。

  否則大雨下的稍微有點強度,那道路上的水全都沒腳脖子了。

  “嗯。”

  朱元璋叫人把彈劾王布犁的奏章拿過來,讓眾多沒有回家的臣子們傳閱。

  “你們好好瞧,要是沒有咱這個女婿提前做了事,江寧縣的損失會同上元縣一樣大,可是朝中有眼無珠之人,還借著他抓牙人這件事彈劾他,此事若是傳出去,必定會寒了許多臣子的心。

  若是南京城許久年都不下大雨,是不是咱女婿這個胡亂伸手的名頭就要掛上那麽多年?”

  對於朱元璋如此輕聲的詢問,許多臣子心裡都麻爪了。

  若是天子大聲質問他們心裡倒是有底,頂多有那麽一兩個倒霉蛋會被處理。

  可天子一旦這麽輕松的詢問,大概會處理一批人。

  故而不少人七上八下都沒有回答。

  胡惟庸瞧著這封奏章上的名字,連忙行禮:
  “陛下,左向濤胡亂彈劾,可見他胸中並沒有執政之策,將來就算為官也會危害社稷,莫不如革職。”

  “革職?”

  朱元璋甩了下衣袖:“朕覺得便宜了他,既然他不懂修渠的重要性,就讓他去廣東親自修渠吧,讓他長長記性。”

  自從王布犁處理工部那幫蛀蟲之後,朱元璋第一選擇也不是直接殺了,而是要好好的折磨這些官員一頓。

  只有讓他們看著這些貪官汙吏活著的時候是有多慘,才能讓他們心有余悸。

  “是。”

  戶部尚書連忙記下此人的名字。

  夜裡,王布犁因為大雨半推開窗戶發愣。

  說實在的他家裡條件,也算不錯的了。

  可縱然如此,也需要找個木盆來接雨,免得流一地雨水。

  今夜這場大雨,可一點都不常見。

  這是要鬧災了?

  氣溫驟然下降,搞得他都裹著薄被子看著外面的雨簾。

  “明天雨太大了,我就懶得上班,希望路不好走吧。”

  可是第二天一早讓王布犁失望了。

  街上的雨水只是沒過鞋面子,並沒有到達不能行走的局面。

  於是他只能騎上小黑子,慢悠悠的奔著江寧縣縣衙而去。

  瞧著溝渠裡奔湧的水,他算是看明白了。

  自己能上班完全是前陣子修水渠的功勞,避免了淹街的局面。

  “駙馬爺,今天還吃麵嗎?”

  余大的攤子支在一旁,就他自己個。

  “沒人?”

  “嗯,所以才厚著臉問一問駙馬爺。”余大滿臉的賠笑,請王布犁下馬。

  “來三兩面吧。”

  王布犁下了馬,坐在被余大擦乾淨的凳子上。

  “你媳婦呢?”

  “昨天下了大雨家裡漏雨,她在家照顧孩子,我趕著早上賺點錢,待到雨水下去之後,再去買點瓦。”

  余大絮絮叨叨的,本以為這場大雨會跟往年一樣沒到腰,出門都困難,未曾想積水全都走了。

  “駙馬爺,你知道是怎麽回事,莫不是上天眷顧咱,我聽說上元縣都淹了。”

  王布犁擦了擦筷子指著一旁的水渠道:“咱縣裡一個多月前就開始修建,這次正好用上了,你當時不也出了一份力嗎?”

  “哎呀。”

  余大猛地拍巴掌,這次臉上帶著真誠的笑:

  “竟然是這樣,還是駙馬爺有先見之明,當時做活的時候,大家背地裡都罵駙馬爺來著。”

  “哈哈哈。”

  王布犁笑了笑就沒搭茬,對於這種修渠的事情,許多人確實是對王布犁的操作不滿意,大熱天的出了一身的力氣。

  他一個斷案如神之人,好好斷案就行,怎麽還管到水渠上來了。

  等到王布犁進了縣衙門口,田留根臉上也帶著笑意:

  “駙馬爺,多虧了您拿來錢財,修繕監獄,否則按照昨夜這大雨,監獄非得被衝塌,犯人也得死上幾個或者逃跑。”

  監獄是地勢最為低窪的地方,哪年下大雨監獄不會死幾個人?

  當然也不排除有人是“趁機”被搞死的。

  現在倒是避免了這種情況。

  “行了,屁話就不用多少,回頭還得撒一撒生石灰,免得出現什麽疫病。”

  王布犁剛想往裡面走,就聽到田留根小聲道:
  “駙馬爺,縣衙大廳坐著傳旨的宦官,好像是等您呢。”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