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在法蘭西當王太子》第214章 槍在手,跟我走!
   第214章 槍在手,跟我走!
  學者聚會接近尾聲時,房門突然被人推開,一名目光深邃,渾身透著書卷氣的中年人,在仆人帶領下走了進來。

  眾人轉身看去,頓時發出興奮且驚訝的呼聲:
  “希拉達切萊比!您怎麽來了?”

  “切萊比,我們正在拜讀您的大作。”

  “您寫得真是太好了!有些地方我們不是很理解,請您幫我們解讀一下吧。”

  “您快請坐這兒……”

  名為希拉達的學者有些疲憊地應酬著,在地毯上坐下,微笑著和屋裡的幾人說起了突尼斯人和羅馬的關系。

  這已是他今天趕的第三個“場子”了。對他來說,這原本應該是一樁生意——他收了一筆錢,以自己的名義發表了《突尼斯起源分析》。

  收費相當高,足有1000裡亞爾。要知道,這冊子沒有經過宗教方面的首肯,更是對禁衛軍大加鞭撻,他可是冒了很大風險的。

  不過,經過這一陣對小冊子的反覆研讀,他卻對這裡面的內容越來越認可,開始積極地在突尼斯各處推廣起來。

  “對於我們源自強盛的東羅馬帝國,這是毋庸置疑的。”希拉達很快就成為了討論的核心,並按照小冊子裡的觀點道,“如今橫在我們與文明、繁榮之間的,就是那些奧斯曼人!
  “他們殺害我們的先祖,殘暴地壓迫了我們這些羅馬後裔百余年!”

  他說的奧斯曼人就是突尼斯禁衛軍。其實,關於對禁衛軍的仇恨,不用他怎麽煽動,屋裡的人便已紛紛點頭。百余年前,奧斯曼禁衛軍入侵突尼斯時,自然伴隨著大量的掠奪和殺戮。

  有人謹慎地問道:
  “可是,切萊比,我們的羅馬同胞,就是法國人……他們信仰基督教,萬一他們逼迫我們改宗……”

  “放心吧,這種事情不會出現。”希拉達言之鑿鑿道,“不瞞諸位,我和法國的高層接觸過。他們人都很好,很文明和包容。他們是要幫助我們實現自治,保證不會逼迫我們做任何改變……”

  “這可真是太好了!”

  就在“精法”們興奮討論的同時,約瑟夫正乘著他的船型馬車前往蘇薩北部。

  馬車裡,駐突尼斯領事喬安向他匯報了“身份認同”的宣傳情況,又有些擔憂地提醒道:

  “殿下,咱們忙碌了這麽久,但似乎並沒有突尼斯人敢於反抗禁衛軍。我是說,眼下各處仍頻發禁衛軍襲擊法國人的情況。您看,我們是否可以先出兵威懾他們一下?”

  按照王太子的計劃,首先是要讓突尼斯土著感覺有“羅馬同胞”撐腰,然後讓他們回憶起對禁衛軍階層的仇恨,而後“揭竿而起”,造禁衛軍的反。

  約瑟夫搖頭道:

  “絕不能陷入治安戰,那會拖垮我們。禁衛軍統治突尼斯這麽久,普通人肯定會懼怕他們,這不奇怪。所以,我們需要給他們一些‘激勵’才行。”

  “激勵?”

  “人們或許不會為了復仇而挑戰強者,但卻會為金幣鋌而走險。”約瑟夫微笑望向遠處的清真寺,“這就是我去找阿拉義長老的目的。”

  阿拉義長老是突尼斯宗教界一位極有影響力的領袖,侍奉他的信徒非常多。最重要的是,他不是奧斯曼人,而是突尼斯土著出身。

  一個半小時後,在清真寺外的一處別墅裡,約瑟夫苦口婆心道:
  “這對於您和您的派系也是有莫大好處的——現在宗教界被奧斯曼人把持,趕走了他們,您必將成為突尼斯宗教界的最高領袖。”

  樣貌和藹慈善的老者卻仍是猶豫著拒絕了,並在禮貌地告辭之後,率隨從返回了那座高大的清真寺。

  他雖然對號召突尼斯土著趕走奧斯曼人有些意動,但終究還是覺得此事風險太大,沒有答應這位年輕的法國大人物的建議。

  喬安看著阿拉義離去的背影,低聲道:

  “殿下,要不要……威脅他試試?”

