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夢境》155.第154章 154王布犁的想法總是過於激進
  第154章 154王布犁的想法總是過於激進

  王布犁與朱棣對視一眼,出奇的默契,沒有出聲反駁李景隆。

  朱棣算是從小跟表侄子一塊長大,自是了解他幾斤幾兩!
  即使是朱棣,也沒有說上來就當征北大將軍。

  他有這個夢想,也是乖乖的拿著他的百十來個王府護衛練手,目前還沒有去封地擴招呢。

  目前就只有屢立戰功的藍玉說出這話來才沒有人敢嘲笑。

  其余小輩子更是沒有這想法。

  王布犁是從歷史的認知當中得知,李景隆根本就不是個將才。

  他只是名將李文忠的兒子。

  得益於朱元璋制定下來的一潭死水的政策。

  我是皇帝,那我的兒子也會成為皇帝。

  你是大將軍,你兒子將來也是大將軍。

  你兒子為什麽不能當大元帥?
  因為大元帥也有他自己的兒子!
  伱的地位,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被老朱給規劃好了。

  王侯將相,就是有種!
  李景隆洋洋得意的神色逐漸消失。

  因為他發現兩人都沒有搭他的茬。

  “怎麽,你們兩個臭棋簍子不相信,咱在軍事方面的造詣?”

  朱棣瞥了一眼王布犁,希望他這個一貫損人的嘴能夠暴擊李景隆,讓李景隆醒醒。

  可他發現王布犁同樣看向他,那眼神示意他來辦這事。

  “你娘的,這廝好奸詐。”

  朱棣暗罵了一聲,不過他也不是大明的皇帝,用不上當這個惡人,將來李景隆也不是受他差遣。

  朱棣隨即笑呵呵的道:
  “我還是想要同敢於登陸我大明境內的倭寇殺他個乾乾淨淨。

  這些小規模的倭亂,正好拿來練手,檢驗你的陣法。”

  王布犁也是頷首:“不錯,哪有人上來就當大將軍的?
  縱然是我那老丈人,那也是從大頭兵衝鋒在戰鬥的一線,才慢慢成長起來的。”

  二人委婉的話,倒是成功的轉移了李景隆的思維,遂頷首道:
  “對於陛下,我是極為欽佩的。”

  王布犁心說這不是廢話嗎?
  朱棣見揭過這個話題之後,便開口道:

  “我會繼續差人打探倭寇具體的消息,到時候咱們就去伏擊,你這個典史也不好推辭吧?”

  “嗯,對於殺倭人,我是極為讚同的,有機會必然去踏平倭國,有確實消息喊我,順便給我準備一副盔甲。”

  “嗯?”

  朱棣與李景隆兩人都不理解王布犁的話。

  那倭國就是一個窮酸地界,土地狹窄,大明耗費大量軍費去踏平那裡怎麽看都不劃算。

  “為什麽?”李景隆率先開口道:

  “倭國那個窮鄉僻壤的地界,你換一個征戰目標,我還挺佩服的你。”

  “是的,蒙古人兩次征日本,都因為風暴停止了,我們貿然出海也會遭遇如此。”

  朱棣還是挺讚同李景隆對於倭國的判斷的。

  “不過是時機選的不對,蒙古人對於航海可不擅長,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

  否則唐朝時候,日本的遣唐使以及鑒真和尚是怎麽來和去的?”

  王布犁覺得目前的航海技術更加發達,尤其是宋朝對外貿易更為繁盛。

  他們兩個半文盲自然也不會拿出鑒真和尚東渡了六次才成功來反駁,反倒覺得王布犁說的有道理。

  朱棣對於日本的認知是來源於朱元璋,而朱元璋對於日本的認知也不全面。

  他覺得日本是一統的國家,他要把日本變成藩屬國納貢,進而從國家層面控制倭寇的行為。

  朱元璋更是沒有意識到日本的國王是個傀儡,實際上已經是由幕府控制實權,故而對於來朝的日本人,朱元璋隻認大覺系為“日本國王”,其余勢力皆是不認。

  朱元璋即使派人去日本,也不過是宣布事情,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調查,如此種種他對於日本的認知,大多都是徐達等人攻破元大都後,從元順帝遺留下的資料而來的。

