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朱棣之子》第432章 無上皇朱高煦與宦官汪直
  第432章 無上皇朱高煦與宦官汪直

  大明正憲四年,即炎黃歷4493年、泰西歷1493年。

  朱祁銘作為大明第五任皇帝,登基已滿三年。

  這位年輕的皇帝,自幼聰穎過人,勤學好問,對歷朝歷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著深刻的了解。

  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個信念,即改革是推動國家繁榮昌盛的關鍵。

  為了實現這個信念,他決定在位期間對朝廷現有制度加以改良。

  大明歷經洪武開國、永樂開海、乾熙盛世、興德之治四朝,如今已歷時一百二十二年,這四朝雖然是君明臣賢,文治武功,震古爍今。

  但是,朱祁銘深知朝廷體制發展到今天,已經存在許多缺陷和不足,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來提升對本土領地與海外領地治理的效率和公正性。

  經過多次深思熟慮和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後,朱祁銘下定決心要推行這些改革。

  正憲六年,大明皇帝朱祁銘正式開始推行改革,他命吏部尚書楊一清兼任內閣首輔,主持改革工作。

  楊一清,字應寧,雲南安寧人。

  他年少時聰慧過人,七歲時便被視為神童,特準入翰林院學習,興德年間中進士,歷任中書舍人、山西按察使司僉事、陝西提學副使、太常寺少卿、陝西巡撫、翰林學士等職。

  楊一清是一位富有才乾的政治家,深諳國家治理之道,被朱祁銘視為最合適的人選。

  他擔任內閣首輔後,立即組織了一批有識之士,共同研究改革方案。

  他們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提出了一套全面的改革措施,包括增加機密監、宣揚監、外藩事務司等機構,以加強對大明政治經濟、文化宣傳、海外藩國等方面的管理。

  這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案,得到了正憲皇帝朱祁銘的高度認可和大力支持。

  然而,改革的進程並非一帆風順。

  就在正憲皇帝朱祁銘準備在全國推行改革的時候,內閣次輔楊廷和卻堂而皇之的前往真武觀拜見太上皇朱瞻堂與無上皇朱高煦,他把正憲皇帝打算改革朝廷體制,增加機密監、宣揚監、外藩事務司等衙門的事對兩位大明上皇做了詳細稟告。

  楊廷和認為正憲皇帝此舉違背祖製,可能會引起朝廷上下的不滿和抵製。

  因此,他建議兩位上皇可以出面阻止正憲皇帝的改革計劃。

  太上皇朱瞻堂選擇了沉默,他對兒子的改革計劃持保留態度,他不願意乾預兒子的決策,也不願看到朝廷陷入動蕩。

  當他聽到楊廷和的告狀後,心中也開始產生了疑慮和擔憂。

  他很清楚,如果朱祁銘的改革計劃被證明是不符合大明利益的,那麽將會給大明帶來巨大的風險和不穩定因素。

  無上皇朱高煦聞言後,卻沒有立即表態,他知道這個改革計劃雖然有些激進,但卻符合大明的長遠利益。

  他也擔心改革會引起朝廷內部的紛爭和矛盾。

  於是,他決定暫時不表態,觀察一下正憲皇帝的改革進展,但卻在最後問了楊廷和一個問題道:“太宗皇帝曾言:‘皇明祖訓五年一修’,這話我也說過,不知你可還記得?”

  不久後,內閣次輔楊廷和拜謁兩位上皇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朝廷,引起了軒然大波。

  面對這場風波,朱高煦依然保持沉默。

  他沒有直接表態支持或反對孫子的改革計劃,而是選擇了觀察和等待。

  他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如果孫子的改革能夠真正造福於大明和天下百姓,那麽他將毫不遲疑地站出來發聲支持。

  與此同時,正憲皇帝朱祁銘並沒有因為楊廷和等人的反對而放棄改革。

  他認為,只有通過改革才能使大明王朝更加強大,天下百姓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為了說服楊廷和與其他大臣支持改革,朱祁銘親自召集了一次朝會,向眾臣闡述了朝廷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但守舊派的思維根深蒂固,並不是三言兩句就能改變。

  直到最後一刻,朱祁銘面對眾臣的質疑,反問了眾臣一句道:“太宗皇帝與無上皇曾言:‘皇明祖訓五年一修’,太上皇修過,增加了懸鏡司、通財司、賢民院等衙門。現在朕要效法祖宗對朝廷進行改製,為何不可?”

  他的這句話讓眾臣陷入了沉思。

  無上皇朱高煦如今一百多歲了,依然健在,他對於朱祁銘要改革之事不表態也是一種態度。

  “無上皇曾言:‘每一代大明君臣都有權利去改變和創新,只要他們的改變符合朝廷利益和百姓福祉,朕都支持!’無上皇說沒說過這番話,爾等難道不知麽?”