  約瑟夫立刻搖頭:“不用。我們明天再試試。”

  喬安雖覺以那老頭的態度來看,再勸多少次也沒用,但既然王太子殿下這麽說了,他便不再多說什麽。

  次日,約瑟夫多帶了幾個人,再次和阿拉義長老會面,議題也仍是昨天那些——號召信徒們對突尼斯禁衛軍發起襲擊。在這一過程中,從禁衛軍那兒“奪回”的所有財富,除了土地都歸襲擊者所有。

  要知道,作為突尼斯的統治者,禁衛軍手中掌握著突尼斯巨大部分的財富。隨便抄一家禁衛軍高官,就足夠幾個柏柏爾人大部族吃好幾年的!有這麽大的利益驅使,又有宗教領袖的號召,突尼斯土著還能不跟禁衛軍玩命才怪。

  當然,如今的突尼斯禁衛軍雖然大多腦滿腸肥,戰鬥力低微,但仍把持著突尼斯絕大多數的武器。土著們想要挑戰他們,就只能向“羅馬同胞”求助武器和經費,從而產生更為緊密的感情與利益“羈絆”。

  這就是約瑟的“獻祭”方案。

  然而,謹小慎微的阿拉義長老卻再次拒絕了他的建議,並客氣地暗示年輕的大人物不要再來了。他作為一個柏柏爾人,能在奧斯曼人把持的突尼斯宗教界屹立不倒,靠的就是這份不出頭、不冒險的謹慎。

  喬安目送老者離去,泄氣地看向王太子,正準備詢問接下來要怎麽辦,卻見殿下轉頭問身後的兩名“侍衛”:
  “怎麽樣?有把握嗎?”

  那兩人簡單地點頭,而後立刻返回馬車上,取出炭筆和畫夾開始進行素描。

  十多分鍾後,喬安便在他們的畫紙上看到了栩栩如生的阿拉義長老的樣子。

  “殿下,您這是要?!”他驚訝地看向一旁的王太子。

  “既然阿拉義長老不同意,我們就幫他同意好了。”約瑟夫朝他狡黠一笑,接著命令車隊前往幾條街外早已備好的房舍裡。

  兩名畫師進了屋,立刻擺開架勢,掄起全套油畫工具繼續他們的畫作。

  約瑟夫看著二人忙碌的身影,不禁感歎道:
  “王后陛下讓我將專屬畫師都帶來,還真是料事如神啊!”

  幾天后,一副阿拉義長老神色肅穆地揮手號召信徒們驅逐禁衛軍強盜的油畫在突尼斯各地瘋傳。

  油畫的上方還有個帶銳角的橢圓框,裡面寫著:趕走奧斯曼人,從他們那兒奪回的財富,除了土地都歸聽從號召的勇士所有。

  那個銳角的尖端指向畫上阿拉義的嘴部,讓人一看就明白這是他說出的話。

  每個省都有大量的油畫流傳,而用石板印刷出來的,色彩單調的阿拉義長老就更有上萬份之多。

  不到10天之後,整個突尼斯就都知道了阿拉義向奧斯曼人“宣戰”的事情。
    這個辦法,約瑟夫是從上次的《最後的晚餐》中得到的靈感。

  既然受教育程度高出突尼斯很多的法國人都篤信油畫上的東西就是事實,那麽突尼斯人應該更加深信不疑。

  好在從18世紀開始,整個奧斯曼、北非的宗教界由於受到歐洲影響,已不再排斥畫像,這讓他的計劃得以順利實施。

  至於阿拉義長老會否認?

  不說目前他家周圍已經被警情處帶人戒嚴,普通人很難見到他,就算他能把消息傳出去,人們是更信一個口信,還是更信如真人站在眼前般的油畫,結果不言而喻。

  除非阿拉義老爺子能瞬移到突尼斯城,當眾宣布“那油畫不是真的”,否則這“宣戰”就算坐實了。

  ……

  很快,整個突尼斯在宗教領袖的號召下,開始不安分起來。

  比塞大南部,安達魯西安。

  十多名四五十歲模樣的“復仇之劍”組織成員正聚於昏暗的小屋裡。北側的牆壁上貼著一張阿拉義長老的油畫,周圍還擺了一圈宗教用具。

  他們是一個柏柏爾人組成的反抗禁衛軍的組織,已經有上百年歷史了。只不過經過漫長的歲月,他們早已看不到驅趕奧斯曼人的希望,年輕人根本不願意加入,組織眼看就要崩散。

  就在這個時候,宗教領袖的“宣戰”號召來了。

  這幅油畫幫他們在三天之內招收到了60多名成員,還都是二三十歲的青壯。這簡直令他們欣喜若狂。

  “復仇之劍”的首領哲米勒帶著組織高層做完了禱告,立刻看向距離最近的大胡子:
  “法瓦茲部族那邊怎麽說?”