  而大覺系的“日本國王”使者來大明往來以及書信,也不會把日本的真實情況告訴朱元璋。

  他們自是要維護大覺系的利益,有意隱瞞,誇大他們的影響和勢力范圍。

  避免朱元璋得知真相後,會支持另外的勢力。

  故而朱元璋根據這些被隱瞞歪曲的信息,得出了自己對日本的判斷。

  那就是日本有小規模不臣之人,但他相信日本國王能夠處理好,進而統一日本,控制倭亂。

  可惜日本國王一脈根本就無法完成朱元璋想象當中的事情。

  他們反倒還要利用朱元璋對他們的支持和庇護,來維持自己的殘余勢力。

  而且北朝的幕府是不願意成為大明的藩屬國的,也不願意臣服於大明。

  這些人不在乎大明是不是東亞霸主,也不在乎日本國王是不是正統。

  他們隻想要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斷的掠奪和販賣來獲取財富,過上自己想要的瀟灑生活。

  故而這幫人倒是明初倭亂的主要軍事力量。

  孫子言知己知彼,可老朱對於倭國的信息就不是真實的,做出的判斷自然也就是失真的。

  “可倭國窮的一筆,都來咱大明搶掠了,咱去了那也是搶不回來什麽的。”

  “是啊,窮逼地方,拿來也沒什麽用處,人長的又矮還醜,連擦胭脂都不會。

  我看過倭國女子的畫像,牙齒黑的,臉上白的都不是正常人,我都下不去嘴。”

  李景隆搖搖頭,覺得倭國女人難看的很。

  但這種風氣可都是貴婦的打扮,一般倭國女人都打扮不起的。

  王布犁知道連朱元璋對於倭國都是一知半解,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這些人對倭國的了解,還不如那些被朱元璋打敗出海當海盜的人認知多呢。

  再加上在大明之前,中國基本沒有來自面對海上的威脅,無論是內亂還是對外擴張,走的都是陸路。

  可以說以前的朝代根本就沒有海防的概念。

  海上絲綢之路走的最遠大概是在紅海的位置。

  外朝來使者,也多是從西域走河西走廊過來中原的,但是到了明朝,造船技術的發展以及大航海貿易的擴大。

  中國海岸線上就不止是有日本的船隻,還有來自葡萄牙的船隻,從而有了海上威脅。

  王布犁也不會貿然說日本那裡藏著金銀礦,正好可以解決大明缺金銀的窘境。

  “你們都不明白我的意思,既然蒙古人膽敢來搶掠我們的百姓,我們就要殺回他們的老家去搶掠他們的牛羊作為報復。”

  王布犁看著朱棣道:“現如今一個小小倭國的人都膽敢來我大明戕害百姓,搶奪女子回去。

  我們若是不狠狠的報復他們,那豈不是等著大明軍事稍微衰弱之後,他們就更敢來了?”

  李景隆率先不樂意的,大明如此強盛,如何能衰落?

  朱棣卻明白不是所有的軍事力量都能一直強橫下去。

  王布犁只是看著朱棣詢問道:
  “安徽廖氏兄弟以及俞通海投靠天子,這麽多年經歷了許多大戰,目前水軍歸大都督管轄。

  倭寇問題出現後,他們就開始了巡遊,以此來威懾他們,而且巡遊一直都沒停,水軍規模也在不斷的加大,你怎麽能避開他們與倭寇對戰?”

  對於李景隆的腦子,王布犁不抱什麽希望,他明白朱棣明白他的意思。

  “我大明海岸線如此長,若是有水軍巡遊,倭寇就不會來作亂,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朱棣對於此處很有信心:

  “倭寇也不是傻子,他們等我大明水軍巡遊過去了,再發動突襲,最近我可沒少研究倭寇的戰法。”

  “所以我們就更不應該等著倭寇來,被動防禦,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一但邊防日久松懈,這些倭寇突然殺來,豈不是誤了差事?”

