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第162章 中距空空彈
  第162章 中距空空彈

  和渦噴14地面測試時候的情況差不多,在運8和新舟60完成防除冰能力試飛科目之後,要想把暫行標準轉正,變成真正的國標,還有很多案頭工作要做。

  不過這些事情自然有科工委方面的標準審定人員完成,對於常浩南而言,他在182廠這邊的任務就算是結束了。

  於是自然結冰試驗順利結束的第二天,他便帶著系統獎勵的70點科研點數、500點理論經驗以及182廠方面提供的兩萬元現金獎勵坐上了前往鼎新的飛機——

  盡管已經決定要參與611所那邊的兩個項目,但凡事總得有始有終。

  八三工程的05號原型機已經下線開始試飛,眼瞅著到了殲8C設計定型的最關鍵階段,於公於私他都不能在這個時候抽身走人。

  至於為什麽是鼎新而不是直接回盛京,則是因為殲8C在設計定型之前的最後一個試飛科目就是武器系統驗證。

  而負責導彈測試工作的國家武器鑒定靶場就位於鼎新,後來這裡也因此而被稱作“華夏的51區”。

  當常浩南乘坐的飛機降落在肅州機場,並經過滑行最終穩穩停在停機位上的時候,舷窗外面浩浩蕩蕩的接機人群著實把他嚇了一跳。

  除了楊奉畑、閻忠誠、鍾世宏這些盛京方面的老熟人之外,似乎還有很多之前從未見過的人。

  從衣著打扮來看,他們甚至不像是航空工業系統的成員。

  “小常同志,歡迎回來!”

  楊奉畑走上前來,緊緊握住了常浩南的手,隨後又上下打量了一番:
  “要不是這次航天工業總公司的同志們專門發函表達感謝,我們還不知道你在控制科學領域也有這麽深的研究,深藏不露啊。”

  聽到這句話的後者一愣,隨即反應過來,旁邊那些陌生面孔應該是航天系統的同志。

  搞導彈的。

  之前在跟徐洋合著那篇有關差分進化和容積卡爾曼濾波算法論文的時候,常浩南就考慮過裡面的內容會對我國製導武器的發展產生推動作用。

  畢竟在航空系統內部各廠所之間相互借調協助解決問題還算正常,但要想在八三工程掛名的同時再直接跳到航天系統,確實沒什麽可操作性。

  一方面眼下這個年代各系統之間的條塊分割尚且比較嚴重,另一方面……

  哪怕擱在大洋彼岸,一個人要想同時在洛馬和波音兩家公司擔任核心技術類職務,恐怕也不大可能獲得允許。

  所以這也是目前分身乏術的他所能想到的最好辦法了。

  只不過,航天工業總公司方面的效率確實遠遠超過了常浩南的預期。

  畢竟距離他上次給徐洋寫回信才兩個半月的時間,這中間再刨去後者投稿和雜志編輯審核的時間,哪怕從論文被錄用而非見刊開始算,到現在最多也不會超過一個月功夫。

  這霹靂11就被搞出來了?

  不過常浩南的疑惑也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在周圍人的你一言我一語中,他很快得知了事情的全貌。

  就在一周之前,滬市機械電子二局聯系到了601所,表示他們已經解決了困擾霹靂11多年的視線角速度率信號提取不準,以及彈機距離較遠時,直波雜散信號嚴重影響回波探測靈敏度的問題。

  簡單來說,過去存在的這兩個毛病一個會導致打不準——製導誤差過大,另一個會導致打不遠——半主動雷達製導無法做到發射後不管,因此與載機失去聯系的導彈會直接進入自毀程序。

  意大利人做生意算是比較講究的,盡管華夏方面最終隻采購了兩批不到80枚阿斯派德空空導彈,但阿萊尼亞公司的技術人員還是轉讓了與彈體、推進劑和戰鬥部相關的不少技術資料。
    實際上控制系統和導引頭的資料也有,但我們畢竟是要仿製霹靂11而不是複刻意大利的阿斯派德,適配的雷達火控都是我們自己的,這個東西自然不可能照抄,也就成了唯一需要技術攻關的部分。

  過去幾年間,機械電子二局和607所也已經解決了連續波照射器(CWI)噪聲過大、導引頭獲取目標信息時間過長、彈機數據交聯穩定性較差等一系列基礎問題。

  總之,就剩下上面所說的兩塊硬骨頭了。

  所以常浩南和徐洋發表的那篇論文對於機電二局的同志們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直接就讓已經拖了8年之久的阿斯派德仿製工程見到了曙光。

  也難怪他們發一封感謝函還不夠,又派了這看上去足有近百人的隊伍來閻良直接參與打靶實驗。

  跟一眾人等寒暄過後,常浩南總算是在試飛院的機棚旁邊看到了正在進行彈機匹配測試的霹靂11。

  一字排開,總共10枚。

  擱在以前,這是連做夢都不敢想的數字。

  殲8能用的阿斯派德現在總共只剩下不到60發,目前只能適配蘇27SK的R27E,也就到貨了一百多枚,加在一起最多二百出頭的數量。

  一個靶試就要用掉10發?
  笑死,這種要求但凡敢提,空軍首長就敢跳樓給你看。

  所以之前咱們進行過的三次中距彈打靶試驗,總共也就打出去了11發導彈。

  其中還有4發脫靶。

  “中距彈自由,就是好啊。”

  常浩南走上前,彎腰在其中一枚導彈的電氣接口上輕輕撫摸了一下。

  盡管早在三年之前,人民空軍就已經用引進的蘇27和R27在40-50km的距離上實現了首次超視距打靶,但用華夏自己的飛機發射華夏自己的中距彈,尚屬首次。

  也絕對有著裡程碑級別的意義。

  站在常浩南旁邊的霹靂11導彈副總設計師郭立強恰好聽到了前者剛剛的自言自語。

  xx自由這個後世相當常見的梗在1996年自然是沒人聽說過的,這讓郭立強不由得眼前一亮:
  “常浩南同志的這個提法很好啊,中距彈自由,嗯,這個提法好!”

  “過去,咱們雖然能自己製造飛機,但是導彈還要找意大利人去買,後來他們不賣了,就打掉一發少一發,外國人嘲笑我們‘有機無彈’,我們也不好反駁。”

  “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咱們自己的空空導彈,打出去一發還能補上一發,空軍想打多少,就能打多少!”

  已經走到另外一邊確認測試結果的楊奉畑此時也剛好回到人群中,思索片刻之後叫來了旁邊的一名助手:
  “讓宣傳部門注意一下,在新聞通稿,甚至標題裡面可以考慮引用這個說法。”

  本來只是自己感慨一番的常浩南被這麽乍一起哄還有點不好意思。

  不過旋即也就釋然。

  對於這個新聞報道標題基本局限在陳述句,連震驚體都還沒被發明出來的年頭來說,隨便從自媒體時代弄出來點邊角料,給人們帶來的震撼恐怕都不亞於改造之後的那台渦噴14……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