  “哈薩尼族長同意和我們一起攻擊城鎮的禁衛軍。收獲他們佔六成。”

  哲米勒點頭。法瓦茲部族族人眾多,起碼能出動400多名戰士,而自己這邊則只有150來人,所以對方拿大頭倒也可以接受。哦,不,“復仇之劍”是為了向邪惡的禁衛軍報仇,才不是看上了那點兒金幣!
  大胡子卻繼續道:
  “只是,哈薩尼族長說他們僅有少量彎刀,其他的都是砍刀,擔心會敵不過禁衛軍。”

  他說的砍刀是一種用來宰殺牲口和劈砍灌木的農具。

  安達魯西安的城鎮裡雖只有200來名禁衛軍,但卻擁有數十支火槍。這要真打起來,誰輸誰贏還真不好說。

  哲米勒不禁皺眉。“復仇之劍”常年暗殺、綁架禁衛軍,手裡卻也只有不到12支火槍,還都是老式火繩槍,根本無力給盟友提供援助。

  另一名組織高層緊握雙拳,咬牙道:
  “怕什麽?我可以帶領勇士們,用鮮血淹沒那些邪惡的敵人!”

  哲米勒斷然搖頭,就聽一旁的大胡子道:

  “我聽說,有一位從突尼斯城來的老爺,願意為驅逐奧斯曼人的戰士提供幫助。”

  他向前探身,聲音低了些:
  “據說,他有不少火槍,甚至還有大炮。咱們或許可以去見見他。”

  屋中的所有人頓時眼前一亮。

  ……

  比塞大港。

  哲米勒遠遠打量著街對面其貌不揚的建築,又吩咐手下反覆確認周圍沒有埋伏,這才小心翼翼地帶人走了進去。

  這裡就是那名能為他們提供武器的老爺的住處。是他從一名法國商人那裡探聽到的消息。

  化名扎加諾斯的警情處特工伊沙克接見了他們。

  僅用了不到一小時,哲米勒便心花怒放地從那棟舊房子裡出來了。剛才,扎加諾斯老爺只是要他們答應接受“羅馬起源”的說法——他之前看過那份小冊子,對認可羅馬後裔的身份並沒有意見——之後扎加諾斯老爺便承諾,將交給他足足100支燧發槍!

  而且這些東西會直接幫他運到安達魯西安。

  他隻覺得暈乎乎地,前後三次捏自己的胳膊以確認不是在做夢。有了這批武器,他有信心橫掃城鎮裡的禁衛軍!
  然後一家一家地抄了附近所有奧斯曼人的豪宅!

  伊沙克待哲米勒等人離開,立刻吩咐手下前往安達魯西安,確認這些人身份的真實性。

  “復仇之劍”是突尼斯有名號的反禁衛軍組織,所以伊沙克專門給他們多撥了一些武器,希望他們能不負重望。槍當然是之前繳獲海盜和禁衛軍的,足有數千支,送起來毫不心疼。

  另一邊,哲米勒返回據點,很快和扎加諾斯老爺的人接上了頭,並在五天后從一群“橄欖商”的車上卸下了那批火槍。

  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法瓦茲部族雖然拿到了武器,卻突然臨陣退縮,表示還需要好好準備一陣,再說進攻禁衛軍的事情。

  類似的情況在突尼斯各地上演。

  土著們對禁衛軍虎視眈眈,大批武器也通過阿加東和商會發到了他們手裡。但由於所有人心中都深埋著對禁衛軍的懼怕,硬是沒人敢真的動手。

  突尼斯城裡。

  約瑟夫皺眉聽著伊沙克的匯報,不禁想起了《讓子彈飛》裡的劇情——張麻子振臂高呼“槍在手,跟我走”,鵝城的百姓們卻隻敢縮在家裡探頭探腦,即使拿著槍也不敢動黃四郎的碉樓。

  他是真沒想到突尼斯的土著能慫成這個樣子。

  他煩躁地起身,在屋裡來回踱了好幾圈,連宗教領袖都發話了,怎麽還是激不起他們的勇氣?
  難道真要他們的主現身,他們才敢……

  嗯?等等!

  約瑟夫想到這裡突然一怔,對啊,就這麽辦!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