  王布犁哼笑了兩聲:“故而以我之意,為了避免大明遭到倭寇的洗禮,咱們主動出擊把這夥賊寇給滅了。”
    曹國公李文忠雖然主要對蒙古人作戰,可這幾年他也是主動上書奏請朱元璋在浙江設立七個衛所備倭。

  王布犁滿意的點點頭,雖然朱棣是一個半文盲,但是他對於軍事方面的研究是一個肯下精力和時間的人。

  李景隆雖然嘴上說的飽讀兵書,可實操幾乎沒有,在這方面的心思也不是很大。

  大家都願意吹捧他兩句,誰讓他爹他爺都是曹國公呢。

  現如今信國公湯和還沒有奉命籌劃沿海海防,怎麽說也得是老朱十年後的政策了。

  諸如什麽陸聚步兵,水具戰艦,屬於近海陸向的被動防禦。

  老朱到後期把日本列為不征之國,但是對於大明海防體系直到宣德才建立完善,正統到嘉靖是海防停滯和廢弛階段,嘉靖末期到萬歷是改革和發展,萬歷之後又削弱了。

  朱棣雖然聽著王布犁的話很提氣,但大明目前的情況,是根本就無力出兵日本。

  讓水軍沿著海岸線巡遊還行,若是渡海出征,這種經驗他們全都沒有。

  還不如那些倭寇經驗多呢。

  “既然你已經了解了倭寇的作戰規律,我相信下次出征咱們就能砍掉那些倭寇的腦袋。

  到時候咱們先在京城巡遊一圈耀武揚威,把他們的屍體都掛在沿海地區的小島上插起來,警告這群狗東西,只要敢來大明境內作亂,就只有死路一條。”

  李景隆瞥了王布犁一眼。

  不愧是有過監斬百余人的經驗,說話就是狠辣。

  李景隆富家子弟的作風,其實對於殺人這件事,還真沒有經歷過,刑場他都沒有去觀摩。

  朱棣也覺得王布犁的思維過於激進了,比他這個當皇子的都激進。

  因為整個大明從上到下,對於倭寇都是較為溫和的保守政策。

  “如此宣揚我大明天威,是不是稍微有些殘忍了?”

  朱棣對於殺人也沒有什麽抵觸的,但是對殺人的方法還是不希望過於殘忍。

  他又沒有親身經歷過戰事,心還沒有被磨狠呢。

  王布犁又岔開話題:“對了,你買的個四五歲的小女兒最近怎麽樣了?”

  李景隆隨即甩了甩扇子:

  “我把她安置在夜秦淮,交給十三娘管理了,我開始還不知道怎麽回事,後來才曉得這個狗東西的險惡用心。”

  王布犁挑挑眉,便不在多說什麽。

  人家自己當親爹的把女兒往火坑裡推,成為他的工具。

  現在有了這個下場,那也怪不得別人。

  更何況他想要再有什麽親生兒女都沒有法子了,老朱把他給閹了。

  朱棣對於這件事也有所耳聞,他也懶得去管。

  對於老朱定下的政策,朱棣是完全沒有反對的余地的,他也不會被安排處理什麽政務。

  “我又想起來一個好主意。”王布犁對著朱棣道:
  “官府一般抓到走私的海船,全都宰了了事。

  以我之見,莫不如叫他們將功贖罪,提供海上的消息,省的我們被倭國那些狗東西哄騙。”

  “什麽意思?”

  朱棣雖然知道的倭國的國王懷良殺了大明的使者五人,軟禁兩個主使,但第二年朱元璋又派人出使,倭國國王才派人回來,歸還了被擄掠的人口。

  但倭寇依舊在中國境內出沒。

  只不過朱元璋不了解,洪武五年之後,日本倭國國王懷良已經被迫隱退,其余人都是假借他的名義來大明做事的。

  “先把海商變成大明在海外的眼睛啊,免得他們同倭寇勾結在一起,為虎作倀。”王布犁挺直自己的背,活動了一下脖子:
  “待到合適的機會看他們的表現該怎麽處置。

  相比於穩定的生活,他們那些人可不願意一直都漂泊在海外的。”

  如今華人在外建立勢力,還不成規模呢。

  “嗯,此事我找機會同父皇說一聲。”

  “哎,咱們可乾不出來瞞著你爹那事,私自去幹倭寇的事啊!”