  朱祁銘朗聲問道:“科舉必考的《無上皇語錄》莫非爾等都忘記了?”

  他並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是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眾臣思考。

  朱高煦曾說過的那番話透露出他對歷史和傳統的尊重,同時也傳達出他對子孫後代的期望。

  眼下朱祁銘提起這番話,讓朝臣裡的眾多反對派開始重新審視他們的判斷和立場。

  他們開始反思皇帝的改革計劃是否真的有悖於祖製和國家利益。

  他們開始意識到,歷史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都需要適應和改變,只有不斷改革才能使大明繁榮昌盛。

  最終,朱高煦的語錄成為了正憲改革的催化劑。

  他的沉默也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思考,讓朝臣們開始重新審視和評估當今皇帝的改革計劃。

  接著,朝會上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楊廷和此時終於明白了之前太上皇對當今皇帝改革之事選擇沉默,而無上皇卻反問他的意思。

  他知道,兩位上皇並不是反對改革,而是希望改革能夠更加穩妥、有序地進行。

  於是,楊廷和不再反對改革計劃,不少人紛紛站出來表示支持正憲皇帝的改革計劃。

  這場風波最終平息下來,改革得以繼續推進。

  之後,楊廷和更是積極參與到了改革的實施過程中來,但這時的大明朝廷上下,依然存在著數量眾多的不願改革的頑固派。

  正憲七年,以智謀和膽識著稱的大明皇帝朱祁銘,決定微服出巡,深入民間了解改革的成果。

  這是一場旨在了解民生、收集民意的行動,也是對改革成果的一次檢驗。

  然而,他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對改革反對派的一種挑釁,也是對改革的一種考驗。

  因此,這場行動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撓。

  並不是所有朝臣都像楊廷和那樣站在大明王朝領導人之一的位置考慮問題,有些守舊派不是不明白改革的好處,而是不願意把手中的利益讓出去。

  雖然新設立的機密監與宣揚監、外藩事務司皆是內廷衙門,但這三個衙門的設立,卻侵佔了朝廷其他相關衙門的權力。

  機密監下設密碼司與皇家檔案館。

  密碼司負責維新會內的密碼通信和密碼管理,負責皇帝聖旨、內閣文件和機要文電、信件的傳遞工作,承擔全國有關商用密碼的科研、生產、銷售、使用等管理工作,負責全國密碼保密工作。

  皇家檔案館負責皇家、中樞檔案資料的接收、征集、整理、保管、利用和研究,負責全國檔案事業行政管理。
    設機密大監一名,少監兩名分掌密碼司與皇家檔案館。

  宣揚監說是宣講律法、政令,但實際上卻是皇帝手中的一柄“輿論”神器,貶捧官員,宣傳引導,政令布告,皆由此署而行。

  其下設有法政宣講司、大明英才庫、中華一統司、輿情司,設宣揚大監一名掌本監,少監四名執掌各司。

  法政宣講司職責為統一政治律法等相關衙門的思想和工作,增加各衙門行政效率,調整、監督、管理朝廷各衙門編制。

  大明英才庫職責為由原內閣各機構負責人事的官員組成,網羅天下英才,跟蹤記錄各能臣名將之事跡,為朝廷用人提供幫助。

  中華一統司職責為維護和普及華夏大一統的思想,維持本土領地與海外領地的社會穩定,宗教、民族、歸化事務管理,與禮部共管宗教民俗局。

  輿情司職責為宣傳引導,輿論戰場。

  至於外藩事務司,其長官由內官監太監兼任,見皇帝稱臣,外出則為大明使者之首席。

  該司職負責收集外藩資料,協助皇帝處理對外國際事務,核心職責是聯絡溝通天下藩國內維新會決策層。

  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皇帝對外工作的方針、政策,跟蹤研究宗藩及國際形勢和重大國際問題的發展變化,向朝廷提供有關情況和對策性建議。