  如今老四跟太子朱標的地位差距老大了,王布犁認為朱標還是狗一點為好。

  “行。”

  朱棣站起身來:“你們先忙著,我進宮見我父皇一次,畢竟好不容易有了倭寇的消息,我不願意錯過這次好機會。”

  王布犁頷首,目送朱棣離開。

  待到他離開之後,李景隆才語重心長的道:
  “王布犁,你如何能這般殘忍,可以當一個乾吏,且不能成為一個酷吏,否則縱然你是陛下的女婿,也很難保全的。”

  他讀的書多,也知道一些酷吏的下場。

  “殺死那些入侵的倭寇也叫酷吏嗎?”王布犁站起身來走了幾步,又頓住:

  “若是殺光他們,我背上一個酷吏的名聲也無所吊謂。”

  李景隆下意識的咽了下口水,他總覺得王布犁有一股子他在他爹身上的氣勢,那就是對性命的漠視,好像死人根本就不個事情一樣。

  若是把李景隆放在王布犁那個吏員的位置上呆一段時間,見慣了各種各樣的死屍,想必他就不會如此天真了。

  “改天請你吃飯,走了。”

  李景隆總感覺這大廳裡的涼氣越來越多,是不是被王布犁下令殺死的那些人的魂魄在此地徘徊。

  “大熱天的往外跑,你也不嫌棄熱?”

  面對王布犁的挽留,李景隆連連擺手:“改天去你家裡閑聊,這縣衙我懶得來了。”

  王布犁也不清楚李景隆腦子裡想的是什麽,他便差人去問問監獄的衛生大掃的如何了。

  朱棣自從成親之後,便很久沒有入宮請安了。

  朱元璋瞧著眼前的兒子,感慨頗多。

  未曾想過他竟然在大明的未來成為第三代皇帝,也不知道他乾的好不好。

  這小子目前而言打仗還行,真不像是個能坐的住一門心思乾政務之人。

  在老朱的印象當中,小四是屬於跳脫的性子,讓他像標兒一樣,老老實實的坐在這裡處理政務,想想都不可能坐的住。

  故而朱元璋很是奇怪,希望將來在仙境當中,能夠看到老四這皇帝乾的怎樣。

  朱棣低著頭,感覺父皇一直都打量著自己,難不成方才自己所說的不同意?
  果然。

  還是咱的狗頭軍師辦事過於狠辣,連自家父皇都得斟酌斟酌。

  王布犁所說對付倭寇的下場以及殺到倭國去,朱棣全都按照自己的主意說的。

  畢竟王布犁還沒有真正成為駙馬,還是不要叫父皇知道他殺心過重為好。

  倒是朱標下場叫老四起來,坐在一旁,不必如此拘謹。

  叮囑他成家之後,還是要多來宮裡走走,否則等他再過兩年去北平就藩,再想要見面就千難萬難了。

  朱元璋微微挑眉,摸著胡須笑了笑:
  “老四,你也知道如今北方凋敝嚴重,北平周遭百姓的衣食都不能得到保證。

  對內連休養生息都做不到,雲南、遼東等地的元韃子都沒有消滅,就一下子發展水軍,遠征倭國。

  此舉實為不妥,咱的國庫沒錢,無法四處征戰,面對那倭王殺了咱的使者,也只能暫時忍耐下來。”

  朱棣也明白,大明雖然經過了快十年的治理,可百姓的生活依舊困苦。

  大明能打,但也需要各種後勤支撐。

  朱元璋內心深處依舊忌憚的是強盛時期的蒙古,兩次遠征日本都失敗而歸。

  大明的水軍是折損不起的。

  否則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不光是日本,還有什麽安南、大小琉球、真臘、佔城、爪窪等等的蠻夷小國,還會不會主動前來朝貢?
  朱元璋面對老四的提議,他不清楚會不會改變未來,但是也得叮囑一句:
  “老四,你要謹記,縱然是後世子孫,也不能依仗中國富強,貪一時之功,無故興兵。”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