  該司受皇帝委托,負責皇明維新會同外藩政治組織的交往和聯絡工作,以及協調、歸口管理皇家直屬機構和各直隸府、都護府、藩國維新分會的有關對外交往工作。

  總之,三個衙門的設立,強化了皇帝對輿論以及海外藩國的控制,但也動了很多官員的利益。

  陽奉陰違的反對派官員們,為了牢牢把控他們的地位和利益,決定采取極端的手段,他們派出死士化妝易容,企圖刺殺朱祁銘。

  這是一場充滿了陰謀與詭計的政治鬥爭,也是一場關乎大明王朝國家命運的生死較量。

  那些死士經過精心的化妝和訓練,成功地混入了民間,接近了朱祁銘。

  他們的計劃是在夜晚出手,利用混亂的機會,一舉將朱祁銘刺殺。

  然而,他們的計劃並沒有成功。

  在他們即將接近朱祁銘的時候,隨侍太監汪直挺身而出,為朱祁銘擋下了這一劍。

  汪直的身影在火光中顯得格外堅定,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皇帝的忠誠與敬仰。

  然而,這一劍的力量太大,汪直的右前臂被貫穿,並刺入了他的心口,劍尖只差一點點就會刺破他的心臟,但他仍然堅持著保護了朱祁銘的安全。

  這場刺殺事件震驚了整個朝廷,也引起了朱祁銘的深深警覺。

  他看到了反對派的狠毒與無情,也看到了他自己的想當然與粗心。

  他意識到,改革的道路並不平坦,反對派的威脅仍然存在。

  這場刺殺事件雖然引起了一時的動蕩,但也激發出了朱祁銘的決心和勇氣。

  他並沒有因此而退縮,反而更加堅定了改革的決心。

  無上皇朱高煦得知朱祁銘被刺殺的消息後,大發雷霆。

  他是一位深思熟慮的君主,對政治有著敏銳的洞察力,他深知這一定是改革反對派的陰毒之計,對此深感憤怒和痛心。

  他決定親自出馬,揭開這一切的真相,保護朱祁銘的安全。

  朱高煦的行動引起了朝廷的震動,改革的步伐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阻礙。

  然而,朱高煦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他並不在乎這些,他只是想要找出真相,為自己的孫子復仇。

  他堅信只有打擊反對派,才能保護改革的成果,保護大明王朝的未來。

  他的行動也讓新一代的年輕人對他的形象有了新的認識,他不再只是一個修玄問道的無上皇,而是一個有著堅定信念和決心的英雄。

  在這個過程中,朱高煦展現出了他的智慧和勇氣,他的行動讓新一代的年輕人對他充滿了敬仰和欽佩。

  朱高煦的決定也讓大明全國上下官員對改革的看法有了新的認識,他們開始意識到,改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需要勇氣和決心的。

  朝臣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開始理解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們開始支持朱祁銘的改革,開始反對反對派的陰毒計策。

  這場刺殺事件,雖然是一場危機,但也是一次機遇。

  它讓朱高煦看清了形勢,也讓朝廷中的其他人看清了真相。

  它讓他們明白了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也讓他們明白了反對改革的危害性。

  最終,朱高煦成功地揭開了這一切的真相,他找出了刺殺朱祁銘的凶手,為他的孫子復仇。

  數年後,朝廷體制發生了巨大的變革。

  機密監、宣揚監、外藩事務司等機構相繼建立並發揮作用,為國家治理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效率。

  這些改革措施的實施,使大明王朝的國家治理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國家繁榮昌盛的局面得以延續。

  總的來說,正憲皇帝朱祁銘的改革是一場偉大的歷史變革。

  它不僅推動了大明政治、經濟、教育、軍事、宗藩關系等方面的發展,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多年以後,朱祁銘退位時把他改革的這個故事了告訴新皇。

  “你要明白改革的艱難和複雜,它需要你有堅定的決心和勇氣,也需要你有智慧和策略。你不能盲目地推進改革,而是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要有合理可行的方法和手段。”

  “你要學習武皇帝的智慧和胸懷,他當年沒有直接反對我的改革計劃,而是通過沉默和提問的方式引發了朝臣們對改革的思考和反思。”

  “他的沉默不僅沒有阻礙改革的進程,反而促進了改革的順利進行。這種智慧和胸懷值得你學習和借鑒,讓你將來更好地面對變革和挑戰。”

  “你一定要記住,以後無論面臨多大的困難和挑戰,都不能放棄你的信念和決心,必須要勇敢地面對,堅持到底,絕不妥協!”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隨侍太監汪直以身擋劍的忠誠和勇敢贏得了朱祁銘的信任,之後逐漸被朱祁銘引以為心腹。

  而且,汪直更是得到了朱高煦的召見,被朱高煦留在身邊指點了兩年之久。

  因此,這個時空的汪直在朱高煦的調教下成為了一個不僅聰明有膽識,而且對政治也有深刻理解與獨特見解的大宦官。

  他在之後朱祁銘在位期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汪直以內官監太監兼任外藩事務司大監,幫助朱祁銘處理外藩事務,巡視四洋,穩定海外局勢。

  在他的幫助下,朱祁銘成功地推動了外藩事務改革,使得大明對海外領地的控制力越發強大。

  在這個時空的歷史上,汪直對大明王朝的貢獻,不亞於鄭和下西洋的壯舉。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